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語] 淨空法師:《彌陀要解研習報告》32(下

作者: summertrees (夏天樹)   2018-11-27 16:12:02
  諸位同學,請看《彌陀經》最後一大段,「勸願勸行流通」。我們將經文念一遍:
  【舍利弗。若有人已發願。今發願。當發願。欲生阿彌陀佛國者。是諸人等。皆得不
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於彼國土。若已生。若今生。若當生。是故舍利弗。諸善男
子善女人。若有信者。應當發願。生彼國土。】
  這一段是勸願,勸願流通,我們經文就念到此地。我們還是分幾個小段來學習,第一
小段「勸願往生」。『已發願』是已經往生了,『今發願』是現在,現在發願,現在念佛
決定得生淨土。『當發願』是講未來的,往後有人有這個緣分遇到這個法門,遇到這個經
典,善根福德因緣具足,他將來發願那將來一定得生。這三個就是過去、現在、未來,「
已發願」是過去,「今發願」是現在,「當發願」是未來,「皆得不退菩提」!所以已發
願已經往生了,今發願現在往生,當發願將來往生。『若有信著,應當發願』。這是佛在
這個經上勸我們,要發願求生淨土。
  「信願往生,正顯所發之願無虛也」。你發的這個願肯定會兌現的,決定不會落空的
。蕅益大師在《要解》裡頭說,能不能往生決定在信願之有無,你有信、有願就決定得生
。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品位高下,我們知道經上講的四土三輩九品,大師告訴我們那是持名
功夫的淺深。我們把他老人家這段開示用六道裡面業報身來說,佛給我們講六道裡面捨身
受生有引業、有滿業。引業是引導你到哪一道去投胎,西方極樂世界我們也把它算一道,
引導我們到西方極樂世界去的是信、願,信願是引業;念佛是滿業,滿業是到那個地方之
後,你所得到的福報,你所得到的利益不一樣!它有四土三輩九品的差別,不相同,那就
是你念佛功夫淺深。
  由此可知,念佛太重要了,比什麼都重要。你要想高品位的往生,那你就得好好念佛
,你不要把時間浪費了,不要把精神浪費了,你要爭取到西方極樂世界的大福報,增高品
位。但是西方極樂世界跟十方諸佛世界真的不一樣。十方世界,特別是像我們這個六道,
福報差別真大!富貴、貧賤差別實在是大。但是西方世界幾乎沒有差別。為什麼?
  我們還從比喻來說,如果你的滿業,也就是你念佛的功夫真好,你念到了理一心不亂
,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實報莊嚴土,上上品往生花開見佛,你所得到的阿惟越致菩薩,你是
真正得到的,是你自己修得的。那麼別人沒有修成功的?只有信願,念佛的功夫很淺,可
能他只念了幾天的佛。甚至於像第十八願裡面講的,臨命終時念十聲佛號,甚至於十聲還
不到,一、兩聲佛號,他念佛的功夫很薄很薄。他生到西方極樂世界,當然生的凡聖同居
土,但是凡聖同居土的享受,所顯示的他的智慧、他的相好、他的神通,幾乎跟實報土的
菩薩沒有兩樣。這怎麼回事情?
