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向長劫枉受眾苦」,就是無量劫以來,我們都在冤枉地受種種三途八難的劇苦。這個
「枉受眾苦」 ,大家注意,不要草草看過。冤枉,本來我們都有佛性,跟佛同體,這麼
尊嚴、這麼高貴,本來就能成佛的這麼一個心性,卻被這種無明、貪慾害得我們在三界六
道受苦,真是太冤枉了!所以枉受眾苦。這時候就得要發起脫離三界六道劇苦的心。但是
要脫離這樣的輪迴之苦,怎麼辦?就應該念佛。為什麼呢?我們想脫離眾苦,靠自己的力
量不行。惟有靠阿彌陀佛的願力加持,才能令我們橫超三界,截斷六道輪迴的苦難,到達
解脫的極樂世界。惟有信願持名,才能做得到。到極樂世界無有眾苦,但受極樂,脫離一
切眾苦,所以應該念佛。
再思惟我們無量劫以來,由貪瞋癡鼓動身口意,造作無量無邊的惡業。這種惡業如果有體
積的話,盡虛空容納不了。我們想懺悔也沒有辦法懺除,所以往者不可追啊,無可奈何,
隨緣消舊業。但是未來我們得要把握住自己了,未來就不能再造這樣的惡業了。由此我們
要生慚愧心,應該念佛。慚愧,這兩個字是我們佛門常常講的。慚,就是對以往的罪業的
一種內疚感;愧,就是做了不好的行為,面對他人的目光,感覺到羞愧。所以慚有點兒像
英文的guilt,就是內省的一種自責的心理。愧是面對他人,被發現的一種不好意思,一
種羞愧。那麼一個人有慚有愧,就會改往修來,對他原來所作的行為有種懺悔心,對他以
後的行為有一種抑惡揚善的補救。所以這種心理是修道的很好的心理,在佛教也稱作兩種
白法。那麼為什麼「生慚愧心,故應念佛」 呢?
這是認證到我們造作的無量無邊的惡業要懺除的話,靠其他的懺法,效果都不是很好。無
論是事懺、理懺、作法懺,懺法很多,但是一切懺法當中最殊勝的懺法就是念佛,至心稱
念一句南無阿彌陀佛消八十億劫生死重罪。為什麼念佛能夠消這麼重的重罪,是一切懺法
當中最殊勝的呢?這裡就有一個原理了,因為我們用這種虛妄的心造作的業再重,這個業
也是虛妄的,業性本空的,你不要認為它很真實,業性本空。而我們念的這句名號是實相
、是佛心、是光明。造的業都是在黑暗的狀態當中,愚癡的心造愚癡的業。千年暗室,一
燈照亮。就好像冬天裡的冰霜,只要一輪杲日出來了,冰霜自然融化。所以這種懺罪就是
實相懺法,實相懺法不是像作法懺、作相懺,是尋枝摘葉的、漸次的懺。所以知道自己往
昔所造的惡業,以懺悔心趕緊念佛,才能消往昔的惡業,才能阻斷未來可能會造的惡業。
那麼再要思惟到,我們跟佛平等、同體的心性,是本自具足的,是本有的,不是從外面來
的。所以我們成佛,也是不由他悟,不是從外得到的。只要把我們分別、執著的障礙撤除
了,我們本有的佛性就自然現前了。就好像一面古鏡,它本身就可以照天照地的,只因蒙
上了塵垢,所以照不出一點影子。很多人不知道這面古鏡是寶物,就把它拋到廁所裡,它
就成了廢物。但有個人知道這是一面無價的寶鏡,就把它拿來擦洗、磨洗,洗濯垢污,慢
慢磨掉了塵垢,這面寶鏡就能夠放光,就能夠照天照地。這面鏡子,鏡體本有的照亮的功
能、放光的功能,是本具的,不是從外來的,只是被遮蓋住了,所以是它本有。既然佛性
是本有,那麼今天雖然還是迷惑顛倒,還是苦惱凡夫,不能就說沒有佛性,還照樣是有。
所以「佛性本有」 ,對這一點我們一定要作智慧的觀照,這是佛不斷地向我們傳達的。
釋迦牟尼佛菩提樹下悟道,說的第一句話就是「大地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惟以妄想執
著而不能證得」 。所以現在還是本自具足的,那麼只是欠什麼?欠修行。首先要覺悟,
覺悟自己本有佛性。但覺悟自己本有佛性,一般眾生都覺悟不了。所以佛才苦口婆心,跟
我們開示悟入佛之知見,來指點我們具有佛性,來開示我們怎麼把佛性顯發出來。所以我
們首先要了知、了悟我們本具佛性,然後就開始修行。修證它還是很需要的,通過修證,
恢復我們的本有。
那麼了解到這一點,我們就要希求開悟自己的心性。那麼開悟自己的心性,什麼是最好的
方法呢?前面講的「明心之要,無如念佛」,所以我們就應該懇切地念佛。這句佛號——
