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法語] 達賴喇嘛談佛性 (補充:龍樹理聚六論介紹)

作者: ykkdc (ykk)   2022-01-08 14:31:35
: 摘自:達賴喇嘛尊者談佛性~2016年5月6日尊者答信徒問
: 一般我們都是追隨《般若經》或學習《般若經》的弟子、信徒。
: 像《心經》,你也知道,此經的直接內義或顯義是空性,同樣的,《金剛經》的顯義
: 也是空性。像是《般若十萬頌》、《般若二萬頌》、《般若八千頌》的顯義也是空性。
: 有關顯義空性的部份,龍樹菩薩著作了《中觀理聚六論》(包括中論、迴諍論、七十
: 空性論、六十正理論、細研磨論、寶鬘論),此論最完整、廣泛地說明了空正見的論述。
尊者:龍樹菩薩著作了《中觀理聚六論》,此論最完整、廣泛地說明了空正見的論述。
轉自台大佛學數位圖書館
http://buddhism.lib.ntu.edu.tw/DLMBS/en/author/authorinfo.jsp?ID=108962
■ 龍樹菩薩理聚六論介紹/達賴喇嘛西藏宗教基金會佛學課 見悲青增格西教授
龍樹菩薩寫了非常多書,著述範圍廣泛。有與外道共通的、五明方面的,如《方便百
論》等;內明方面(即佛法方面),有屬於顯乘、密乘二方面的著作。
空性方面的論著,可分為教證與理證二類。
教證方面是說,用教來證明中道是了義的。像《集經論》是引《十萬般若》(大般若
經)、《菩提藏》等佛經,來證明所講的內容,因此稱「集經」。《集經論》中只有結論
,其他全部都是引文。
另一者是理證,理聚六論──《中論》、《迴諍論》、《精研論》、《七十空性論》
、《六十正理論》、《寶鬘論》,是用正理來抉擇了義。「理聚」的意思是裡面有很多正
理,用很多理由來證成,使他人不得不接受。
其他讚頌,如《法界讚》(屬如來藏典籍)等,雖然也顯示空性,但是就沒有用許多正
理來說明。
總之,空性方面的論著,既可以分為教證、理證,也可以說理聚、非理聚。
理聚六論可以歸納成:
第一、顯示遠離有無二邊之緣起真如,即講緣起性空這部份;
第二、顯示由遠離二邊的中道才能斷除輪迴。
也就是將六論分(兩類):境方面(所知方面,境)──空性,與具境方面(能知方
面,心)──了解空性的智慧。
其中有四本書是講境(所知空性)這個部分;《六十正理論》和《寶鬘論》是講具境
(能知空性的心)這個部分。
講緣起性空(所知的境,空性)這部分,又分二:
一、《中論》、《精研論》講沒有自性、沒有自相(或破自性有、破自相有、破實有)。
二、《七十空性論》、《迴諍論》講雖然沒有自性,但名言上一切法都是有的。
總結起來,四本書講的是:諸法雖然沒有自性(諸法(境方面)不僅勝義中無自性,就
連名言中亦無自性),但名言上是存在的(但是名言上諸法(境)是存在的、有作用的)。
《中論》與《精研論》破有自性,分「所立」與「能立」來破。
有部、經部、唯識宗這三派叫做實事師,即宣揚實有的三個宗派。他們宣揚實有時,
也不是喊有實有而已,會講很多的理由。因此有所立—「實有」,與能立-「建立實有的
理由」。
(註:四部宗義當中,屬小乘宗義的毗婆沙宗、經部宗,以及,屬大乘宗義的唯識宗
,這三者承許勝義有──承許勝義中自性成立、自相成立、諦實成立,稱為說實事師。)
《中論》是破所立(破除說實事師在境方面的所立),有部、經部、唯識宗會說諸法
有自性(法是自性成立)、補特伽羅有自性(人是自性成立),《中論》會破這個。
(諸法-即境-包括法與補特伽羅二者,唯識宗以下認為境方面這二者是自性成立。)
《精研論》(精細研磨論)是破能立,有部、經部等會講一些理由,《精研論》針對這
些理由(十六句義)來破除。
* * *
《中論》有二十七品,二十七品都在破自性有,其中第一品破自性有時說:「如諸法
自性,不在諸緣中。」
此時,下部就諍辯說:「設若一切法,皆非有自性,汝語亦無性,不能破自性。」即
若諸法不在諸緣中,就沒有了,你講的話也就沒有了,你就破不了我。
為了回答這個諍,(龍樹)就寫《迴諍論》。在其中就談到:自性空的語句是緣起法,
雖然沒有自性,然而能破所破、能立所立。
對於無自性宗(中觀宗)來說,能量所量、能作所作(無自性),皆應理;於有自性宗
,能量所量等(無自性)不應理。這個說明《迴諍論》來自(中論)第一品,是(中論)第一
品的附帶說明。
總之,《迴諍論》來自於《中論》第一品,講無自性。無自性之意是緣起的意思,因
為是緣起(無自性),所以能破所破、能量所量等,都是應理的;反而如果有自性,這些都
會變成不合理。
難道《中論》沒有講這些嗎?其實《中論》也講了,可是沒有特別講破立、能作所作
(無自性)皆應理。如果點出來講(迴諍論),就能破除「此宗立自宗不應理」的懷疑。
* * *
