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語] 淨空法師:《彌陀要解研習報告》1(下

作者: summertrees (夏天樹)   2018-08-23 10:55:48
  諸位同學,請接著看經題「阿彌陀」這個名號,名號全是梵語音譯,翻成中國的意思
,「阿」翻作「無」,「彌陀」翻作「量」。所以就中國意思來講是「無量」的意思,這
是極樂世界導師的德號,「彼土導師德號,表此法實無量覺也」。「佛」翻作「覺」,所
以「阿彌陀佛」翻成中國的意思是「無量覺」。這個名號義理、境界都說不盡,沒有邊際
。無量是講的自性,自性本具的智慧無量,本具的德能無量,本具的相好無量。宇宙之間
一切無量的無量總不出這三大類,這個三大類包括盡了,這是自性,自性的德號。所以中
峰國師在開示裡面講,「我心即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即是我心」,你們想想看他這個話
說的對不對?完全正確。
  世間人,說老實話,天天打妄想,迷失了自性,滿腦袋裡面求什麼?求錢財!他不知
道阿彌陀裡頭有無量的財富,這個財富包括在相好裡頭,相好是屬於福報。世間人有一等
人,一生拼命努力在學藝,就是學一種能力,學一種技術。殊不知自性的本能具足無量無
邊的才藝,什麼都會,而且什麼技術、才藝都是圓滿的,都是究竟的,我們今天講頂尖!
世間人不能比,九法界也不能跟他相比。他不向自性裡頭求,他到心外去求,心外求法,
你這一生能夠學到多少?太有限了。所以你真正懂得「阿彌陀」名號裡面的含義,你不知
不覺就被他攝受了;我們現在話說被人家吸引了,佛法裡頭說攝受一切眾生。
  經題末後一個字「經」,經是中文,古印度稱為「修多羅」,翻成中國意思,從前翻
作「契經」。「契」是上契諸佛所證之理,下契眾生可度之機,這是佛教經典裡面所含的
意思,所以稱契經。第二個講法是「又具(具是具足)貫攝常法」。這是一般法師講經最
常用的,用這四個字來解釋「經」字,這個「經」字的意思。
  「貫」是貫穿。這一部經文不論長短,它的章法結構、思想體系非常嚴整。從什麼地
方看?你看佛法裡頭有科判,科判就是研究章法結構,它有次第,有條不紊。文章做到極
處,你不能加一個字,加一個字什麼?多餘的,沒有必要。不能少一個字,少一個字它斷
掉了,連不起來。文章做到這個地步,這是一流文章,佛經如是。
  在中國古人文章裡頭,好文章確實亦如是。最普遍的,大家喜歡讀誦的《古文觀止》
,這是中國兩千多年來著名的好文章裡面精挑細選,選了三百多篇。這是中國文學的代表
作,篇篇是好文章,可以用佛經科判的方法去分析,真的條理、層次分明,能用科判判出
來。你再看看現在人寫的文章,寫的這些書,報紙雜誌上的文章,你用科判一判,判不下
去。你從這個地方就了解,文章到底好與不好,標準在哪裡?標準在「貫」這個字,是不
是從頭到尾完全是貫穿的,科判貫穿的。
  你看看《華嚴經》,《華嚴經》的科判、表解一大本!你看《華嚴經》是這麼大的經
,它有條理、有層次,一點都不亂。佛經裡面最大的經是《大般若經》,《大般若經》總
共有六百卷,有沒有科判?有!科判有幾十冊。我過去見過,也是用表解畫出來的,真正
了不起,古人所做的功夫。所以諸位同學學講經,學講經最重要的你要會做科判。一部經
你拿到手上,你能夠從頭到尾,就是用表解,把它的章法、結構、體系統統排出來,你這
部經通了,通達。在文字上、章法結構上通達了,義理你也應該明白,你就不會講錯。
  早年我們在台中學經教,李老師常常告訴我們,科判這一門學問不能不懂。開始怎麼
學法?開始學別人的。我學科判是在懺雲法師的茅蓬裡頭。懺雲法師(我在茅蓬裡面住五
個半月)他交給我三本書,《阿彌陀經疏鈔》,蓮池大師的;《阿彌陀經要解》,蕅益大