阿彌陀佛,就是無量光,無量壽,兩個核心意義。無量光壽就是法界的體性,就是實相。
那麼這個實相的名號,就是作為本質境投到我們凡夫眾生這裡,就能把我們每個眾生本具
的、本有的無量光壽給引發出來。我們覺悟無量光壽,我們證入無量光壽,這就是「悟證
心性」 。
悟證心性,由於我們的無量光壽的心性、性德被無明煩惱遮蓋得太深重了,我們沒有辦法
引發出來,所以透過佛號就能夠引發出來。這就是蕅益大師所說的,要知道這個無量光壽
是本著眾生的心性建立的。這個名號,無量光壽,阿彌陀佛的名號是本著眾生的心性建立
起來的。如果沒有眾生無量光壽的心性,這個名號也建立不起來。建立了也跟我們很隔膜
,我們也不會去念它。另外一方面,凡夫眾生的無量光壽的性德也唯有靠這個無量光壽、
彌陀名號才能顯發出來。所以這個名號的建立,確實是阿彌陀佛是深刻了解眾生的心性特
點而加以施設的。所以要求悟心性,就應該念佛,單刀直入、非常快捷。
那麼下面進一步遞進,如果我們以求悟心來念佛,要悟明我們的心性,通過念佛法門得到
明心見性,我們念佛才會懇切。因為我們修行人也確實要悟明心性,如果我們開佛知見了
,我們看很多事情很明白了,有智慧辨別是非邪正了,我們造惡的可能性就會減少。很多
時候是由於我們沒有智慧,好心也想辦好事,但由於糊塗顛倒,造了很多惡業。所以必須
要「求悟心」 ,求開悟,求明白,必須念佛。這樣念佛就必定懇切,「心性不悟如喪考
妣」 。黑夜裡面沒有一點亮光,在黑夜裡行動、行走是非常危險的,念佛必懇切。
「以慚愧心念佛,念佛必切。」無量劫以來,造作種種的惡業,現在必須要以慚愧心懺悔
,誓不再造。對這一點,也是悟的兩個方面。我們說信悟,信心就是悟。信心裡面包括兩
個方面,第一是覺悟自己無量劫以來造作種種的惡業,是罪惡生死凡夫,而且罪惡生死凡
夫靠自己的力量是出離不了生死輪迴的苦難的。無量劫以來我們以自己的力量也修行,也
想出離,但是常出常沒,沒有出離的機會。所以要覺悟這一點,靠自力沒有辦法解決。這
種慚愧心,自知自明要出來。然後在這樣的情況下才會覺悟到什麼?原來阿彌陀佛就是對
我這個不能出離的罪業生死凡夫已經發了四十八大願,已經有西方淨土的建立,已經有名
號度我們的方便。現在我們全身心投靠阿彌陀佛,就是「南無」阿彌陀佛,我們就能脫離
六道輪迴的眾苦,圓成無量光壽的佛果。所以這樣的悟,就包含著對自己的嚴峻的解剖和
在佛那邊的得以救度的肯定。所以我們唯有在念佛當中,才能得到對於這種根機的認知,
和對於淨土妙法的靠倒的利益,所以我們必須懇切念佛。
「以畏苦心念佛,念佛必切。」我們這個畏苦心,往往是很難出得來的。為什麼?由於我
們凡夫的眼界很狹隘,很難了解死後的情況,甚至對死後的情況他都不去想,所以他才敢
肆無忌憚。如果想到他每一個罪惡的行為,馬上會到地獄裡遭受相應的比它連本帶利、百
千萬倍的劇苦的話,他能看到這樣的因果關聯的話,他就不敢去造,他就會有恐懼感。現
在通過佛給我們慈悲的開示,祖師大德給我們的轉述,我們要生起這一念畏懼三惡道苦的
心。我們知道自己不修行不能解脫,不念佛不能往生的話,必然是到三惡道報到,所以這
樣的畏懼心就使我們念佛非常懇切。對我們來說只有兩條路可走,要麼就到西方極樂世界
去得大法樂,要麼就到三惡道裡去遭大苦。那怎麼辦?我們每個人都有趨樂避苦的本能要
求,如果這種選擇放在面前,肯定會選擇到西方極樂世界去,而不會選擇到三惡道去。所
以以這樣的畏懼三惡道苦的心來念佛,念佛必定懇切。
「以感恩心念佛,念佛必切。」 這時候接納阿彌陀佛對我們的救度,深知阿彌陀佛的大
慈悲心,對我們往生這樁事情有個信心決定。不是我有多少能力,我是業障深重,實在是
阿彌陀佛太慈悲了,他太有力量了,他能令我往生,我們感恩不盡,就念佛懇切、念佛報
恩。也讓一切眾生聞信這個法門,也來念佛,也是報答佛恩。這是一個萬修萬人去的法門
,徹悟禪師在後面有一封信裡說得很有意思,他說在閻浮提,弘揚淨土法門,讓大家相信
這個法門,到時候會出現什麼情況呢?寺院的燈沒有人點,寺院的地沒有人掃,為什麼?
都往生了。這時候可不要懊惱了。所以我們要感恩,要懇切地去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