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請益] 戒定慧? (補充:增上定學)

作者: wudidog (嗚啦啦)   2020-01-11 10:05:53
順著前篇的根本作意
末學這邊再補充一下,把七種作意與實修上作結合
(八種作意方面,末學才疏學淺,還沒辦法補充)
據妙境長老講法,七種作意是通攝四種靜慮
大致的修行過程如下...
九住心 -> 得欲界定
七種作意 -> 得初禪
反覆修習七種作意 -> 二禪三禪四禪
過程中,止法就看行者想怎麼選擇,沒有特別限定
觀法以四念住為根本,方可成就不共外道的出世間禪定
作者: cool810 (silence)   2020-01-11 10:14:00
色界的四個禪定:初禪、二禪、三禪、四禪,無色界的四個禪定:空無邊處、識無邊處、無所有處、非想非非想處。上二界色界、無色界,每一界各有四地,這八個地方處所,是由四禪八定,共八種禪定成辦,每一禪定又各有近分與正行也就是,初禪有初禪的近分與正行、二禪有二禪的近分與正行、三禪三禪的近分與正行…,以此類推。每一禪定的近分與正行,完整的說有八種作意,例如,獲得初禪近分最初作意,是最初成辦初禪近分定的階段(初禪近分定,又稱為初禪未到地定,屬於初禪的上界心所攝,但還未達到初禪的正行定。初禪近分定已經不是九住心的階段,九住心皆段屬於欲界定,初禪所攝近分定是在九住心之上)以初禪近分最初作意為親因,之後,進入初禪第二作意的了相作意,了相作意已成辦觀上界為靜妙、下界(欲界)為煩惱粗重的觀,此時的觀又稱為淨煩惱之初修業者,所以可以稱為淨煩惱之初作意,並非之前最初成辦初禪近分的最初作意,但是,了相作意的親因是從初禪近分最初作意而來。所以,八種作意,是包括初禪近分定最初作意、了相作意、勝解作意、…加行究竟果作意,共八個。而本文的七種作意,只是將八種作意當中的第二個了相作意安立為第一個,往後算到加行究竟果作意,共七個,只是沒把最初作意算進去.又,玅境長老這段落還講得很粗糙,例如,<心類>別境心所當中有勝解心所,五別境的勝解心所,和初禪近分的勝解作意,雖然都有勝解的內涵,但是層次不一樣,勝解心所是一切眾生都有的,初禪近分勝解作意是修所成,要成辦上界所攝的定心才有。<攝類>勝解心所與初禪近分勝解作意,二者應有三句差別。關於成辦禪定的近分與正行,透過前方便的九住心,了解所緣境為何,觀察男女十相等流散過患,在《菩提道次第廣論.奢摩他》都有詳細的提到,包括七種作意的安立等,末學在本版進行的止觀系列文現在暫停中,後面會繼續提到。(玅境長老曾講授過《菩提道次第略論.奢摩他》。)(七種作意不是並列了,是前前作意產生後後作意,前前為因、後後為果,後後的作意是從前前作意而來,次第產生。)(八種作意當中,近分的作意次第增上最後成辦正行的作意)(本文的七種作意含攝在八種作意當中,從了相到正行七個)(前文的七作意是八種作意中最初到加行究竟,算法不同而已)(總的來說,成就每一禪定的近分與正行,共有八個作意次第)還未獲得初禪近分的這幾種作意之前,當然也可以修習這些作意的內容,比如修習了相作意的內容,但是要知道此時只是隨順的修習,並未獲得正式的修習,獲得正式的修所成是有上界所攝定心的功德(如此處說的已成辦了初禪近分定),在此之前只有稱為隨順的修習。又如,正式的四無量心是依於初禪靜慮以上生起,但不是說尚未獲得初禪靜慮就不能修四無量,在此之前也可以修習,但只是隨順的四無量心。(而且,是先有隨順的,才有正式的,二者具有前因後果的關係)(前面隨順的階段,透過聞思,並且反覆的觀察,如此的聞思修,產生勝解、定解,在依於止之上將聞思成辦為修所成。)(對於任一種法類,四念住、四無量等,都是透過這樣聞思修)
作者: yaqqq (^^)   2020-01-11 23:43:00
感謝二位的討論,光一個禪定就好複雜。看佛經或高僧故事,覺得像喝水一樣簡單,就好羨慕呀!
作者: cool810 (silence)   2020-01-11 23:51:00
其實就是因為要實修,所以才更需要仔細的辨析,這樣才能夠正確深入行持,否則修行最怕錯認消息、未證言證等過患
作者: wudidog (嗚啦啦)   2020-01-12 00:00:00
嗯嗯 這也是~
作者: cool810 (silence)   2020-01-12 00:27:00
佛弟子所依的教授就是佛典三藏,如果有依佛典三藏學習,對於系列文提到的初禪近分七種作意應該不會陌生,像是《瑜伽師地論》就有提到,對於正統的佛典教授要去聞思學習《瑜伽師地論》:「言瑜伽者,受持、讀誦、問論、抉擇、正修加行。」(瑜伽師就是希求解脫的修行者。)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