《七十空性論》是來自於《中論》第七品,講的是緣起。
《中論》第七品中有:「若夢境幻化,如於乾闥婆,如是生及住,如是毀壞滅。」為
了回答這個問題而寫了《七十空性論》,所以《七十空性論》也是《中論》之餘論。
第七品破有自性的生、住、滅,此時他人諍論說:佛典說有生住滅,所以你說沒有生
住滅自性不對。
對此,《七十空性論》答說:「生住滅有無,以及劣等勝,佛依世間(依世間名言)說
,非是依真實(真實屬勝義理智量)。」即佛講了生住滅、勝劣等,但這是以世俗的觀點而
說,並非以勝義的觀點而說(生住滅、勝劣等不是不存在,是存在,但是勝義中不可得)。
《七十空性論》破生住滅等自性之後,又說:「以此一切法,皆是自性空(諸法於施
設處尋找施設義-即勝義觀察-皆不可得自性成立、自相成立),故佛說諸法,皆從因緣起
(諸法皆是依賴觀待而存在)。勝義唯如是,然佛薄伽梵,依世間名言,施設一切法。」
即說只有緣起自性空,才是事實真理之勝義,因此生等一切都由名言安立。
《中論》:「諸佛依二諦,為眾生說法。」這個雖然也是在說自性空是勝義(諸法的
勝義諦是無自性的自性空),生等是名言(生等諸法是依賴觀待名言施設安立而有)。
但如果不像上述那樣講說,還是無法遣除懷疑「名言有之義即是由名言立有」;及顯
示若自性不空會有許多正理上的過失,而安立無自性;及難以了解一切悉由名言安立,於
其上之一切能作所作皆合理,為通達這些而造《七十空性論》。
總之,破自性有(破除諸法非僅由分別心施設安立而由境自己方面自方成立)而通達
自性空很難,但了解名言有這個層面更加困難。
* * *
我們一聽到「名言有」、「只是名言有」、「只是分別識前面有」,就聽成:只是概
念的、不是事實。但是唯名言安立的「唯」,遮的是自性有,遮的不是事實。
什麼是名言安立?名言安立講的是沒有自性的這種安立,並非只是概念。
所謂的自性空,就是在境上、在因緣中找有沒有自性(屬勝義觀察──以觀察有沒有
自性的正理,於境上觀察是否非僅由分別心施設安立而由境自己方面成立),找不到(觀
察有沒有自性的正理,於境上找不到非僅由分別心施設安立的自方成立),那就叫自性空
、自性沒有(諸法(境)的勝義本質是無自性、自性空)。
雖然找不到自性,但不能說該法不存在(無自性不等於不存在。法無自性(法無我),
不是說法不存在;人無自性(人無我),不是說人不存在)。只是名言有的「只是」,要排
除的是自性有,但我們卻常常排除一切存在,所以名言有這個部分非常難以建立。
(例如,於法上破除自性成立,而說法無自性(法無我)時,並不是說法不存在;於人
上破除自性成立,而說人無自性(人無我)時,並不是說人不存在。
但是,唯名言有的「唯」遮除自性成立時,我們往往會誤讀成:法無自性,就是說法
不存在、沒有法的存在;人無自性,就是說人不存在、沒有人的存在。唯名言有的「唯」
破除的是自性成立,即:於法上破除法我、人上破除人我,而不是破除法、破除人。)
以上是《正理海》的解釋,教科書中還會說到《七十空性論》與《迴諍論》是類似總
與別的關係。
雖然沒有自性,但名言上可以有能作所作等,為了講這個內容而造《七十空性論》。
《迴諍論》也是解釋「雖無自性,但名言上還是可以存在」這個內容,但是是特別的
。即他人說:若無自性,你破我的這個語言也是無自性,所以也就破不了我,為了回答這
個而造《迴諍論》,說:我破你的這些語言雖然是自性空,但還是可以破你的諍難。
也就是,雖然自性無,但還是有名言。因為有名言,所以名言中的項目—破立這些方
面,還是可以存在。
所以《七十空性論》與《迴諍論》類似總與別。
* * *
由《六十正理論》和《寶鬘論》顯示由遠離二邊的中道(通達空性的智慧)才能斷除
輪迴。
如《六十正理論》:「有故不解脫,無不離三有。」此說墮有無二邊就無解脫。
「知有事無事,智者得解脫。」說知道諸法自性空,才能從三有中解脫。「有事」指
的是輪迴,「無事」指的是涅槃。
他人說:經說有事則輪迴,無事則解脫,故輪迴與涅槃是有(存在),而你說輪迴與
涅槃無自性,不應理(他人把無自性解釋成不存在)。
自宗回答:我們講有,是隨順凡夫的名言識執著(世俗名言量安立)的那個境而說有
,不是針對聖者見真如的智慧(聖者的勝義理智量)而說。
了解生死輪迴無自性生之慧(屬能知方面,具境的心),在成就阿羅漢果時,現證滅
諦,稱為「得涅槃」。
(涅槃是滅諦,滅諦不周遍是涅槃,佛教內道當中,聖者無學道的滅諦稱為涅槃。)
如果不是這樣,而是建立自性成立的盡煩惱、蘊等(如果說斷盡煩惱、斷除五取蘊的
滅諦是自性成立、涅槃是自性成立),(那麼)現證滅諦涅槃及盡煩惱、蘊等皆不應理。
(所以,滅諦是無自性的,涅槃也是無自性的。滅諦、涅槃屬無為法,諸法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