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地道] 《地道建立》 (72)

作者: cool810 (silence)   2018-11-28 22:25:00
....接續 #1RyJMc6X 《地道建立》(65)
摘自:《地道建立》(2010年講授)
轉自:http://www.lamrimworld.org/
卻佩格西 講授/廖本聖老師 翻譯/釋見諦法師 編輯
要證得解脫(為自身解脫)的果位,及一切相智(一切種智)的果位,有賴於地道的過程
,才有辦法達到解脫及證得一切相智。如果是要證得解脫輪迴的果位,僅依小乘的地道就
夠了,不需要大乘地道,但若要證得一切相智的果位,就一定要依賴大乘的地道。
三十七道品的內容是共大小乘,意即小乘要修,大乘也要修。而大乘不共於小乘的主
要是什麼呢?大悲心與菩提心。
當行者生起大悲心時(遮除只緣自利作意而欲令有情離苦),便說他的大乘種性覺醒了
,但他還未進入大乘道,唯有當大悲心進一步開發為無造作的菩提心時(即生起為利眾生
願成佛的無造作菩提心的時候),這位大乘種性已經覺醒的行者才算是進入大乘道,所以
大乘道的安立是在於有沒有生起菩提心(菩提心=想成佛的希願心,由大悲心推動,遮除
只緣自利作意,為了利他而願成辦正等菩提之一切種智的佛果位),不是在於大悲心。
一旦行者生起(無造作)菩提心(生起無造作的為了利他而願成辦正等菩提的希願心)
,就進入大乘資糧道下品,如前所說,這類的行者有些已了解空性,有些尚未了解空性,
但是大部分資糧道下品的行者都了解空性。
那些沒有了解(空性)的行者,如果要(從大乘資糧道下品)進入大乘資糧道的中品,
也一定要了解才行,所以大乘資糧道中品就有了解空性的比量。
當行者從大乘資糧道中品,進一步晉升到大乘資糧道上品時,就必須有緣空性的止。
從大乘資糧道的上品,進一步要晉升到大乘的加行道,此時這位行者,就必須在以空性為
所緣的止的基礎上,進一步開發緣空性的觀。行者到了大乘加行道還是屬於異生(凡夫)
,還不是聖者,今天就從大乘加行道開始講。
3.3.1.4.2 解釋大乘加行道
1.定義
一般說「義現觀」即「加行道」的定義,若這個加行道是小乘的話,則小乘加行道的
定義就是小乘的義現觀,因為現在談大乘加行道,在加行道的前面加上大乘,它的定義就
是大乘的義現觀,即「大乘的義現觀」就是「大乘加行道」的定義。
為什麼定義的內容中會提到「義」呢?義是相對於詞或法來講,因為大乘資糧道的定
義是大乘的法現觀,這個法就是指佛經的語詞。
加行道不只是了解字詞的意思,還要了解它的義(內涵),在佛經中開示很多內涵、
意義,加行道的階段要了解的主要是最微細的究竟義,亦即空性義。
又,大乘加行道的行者已經證得緣究竟義或空性義的止觀雙運,所以大乘加行道是以
義現觀為主,但並不是大乘加行道就不重視「詞」,只是就「詞」與「義」來講,特別重
視「義」的部分,「義」主要是指空性義,亦即佛經的所詮中最微細的究竟義。
就大乘道的修行來講,是以方便(方便品)與般若(智慧品)二者為主,方便即菩提心亦
即福德資糧,般若即了解空性的慧亦即智慧資糧,所以方便般若雙運就是指菩提心與空性
慧的結合(大悲菩提心的福德資糧,與緣起空正見的智慧資糧,悲智雙運)。
大乘道的實修就以這二者(菩提心、空正見)為主,一位大乘行者,不論是布施、持戒
、安忍、精進、靜慮等,譬如以布施食物來講,這個布施,也必定要有菩提心(為了利他
而願成佛的希願心)與了解空性的智慧來輔助,持戒等也要有菩提心、空性見來輔助。
由於有菩提心(為了利他而願成佛的希願心)、空性見輔助的緣故,他所累積的任何善
根,都成為成佛的因,而且所累積的善根在未成佛之前都受用無盡、不會耗盡,即取之不
盡用之不竭。這個情況就如同把一滴水丟到大海一樣,因為大海不會乾涸,這滴水也永遠
不會乾涸,所以被菩提心及空性見所攝的善根,在成佛之前永遠不會窮盡。
一位未入大乘道的行者,有沒有辦法實踐大乘法呢?還是有,並不是只有入大乘道者
所修的才是大乘法,即使未入大乘道的行者還是有可能修大乘法,這要怎麼修呢?
假設以未入大乘道的人為例,在做善行時可以以下述的動機來行善行,如刻意的去生
起(為利眾生願成佛)的造作菩提心,在行善行之前,先刻意的發起為利眾生願成佛的誓
願,如果這個善行是供養的話,即使在供養之前沒有真的了解空性的智慧,但是供養的時
候可以觀想供養的對境是無實有,所供養的物是無實有,觀想自己(供養者)也是無實有
,也就是透過三輪無實有(三輪體空)作觀修,以信解無實有的方式去修供養,這樣的供
養本身是個善行,因為結合菩提心(為利眾生願成佛的動機)、空性慧(三輪體空之慧)
的緣故,這樣的善行就會成為大乘法,成為成佛的因。
由菩提心(為了利他而願成佛的希願心、希願成佛的動機)所結合的部分就累積了福德
資糧,由空性慧結合的部分就累積了智慧資糧,福德資糧將來成就色身(佛的色身三十二
相八十隨好是由無邊福德所莊嚴),智慧資糧(空正見)將來成就法身,所以一位未入大
乘道者可以透過這樣的方式來實踐(修行)大乘法。
2.同義詞 (....待續....)
作者: rcanny (初心)   2018-12-01 09:04:00
隨喜 感恩您的分享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