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討論] 佛有教導說末法時代人們該如何應對嗎?

作者: stockeye (stockeye)   2021-03-19 12:23:47
九碗白粥是乾淨的
一碗糞便
然後加在一起攪和攪和
然後跟大家說,這是一鍋粥,可以吃的,因為有九碗乾淨的白粥
只是有一碗糞便,但不離白粥
認為九成不離佛經是可以的,是在吃怎樣的東西???
九成不離佛經,參雜一下,修改一下,刪除僧寶,篡改尊名,就不離佛經???
這就給大家自己判斷誰說的是正確
說會集本沒有問題的
大概是沒看懂會集本,板上也有引用會集本討論的某幾位
畢竟那幾位已經根深蒂固無法相勸,就自己承擔吧
數年前就發現會集本跟佛經出入問題,認為沒問題的大概是根本沒讀通
http://www.sanghanet.net/wanfo-website/papers/05/papers-5-8.htm
在這篇文章裡面
除了明確說出當時歷史之外
也點出會集本問題
印光大師也在復王子立居士書一
明確說出
然非一人所能、然非一人所能、然非一人所能、然非一人所能
會集本是幾個人在編寫???一個人
你要說印光法師不是明確指的是某居士,不然他是在說誰???
有問題的東西一直流通散播
然後說自己在學佛,口念阿彌陀佛,想去極樂淨土
甚至不惜捏造說印光法師絕對不知道會集本
要是印光法師不知道,怎能回信給王子立明確說[非一人所能],明確的點名
●無量壽經會本是非:【印光大師極為反對會集本 】◎釋戒定
——重讀印公三復王子立居士書
看了今年浙江《台州佛教》第二期刊登的張秉全居士《印光大師也讚嘆〈無量壽經〉會集
本嗎?》文章,很有感慨。憶念當年(民國廿九年)夏蓮居擅自會集《無量壽經》後,曾
托人傳口信致印光大師,請求予以支持。印公得知後,極為反對,立即手書三封信致夏蓮
居好友王子立居士。這三封信編入《印光法師文鈔三編卷二》(蘇州靈巖山寺版本 524
頁始)。
目前,面對著夏蓮居《無量壽經》會集本在某些地區的流行,很有必要重讀一下當年印光
大師為了捍衛佛經尊嚴,反對會集本而親自寫下的復王子立居士三封信,以利眾生正確修
學淨土法門。
復王子立居士書一
人貴自知,不可妄說大話。觀汝之疑議,看得譯經絕無其難,只要認得外國文,就好做譯
人,譯人若教他譯經,還是同不懂外國話的一樣。你要據梵本,梵本不是鐵鑄的。須有能
分別梵本文義,的確,或傳久訛謬之智眼,方可譯經。然非一人所能。以故譯經場中,許
多通家。有譯文者,有證義者。其預譯場之人,均非全不通佛法之人。汝完全認做為外國
人譯話,正如讀書人認字,聖人深奧之文,了不知其是何意義。此種妄語,切勿再說。再
說強令無知識者誤佩服,難免有正見者深痛惜。光一向不以為悅人耳目而誤人。若不以光
言為非。則守分修持。否則不妨各行各道。他日陌路相逢。交臂而去,不須問你是何人,
我是誰。
復王子立居士書二
一無量壽經有五譯。初譯於後漢月支支婁迦讖,三卷,文繁,名佛說無量清淨平等覺經。
次譯於吳月支支謙,有二卷,名佛說阿彌陀經。以日誦之經,亦名佛說阿彌陀經,故外面
加一大字以別之。又有趙宋王龍舒居士,會前二譯及第三譯,並第五趙宋譯,四部取要錄
之,名大阿彌陀經。當時大興,後因蓮池大師指其有不依經文之失,從此便無人受持者。
大藏內有此經,各流通處均不流通。有謂另有一種者,即此經也。第三譯,即佛說無量壽
經二卷,現皆受持此經,即曹魏康(國名)僧鎧譯。第四,即大寶積經,第十七無量壽如
來會,此經王龍舒未見過,乃唐菩提流志譯。前有元魏名菩提留支,非唐人,世多將留支
訛引之。第五譯,名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經,宋法賢譯。原本二卷,以宋人以所譯經多為
榮,故分兩卷,於絕不宜分處而分,今刻書本作一卷。就中無量壽如來會,文理俱好。而
末後勸世之文未錄,故皆以康僧鎧之無量壽經為準則焉。
復王子立居士書三
無量壽經中,有三輩。觀無量壽佛經,有九品。下三品,皆造惡業之人,臨終遇善知識開
示念佛,而得往生者。王龍舒死執三輩即是九品,此是錯誤根本。故以下輩作下三品,其
錯大矣。故上輩不說發菩提心,中輩則有發菩提心,下輩則云不發菩提心。無量壽經三輩
,通有發菩提心。在王居士意謂下輩罪業深重,何能發菩提心。不思下輩絕無一語云造業
事,乃系善人。只可為九品中之中品。硬要將下輩作下品,違經失理,竟成任意改經,其
過大矣。在彼意謂,佛定將一切眾生攝盡。而不知只攝善類,不及惡類。彼既以善人為惡
人,故云不發菩提心。死執下輩即是下品,故將善人認做惡人。不知九品之下三品,臨終
苦極。一聞佛名,其歸命投誠,冀佛垂慈救援之心,其勇奮感激,比臨刑望赦之心,深千
萬倍。雖未言及發菩提心,而其心念之切與誠,實具足菩提心矣。惜王氏不按本經文義,
而據觀經,硬誣蔑善人為惡人,竟以惡人為判斷。王氏尚有此失,後人可妄充通家乎。既
有無量壽經,何無事生事。王氏之誤,蓮池大師指出,尚未說其何以如此今為說其所以,
由於死執三輩即九品也。書此一以見會集之難。一以杜後人之妄。魏默深,更不必盲矣。
膽大心粗,不足為訓。                民國廿九年八月廿日
由此可見,印公在第一封信中,不點名地指責夏蓮居(西夏氏沒有直接致信印光,故不必
點名),不識外國文,豈能分別梵本文義,更何況譯經,然非一人所能。警告夏氏切勿再
說(托人傳口信)再說雖令無知識者誤佩服,難免有正見者深痛惜。若不以光言為非,則
守分修持。否則,不妨各行各道。印公在第二、三封信中,舉例說明會集佛經,純屬錯誤
,王龍舒就犯了錯誤。明確告誡︰以康僧鎧之無量壽經為準則焉。何無事生事。
有人說,夏氏會集本是千古以來之最善本(劉承符語)。會集本︰無一語而不詳參,無一
字而不互校,務使精當明確,鑿然有據,無一義不在原譯之中,無一句溢出本經之外(梅
光羲語)。這完全是妄語!
