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語] 道證法師:永不休診的救度(14

作者: summertrees (夏天樹)   2018-09-30 17:20:29
往生與否,全由信願之有無
一位童子問:「會不會有那種情況,他有信願,沒發菩提心,可能他現在病得很苦,
只想趕快找個地方,在那邊享福,假如這樣是不是也不能得生淨土?」
安安老師回答說:「照《往生論》講,假如你沒發菩提心,只是為了自己要享受到極
樂世界,這樣的心,不能往生。」
關於這位童子的向題,末學的回答是:「往生與否,全由信願之有無。」請大家別忘
了這主要的原則。只要他真的信佛力,信阿彌陀佛有大慈悲又有能力可以救他,他又願意
讓阿彌陀佛救,真的願意捨娑婆去西方,這樣念佛就算是信願具足,就必定能往生。請大
家注意,末學這樣的答案,和安安老師所說的,有沒有矛盾呢?
關於這位童子的問題,末學在這裡念二段印光大師的開示,您就可以了解,這種狀況
可不可以往生。印光大師說:
「若志誠懇切念佛,求生西方,無論什麼人,都好往生西方,了生脫死。唯有不生信,不
發願者,不能生。若有真信切願,無一不生者。此之一法,乃完全是仗佛慈力加被接引耳
。譬如坐火輪船過海,是仗船力,不是自家的本事。」
所以您所問的狀況,如果是符合印祖說的條件,是可以往生的。再請看印祖還有另外
一段開示,說:
「菩提心是自利利他之心,願生西方須以菩提心為本,則可冀高登上品;若只有願生心,
無菩提心,則功德微劣,難登上品。」
這是說,同樣願生西方,如果以菩提心為本的可以登到上品。如果願生西方,只是為
了自己,沒有菩提心的,那麼功德微劣,難登上品。我們綜合以上兩段開示,答案應該是
:可以往生,可是品位不高。就像《十六觀經》所講的,五逆十惡臨終十念往生的例子。
他的品位是下下品,不過,還是往生了。
請大家回想一下,記不記得蕅祖說過:「深信發願,即無上菩提。」我們等一下再解
釋為什麼「深信發願,即無上菩提。」
蕅祖強調「合此信願,的為淨土指南。由此而執持名號,乃為正行。」這段文,大家
都念過七次了,應該記得。蕅祖說:「由此而執持名號乃為正行。」就是說:由信願出發
,執持的名號才能算是「正行」。如果不是由信願出發的持名,那還不是正行喔!好,我
們講白一點,就是信和願,兩個都具足了,就等於是發菩提心。深信和發願加起來,就等
於發了無上菩提心了。所以,如果一個人真的有信願要去西方,那就不能說他沒有菩提心
。像這位童子所說的,一個病人,病得很苦想要趕快脫離痛苦,去西方,這就是已經「厭
離娑婆,欣求極樂」啊!這就是「有願」啦!
臨終病苦,信願還在,真是很了不起很了不起
大家可不要以為這個很容易喔,因為一般病人,如果很苦、常常會想要自殺,想要自
殺就是只有厭離娑婆並沒有欣求極樂啊,因為自殺是會更苦,會極苦不會極樂的。而一個
病人,如果很想離苦,而他會採用念佛求生極樂的方法,他就已經具足「厭離娑婆,欣求
極樂」。
大家可以觀察,一般人,在這種節骨眼,多半會去求醫生啊,求密方啊,要打嗎啡啊
,或者去求生機飲食療法啊……那麼這種心,就只是在欣求娑婆世界暫時的麻醉,並不是
欣求極樂,想永遠快樂。欣求極樂、永遠的安樂,這可是很難得的喔,所以,如果,像這
位童子所說的,有這樣的病人,他是求生西方,其實,他的心已經和一般人所求的:求醫
啦,求暫時麻醉,不一樣了!
這心中所欣求的不同,就是眼光和智慧有差距了。他能了解自己的處境,知道該欣求
極樂,而不去求暫時的止痛,就是有智慧、有眼光,看得出輕重緩急喔!大家可別輕視這
種「大病臨終時,願意放下身體,專志求生西方的舉動。」
大家且先不要去評論他,是為自己而發心呢,還是為眾生而發心,大家先老實的反省
自己。反省自己打坐,腳又麻又痛的時候,或者是有病、痛苦的時候,是不是一苦起來,
心就不由自主的跑過去,抱住那個痛苦的地方,很難以放下?就算上課都有聽說過,身體
是幻化的啊,是當體即空的啊,可是卻離也離不掉,放也放不下;所以結果多半是把佛放
下,把佛丟掉,而不是把身體放下喔。大家檢討一下,當痛苦襲來的時候,自己會不會想
到是為眾生求生極樂呢?還是專心只想著自己的苦呢?可能很難去想什麼眾生吧!