  這裡頭有個道理,那是阿彌陀佛本願威神加持他的,不是他自己修的。就好比說我們
有一個富貴的朋友,我們自己很窮,什麼都沒有,到他家裡去做客,住的是他的好房子,
出門也有車,飲食起居跟他都一樣,享受都一樣,他的福!我們享主人的福,不是自己的
福報。出門也有車,車不是自己的,是那個有福報人的,但是我們享受,我們並沒有所有
權。西方極樂世界生凡聖同居土,生方便有餘土,就好比是這樣的。自己滿業不夠,引業
夠了,到極樂世界了,所享的福報,智慧、福德一切都跟阿彌陀佛差不多,跟這些實報土
的菩薩幾乎都是平等的。實報土的菩薩是自己修得的,凡聖同居土、方便有餘土是佛加持
的,統統享阿彌陀佛的福報,是這麼回事情。
  一面享受阿彌陀佛之福,一面自己還要修福慧,總不能老停在同居土,不可以老住在
方便土!自己要提升,所以在那邊還是修學,修學提升到實報土,那就是你自己修成的。
自己沒有修成,不要緊,享阿彌陀佛的福,阿彌陀佛有無量無邊的福報!供養大眾,有福
大家享,他不是一人獨享,慈悲到了極處。所以這是不可思議,這是難信之法。一切諸佛
世界裡頭都沒有的,你自己不到那個境界就得不到那種神通福報。但是在西方世界特別,
阿彌陀佛加持,自己沒有修得也享受到,也有神通,也有福報。這是我們用信願、持名,
蕅益大師講的,我們講引業、滿業諸位好懂。下面一段。
  「本經三勸發願」,我是細細的看了一遍,這是我上一次講《繫念》,講《繫念》我
對於《彌陀經》是做很簡略的介紹,沒有詳細的說。但是仔細看的時候,這個經裡頭確確
實實有四次勸我們發願往生。第一次,「眾生聞者,應當發願,願生彼國」,下面的經文
是「所以者何,得與如是諸上善人俱會一處」,這是第一次勸我們。第二次勸我們,我這
個地方也說過了,那就是叫著舍利弗,「我見是利,故說此言,若有眾生,聞是說者,應
當發願,生彼國土」,這是第二次。第三次就是在我們上一個小時所念的一段經文,這是
第三次,「是故舍利弗,汝等皆當信受我語,及諸佛所說」,這第三次。第四次是『舍利
弗,諸善男子善女人,若有信者,應當發願,生彼國土』,四次!一而三,三而四。
  在這裡我們看到釋迦牟尼佛大慈大悲,特別懇切,不厭其煩四次的勸告。我們讀了這
個經文,我們聽了講解,如果不發願求生淨土,真的是辜負佛恩。我在這個地方也寫了這
麼一句,「釋迦悲心特切,不憚重煩,再四勸諭,若不發願求生淨土,則辜負佛恩甚矣」
。像這些地方一定要細心去體會,體會佛的深恩、佛的心意。
  發願,願怎麼發法?古大德常常勸導我們「願依四弘」。四弘誓願大家都知道,這個
四條是諸佛菩薩的總願,即使阿彌陀佛四十八願,四十八願歸納起來也不外這四弘誓願,
四弘誓願展開就是四十八願,四十八願歸納就是四弘誓願。第一「眾生無邊誓願度」,實
在講四願裡頭這一願是最重要的,這一願是正願,其他的三願都是要完成這一願。遍法界
虛空界一切諸佛剎土多有六道,沒有六道的很少,西方極樂世界沒有六道,很少。我們在
《華嚴經》上看了很多很多世界,真的是有六道、有九法界的多。沒有六道、沒有九法界
的,純一清淨,像極樂世界是少數,不是沒有,不多。
  所以「度」就是幫助,用現在的話來講,護念、關懷、照顧、協助,這個「度」裡頭
有這麼多意思在。那問問我們這個願發了沒有?是不是時時刻刻念念當中都想幫助一切苦
難眾生?果然念念當中有這個意思,你的願真發了。我愛護一切眾生,關懷一切眾生,照
顧一切眾生,幫助一切眾生。盡心盡力,不分眾生的族類,這個族類是九法界,人也好,
天也好,鬼也好,怪也好,妖也好,魔也好,畜生也好,地獄也好,統統關懷,統統照顧
,統統幫助!只要我能幫得上忙的地方,我看到了,我聽到了,一定援手幫助他,真正能
做到捨己為人。