師的;《阿彌陀經圓中鈔》,幽溪大師的,都是《阿彌陀經》三個在歷史上權威的註解。
  《疏鈔》註解裡頭有科判,大師他都分好了,但是他用甲乙丙丁戊己庚辛這樣子排。
當然,古書念得很熟沒有問題,你頭腦很清楚。現代人就有困難!所以懺雲法師教我把它
畫成表解。表解怎麼畫法?他把弘一大師,弘一大師有許許多多的註疏,他都用表解畫出
來,他說你就照這個方式,照這個方式把這三種註解用表畫起來。這個表畫出來之後,我
歡喜得不得了,為什麼?這經的意思一看統統清楚、統統明白。以後到台中跟李老師學,
這管用!在李老師跟他學經教的那幾年,我自己做了幾部科判,非常可惜這麼多年搬家,
到處搬的時候,我這些東西都丟了。
  我最長的一部經,那個科判是用毛筆寫的,好像寫了有四十多張十行紙,《未曾有因
緣經》,《佛說未曾有因緣經》兩卷。我那個科判做得很細,幾乎每一句都把它分出來了
,分成層次好像分了二十多層。「干支」,天干、地支合起來二十二個字,再不夠的,我
們用阿拉伯字,用英文字母,我記得好像我排這個科排了有二十多層的層次,要學。科判
是解釋經的,所以你會看科判,你會寫科判,自己會編科判,這經你就通了,大義你都明
瞭。疏,疏鈔是解釋義理的,是解釋經裡頭某一段、某幾句,解釋義理的。解釋全經的是
科判。
  佛法這一套學問傳到中國來之後,儒家有章句之學,實在講章句之學,有人說可能是
從佛法科判裡面學得來的。我們知道中國的拼音確實是從華嚴字母學來的,因為梵文是拼
音的。這是說佛經對中國文學方面的影響,給中國許多文學家帶來了很多啟示,使他們有
所發明。貫這個字,貫穿,這是好的文章做到了。後面這三個就做不到。
  「攝」,攝是什麼?攝受,這不太好懂。我們用通俗話的話來說,它有吸引力,非常
強烈的吸引力,吸住了你,叫你對它欲罷不能。這個我也懂。我在念小學的時候,我記得
我小學四年級就開始看中國的舊小說,章回小說。章回小說裡頭最著名的,像《三國演義
》、《西遊記》、《水滸傳》這一類的,章回小說,我從四年級開始看。很有吸引力!看
到晚上都不想睡覺。一遍看了還想看第二遍。我到初中一年級這個四年,把中國古時候這
種章回小說統統看完,我的國文根基是看小說得來的。
  這裡面好的,真正好的,確實古人的評價沒有錯,四大部。這個四大部就是《三國演
義》、《紅樓夢》、《西遊記》、《水滸傳》。這個四大部最少看四遍,從頭到尾看四遍
,最多的看了十幾遍,從頭到尾看十幾遍。看熟了,以後那個速度很快。它有這麼強烈的
攝受的力量,但是怎麼樣?頂多大概十五遍,十五遍看了之後不想看了,攝受力量就到此
為止,再不想看。
  古人的經典有攝受力,你看「四書」從小時候念的,念「四書」,在私塾裡面大概都
是十歲左右的兒童去念「四書」。念到老還念得津津有味,這個攝受是文學作品裡面的四
大部比不上它。四大部的攝受力,充其量不會超過二十遍,你這一部書從頭到尾看二十遍
,二十遍以後我相信你不會再看,你夠了。但是這一部「四書」百讀不厭。佛法攝受力量
那是真大,這是經上告訴我們,從初發心到如來地,生生世世,這個時間要以阿僧祇劫來
計算,永遠都不厭。攝!它有這個力量在。
  「常」是說這裡面所講的道理是真理,永恆的,決定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這是世間
典籍做不到的,世間這些典籍,就是聖人的東西,它都侷限在一個地區、一段時間之內,
這東西有效。我們看中國古老的東西,在現代的時候,有很多真的沒有效果,時效失掉。
真正聖賢的著作,中國古聖先賢著作,它的精神確實也是超時間、超空間的。它裡面所講
的一些原則,有些在現在的這個時代要修訂,不合現代這個時代。
  佛法不然,佛法是永恆不變的,真正不可思議,超越時間,超越空間。我在早年初學
佛的時候,對佛法非常羨慕、愛好,但是還是有疑惑,最大的一個疑惑是戒律,章嘉大師
