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法語] 印光大師:美女變臉(補充達賴喇嘛:不淨觀)

作者: cool810 (silence)   2018-10-31 00:22:35
: 印光大師如是說——美女變臉
: 恐懼?人一旦美色當前,欲火焚身,講什麼道理都沒有辦法打消他的念頭。此時若能作不
: 淨觀,則一腔欲火,當下冰消瓦解,不至於被色迷得那麼深。所以如來勸導淫欲心重的人
■ 補充:不淨觀
摘自:達賴喇嘛尊者 2011華盛頓D.C.《時輪金剛》灌頂前行說法
所以從這四點(無常、苦、空、無我),已經顯示說到了痛苦最主要的根本,是對於實
相的不瞭解、以及顛倒的瞭解、真實的執著而產生的。
獨立自我的這種執著,是一切痛苦的根本,所謂的「無明」就是對獨立自主的這種堅
執。為什麼獨立自主的執著,是一切貪心、瞋心、我慢的根本呢?為什麼所有的煩惱、或
者是負面的情緒(貪愛、瞋恨、忌妒、驕慢等),都是來自於無明而產生的呢?
從我們的經驗上,很明顯可以知道,一切的負面情緒產生的時候,都有一個非常獨立
的對象讓他抓住,之後才產生的;還有很多負面的情緒,也必須要透過常執而產生。
當我們對某個人產生非常負面的情緒時,如果這一個人跟我們講說:「你瞋恨的對象
並沒有那麼壞,其實這個人他是讚美你的。」那時候我們直接的反應是:「不可能!他不
可能讚美我。」因為你的內心裡面,已經認定他就是壞人,完完全全獨立真實的壞人,而
且他是永恆的壞人,所以他幾乎沒有空間可以改變了,他不可能會改變成為好人。
所以從這一個反應,我們可以知道說,這種強烈負面的情緒,是奠定在一種真實獨立
的執著、以及某個程度上的常執而產生的,所以透過無常觀,對於獨立的執著會有減少的
幫助。至於其他部分的內涵,明天我們可以再多作解釋。
還有四正念(四念住),講到「身念住」的時候,觀察的身相、身形、身色,它看起
來很漂亮,可是把這一層皮扒開之後,看到的是血管、還有肌肉,剝開這一層皮就很恐怖
了,完全不好看了。
這個身體看起來很漂亮,可是當你打開的時候很多骯髒的東西,但是它卻是很精密的
。我們內部的器官是很容易壞滅的,所以必須要很多層的東西來保護,所以這種生理是很
奇妙的一種現象,很奇怪的,哪裡脆弱、哪裡需要保護,自然而然的會有所謂的頭骨、或
者頭髮等。
所以有些的女士,她們會用化裝品去裝飾,但實際上我們的體內是很骯髒的。無論多
好吃的食物,從嘴巴進去之後,從下面出去都是骯髒的。為什麼可口的食物,會變成骯髒
的糞便呢?就是從我們的身體去製造出來的,所以我們很珍惜的這個身體,其實它是一個
製造糞便的機器,它是非常骯髒的。
而且身體是帶來所有疾病的根本,疾病並非是來自於外在,而是來自於身體本身。當
然有一些細菌可以從外在去感染,但是身體本身是有承受外在細菌的能力,它本身具有這
種吸收的作用,但是我們卻很珍愛、珍惜自己的身體。
透過這種實相的認知,對於身體的執著自然可以減少,這就是所謂的「身念住」。
「受念住」就是談到我們的感受,這個跟集諦有直接的聯繫。強烈痛苦的感受,會生
起瞋恚心,珍惜的感受又會產生貪心,所以由此而知道四諦裡面的第二諦──集諦。
「心念住」是所緣心,觀察心。觀察了心之後,慢慢的會有一種感覺,好像除了心以
外什麼都沒有了。所以透過這種觀念,可以知道這個主宰的我,幾乎是沒有存在的空間了
,所以由此而跟第三諦──「滅諦」有所聯繫。
第四就是「法念住」,如何在法念住上說到了所取和所捨。
之後而說到了「四正斷」,所以四念住、四正斷。當我們對教育理解而產生信心的時
候,才會志願的去取「所取」,而去捨「所捨」,而真正的去實踐三十七道品。
透過「四正念」、「四正斷」而來獲得「四神足」,這一個的順緣需要有五根、五力
、七等覺支以及八正道。
「八正道」可以分兩種的解讀方式,在道諦、或者是見道位之後的八正道,以及凡夫
地時的八正道。
像是正語、或者是正命等,這個是屬於我們每一天的生活習慣,這就是在行住坐臥的
時候,要有自律的方式來行住坐臥,其實它本身就是一種對戒的實踐。
在偶而的時候,透過專注的力量讓內心安定下來,這是屬於三摩地的一部分。
正見、或是正念,這是屬於智慧的部分。
所以在八正道裡面,其實就已經包括了三學:戒學、定學、還有慧學。因為將來會生
起聖道的緣故,所以說到八正道,其實也是可以這麼說的。
所以在三十七道品裡面,就說到了從凡夫地到聖道位之間,要如何修行的道理,這是
佛教徒一致共同認同的觀點。
有時候人們會有這種印象,會覺得上座部、或者是巴利語系所建立的傳承,與梵語系
所建立的傳承是分開的,這種想法是完全錯誤的。
其實巴利語系所建立的佛教傳承,是所有佛教的基礎;更上一層的,對菩提心上比較
專業的這種修持;或者是更複雜的無我的這種觀念上,更多的研究、更多的詮釋,在梵文
語系的傳承上,我們才可以學習到更多的資訊。
尤其是《般若波羅蜜經》裡面,說到了非常詳細的內涵。所以對於滅諦、還有道諦更
多的詮釋,如何成就聖道?帶來更深層的解釋,更廣泛的詮釋,從《如來藏經》可以看到
我們的佛性(就是我們心上的這個空性),因為是存在的緣故,所以說這個是佛性。
以蓋房子來講的話,地基、或者是最基本的基礎,是由巴利語所建立的傳承;之後第
二層就是梵文系所建立的傳承,顯教的部分;第三者也是梵文系所建立的密教的傳承。所
以這三者完完全全都必須要依賴著巴利語系所建立的傳承,尤其是戒律的這個傳承而來發
揚光大的,這是相當重要的。
所以佛陀自己也說到:「只要有戒在,我的法就在,如果戒不在,我的法就不在。」
這是佛陀親自講的,所以戒行是佛教所有的基礎,無論是斯里蘭卡、或者是越南、泰國等
等,這些南傳佛教的國家們,他們對戒行是相當、相當重視的。
而一切有部的十八部,雖然在戒律上是有少許的不同,但是在四條的根本戒條上是一
樣的。以藏傳佛教的戒的傳承來講的話,是一切有部;漢傳佛教是法藏律,還有一個大眾
部的傳承,還有一個是上座部。所以總共有四個不同戒的傳承,今天我要講的部分,就到
此為止,明天再見。
作者: kissung (天堂鴉)   2018-10-31 06:40:00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