  我的心願是有了,能力不足,幫人還可以,幫畜生道還有些地方做得到,鬼神我看不
見,天神更看不見,我怎麼幫助他?心、願到了。你要能幫九法界眾生你得要具備條件,
具備什麼?與他們往來交通,要具備這個條件。這個條件是今天科學家講不同維次空間,
我們要怎樣把不同維次空間突破,有能力跟九法界眾生往來?那就要斷煩惱。
  所以這第二個願說「煩惱無盡誓願斷」。為什麼?我們的本能被煩惱蓋覆住,只要煩
惱沒有了,我們的本能就現前。本能就是一般人講的神通,我們的眼見突破空間維次,沒
有障礙,我們能夠看到天神,能夠看到鬼神,能夠看到地獄,能夠看到一切不同維次的眾
生。我們能看到、能聽到,我們也真正能夠幫助到,所以斷煩惱是恢復我們的本能。斷煩
惱就是三昧、就是禪定。禪定就現神通,煩惱沒有了,心地清淨,清淨心這個心裡面的智
慧、德能、相好統統就現前,那就是神通。
  所以神通並不奇怪,每個人都有,只是你現在神通不能現前,因為你煩惱太重,煩惱
把它障礙住了。神通是一切眾生本有的,每個人都平等,一樣大,並沒有說哪個神通大,
哪個神通小,沒有,一樣大。大小差別發生在哪裡?發生在你煩惱多少,煩惱多的,你神
通就很小;煩惱輕的,神通就比較大;煩惱統統斷盡,你的神通能力跟諸佛如來沒有兩樣
。所以它是本能,這個東西不是修來的,不是學得來的,是你自性裡頭本來具足的,總得
要清楚、要明瞭。
  神通、德能恢復,相好恢復,如果我們沒有智慧不行,沒有智慧,幫助人有限。所以
你還得要學,「法門無量誓願學」,學法門是開智慧。煩惱斷盡了,佛法裡面講根本智現
前,它起作用的時候叫根本智。接觸到無量無邊眾生,一接觸你就明瞭、你就開智慧,那
叫後得智;「法門無量誓願學」是成就後得智。就像《華嚴經》上善財童子五十三參,他
在老師,他的老師是文殊菩薩,在老師會下成就前面兩願,「眾生無邊誓願度」,他發這
個願,「煩惱無盡誓願斷」,他做到了,所以他得到根本智。這兩條做到了,老師就教他
出去參學,等於說他出師了,他要踏進社會,去參訪許許多多善知識成就後得智。
  後得智是無所不知,你要不參學你的後得智從哪來?根本智不需要參學可以得到,後
得智不行,你沒有後得智你不能教化眾生。那是什麼?根本智契理,後得智契機。你要沒
有後得智契理不契機,度不了眾生,沒有法子幫忙;契機不契理也度不了眾生。佛給我們
講理機雙契,那參學就太重要,參學就是廣學多聞。我們在五十三參裡看到,善財參訪的
對象,男女老少,各行各業,有國王大臣,有販夫走卒,還有許許多多宗教家,像婆羅門
、像遍行外道,沒有一樣不接近,所以成就了圓滿的後得智。這才能夠真正幫助、利益一
切眾生,他有能力了。
  所以學佛,根本智現前之後,記住,你要參學!釋迦牟尼佛為我們示現,你看看,他
在菩提樹下,示現成佛之前,他在印度也是到處參學。參學回來之後,在菩提樹下示現大
徹大悟,成就了佛道。那是四弘誓願最後一條,「佛道無上誓願成」。所以佛道無上誓願
成是前面兩條煩惱斷盡了、法門圓滿了,你才能成佛道。如果你只有斷煩惱不肯學法門,
不肯接觸九法界一切眾生,你就永遠成不了佛道,這個道理要懂。有些同學們就是有了錯
誤的觀念,認為學佛就老老實實學佛,決定不能夠跟不學佛的人往來,更不可以跟其他宗
教往來。那你永遠不能成佛道,你永遠沒有辦法度眾生,不能廣度眾生!佛法活活潑潑!
不是一成不變。
  初學的時候老師給你訂的規矩非常嚴格。為什麼?幫助你斷煩惱,戒律是幫助你斷煩
惱的,幫助你得清淨心的,幫助你開根本智的。你得定了,因戒得定,定得到之後,定是
什麼?不取於相,如如不動;外不著相,內不動心,真的你三昧成就。成就之後你要參學
,「法門無量誓願學」。人果然能夠真正得到「外不著相,內不動心」,沒有一個法門不
是佛法。大乘法裡常講,哪一法不是佛法?
