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語] 淨界法師 天台 圓頓止觀 次第止觀

作者: creative88 (create)   2022-01-09 16:15:31
前言備註
明清漢傳用唯心來調和 性空跟唯識 教法有兩大家 華嚴跟天台
華嚴多直開講菩薩稱性功德
天台則依法華經 多開講會權入實 權法跟實法的關係 所以善於以唯心觀調和各系教法
攝大乘論是唯識系的論 但法師在開講時 也補充很多唯心的觀念
所以在修學進度上 法師建議要排在大乘起信論之後修學 先講唯心義再細講唯識
=============================================================================
問:授法阿闍黎慈悲!在大乘佛法當中,是從內心的理體修習禪觀,在不動的心中,觀察
內心的生滅變化,知道內心所現的影像,跟外在的境界,同樣是因緣所生法,本體是空的
,沒有所謂的你、我的對立。正如印光大師所言:「心常覺照,不隨妄轉。」妄想決定存
在,但是保持覺照,煩惱不攻自破。弟子在此有個疑問:不動是消極,應主動用無分別智
來攻擊煩惱。據說在不動中,不隨妄轉,煩惱不攻自破,為何還要取用修無分別智,來加
以攻擊呢?這個地方,是不是空中取妄、除妄?弟子不解,懇請阿闍黎慈悲指導。
  答:天台宗的止觀分成二類,智者大師把所有的止觀分成二類:第一個叫圓頓止觀,
第二個叫次第止觀。圓頓止觀就是正念真如。就是說從智者大師的思考當中,你修止觀之
前,一定是先把心帶回家,把你有所得的狹隘心識,調整到一個跟諸佛平等,清淨本然、
周遍法界的現前的一念心性。這是你要作的第一個工作,所謂依止不生滅心,來當作你的
本修因,或者說當作一個修行的架構、或者說是你修止觀的一個平臺。就是你要工作,先
把這個平臺先展現出來。當你內心當中,把這樣一個狹隘個體對立的心識,調整成一個清
淨本然、平等不二的心性的時候,這個叫做圓頓止觀,叫做真實法門,叫實法。在這樣一
個清淨本然的心中,有很多如夢如幻的善惡功能,我們開始對惡的功能加以對治,這個時
候叫做次第止觀,那次第止觀,主要是四念處,當然有時候也可以修止、念佛、持咒,或
者是修無常、無我等等的觀行,來調伏三界的愛見煩惱。 這個地方他的意思就是說,既
然我們能夠正念真如,為什麼還要修對治止觀呢?這不是空中取妄?是的!當我們的心調
到不生滅心的時候,我們還是要用虛妄的法門,來對治虛妄的煩惱?是的!這對治止觀就
是這樣子的。智者大師也說:有些人根利遮輕,他三界的煩惱輕薄,他也不一定要對治止
觀,他只要正念真如,直接對治第七意識的染汙末那就可以了,他所有的煩惱都淡薄了,
因為所有的煩惱都被自我意識所加持了,你直接進攻它的根源,這些枝末的煩惱便都得到
收斂。但是,有些人無量劫來,這個第六意識熏習的愛見煩惱特別粗重,這樣子對治止觀
就有需要了。 總之,修行就是有圓頓止觀跟次第止觀,一個真實法,一個對治法。比如
說諸位研究菩薩戒,也是這樣子,是不是!特別是《梵網經》。《梵網經》的戒體是什麼
?「本源自性清淨」。這《梵網經》是稱性起修,它的戒體就是:你身為一個菩薩,你內
心當中有無量無邊的煩惱,是的;但是你內心當中,你深信「自知我是未成之佛,諸佛是
已成之佛,其體無別」,得到菩薩戒的戒體;在這樣一個清淨的戒體當中,開始起動你的
對治法門,斷惡、修善、度眾生,在這樣一個清淨的架構、或者在這樣一個清淨本性的平
臺當中,去完成你菩薩的三大事業。所以我們可以這樣講:你這個正念真如,把心帶回家
,這個是理觀;但是理觀不能夠妨礙事修,因為事實上你有很多的煩惱要斷除、很多的善
法要修學,如果你只有事修,那你的事修沒有一個會歸處,到最後可能就趨向偏空涅槃,
沒有真正回到根源去。 所以《菩薩戒》上說:「如是一心中,方便勤莊嚴。」這句話講
得很好,這句話把整個菩薩戒的修行,作一個總持。「如是一心中」,就是你身為一個菩
薩,你的修行平臺不能依止生滅心,這樣子是很危險的,要先把你的修行架構,回歸到清
淨本性;然後呢,「方便勤莊嚴」,在一心的架構當下,斷惡、修習福德智慧二種莊嚴,
這樣子的修行叫做大白牛車,所有的法門當中,這是最快成佛的法門。先建立一個不生滅
的結構,然後從這個地方,用如夢如幻的法門,對治如夢如幻的煩惱。這個地方,大家要
去體會了。 所以圓頓止觀,也不能夠忽略次第止觀;次第止觀,也要以圓頓止觀來作引
導。所以的思考是認為:權實不二,實法妙,權法也是妙。但是有一點是要認知的──這
個圓頓止觀是每一個人所必修的。一個菩薩不修圓頓止觀,這個人是沒辦法成佛的,頂多
成為菩薩,智者大師智者大師是這個意思。因為你的因種、你的因地是生滅心,你怎麼能
夠成就不生滅的果呢?就是說,你根本沒有跟三世諸佛同一鼻孔出氣,你的種姓跟他不同
,你的因種是不同嘛!所以,圓頓止觀,十方諸佛、每一個菩薩,都是同一個氣氛的,這
個是誰也不能少的;但是對治止觀,每一個人不同,因為它是對治,你有這個病你才吃這
個藥。有些人偏重對治貪,有些人偏重對治瞋,每一個人選擇他適合的法門去修,所以對
治止觀,不是每一個人都必要的,你有這個病,你就吃這個藥;但是圓頓止觀一定要的。
這個一心的架構,如果你沒有建立起來,不瞭解所知依,那你頂多就是阿羅漢跟辟支佛。
所以說,佛陀沒有出世,你頂多證得辟支佛,「春觀百花開,秋睹黃葉落」,知道無常,
消滅生命暫時的五蘊;但是你生命的根源、那個窮生死蘊,你沒有辦法消除,你還得從那
個地方出來,完成你沒有完成的工作。一個有智慧的人,他在因地的時候,就會確定他正
確的目標,走好你每一步正確的道路,所謂的直趨寶所。所以我們應該在因地的時候,就
作好正確的生命規劃。好,回答問題到這個地方。向下文長,付在來日,回向。
淨界法師 攝大乘論講記 卷八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