[分享] 達賴喇嘛尊者:菩提心是具有二希求之發心1

作者: ykkdc (ykk)   2022-08-25 16:44:19
摘自:2005年 達賴喇嘛尊者傳授菩提道次第略論
阿底峽尊者所傳來的(菩提心)七因果的教授,它最主要的方式是以七因果來培養悅
意慈心;寂天菩薩最主要(菩提心的教授),是以自他相換來培養慈心。
我平常也這樣說,「菩提心是具有二希求的發心」。
那兩種希求呢?(1)希求他利之發心,以及,(2)希求菩提(希求成佛)之發心。
所以,我們也可以把菩提心成為具有二希求之發心,那兩種希求呢?他利及菩提(希
求利他及希求成佛)。希求他利之發心為因,希求菩提(希求成佛)之發心為果。
(註:菩提心不單只是希求利他、不希求成佛;菩提心也不單只是希求成佛、不希求
利他。菩提心是雙具希求利他及希求成佛,因為希求利他而希求成佛,希求成佛來利他)
首先,為了能成辦希求他利之發心,所以必須了解到,他人的痛苦是否可斷除。因為
希求他利,所以要了解到他人痛苦的因緣,他人痛苦的因緣是不是可斷除。
要如何斷除一切眾生的痛苦呢?為了能夠真正斷除一切眾生的痛苦,所以要在現證空
性(空性即勝義諦)的當下也能現證世俗諦(內心意識同時刻現量空性與世俗諦,即同時
刻現量二諦,即成就無上菩提佛果的一切種智),才有辦法配合眾生的根器來圓滿他利。
因此(為了能夠圓滿他利)我必須成就無上菩提(成佛),為了利他而成就無上菩提
,之後才去產生希求菩提(希求成佛)的發心。
為什麼要成辦無上菩提(成佛),是因為要圓滿利他的緣故,所以要斷除所知障。至
於菩提的意思,如同之前所說了,「菩」的意思是什麼(淨),「提」的意思是什麼(覺)。
(內心相續淨除所知障,即成就佛陀一切種智的覺悟,成就如此究竟圓滿的智慧覺悟
,才能夠在現證空性的當下也能夠現證世俗諦,才有辦法配合眾生的根器來圓滿他利。)
與希求菩提之發心相應的心王(意識心王),我們稱為菩提心,菩提心是所緣菩提而
產生一種希求心,因為有希求他利的緣故。
大菩提(即無上菩提的佛果)為了能夠生起的緣故,所以首先要了解,菩提(佛果)
是否可證得,這是上根者的修法。
如同之前說了,如果沒有斷除所知障,大菩提(佛果)是無法生起的。
所知障是否可斷除,就是要了解煩惱是否可斷除,因為所知障是煩惱所留下來的習氣
,所以煩惱沒有辦法可以斷除,煩惱所留下來的習氣(即所知障)就沒有辦法可斷除了。
要了解煩惱是否可斷除之前,必須了解煩惱的根本是什麼?這可不可以斷除?了解根
本執著(即無明的根本我執)可不可以斷除之前,必須了解空性是否存在。
因此,以一個上根者的修心次第來講,他是先了解空性,才生起菩提心的,才生起希
求菩提(希求成佛)之發心的。
至於希求他利之發心,要生起的時候,為了要完全利他,所以首先要愛他,喜歡他人
才有辦法,這叫做悅意的慈心。
無論看任何的生命體,都要把他當成愛惜的、珍惜的、悅意的對象。這種悅意慈心必
須非常強烈,才有辦法生起強烈的利他之心。
所以,為了能夠看每一個眾生都歡喜(不討厭)的緣故,而說了兩種方法。
第一個叫做七因果,就是如同今世母親般的,一切眾生也當過我的母親,當過最有恩
惠的人,如此而產生了知母、念恩、報恩,以這種方式來悅意、歡喜一切眾生,這是一種
方式。
第二種叫自他相換(「愛自」換成「愛他」),也就是如同寂天菩薩所修行般的,一
切不屬於自己的他人,都是利樂的根本,只要是他人的緣故,都是一切利樂的根本(愛護
他人是一切安樂的根源,傷害他人並不能帶來安樂,我們卻常常因為愛自而傷害他人),
而來修學自他相換("愛自"換成"愛他"),而來修學悅意他人(珍愛他人)的這種慈心。
由這種悅意慈心,再了解痛苦而生起悲愍心(大悲心),由悲愍心(大悲心)而生起
責任感的清淨意樂(增上意樂),由清淨意樂而生起菩提心的(為利眾生願成佛)。
>>>>>
[1] 《佛地經論》(玄奘法師譯):
「緣"菩提"(佛果)、"薩埵"(有情)為境,故名菩薩,具足自利(希求完善自己圓
滿成佛)、利他(希求圓滿善巧利益他有情)大願,求大菩提(希求成佛)利有情故。」
菩提心的所緣境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