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語] 徹悟禪師語錄中 03

作者: creative88 (create)   2022-05-26 10:30:28
華嚴經節略要旨
大方廣佛華嚴經者。乃毗盧遮那如來。於菩提道場。初成正覺。七處九會。一音頓演。稱
性法門也。按西域記。此經有三本。上中二本。其偈品以世界微塵論。下本猶有十萬偈。
四十八品。集結之後。收入龍宮。以上中二本。非閻浮提人心力能持。故龍樹大士。但於
龍宮記出此本。流布人間。而經來此土。有晉唐兩譯。佛陀波陀羅所譯。六十卷。三十四
品。唐實叉難陀所譯。八十卷。三十九品。即今經也。然文雖未備。義已周圓。神而會之
。存乎其人。文中前後。共有七處九會。古德判為五周四分。曲盡精詳。今古同遵焉。
第一會說毗盧遮那如來依正因果法門。經文凡十一卷。六品。即四分中舉果勸樂生信分。五
周中所信因果周也。【此中因果。乃聖位中修證之圓因妙果。非善惡因果之謂也。後皆倣
此。】
其次六會。以次說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妙二覺法門。共四十一卷。三十一品。即四
分中修因契果生解分。五周中差別因果。平等因果二周也。
第八一會。說離世間法門。普慧雲興二百問。普賢瓶瀉二千酬。重明因果行相。共七卷。
一品。即四分中託法進修成行分。五周中成行因果周也。
第九一會。有本有末。初如來現相放光。具答諸菩薩心念所請果海中事三十問。令其現證
。為本會。後文殊於福城東際大塔廟前。令六千比丘頓證十信滿心。指善財童子南參諸善
知識。為末會。共二十一卷。一品。即四分中依人證入成德分。五周中證入因果周也。
以前三十八品。雖廣談法界因果。但令生信開解起行造修。至此。方始證入。
茍無此證。前之信解行俱為虛設。故以證終焉。詳夫全經之大旨。統惟一真法界焉。
蓋圓該萬有。唯是一心。覿體全真。融通交攝。是為諸佛極證之果海。亦
即眾生本有之心源也。然法界勢含四重。【謂理法界。事法界。理事無礙法界。事事無礙
法界也。】重重無盡。因果緣起六位。【即前信。住。行。向。地。等。妙。二覺也。】
位位圓融。圓融不礙行布。行布於圓融。差別非離平等。平等其差別。初則舉法界而全成
因果。萬德萬行昭然。後乃融因果而混同法界。一毫一塵廓爾。雖四重六位有殊。隱顯開
合無定。而原始要終。究不離乎一真法界。故曰無不從此法界流。無不還歸此法界也。是
以一心萬法。舒卷自由。三際十方。縱橫無礙。十世古今互現。無邊剎境交羅。猶帝網之
千珠。光含眾影。類天池之一滴。味具百川。故界標華藏。具見染淨之融通。而佛號毗盧
。直示應真之不二。五周四分之金文。瀾翻於口海。六相十玄之妙旨。星燦於義天。可謂
教啟無上圓宗。法窮甚深理窟者矣。故得若聞若見。圓文殊智鑒於自心。或誦或持。啟普
賢行門於遍界。人人入金剛之藏。塵塵樹功德之林。直得一生事辦。則我即善財。但使法
界願周。而誰非淨滿。經云。此經不入一切餘眾生手。論云。誰囑最上大心凡夫。斯言豈
無謂哉。故知排斥久修開士。聾瞽上德聲聞。是皆所以融權執。引大心之深意也。然則食
金剛之少許。固已植乎聖因。剖大經於微塵。終有待夫智者。況一字法門。海墨書而不盡
。千重樓閣。指聲彈而頓開。非貝頁之所能詮。豈管窺可得而測。謬承叱命。愧乏精思。
勉述大端。聊備采覽云爾。
如欲詳明者。藏中有清涼觀國師疏鈔。棗柏李長者合論。其疏盡精微。沖深包博。而論得
大體。痛快直截。二者參而觀之。則華嚴大旨。無餘蘊矣。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