  佛菩薩是佛法,妖魔鬼怪也是佛法。這是什麼意思?你現在懂得佛法兩個字是什麼意
思,佛是覺,覺而不迷。你在十法界裡面,餓鬼、地獄、畜生,你覺而不迷,地獄餓鬼畜
生又何嘗不是佛法?你要是不覺,迷而不覺,你天天跟佛菩薩在一起,你也是世間法,也
不是佛法。為什麼?你迷而不覺,不覺!邪而不正,染而不淨,你搞的是迷邪染,不是覺
正淨。覺正淨是佛法,迷邪染是世間法、眾生法。再說的不好聽一點,輪迴法,不是佛法

  我確實是見到有一些人,學佛學了不少年,迷在佛法裡頭,迷而不覺,非常可惜。所
以世法、佛法在教學裡都講求「悟性」,佛法是最重視了,世法亦如此。中國古時候私塾
教學,你看老師對學生的觀察,他知道哪個學生有悟性。有悟性,這個根性是圓融的,他
將來有大用處!他會對社會、對國家、對眾生有很大的貢獻。沒有悟性的人比較苦,他不
能發揮,他所學到的東西變成死的,讀書人常講的書呆子。人是個好人,規規矩矩的,但
是他所讀的東西就是食而不化,他沒有消化,沒有變成養分;沒有消化,在肚子裡頭反而
變成病。
  「悟」,就是消化,佛法裡面常講「消歸自性」,那你完全消化了,你回歸到自性,
自性萬德萬能。所以德行成就,根本智現前了,記住,法門無量誓願學,法門包括遍法界
虛空界不同的宗教、不同的族類、不同的學術,你統統都要接觸,沒有一樣你不知道。就
像釋迦牟尼佛示現的一樣,釋迦牟尼佛一生沒有人問倒過他,什麼樣疑難雜症到他那裡,
他統統曉得,就是廣學多聞,他見過的,他學過的。
  這是四願,發這個四願,你看看,煩惱斷了,你成就德行,成就根本智;學法門成就
後得智,成就無所不知,無所不能,最後示現成佛道。為什麼?只有成佛道,佛的地位你
才能度等覺菩薩。否則的話你是菩薩地位,你只能度比你低的,你不能度比你高的,不能
度跟你平等的。所以成佛,那就普度,「眾生無邊誓願度」這一願就兌現了。
  所以我們這一邊學院的同學,你們要發心將來弘法利生,眾生無邊誓願度,你們就想
想,你要斷煩惱,你要學法門。斷煩惱、學法門,我剛才講的這個次第你要懂得,先斷煩
惱,不是先學法門,是先斷煩惱。現在教你學一部經,學一部論,你專攻,這一部經論是
什麼?是幫助你斷煩惱的,所以一部一門深入。你要懂得這個意思,這個方法祖祖相傳,
我們還是用古老的方法,這個方法靠得住。幾千年來開悟的、證果的、往生的、修行有成
就的,無論在家出家都是老辦法,所以老辦法還是可靠,我們不能標新立異。誤導眾生罪
過不輕,誤導自己還情有可原,誤導眾生可不得了,所以我們依舊用老規矩、老辦法。這
一部經、一部論是幫助斷煩惱的,定心的,收心。我們如果不學習經教就會胡思亂想,胡
思亂想是造輪迴業,輪迴心造輪迴業決定出不了六道輪迴。
  所以我們現在想什麼?想一部經,我學的這一部經,天天想它,不想別的。一切都放
下了,專門想經裡頭的意思,你就容易攝心,都攝六根!淨念相繼,我們的淨念是思惟經
義。這樣慢慢的妄念少了,三昧現前了。我們學《彌陀經》就入彌陀三昧,學《無量壽經
》,入無量壽三昧,就是《彌陀經》上講的一心不亂。三昧有淺深,淺的,功夫成片;深
的,理一心不亂。如果證得理一心不亂,然後馬上就要進入下一個課程,那就是「法門無
量誓願學」。沒有到理一心不亂不可以,還是一門深入,長時薰修。到理一心不亂,是根
本智現前。根本智現前馬上就要展開修後得智,後得智就是法門無量誓願學。
  我們今天發願求生淨土「願依四弘」,前面兩願「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
」,厭離娑婆。「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這兩願我們到極樂世界完成,在
這個世界我們做不到。在這個世界我們只發度眾生的願,但是我們度眾生的能力很小很小
,所以決定要求生極樂世界。求生極樂世界才真正能把煩惱斷盡,能把法門學完全,然後
倒駕慈航,回到九法界幫助一切眾生。倒駕慈航你是法身菩薩,比阿羅漢、比一般權小菩
薩高得多!又何況得阿彌陀佛威神的加持,這個時候到九法界來度眾生,如諸佛如來沒有
兩樣,這是為什麼要發願求生西方極樂世界,道理在此地。
