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語] 淨空法師:2014淨土大經科註(節要)15(上

作者: summertrees (夏天樹)   2019-04-10 12:55:49
一、實相乃吾人當前一念心性之強名
  「又《要解》云」,蕅益大師說的,「吾人現前一念心性」,心性就是自性,也就是
法性,也就是諸法實相,「不在內,不在外,不在中間」,它沒有空間,「非過去,非現
在,非未來」,它也不是時間。「非青黃赤白」,它沒有色彩,非長短方圓,它沒有形相
。「非香」,鼻對它不起作用,「非味」,舌對它不起作用,「非觸、非法」,自性是六
根都緣不到。「覓之了不可得,不可言其無」,不能說它沒有,以心求之不可得,這個心
就是第六意識。第六意識的功能非常強大,對外能緣虛空法界,對內能緣阿賴耶,就是緣
不到自性,它跟自性不相應,它是妄,自性是真,所以覓之了不可得,不能說它沒有。「
具造百界千如」,這一句是惠能大師的能生萬法,整個宇宙是它變現出來的,不能說它有
。「離一切緣慮分別語言文字相。而緣慮分別語言文字,非離此別有自性」。自性與這個
不相干,但是緣慮分別語言文字都是從自性裡頭變現出來的。前面舉的比喻,用黃金做比
喻,這些器不離黃金,十法界依正莊嚴不離自性。
  「要之,離一切相,即一切法」,不起心、不動念就見到了,離一切相。「離故無相
,即故無不相」,這個都是你能夠見到,你能感觸到,「不得已強名實相」,佛幫助我們
,用善巧方便引導我們悟入。一定要悟他才能入,要是不悟的話,六根都緣不到。相、無
相不二,是一不是二,為什麼?無相當中有相,有相當中有無相。無相是性,自性,有相
是自性起的作用,萬法是生滅的,有生有滅。現相裡面有性起、有緣起,緣起裡頭必定有
性起,性起裡頭有時候沒有緣起,性起非緣起,實報莊嚴土性起緣起統統有,四聖法界、
六道輪迴緣起性起都有。緣起離不開性起,沒有性起就沒有緣起。緣起是裡面有妄想分別
執著,這就變成緣起,沒有妄想分別執著是性起。
  「可見實相乃吾人當前一念心性之強名」,它沒有名字,勉強給它起個名字,正是老
子所說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所有的名相都是勉強說的,都不是真
實的。自性也是強名,強名為自性,實相是強名,自性也是強名。
二、非思量分別之所能解
  「二祖覓心不可得,即是安心竟,但不可言其無」。二祖慧可,看到印度來的大師,
他的心非常虔誠,當時下雪,雪下了已經到他的膝蓋,就知道站得很久,還沒有離去。達
摩祖師出定,問他,天這麼冷,你來到這裡要什麼?他拿他的戒刀把他的左手砍斷,供養
達摩祖師。達摩祖師說你這又何苦來?你求什麼?他說我心不安,求大師給我安心。達摩
祖師坐在那裡伸著一隻手,你把心拿來我替你安,讓他回光返照。想了半天,他說我覓心
了不可得。心在哪裡我找不到。達摩祖師回他,「與汝安心竟」,我已經把你的心安好了
。慧可聽了這句話豁然大悟,就開悟了。所以不能說它無,問題就是會不會,是真的體悟
到。每個人得法的緣都不一樣,慧可吃這麼多苦頭,他的心真誠、清淨、恭敬到極處,一
個疑團解不開,被達摩祖師一句話點破,他馬上開悟。
  「何期自性,能生萬法」,也不能執著為有。「離四句,絕百非」,四句就是有、無
、非有、非無,這根本四句,延伸出百非。「非思量分別之所能解」,思量是第七識,分
別是第六識,六識、七識緣不到,不能說它有,也不能說它沒有。它是什麼樣子?「靈明
洞徹,湛寂常恆」。充滿了智慧,對一切事物洞徹,六根在六塵境界上清楚明瞭。雖然清
楚明瞭,它湛寂,像水一樣乾乾淨淨,一塵不染。常恆是不生不滅,湛寂是本自清淨,靈
明洞徹是自性裡面本具的般若智慧。「孤明歷歷」,萬法都是迷而不覺,唯有自性覺而不
迷,歷歷是形容明的樣子。「炳赫虛空」,炳是火燃燒得猛烈,遍法界虛空界都在佛光之
中。「靈光獨耀,迥脫根塵」,迥是遠,遠遠的擺脫掉根塵(六根六塵)。
  「故蓮池大師讚曰:大哉真體」。真體就是自性,真體就是實相。「不可得而思議者
」,這個境界不許你去想,你想就錯了,不能說,說就錯了。不能想、不能說,在這個現