看出來了。我為什麼對它疑惑?我說佛經裡面講的道理,好,真的值得讚歎,非常歡喜。
但是戒律,戒律是生活規範!生活規範我們知道中國跟外國不一樣,今人跟古人不一樣,
這個東西我們看看,了解古時候那一種生活方式、典章制度,這個可以,現在不能用!這
個觀念變成了一種什麼?很堅固的執著。
  我學佛,不能學做古人!哪有這種道理,今人不做去做古人?還得做外國古人,佛是
印度人,我們在做印度的古人,這成什麼話?怎麼講也講不通。所以我對戒律就很冷淡,
對經論的興趣很濃厚。那個時候跟章嘉大師每個星期一定見一次面,常常聽他好像是有意
無意都會提醒我一句,「戒律很重要」。所以他老人家往生之後,我在他的火化爐的旁邊
,他那個火化爐是單獨做的,只給他一個人用的。我在那裡搭了個帳蓬,住了三天。三天
三夜我在想,我跟老師三年,他教了我些什麼東西?沒有想到,這一想最深刻的印象就這
一句「戒律很重要」。
  這我想不通!我真的對這個事情不重視,很疏忽,被他看出來了。他這一提醒我,所
以他要是不走,我這個事情不會反省,不會發覺。他一走了之後,我這一反省發覺了,我
說這裡頭一定有道理。這才翻翻戒律來看看,在這個裡面忽然想通了。中國講禮,儒家講
禮,它是世間法。世間法,所謂三代之禮樂不同,夏、商、周不一樣。往後歷代,禮樂都
有興革,都有修訂的,都有重新制作的。就好像近代的法律一樣,連國家的憲法,隔個若
干年都要重新修訂一次。不修訂怎麼?不修訂就不合現前大家生活需要,所以法律常常修
訂。
  我們成立一個小機構,我在台北成立一個佛陀教育基金會,我們有章程、有辦事細則
。章程、辦事細則,尤其是辦事細則,每半年我們檢討一次,修訂;章程每一年要檢討一
次,常常修訂。所以,我們佛陀教育基金會的辦事細則、章程是非常健全。為什麼?修訂
過十幾次,從經驗當中學會的,做得非常完整。這個東西是世間法,所以隨時隨地要修正
。所以想到,佛法是出世間法,它不是世間法,我從這個地方想通了。戒律是世出世間的
分水嶺,它不是世間法。你要想超越世間,超越六道輪迴,超越十法界,戒律管用。
  戒律是諸佛菩薩他們累劫修行的典範,是出六道輪迴的典範,是出十法界的典範,不
是我們平常生活典範,因此它那個不能改。特別是五戒,你說五戒能改嗎?不殺生,你能
說錯嗎?不偷盜、在家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這不能改!改不得。它這幾條原則性的
大戒,確確實實超越空間、超越時間,你怎麼能改?這個法是常法,「常」。
  「法」是法則,我們今天講原理原則。所以「常」跟「法」在世間裡頭找不到的,佛
法獨有,它是永恆的;世間怎麼變它也不變。這是通常一般講經都用這四個字來解釋「經
」的含義。底下一句說「諸多妙義,如華嚴疏說」。《華嚴疏鈔》裡面,清涼大師解釋經
這一個字,他用十種方式來解釋。「貫攝常法」是四種,他用了十種。解釋這個字解釋得
最詳細、最透徹的,無過於《華嚴疏鈔》。我們在講《華嚴經》前面也曾經說過,這是很
久之前的事情。將來可能還要講一遍,在哪裡?《四十華嚴》。我們開講《四十華嚴》,
還是要講經題跟玄義,所以還有一次詳細介紹的機會。
  這是把《佛說阿彌陀經》的經題跟諸位介紹出來了。下面這是經文,我們現在看這個
經文。經文裡頭第一段,從: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
大阿羅漢。眾所知識。長老舍利弗。摩訶目犍連。摩訶迦葉。摩訶迦旃延。摩訶俱絺羅。
離婆多。周利槃陀伽。難陀。阿難陀。羅睺羅。憍梵波提。賓頭盧頗羅墮。迦留陀夷。摩
訶劫賓那。薄拘羅。阿[少/兔]樓馱。如是等諸大弟子。並諸菩薩摩訶薩。文殊師利法王
子。阿逸多菩薩。乾陀訶提菩薩。常精進菩薩。與如是等諸大菩薩。及釋提桓因等。無量
諸天大眾俱。】