今舉三例,足以證實夏氏會集本根本不是善本,根本違背了原五種譯本的經義。
篡改尊名
原五種譯本中經首都有三兄弟:“尊者優樓頻螺迦葉,尊者伽耶迦葉,尊者那提迦葉”和
禪宗第一代祖師“尊者摩訶迦葉”共有四名尊者。在夏氏會集本(法會聖眾第一)中被篡
改為不明身份的“尊者迦葉”一尊名。這是破尊者身!
後漢支婁迦讖和吳支謙的原譯本中都是:“阿闍世王太子及五百長者子聞阿彌陀佛二十四
願,皆大歡喜踴躍……”,夏氏會集本(皆願作佛第十)中被篡改為︰“佛說阿彌陀佛為
菩薩求得是願時,阿闍王子與五百大長者,聞之皆大歡喜……”。“王太子”改為“王子
”,皇帝的王位到底由誰來繼承!夏氏有資格來選定嗎?“阿聞世”改為“阿闍”,難道
當和尚等於當王子嗎?“長者子”改為“大長者”,眾兒子變成了眾父親,這行得通嗎?
這說明夏氏不懂梵語,濫竽充數,鬧出笑語。
刪除僧寶
原五譯本經首“萬二千人俱大比丘僧眾代表”,在唐三藏菩提流志奉詔譯本中列二十五位
代表;後漢月支國三藏支婁迦讖譯本中列三十五位代表;在吳月支國居士支謙譯本、曹魏
天竺三藏康僧鎧譯本、西天譯經三藏朝散大夫試光祿明卿明教大師臣法賢奉詔譯本中均列
三十一位代表。幾十位的僧眾代表萬二千大比丘,實質上並不算多。可是,夏蓮居對此很
為反感,狠心刪改為五位代表,其中一位身份不明代表,這是為什麼?對於這個問題,朝
思暮想升座十四代淨宗祖師的某法師解釋為︰“出家人不如在家人。……現在學佛有成就
的,排名是在家女眾第一,在家男眾第二,出家女眾第三,出家男眾排在末尾。(《講記
》四冊第 2 卷 27 頁)所以,在佛說無量壽經中,僧寶代表越少越好,僧寶地位越低越
好,最好沒有。夏蓮居這樣妄想,也是這樣妄改。請看,後漢支婁迦讖和吳支謙的譯本上
都是︰“不信道德,不信有賢明先聖,不信作善為道,可得度世,不信世間有佛……”。
曹魏康僧鎧譯本上簡潔為“不信先聖諸種佛經法……”。可見,在譯本中,佛、法、僧三
寶住持俱全,可是,夏氏會集本(濁世惡苦第三十五,其五段)中,膽大妄為地將三位一
體的佛、法、僧砍斷為︰“不信諸佛經法……”,僧寶不住持了。這種行為是“鬥亂僧眾

混亂彌陀大願
康僧鎧譯本中的四十八願是世尊的四十八願,歷來得到佛教界一致公認而敬誦,對此,台
灣南普陀佛學院釋法藏法師分析為︰“彌陀攝取念佛眾生的三願,十八願以“信”為主,
願、行為輔;十九願以“願”為主,信、行為輔;二十願以“行”為主,信、願為輔。這
樣,三資糧的組織次第清晰、明了。夏氏會集本(發大誓願第六)中被改為二十四願,然
後,夏氏以自己“淵博精深”的“大智慧”,硬并合成四十八願文字,補分攙雜在會集本
中。這是“點金成鐵”製造混亂。
如果,我們確定夏氏會集本是善本的話,那麼,古代三藏法師根據梵本翻譯成的佛經就成
了劣本?
如果,我們承認夏氏會集本的合法地位,那麼,淨土宗十三代祖師該“退居讓位”了?
今年 2000 ,是淨宗十三祖印光大師西逝六十周年,我們要以弘揚正法的實際行動,來繼
承印公遺風,振我佛教!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