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實修] 古印度佛法傳承源流~菩提心的修持方式-45

作者: cool810 (silence)   2018-08-23 09:32:42
(接續前文:古印度佛法傳承源流~菩提心的修持方式-44)
CBETA B10, No.0067《菩提道次第廣論》
http://tripitaka.cbeta.org/B10n0067
《菩提道次第廣論》卷八〈上士道.菩提心次第〉
丑三、修增上意樂
第三、修增上意樂者。如是修習慈悲之後,應作是思:噫!此諸有情可愛悅意如是乏
樂,眾苦逼惱,云何能令得諸安樂,解脫眾苦?便能荷負度此重擔,下至語言亦當修心。
前報恩時雖亦略生,然此說者,僅生慈悲與樂離苦,猶非滿足,是為顯示須有慈悲,能引
是心,我為有情成辦利樂。又此非唯於正修時,即修完後,一切威儀皆能憶念,相續修習
增長尤大。
《修次中篇》云:「此即大悲,或住定中,或於一切威儀之中,於一切時一切有情皆
當修習。」悲是一例,隨修何等所緣行相,一切皆同。如大德月大論師云:「心樹自從無
始時,煩惱苦汁所潤滋,不能改為甘美味,一滴德水有何益?」謂如極苦「(口+敵)噠」
大樹,以一二滴糖汁澆灌不能令甜。如是無始煩惱苦味薰心相續,少少修習慈悲等德,悉
無所成。是故應須相續修習。
癸二、修習希求菩提之心
第二、修習希求菩提之心者。由如前說次第所致,便見利他定須菩提,起欲得心,然
僅有此猶非滿足,如歸依中說,由思惟身語意三事業功德,先應盡力增長淨信。論說信為
欲依,次於彼德發起誠心證得之欲,則於自利亦定了知,一切種智必不可少。能為引生發
心之因雖有多種,然悲為勝,自力所發極為殊勝,此是《修次初篇》引《智印三摩地經》
所說。
癸三、明所修果即為發心
第三、顯所修果即為發心者。
總相如前所引《現觀莊嚴》教義。其差別者,隨順《華嚴經》義,《入行論》云:「
應知如欲往,正往之差別,如是智應知,此二別如次。」此說分為願、行二種。異說雖多
,然作是念,為利有情,願當成佛或應成佛,作是願已,於施等行隨學未學,乃至何時未
受律儀,是名願心。受律儀已,當知此心,是名行心。《修次初篇》云:「為利一切諸有
情故願當成佛,初起希求是名願心。受律儀後修諸資糧,是名行心。」此中雖有多種諍難
,茲不廣說。
辛二、寂天教授
(....待續....)
作者: rcanny (初心)   2018-08-25 00:46:00
感恩您的分享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