  到這裡是一段。
  【爾時佛告長老舍利弗。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有世界名曰極樂。其土有佛。號
阿彌陀。今現在說法。】
  在這一段,這一段文,蕅益大師序分判到這個地方。蓮池、蕅益、幽溪他們所判的段
落不一樣,各人有各人的看法。我們今天跟諸位介紹,我是用從前我講《彌陀要解研習報
告》,我自己編了一個講義,趁這個機會跟諸位同學我們再溫習一遍。
  這一段我標了個小標題,「經序的啟示」。這個裡頭第一解釋名義,名詞術語的意思
。『如是』,標信順。『我聞』,標師承。『一時』,標機感。『佛』,標教主。『舍衛
國,祇樹給孤獨園』,標處所。『舍利弗』以下到『諸天大眾俱』,這一段是標聽眾。這
就是佛經前面「六種成就」,真的就像現在人開會的會議記錄。記上時間、地點,出席哪
些人,主席是什麼人,會議記錄前頭都有這個例子。佛經也是的,為了取信於後世,這個
經決定不是偽造的,確確實實是釋迦牟尼佛說的。
  經前面第一句加上一個「如是我聞」,因為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他老人家教學完全
是用言說,沒有用文字,跟中國的孔子一樣。孔子的書,實在講是孔老夫子過世之後,學
生把老師平常的教誨記錄下來,大家在一起編成的。釋迦牟尼佛這一生講經說法,講得太
多了,佛滅度之後,多聞第一的學生,記憶力最好的學生『阿難尊者』。阿難在所有同學
當中記性最好,聽一遍永遠能記住,這也是天才,不是一般人能夠辦得到的。
  我在做學生的時代,我的能力是什麼?是博聞強記。我聽一遍可以能夠記得百分之九
十五,我有這個能力,所以叫我覆講,這是輕而易舉的事情,不困難。但是我跟阿難比就
差遠了,阿難一生不會忘記,我頂多一個星期,一個星期以後就忘了一大半,一個月之後
就不行了。最有效果的時候是一個星期之內,這叫強記。做學生有好處,什麼好處?考試
,應付考試輕而易舉。但是也有壞處,壞處是不念書。應付考試太簡單了,考前給我十分
鐘,我把這個書溫習一遍,肯定及格,這有把握。所以把所有的時間拿去幹什麼?看小說
去了。所以四年時間把中國的小說,差不多有一兩百部全部都看了。看的速度也快,確實
也都能記得住。
  阿難尊者擔負起覆講的責任,我跟諸位說了,我的覆講不可以超過一個星期,我能講
得跟老師差不多。我不加自己的意思,老師怎麼講我怎麼講,一個星期之內沒有問題,至
少能夠講到九成五,就是百分之九十五,我有這個能力。另外,我有很好的理解的能力,
有悟性,這是學經教不能少的條件。阿難厲害,你看看佛說法四十九年,四十九年前講的
他都能記住,這個了不起,不能不叫人五體投地。他上台覆講,把佛當年怎麼說的,老老
實實的說出來,不能加一句,少幾句在我想是有可能;就他記憶力裡頭的,這記憶力很強

  經過同學們的審查、認可,聽眾是哪些人?五百大阿羅漢,都是釋迦牟尼佛的弟子。
他們來聽,聽聽看阿難有沒有講錯,沒講錯,只要有一個人提出疑問,這一段就刪掉。五
百個人每一個人都同意,就通過,記錄下來,這樣成為經典。所以前面加上這個「如是我
聞」。
  「如是」,就是釋迦牟尼佛當年就這樣講的。「我」是阿難尊者自稱,我親自聽佛所
說,不是傳聞。在這個裡面我們懂得,釋迦牟尼佛成佛二十年之後阿難才出家。阿難是釋
迦牟尼佛成道那一天出生的,阿難二十歲出家,這二十年當中佛講了不少經。你看照釋迦
牟尼佛講經記錄上來看,佛示現成道之後,在鹿野苑度五比丘,開始講經。講小乘,講「
阿含」,講了十二年。阿含十二年,阿含講完講「方等」,方等八年,二十年;換句話說
,阿含、方等阿難沒有聽過。阿難親自開始聽釋迦牟尼佛講經,是聽什麼?「般若」。般
若二十二年,「法華涅槃」八年,三十年。阿難是聽後面這三十年,前面二十年沒聽過,
那他怎麼樣集結?
