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宗義] 《宗義寶鬘略講》(39)

作者: cool810 (silence)   2019-04-12 22:33:42
摘自:《宗義寶鬘略講》見悲青增格西
轉自:達賴喇嘛西藏宗教基金會佛學課
http://chienching.blogspot.com/
【由於佛的色身與成佛前的加行位菩薩身同為一生所攝,因此不能算是佛寶,但仍可承認
為佛陀。佛寶是指佛陀無漏五蘊相續中的盡無生智。同樣的,諸有學聖者都是有漏的,因
此不能算是僧寶,但足以為僧。僧寶是指有學聖者相續中的道諦。法寶亦如下,佛與聲聞
、獨覺二種聖者相續中之涅槃和滅諦即是法寶。】
有關三寶的定義、解釋在《寶性論》[1]中有詳細說明。很多人都在講三寶,但是多
數人對三寶的認識仍然不清楚。像《廣論》歸依三寶一節那樣的講法,對於一個已經了解
三寶的定義、界限的人來說,去學習是很好的;若非如此,單單只看《廣論》歸依三寶一
節,仍會無法清楚掌握三寶的定義與界限。總之,要是學佛很多年,卻不認識三寶,會是
件很糟糕的事,所以認識三寶很重要。
什麼是佛?以有部宗而言,佛陀無漏的五蘊是佛。佛有無漏的色蘊,但是佛的色蘊是
不是無漏?不是,佛的色蘊是苦諦所攝。佛的色身是有漏的,但是祂心續中的戒律(無表
色)是無漏的色蘊。
至於受、想等四蘊(受想行識等四蘊是心法,非色蘊),佛有沒有無漏的受蘊?有,但
是佛的受蘊則不是無漏。佛的眼、耳、鼻、舌、身的受想行識(前五根識的心王與心所,
眼識心王有相應的受想行等心所,耳識心王也有相應的受想行等心所,鼻識心王、舌識心
王、身識心王亦同)都是有漏的。有漏指不是道的部分,佛的第六意識的受想行識和戒是
無漏,但是手腳身體這些就是有漏。
總之,佛的五蘊不是無漏,但祂有無漏的五蘊。佛陀無漏的五蘊是佛也是佛寶,這與
談到只有祂的盡無生智是佛寶意思相同。
以大乘而言,佛寶與佛同義。所以佛陀的頭髮(色蘊)是佛,也可以說是佛寶。即佛身
所攝的一切都叫做佛,叫做佛寶。佛有色身、法身,法身中有自性身、智慧身。自性法身
(無住處涅槃、滅諦的部份、佛陀心相續的空性)也是佛寶、也是佛。佛陀心相續的空性是
恆常法,所以佛寶的內容中既有常法也有無常法。[2]
問:無住處涅槃這樣屬於法身的佛寶如何保我們?這幾乎是沒辦法說的事。它是事實
,就像「秦始皇統一六國」是事實,但對我們而言,除了拿出來講一講外,也不能拿它來
做什麼,佛陀斷了煩惱障、所知障,所以在祂心相續的空性上就增加了這個名稱,在內容
上似乎沒辦法做什麼。
除此之外,佛還有其他五蘊,它們就可以有利生、變化等作用(言行舉止等)。我們從
母胎出生,有頭、有手等,頭有頭的作用,手有手的作用;佛陀不是這樣,佛陀是祂的智
慧的化現,看過去佛的頭、佛的手有大小的差別,但從能力方面看,佛的頭與佛的手沒有
什麼差別,是同樣的原料在有情前化現出來,都有度眾的能力。[3]
也就是說,像我們的頭髮、骨頭、皮膚等是由不一樣的成份所組成的,而成佛時都是
一切相智的展現,本質上並沒有差別,只是化現上的差別。至於化現也不是佛想化現什麼
就化現什麼,完全是看有情本身,如宗喀巴大師修出文殊,鄔瑪巴也修出文殊,但是因為
二人個性上的差異,所以宗喀巴大師修出的文殊就比較嚴肅。
總之,佛寶與佛等同。佛寶牽涉到常法與無常法,有智慧的部份、有色身的部份,也
有空性、涅槃常法的部份。佛的智慧與佛的色身,表面上是有差別的,但實際上沒有差別