一位法師說:她覺得人大多是喜歡痛苦,不喜歡快樂:我們可以觀察,大多數的人是
選擇專心去感受痛苦、專心執著身體,這不是喜歡受苦啊?大多數人不會選擇專心念佛喔
!像那天,末學打電話告訴安安說:MD已經錄好了,請問她什麼時候能拿?她正好在扎針
,她就專心注意著自己的針,那末學知道他人不舒服在扎針,就一直勸她要提起念佛喔,
跟她說:「你這個時候不念,一生所學的都是白學。」當時她的心很專心的放在自己手上
所扎的針,很專心的在注意自己的頭暈。平常她是說:「要選擇往生。」但是到時候她的
選擇,還是念自己的身體。
大家聽了可不要生起輕慢心喔,說安安怎麼那麼糟糕呢?我們講這段的目的是請大家
不要太掉以輕心,因為其實安安老師平常可以說,比我們認真學佛了,但是很可惜,到了
關鍵的時刻,還是選擇丟掉佛,丟掉法,丟掉往生的願。她還是選擇注意扎針,專心去受
苦。
所以蕅祖勸我們不要當作太容易而散散漫漫的不精進不鞭策自己啊!「勿視為易而漫
不策勤。」
平常都說要往生,然而境界現前的時候,還是胡裡胡塗的,也不知道自己所選的就是
沒有「願」的舉動。安安老師尚且這樣了,何況我們不如安安老師的人呢?胡裡胡塗的,
都是要等中陰身超度的。從這裡我們可以體會到,臨終真的能夠堅持信願往生西方的,實
在是很了不起很了不起呀!病得那麼痛苦,臨終胡裡胡塗的,信願還在,那真是很了不起
很了不起呀!
往生信願和菩提心相應的問題
「深信發願,即無上菩提。」
我們的重點,是要說明,為什麼深信發願,就算是無上菩提心。我們曾經講過,菩提
心就是大慈悲、大智慧、大願力三者的結合,現在就來分析,往生的信願,和菩提心的相
應,也就是信願和大智慧、大願力、大慈悲的相應。
如果有病人到臨終真的很想去西方,又真的能念得出佛來,那麼,他的「智慧」就是
看得破身體和娑婆世界,這可不是普通智慧哦。這樣的一念,就是有覺悟啦!否則身體不
是這麼容易看破的啊,娑婆世界不是這麼容易看破的啊。而他的「願力」,就是放得下整
個娑婆世界啊!而且,放得下身體哦,這可是很大很了不起的力量哦!我們可不要隨隨便
便地說:他是什麼為了自己啦,沒有為眾生的菩提心啦。其實,人家的智慧和願力,提得
起來,就是超過我們了!他真去得了西方,還怕不能成佛度眾生嗎?
再說到,他能夠相信佛有大慈悲、有大能力可以救我。前面我們講過,如果吃得下三
碗炒麵,就表示他有相當能吃的胃口啊,對不對?現在我們就把炒麵代換成慈悲和佛力,
請大家注意聽哦,「吃得下大慈悲,就表示有能吃的胃口;吃得下佛力,就表示有能吃的
胃口。」這樣說對嗎?意思就是,信得過大慈悲,就表示有能信的心啊!也就是說心中有
相應相當的慈悲呀!否則怎麼信得過呢?怎麼能不懷疑呢?
能接受佛力,能接受得下來,就表示有能夠「肯定大力」的心,有那麼大的胃口啊,
否則一定會懷疑的。懷疑說:「敢有影(真有可能)(台語)佛祖對我那麼好嗎?」「敢有影
他能救我嗎?」「我平常和他不熟識,到時叫他不知會歹勢(不好意思)嗎(台語)?」也就
是說,會懷疑:「真的有什麼叫做阿彌陀佛的會對我那麼好嗎?」「真的有什麼極樂世界
那麼便宜可以去嗎??」「真的有什麼佛力可以救我嗎?」
所以說,到臨終的時候,一個信願念佛的實際動作,它的底下必定有不可忽略的大願
力、大智慧、大慈悲,這也就是菩提心啊!這就是對於自性佛的肯定啊!而以實際行動來
表達啊!大家看,水面浮出來的冰山好像只有一點點,其實水下面的冰山很大,直通到海
底啊!臨終的那一念,好像是浮出水面的那一點點冰山,其實那一念念佛,就是起自於整
個佛性的大智慧、大慈悲、大願力,絕對不是偶然的。
很可能,這臨終的病人,他並沒有時間想這麼多理論,也可能他這一生,沒有因緣想
過:要為眾生著想,要發大菩提心度眾生。可是一個人在生死關頭,能夠靠著佛力,度到
西方,必然就保證能夠成佛,普度一切了。
==
水面浮出來的冰山好像只有一點點,其實水下面的冰山很大,直通到海底啊!
臨終的那一念,好像是浮出水面的那一點點冰山,其實那一念念佛,就是起自於整個佛性
的大智慧、大慈悲、大願力,絕對不是偶然的。
道證法師的比喻真的太好了!
勿輕忽境界來臨時的那一念佛,在那個痛苦糊塗的當下能念佛,能厭離,能欣求,能信能
願,都不是偶然的,背後都有真正強大的信願和善根。
病得那麼痛苦,臨終胡裡胡塗的,信願還在,那真是很了不起很了不起呀!
不要說臨終那種真槍實彈最危急痛苦的時刻,
就是平常小小的病苦,其實我們也常常提不起正念,想不起來要念佛。
關鍵的時刻,還是選擇丟掉佛,丟掉法,丟掉往生的願。
她還是選擇注意扎針,專心去受苦。
不是人家沒有發菩提心,是我們沒有相信阿彌陀佛的心。
沒有相信阿彌陀佛也是他的心,阿彌陀佛心中也有他。
南無阿彌陀佛。
作者: dakudai (止水澄波)   2018-09-30 22:18:00
阿彌陀佛!
作者: gg889g8 (凰)   2018-10-02 03:11:00
南無阿彌陀佛
作者: cecil724   2018-10-02 14:31:00
南無阿彌陀佛!
作者: youngerwu (沒有妮的日子)   2018-10-04 22:58:00
南無阿彌陀佛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