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語] 淨慧長老開示修禪的四個階段 (節錄)

作者: makeitsimple (當勤懺悔,常起希望)   2018-08-23 17:43:34
這四個階段,第一個階段就是,我們人坐在這裡了,心坐在這裡沒有?人坐
在這裡了,心要安住當下,身心保持一致。各位做到了沒有?大部分時間可
能能夠做到,但也有思想開差的時候。思想開差的時候就是思想離開了這個
座位,回到家里去了,回到街上去了,回到飯館去了,跑到這一杯茶上去了,
不是安住在當下。身體安住在當下,心也安住在當下,這是第一步的功夫。
要使身心保持一致,都能安住在當下,大概要多少時間呢?專門來做這件事,
最少要三個月。像這麼斷斷續續地坐,偶爾來一次,隔三岔五來一次,那大
概要三年,而且還得不間斷才行。時時刻刻想到這件事,時時刻刻在做這件
事,三年不間斷,大概能做到使身心保持一致。身在哪里,心就在哪里。這
就是安住當下。
所謂的當下,說安住的時候已經走了,心念不會停止下來。不會停止下來怎
麼辦呢?就念念安住當下,這樣就能夠把功夫穩定下來,就能使身心保持一
致。這是一個訣竅。在這一個階段,可以注意三點。怎么樣才能安住當下呢?
首先要專注。專注一個念頭。參話頭,專注;念阿彌陀佛,專注;持咒,專
注。始終盯住那個話頭,不要改變。
其次就要清明。專注以後,往往心就沉下來了。沉下來了就容易昏沉。這個
時候我們內心要保持一種清淨光明。清淨者沒有妄想,光明者沒有黑暗。心
裡不是一片漆黑,而是有光明。就好像一面鏡子沒有塵垢一樣。心地光明,
心光朗照。這也是一種修境界,只有到那個地方才能夠有體會。
第三點要注意的是,專注和清明都要不間斷,綿密。綿綿密密,像小溪的流
水一樣是不斷的。專注要綿密,清明要綿密。
安住當下要注意這三個要點。把這三個要點掌握了,你有一個具體的法門,
安住當下就有可能性。這是講第一個階段。
——————
第二個階段叫守一不移。這是指你所用的方法。你不要今天念阿彌陀佛念幾
句,明天嗡嘛呢叭彌吽念幾句,後天阿彌陀佛念幾句。那就很難做到心一境
性。一定要守住一個法門不要改變,一直到有一個徹底的突破為止。守一不
移,這個方法和心一境性是同一個意思。這是印度在釋迦牟尼佛以前所有修
道的人使用的一個方法,也是中國在佛教沒有傳入以前所有修心養性的人使
用的方法。道教叫抱一。這個「一」字非常重要。當然佛教後來就不是用這
個「一」。方法上用「一」,境界上不用。到了境界上,佛教是用「無」來
表現。因為有「一」,往往還有「二」。不過在過程中,這個方法很重要。
守一不移首先是一個過程,在過程中運用這個方法是絕對有效的。這是第二
個境界。
——————
第三個境界。守一不移以後,守一不移成為一個銅牆鐵壁了,針插不進,水
潑不入,這個時候就是前念不起,後念不生,中間一片空寂,這個時候就叫
做一念不生。這是第三個階段。一念不生不是偶爾的。不是一分鐘兩分鐘,
不是一天兩天,而是長期都是這個樣。我相信你們有許多人接觸過祖師語錄。
有許多祖師說他十年二十年行不知行,坐不知坐,吃飯不知是吃飯,腿子也
不知道疼。那就是一念不生。就是沒有任何的思維來干擾這一片清淨的心,
光明的心,歷歷孤明的心。
——————
如果這個階段保持一個相當長的時間,機緣成熟,或者是在佛言祖語的啟發
下,或者是在明眼善知識的激勵下,就有可能把桶底打破。那個階段是什麼
呢?就是靈光獨耀。見到光明,而且整個身心就是一大光明藏當中。也不是
說一分鐘一秒鐘的事情,而是長期地能夠保持那種光明朗照的境界。而那種
光明朗照,不是你自己心裡想象的。而是實實在在這個光明就是徹天徹地。
當然這個光明只有他自己感受得到。這是不共法,這是自受用,不是他受用。
靈光獨耀,是百丈禪師描述的開悟當下的那種境界。我們的心識到這個時候
完全淨化了,轉變了,就成為智慧了,所謂轉識成智。靈光獨耀就是轉第八
識成大圓鏡智,轉第八識成大圓鏡智那是靈光獨耀,那就是見法身。根與塵
脫節了,根不染塵。脫節了並不是說手不接觸任何事物,身體不坐凳子。他
還是坐,還是接觸,只是不分別。根塵迥脫了,完全沒有分別心了,一切都
是現量境。「靈光獨耀,迥脫根塵。體露真常,不拘文字。」語言表述不出
來。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心性無染,本自圓成。但離妄緣,即如如佛。」
到了這樣的境界了,只要保任就行了。好好的保任,保任這一片靈光,保任
根塵相脫這種受用、這種現量境,就與自己本具的佛性沒有一絲一毫的隔閡,
徹底打破一切障礙。這個時候好好修。這個時候修,那就是事半功倍。
——————
人生這種悟的追求,是人生最大的追求,最重要的一件事。把這個問題解決
了,你可以去發大財,你可以去做大官。唐宋時期有許多大官解決了這個問
題。那個時候大禪師、大善知識多,看著他們跟這些大禪師、大善知識的交
往,那可真是了不起啊。就是到了宋元時期,這樣的人還不少。我們也不可
以說現在就沒有這樣的人。現在還有。宋元時期有一個耶律楚材,就是在我
們北京,元朝的時候也做大官。他就是在萬松行秀的指導下親見本來的一個
人。他後來就做了元朝的開國宰相,他有一本書叫做《湛然居士全集》。
各位能夠有這個因緣、有這個信心來參加禪坐,非常好。不過每天光在這里
坐兩個小時還不夠,在家里也要堅持坐。只有把這件事當成是最大的一件事
情來做,才能夠真正有成效。今天我在真際禪林,這次禪修活動最後的一次
開示中講到,要建設我們家庭的道場,家庭就是道場。因為《維摩經》上面
講,什麼是道場啊?諸煩惱就是道場。沒有煩惱也不需要道場,有煩惱才要
道場。在煩惱中作道場,把煩惱當作道場,那才是功夫。煩惱是什麼呢?煩
惱就是我們的生活,我們的生活就是煩惱。沒有轉化,它就是煩惱。轉化了
是什麼呢?轉化了就是佛事。家庭是道場,生活作佛事。我們怎麼樣用禪的
思想、禪的理念,來轉化煩惱,使家庭變成道場?這要一步步地去做。光說
沒有用。
作者: dakudai (止水澄波)   2018-08-23 22:13:00
隨喜,阿彌陀佛!
作者: yule1224 (支持自經區服貿貨貿)   2018-08-24 20:17:00
這個好像是紀念慧淨法師的網站https://goo.gl/U1Fghj
作者: makeitsimple (當勤懺悔,常起希望)   2018-08-24 23:48:00
謝謝分享,不過連結裡的是慧淨法師喔。淨慧法師晚年德相和自作偈語:goo.gl/wwaWhP相當完整的法師生平:goo.gl/tgbTWg佛弟子文庫:http://www.fodizi.tw/qt/jinghuifashi法師創辦的《禪》刊,線上閱讀:goo.gl/FffWvb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