。在密續中,整個壇城都是同一個佛的展現,壇城中有主尊、有坐的蓮花等,事實上蓮花
與坐在其上的本尊沒有差別,都是祂的心(一切相智)化現的
法寶是指道諦與滅諦。資糧道、加行道不算是法寶,但是聲聞阿羅漢轉入大乘者的資
糧道就要說是法寶,因為有現證空性。至於經典,如《般若經》,那是相似法寶,隨順法
寶,不是法寶。
僧寶是指見道以上的行者,無論男、女、在家人、出家人,只要證悟見道以上就是僧
寶。僧寶與僧人不同,出家人是僧人不是僧寶。
三寶有沒有辦法度脫我們脫離輪迴、成就佛果?當然有,因為三寶是超脫了某些煩惱
到圓滿超脫一切煩惱障、所知障,所以要救度我們走上這條道就會是順理成章的事。
通常會說佛寶是歸依導師,法寶是正歸依,僧寶是歸依助伴。歸依導師講的是引導我
們的人。佛能幫我們什麼?佛只能夠講法,除此之外,祂沒辦法做什麼。但是佛陀講法與
一般人講法不同,佛陀有很多神通,祂可以先示現神通,讓你目瞪口呆,然後再講法,如
此你就很容易相信祂所講的,就容易獲得解脫。因此佛的神變是弘法前的方便,目的在引
誘他人聽法[4]。再者,佛陀知道聽者的根器,就像好的醫生可以做到對症下藥般,一般
講者就做不到。
法寶是道諦與滅諦,如果我們自己有了道諦與滅諦就不會墮下去。如得到見道就永不
墮惡趣,得到阿羅漢果就永不墮輪迴,成佛就什麼都障礙不了了。也就是說,佛陀保我們
的方式是給方法,我們自己要把它修出來,有了道諦、滅諦,自己就不會墮下去。
僧寶扮演的是環境,沒有學法的場合、法友,即使很想學法,也沒辦法修行。因此,
不了解佛法的人,只會做到恭敬佛陀,真正了解佛法的人,要獲取的是法寶,實踐就是歸
依僧寶。
一般說到三寶是這樣的情況,但是也會說要歸依大乘三寶。如果歸依的是聲聞阿羅漢
、獨覺阿羅漢,雖然他們是僧寶,能夠幫助我們脫離輪迴,但是我們學的是成佛之道,情
況不同,所以歸依的助伴—僧寶,必須是大乘的僧寶,歸依的法是大乘的法寶,即以菩提
心、空正見為主[5]。歸依的導師是佛寶。我們對三寶要有以上的認知。
此處講的是有部宗所說的三寶。有部宗會說佛的盡無生智是佛寶,認為佛的色身(首
、手、足等)不是佛寶。因為佛寶是完全圓滿的,沒有任何不圓滿,但是佛的色身會老化
,也會疼痛、生病,有這樣的缺陷又怎麼會是佛寶呢?所以佛陀了解「所作已作、所辦已
辦」的智慧(「盡無生智」)才是佛寶。
盡無生智也有與其相應的五蘊,比如戒體屬於色蘊,這些也都是佛寶。除此之外,佛
的色身、佛的頭髮等就不是佛寶。世尊本身也是屬於色身與法身兩者中的利他色身(有色
身才能透過言行舉止利他),有部認為世尊是佛但不是佛寶,為什麼是佛?因為祂是擁有
佛寶者,故可以稱為佛或佛陀。
「由於佛的色身與成佛前的加行位菩薩身同為一生所攝,因此不能算是佛」,也就是
有部宗認為加行道菩薩是凡夫,他的身體也是來自父母的血肉之軀,後來成了佛,內心已
經悟道了,了不起的是內心的道諦與滅諦,所以佛的盡無生智等道、滅諦是佛寶,世尊本
身不是佛寶,是佛或佛陀,而佛陀的手腳及頭髪等因為是苦諦,因此不是佛,更不可能是
佛寶。
此外,大乘認為道諦、滅諦都是法寶,見道位以上的行者是僧寶,而有部宗認為滅諦
是法寶,道諦是僧寶。
結讚:以我研究之金瓶,自婆沙宗香水海,汲得善說甘露筵,聰慧學眾請宴饗。
第六章 經部宗 (....待續....)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