  「故得不退轉於大菩提」,所以在十方世界普度一切眾生,幫助我們快速成就究竟圓
滿的佛果,我們不能不知道。再看後面這一條,這是勸願最後一段。
  「一念相應一念生,念念相應念念生,妙因妙果不離一心,何俟娑婆報盡,只今信願
持名,蓮萼光榮,金台影現,便非娑婆界內人也」。我們先看這幾句,這裡頭最重要的就
是相應,最難的也就是相應這一句。怎麼叫相應?我們在講席裡頭常說,常常勸勉同學,
真的相應我們做不到。為什麼?真的相應要見性,那就真的相應了,沒有見性,只能做到
相似的相應。相似的相應是什麼?我們常講的,心同佛心、願同佛願、言同佛言、行同佛
行,這就相應。怎麼落實?落實就是每部經末後這一句話「信受奉行」,每部經最後一定
有這四個字,這就相應。
  佛在經上講的這個道理、方法、境界,真信!一點懷疑都沒有。真發願,真希望到極
樂世界去,愈快愈好,真願意拜阿彌陀佛為老師,天天聽他教誨。有很多同學:我是這樣
的!但是一點消息都沒有。沒錯,我也知道你真有這個希望,但是你的心不真。為什麼說
心不真?真誠心你有沒有?清淨心你有沒有?平等心有沒有?正覺心有沒有?慈悲心有沒
有?所以在日常生活當中要養心,這是真心。真心本來就具足這五個特性:真誠決定沒有
虛偽,對人對事對物決定沒有虛偽;決定不生染污,清淨:決定沒有高下,沒有高下是平
等;決定不迷,不迷就是正覺;決定沒有自私,沒有自私才是慈悲。所以我們念佛不靈,
為什麼?不相應。
  所以,古人常講「口念彌陀心散亂,喊破喉嚨也枉然」。果然你用的是真誠、清淨、
平等、正覺、慈悲心,這個心不但我們念經念佛是這個心,平常處事待人接物都是這個心
。不能說我對佛用真心,我對別人就可以用妄心,這不是用真心的人,你對佛還是妄心。
為什麼?你有分別、有執著,你不平等。難,難在這裡!
  所以你要真正看破,看破就是什麼?你要真正了解事實真相,然後就是真正放下。放
下虛假,真誠現前;放下一切染污,清淨現前;放下貢高我慢,平等現前;放下愚迷,正
覺現前;放下自私自利,慈悲現前,這個時候你念佛就一念相應一念生,念念相應念念生
。你跟極樂世界這個管道暢通無阻,跟阿彌陀佛確實心心相印,心是佛心、願是佛願、行
是佛行、言是佛言,你想想看你能不能往生?真有把握。所以要曉得怎麼樣才叫相應,怎
麼不相應?這是一點都不能夠差錯的。
  因此印光大師雖然教我們在這末法時期共修,人數不要超過二十人,專依念佛為主,
每天功課就像普通佛七,不做法會,不化緣,不募捐,不做經懺佛事,不傳戒,不收徒弟
,一味老實念佛,連經都不要講。所以我說了,其他的我們統統都要遵守祖師的教誨,但
是要講經。祖師說不要講經,在從前那個時候可以,社會人心淳厚,善多惡少,都能夠孝
親尊師,教他念佛,他老實念佛,能成就!
  現在不行,現在社會惡多善少,我們的疑慮重重,而且邪知邪說你隨時都能接觸到,
往往破壞了自己的信心,障礙了自己的願望,所以不能不講經!講經的目的不是別的,斷
疑生信,堅定你的信願,如是而已。經不要講多,講淨土經就好,學個一、兩種就行,肯
定能成就。所以講經目的是幫助我們相應,沒有其他目的,斷疑生信,念念相應,我們講
經目的就達到了。好,現在時間到了。
==
在日常生活當中要養心,這是真心。真心本來就具足這五個特性:
真誠決定沒有虛偽,對人對事對物決定沒有虛偽;
決定不生染污,清淨:
決定沒有高下,沒有高下是平等;
決定不迷,不迷就是正覺;
決定沒有自私,沒有自私才是慈悲。
所以我們念佛不靈,為什麼?不相應。
南無阿彌陀佛。
作者: dakudai (止水澄波)   2018-11-27 17:06:00
阿彌陀佛!
作者: kissung (天堂鴉)   2018-11-27 18:32:00
南無阿彌陀佛
作者: ackino (常勝不敗)   2018-11-28 20:56:00
南無阿彌陀佛
作者: youngerwu (沒有妮的日子)   2018-11-29 14:26:00
南無阿彌陀佛
作者: nmamtb (南無阿彌陀佛)   2018-12-06 02:22:00
南無阿彌陀佛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