象之下,你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你就見性了。「其唯自性歟」,這個只有自性,自性就
是真體,宇宙萬法的真體,哲學裡面叫做本體,蓮池大師稱為真體,遍法界虛空界萬事萬
法不離它,是這個體所生所現,這個體是能生能現,全宇宙是所生所現,能所是一,能所
不二。能生的是空,所生的是有,空是真空,能生萬法,有是幻有,有是妙有,有即是空
。萬法,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有虛妄相不能說它無,有自體不能說它有,有無都不能說。
有有無就錯了,迷了,就變成阿賴耶。
三、願心莊嚴,應知
  《往生論》裡面說,「莊嚴佛土功德成就」,這是極樂世界的依報,十七種莊嚴功德
成就。正報呢?「莊嚴佛功德成就」,八種,「莊嚴菩薩功德成就」有四種,總共二十九
種莊嚴功德成就。「此三種成就,願心莊嚴,應知」。願心是阿彌陀佛四十八願,極樂世
界無比殊勝莊嚴從哪來的?從阿彌陀佛四十八願來的。四十八願從哪來的?法藏比丘五劫
修行感得的,這要知道,為什麼?知恩就會報恩,不知恩的人不知道報恩。在第一願裡面
我們就看到,他到六道裡面來參觀、來訪問,覺得六道裡頭人天還好,地獄、餓鬼、畜生
、阿修羅這個不好,他不要。極樂世界有凡聖同居土,只有兩道,我們這裡凡聖同居土有
六道,這就有取有捨。他的選擇就是四十八願,四十八願是五劫考察的總結,依照考察總
結來修行,成就了西方極樂世界。建造極樂世界為什麼?為接引一切六道苦難眾生,到這
個環境去學習,一生決定成佛。不是為自己,完全為眾生,就是這樣的一個願心,希望一
切眾生早一天成佛。
  十方剎土十法界、六道,妄心所變,就是說緣起的,他不要,他要性起。性起與自性
相應,緣起與阿賴耶相應,這就是三大類煩惱的根。西方極樂世界沒有阿賴耶,把這三種
煩惱的根都拔掉了,再不會有煩惱起現行,沒有了,這個世界能不去嗎?這個世界修行沒
有障礙,一帆風順,阿彌陀佛是老師,好老師。所以這三種願心莊嚴要知道。
四、入一法句:真實智慧無為法身
  「略說入一法句」,這簡單的說。「一法句者,謂清淨句。清淨句者,謂真實智慧無
為法身」。真實智慧明心,無為法身見性。明心,般若智慧現前,見性,無為法身現前。
無為而無所不為,無所不為什麼意思?能生萬法就是無所不為,遇到緣無所不為,沒有緣
無為。無為是真性,有為是真應,眾生有感,佛菩薩有應。眾生有一念求佛的心,佛知道
,馬上就應了。
  這種應就像日本江本博士水實驗那種應,道理跟這個相似。你要知道,水沒有起心動
念、沒有分別執著,它這個反應就是感應,自然的。這個證明意義非常之深,這個證明告
訴我們,我們這一生在這個世間所受的吉凶禍福、貧富貴賤,都是從自己念頭生的,與外
面境界、與外面人毫不相干。所以中國古聖先賢告訴我們,「行有不得,反求諸己」。你
出了問題,問題不在外,反過頭來反省,決定在自己起心動念、言語造作上找到原因。如
果把不善的改掉,把善的加強,你這一生生活清淨美滿,你的事業一帆風順,如果遇到淨
土法門,你來生必定成佛。
==
南無阿彌陀佛。
作者: dakudai (止水澄波)   2019-04-10 22:03:00
阿彌陀佛!
作者: ackino (常勝不敗)   2019-04-10 23:20:00
南無阿彌陀佛
作者: kissung (天堂鴉)   2019-04-10 23:32:00
南無阿彌陀佛
作者: s8402019 (黑影)   2019-04-11 12:53:00
南無阿彌陀佛
作者: terrytina19 (翼)   2019-04-11 16:21:00
人身難得今已得~看破放下~念阿彌陀佛~發願往生淨土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
作者: youngerwu (沒有妮的日子)   2019-04-11 17:20:00
南無阿彌陀佛
作者: terrytina19 (翼)   2019-04-11 17:37:00
南無阿彌陀佛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