  這個經典裡頭有個故事,我們要了解。釋迦牟尼佛度阿難出家,阿難提了條件,他喜
歡經教:佛從前所說的那些經,你要重複給我說一遍。釋迦牟尼佛答應他了,所以那二十
年就是阿含跟方等,他沒有聽過的,釋迦牟尼佛重複給他講一遍。換句話說,世尊四十九
年講經教學,聽得最完整的,等於一堂課沒有缺的,阿難尊者。所以他是傳佛法的人,我
們應當相信。
  另外還有一說,阿難是大權示現,來幫助釋迦牟尼佛教化眾生的,哪有不通達的道理
!這也能講得通,這是從理上講的,前面是從事上講,理事都講得通。所以佛教他將來集
結經典,第一句用「如是我聞,一時佛在什麼地方」,這一段文是釋迦牟尼佛教給阿難的

  升座講經得佛力加持,阿難一升座覆講,底下的人觀眾,看阿難得佛的加持就跟佛一
樣,所以有人就懷疑:是不是釋迦牟尼佛又來了?有的說:不是,阿難成佛了!阿難一說
「如是我聞」,大家這個疑惑就沒有了:阿難尊者是覆講!
  『一時』,為什麼不記載年月日,說「一時」?一時是真的講,記載年月日,年月日
是假的。為什麼?當時印度沒有統一,每個國家的年月日都不一樣。這種事情在中國有,
不相同。到現在,在這個世界上大家一般是用陽曆,我們叫公元。現在中國政府也用公元
,但是在台灣用民國,民國今年九十二年,公元兩千零三年,不一樣。在日本,日本的年
號是平成,又不一樣。這個世間回教的曆法也不相同。就這麼個地球上,到現在曆法還不
統一,你要記載年月日時的時候,很麻煩,不好查!
  何況時間是個抽象概念,「一時」是真的,師資道合,機緣成熟,這個叫一時。「一
時」跟經的「契經」的意思相應,機感相應,時節因緣成熟,這個時候講才能產生效果。
好,現在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
==
我覺得老法師講經也非常有攝受力。
雖然老法師現在講話速度很慢,氣力也不足,但比起年輕時的宏亮,
現在即使只是邊聽聲音邊做其他事,都覺得內心能安定下來。
(證嚴法師講經的聲音也令人很安定祥和。閻浮眾生果然耳根最利。XDDD)
南無阿彌陀佛。
作者: youngerwu (沒有妮的日子)   2018-08-23 17:04:00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南無阿彌陀佛
作者: dakudai (止水澄波)   2018-08-23 22:08:00
阿彌陀佛!
作者: ackino (常勝不敗)   2018-08-23 22:35:00
南無阿彌陀佛
作者: nmamtb (南無阿彌陀佛)   2018-08-23 22:39:00
阿彌陀佛,所以要判定是不是偽經可以從科判去看,判不下去的就不是佛說的,還有攝受力不夠的也可是能視為凡人所編造的,以上是末學的心得。
作者: kissung (天堂鴉)   2018-08-24 02:28:00
我心即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即是我心
作者: s8402019 (黑影)   2018-08-24 09:18:00
戒律很重要,南無阿彌陀佛
作者: talenthun2 (了凡四訓 翻身寶典 讚!)   2018-08-26 11:11:00
感恩分享 南無阿彌陀佛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