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讀經] 《大般若經》出入息觀

作者: cool810 (silence)   2018-04-20 21:34:56
: 印順法師<成佛之道>:「為了修發真慧而修習禪定的,叫心(定)增上學,就是住心
: 法門。佛多教授「不淨」觀,「及持息」念,使弟子們從此下手,修定而修發真慧的。這
: 在古代,「名」這二者為「二甘露」門。....持息念,俗稱數息觀,是心念出入息(呼吸
: )而修定的,就是六妙門:一、數;二、隨;三、止;四、觀;五、還;六、淨。還有十
: 六勝行,那是持息念中最高勝的。....「依」著上面所說的法門──不淨想,持息念,「
: 而」修習「攝心」,不使散亂的,就是修定。無論是修定,或者修觀慧,起初都是有所緣
: 境相的。如以青瘀等不淨相為境,或以出入的呼吸為境。對於所緣的境相,如觀察思惟他
: ,就是修觀;如依著而攝心不散,心住一境,便是修定了。」
───────────────────────────────────────
■ 補充──出入息觀
《阿毗達摩俱舍論》第六品〈分別賢聖品〉
「息念慧五地,緣風依欲身,二得實外無,有六謂數等。
入出息隨身,依二差別轉,情數非執受,等流非下緣。
依已修成止,為觀修念住,以自相共相,觀身受心法。」
緣著出入息當所緣境來修定,不忘不錯而修專注,如此相續而行,可得止,可對治粗
分猛利妄念惡分別的尋伺分別。修習奢摩他安止,要注意如何調身、調息、調心,以出入
息為所緣來修止觀時,內外出入息莫令有聲,不要太粗猛急促也不要太緩慢,徐徐出入沒
什麼感覺,任運自然而轉。
修習安那般那出入息念,心安住忍可在呼吸上,於所緣的出入息,一心專注朝向作意
相續而行,可以止息妄念(暫時的伏住妄念,不是永久的根斷妄念),是攝於四念處(四
正念)能夠引生慧心所的所緣。
#「息念慧五地」
「息」:出入息的氣息、風息;「念」:四念住的念;「慧」:四念住引生的慧;「
地」:智慧攝持的狀態。
《阿毘達磨俱舍論自釋》:「言息念者,即契經中所說阿那阿波那念。言阿那者,謂
持息入,是引外風令入身義。阿波那者,謂持息出,是引內風令出身義。慧由念力觀此為
境,故名阿那阿波那念。以慧為性,而說念者,念力持故於境分明所作事成,如念住故。
通於五地,謂初、二、三靜慮近分、中間、欲界。此念唯與捨相應故,謂苦樂受能順引尋
,此念治尋故不俱起,喜樂二受能違專注,此念於境專注故成,由此相違故不俱起。」
三界九地所攝的四禪八定十六觀行,能夠以安那般那出入息為所緣,觀修四念處引生
智慧的禪定,有五個地方處所,分別是:
1.欲界定、2.初禪近分定、3.初禪唯正行定、4.二禪近分定、5.三禪近分定。只有這
五個地方處所,適合作為以安那般那出入息為所緣的修習。
三界九地中,色界四禪以上沒有出入息,故色界第四禪天的禪定,以及無色界四個空
處天的禪定,這五個地方處所不能夠修習安那般那出入息。
又,修習安那般那出入息,與其相應的唯是不苦不樂受的捨受,而初禪特殊正行定與
二禪正行定、三禪正行定,這三個地方處所與樂受相應,故這三個地方處所也不適合修習
安那般那出入息。
#「緣風依欲身」
「緣風」:以氣息為所緣境。「依欲身」:修習安那般那出入息的所依身,唯有欲界
身的人類,色界身與無色界身的天人不修習安那般那出入息。
#「二得實外無,有六謂數等」
修習安那般那唯與真實作意相應,外道無有。有六種修習出入息的方法,謂:數、隨
、止、觀、轉、淨。
#「入出息隨身,依二差別轉,情數非執受,等流非下緣」
前前的出入息產生後後的出入息,同類等流,下界無法緣上界的出入息。
#「依已修成止,為觀修念住,以自相共相,觀身受心法。」
「依已修成止」:修習出入息,以出入息為所緣,透過九住心的過程修成止。
「為觀修念住」:依出入息修成止,是為了依止得觀,成辦毘缽舍那觀修四念處。
「以自相共相,觀身受心法」:修觀時,以自相的體性與共相的特質,去觀察身受心
法四念住,四念處是念心所與慧心所所攝,四念處的四種所緣身受心法,包含有為法與無
為法的一切法。
# 上課摘要筆記
上課音檔:https://www.lamrimworld.org/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