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地道] 《地道建立》 (110)

作者: cool810 (silence)   2019-05-19 19:24:56
....接續 #1SqWx_k7《地道建立》(108)
摘自:《地道建立》2010年 卻佩格西 講授/廖本聖老師 翻譯/釋見諦法師 編輯
‧大乘修道的分類
若區分「大乘修道」,有三:(1)「大乘修道根本定智」、(2)「大乘修道後得智
」及 (3)「不是前述二者之任何一個的大乘修道」。
其中(1)和(2)細分的話有很多分類。
「心一境性、平等地安住於已成為〔大乘修道根本定智〕自境之無我的大乘隨現觀」
,就是(1)「大乘修道根本定智」的定義。定義內容的無我是包含補特伽羅無我和法無我。
(1)〔大乘修道根本定智〕若予以區分,有三:(1-1)「大乘修道無間道」、(1-
2)「大乘修道解脫道」及(1-3)「不是前述二者之任何一個的大乘修道根本定智」。
「1.既是心一境性、平等地安住於『空性』的大乘隨現觀,2.又是作為自己份內之俱
生實執(如果是大乘見道無間道,就要改為遍計)的正對治者」,就是(1-1)「大乘修
道無間道」的定義。
定義內容分兩部分(一)既是什麼,(二)又是什麼。定義內容的第一部分,與我們
先前看到的大乘見道無間道的定義內容一樣,同樣是「心一境性、平等地安住於『空性』
的大乘現觀」,只是大乘見道無間道是諦現觀,而大乘修道無間道是隨現觀,但現觀空性
的狀態都是一樣。
所以定義的第一部分是體性,體性是與前面的大乘見道無間道一樣。第二個部分是作
用,它與先前講的大乘見道無間道就不一樣,大乘見道無間道要對治的是遍計的實執(或
稱分別的實執),大乘修道無間道要對治的是俱生的實執。即就作用來講,見道要對治的
是遍計,修道要對治的是俱生,此部分是不一樣的。
正對治的意思就是直接的對治,亦即以非常強大的力量去對治。這可用兩個比喻說明
,如以日光對治黑暗,以強大火力對治寒觸,這就是正對治的關係。
‧大乘修道無間道的分類
若予以區分,有從初地至第十地的10個(修道)無間道。這10個無間道,和第31頁提到
的大乘見道無間道的情況不同。大乘見道無間道是一體但有八忍的作用。但這裡10個無間
道是8個體,等於有十個不同的無間道。並不是像前面講的,一個大乘見道無間道有8個作
用。這裡的無間道的每一個都是個別的,這十個都不是同體的。
從初地至第十地,這十個(修道)無間道個別的定義,首先看初地的無間道,這是第一
個無間道:「既是大乘修道無間道,又是作為〔初地修道無間道〕自己份內粗粗粗品(此
即粗粗品再分粗細,其中的粗品,就是粗粗粗品)的俱生實執的正對治者」,就是(1-1-
1)「初地修道無間道」的定義。
第二地修道無間道的定義:「既是大乘修道無間道(此部分與初地修道無間道的體性
是一模一樣,差別主要在第二作用的部分)又是作為〔第二地修道無間道〕自己份內粗粗
細品之俱生實執的正對治者」,就是(1-1-2)「第二地修道無間道」的定義。到第二地
修道無間道為止,等於粗粗品當中分的粗細兩品,到此已對治完畢。
第三地修道無間道主要是對治粗中品,定義內容:「既是大乘修道無間道(體性部分
與前面兩個無間道一樣,不同的也是在後面作用的部分),又是作為〔第三地修道無間道
〕自己份內粗中品之俱生實執的正對治者」,就是(1-1-3)「第三地修道無間道」的定
義。
從第四地的修道無間道到第九地的修道無間道就此略過,但我們可稍微說明,第四地
的修道無間道要對治的主要是定義的第二個部分(作用的部分),它要對治的是粗細品的
俱生實執。到第四地為止,等於從粗品再分出的四品—粗粗粗品、粗粗細品、粗中品、粗
細品,到第四地全都對治完了。
接下來第五地修道無間道對治中粗品,第六地修道無間道對治中中品,第七地修道無
間道對治中細品。五、六、七三地,主要是對治中品細分出來中粗、中中、中細三類的俱
生實執。
第八地的修道無間道要對治的,是細品再細分的三類中,細粗品的俱生實執。第九地
是對治細中品的俱生實執。
第十地修道無間道對治的是細細品的俱生實執,這個是在33頁的倒數第三行「既是大
乘修道無間道,又是作為〔第十地修道無間道〕自己份內細細品之俱生實執的正對治者」
,就是(1-1-10)「第十地修道無間道」的定義,這是正對治,一旦斷除了細細品的俱生
實執,就進入大乘的無學道(大乘無學道等於佛果)。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