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語] 淨空法師:往生論講記6(上

作者: summertrees (夏天樹)   2018-04-11 12:00:48
一、釋題概說
【無量壽經優婆提舍願生偈曇註節要卷下】
這個經題我們簡單的給同修們做一個介紹。《無量壽經》,我相信諸位同修都已經念
得很熟了。『優婆提舍』,是梵語音譯過來的,它的意思就是註解,古時候翻作論。照這
個經題上來看,就是「無量壽經論」,是這個意思,我們現在把它講成「往生論」,因為
它的宗旨是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它的正名不是叫「往生論」,是叫「無量壽經論」,這個
「優婆提舍」就是論。
論跟中國古時候這個註、疏意思是非常接近的。為什麼稱作論?就是這一個註解與經
一定相應;換句話說,他註的意思就是佛的意思,一點都不錯,這樣的註解才可以稱論。
所以稱論就是非常正確、沒有錯誤的這種註子。後來的祖師大德,當然自己很謙虛,不敢
用論,所以用註、用疏。用註、用疏,就是我的註解可以提供大家做參考,也許有不對的
地方,可以請大家指正、指教。這個論不可以的,論是我講的就非常正確,沒有人可以批
評,沒有人可以能夠給他指教的。所以論,在註子裡面分量非常之重,相當於我們中國古
代叫傳。大家讀古書,你看《春秋》有《左傳》、有《公羊傳》、有《穀梁傳》,那個傳
就是註解。後人不用傳,也用註、用疏了,現在用講義了,這愈來愈謙虛。實在講用傳,
也就是說他這個註子是這個經義正確的解釋,後人可以依著它去修學,不能夠違背的,有
這樣肯定的語氣,這才能稱之為傳、稱之為論,在佛法裡稱之為論,這就是決定權威的註
解。
這個是題目裡面的,是《無量壽經》的註解。他這個註不是依照經文一句一句、一段
一段的來註解,不是的。這個註解裡面有兩大類。一類叫「釋經論」,這釋經是解釋經文
的,這個是一句一句來註解的。像《大智度論》就是屬於釋經論,它是按照經文一句一段
來註解。本論是屬於叫「宗經論」,宗經論跟釋經論不一樣,是完全說明全經的大意,沒
有按照經文來解釋,這是屬於這一類的,這個《往生論》是屬於宗經論。它的重點也在題
目裡面顯示出來,『願生偈』,願意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這個論主要的是偈頌,偈頌一共
有二十四首,在卷上,我們現在這是卷下,在這卷上,好像這個本子上沒有,這個本子只
有卷下,沒有卷上。
什麼人作的?這個在佛教裡面也是鼎鼎有名的天親菩薩。天親菩薩出生在印度,兄弟
三個人都出家了,而且都有很大的成就。他的哥哥是無著菩薩,他的弟弟是師子覺尊者,
天親菩薩是老二,都是修行證果,而且都是明心見性的大菩薩,這不是普通人。特別是天
親,這個人從小就非常聰明,出家之後學小乘,在小乘裡面曾經作過五百部論,這個論就
是著作,他有五百部的著作,可見得他非常聰明。以後他的哥哥很慈悲,看到他的弟弟很
聰明、很有智慧,就度他學大乘。他修學大乘的時候,他覺得從前學小乘的時候毀謗大乘
,做了很多罪業,很難過,就有自殺的念頭。他的哥哥講,如其自殺,不如弘揚大乘,這
樣也可以消災免罪。他聽了之後,也很有道理,以後在大乘法裡面也作了五百部這個論典
,所以號稱千部論師,我們現在人所講的著作等身。大概天親菩薩以後,在我們佛門這些
大德,他們的著作沒有一個人超過天親菩薩。
天親菩薩讀到《大乘無量壽經》,他就發了願,決定要求生西方淨土,把過去所修學
其他的法門統統放下了,不但是世間法放下,出世間大小乘佛法也放下了,專修淨土求生
西方極樂世界。所以他這一部論典,我們可以說是他讀《無量壽經》的心得報告,所以非
常有價值。流傳到中國來之後,就稱為三經一論。由此可知,古大德把他這一篇報告,那
個重要性看作經典沒有兩樣。所以淨土宗最初是三經一論,這一論就是這一部《無量壽經
論》,我們俗稱為《往生論》。所以「願生偈」這一個題目顯示出天親菩薩決定求生淨土

天親菩薩這個人實在是了不起,通宗通教,大小乘佛法沒有不通達的,最後遇到《無
量壽經》,統統放下了,求生淨土,給我們後人帶來了很大的啟示。淨土要不殊勝,他為
什麼求生?尤其是西方淨土跟彌勒淨土,因為無著、天親這些菩薩都是法相唯識的專家,
法相唯識宗他們的目標是求生兜率內院親近彌勒菩薩,他是法相宗的大德,他不求生彌勒
淨土,轉過來求生西方淨土。這給我們很深遠的省思,西方淨土當然殊勝,才能夠令天親
菩薩這樣的崇敬,一心歸依。
上卷是偈頌,二十四首,下卷是論。他是以偈頌來解釋《無量壽經》,把《無量壽經
》整個的教義都融在二十四首偈頌當中。下卷,這是長行文,是論,這個論解釋前面偈頌
的。前面這一部分,就是卷上,今年我們在溫哥華講過,在美國也講過。所以這一次回來
,發起要我到這邊來講一部經,我說好,我們就講《往生論》下卷,跟前面合起來就是一
部完整的《往生論》。這是這一次我們講經的因緣。
『曇註』,「曇」是曇鸞法師,是南北朝時代的人,也就是東晉時代的人。在中國佛
教稱他為神鸞,可見得他在佛教地位之崇高,備受尊敬。法師年輕的時候身體衰弱,想求
養生之道,求長壽,求健康長壽,跟這些道士們學法術,學道家的長生不老之術,學這個
。以後遇到菩提流支法師,這是從印度到中國來的,他就向他請教,佛門裡面有沒有長生
不老的方法?法師就告訴他,真正講長生不老,那只有佛法。除佛法之外,這世間仙人,
縱然是生到色界天、無色界天,壽命依然是有限的。像佛在經上給我們說,非想非非想天
壽命八萬大劫,八萬大劫是有限,八萬大劫到了的時候還是要往下墮落,因為他不能再升
了。不能再升,只有往下墮。所以不究竟。真正長生,他就介紹《觀無量壽經》,這是真
實的無量。
雖然這個經上所說的,這個西方極樂世界還是個有量的無量,大家讀過《無量壽經》
,雖然是有量的無量,但是那個數字沒有人能算得出來。何況到了西方極樂世界,沒有一
個人不是一生圓成佛道,證究竟佛果,證得究竟佛果那就是真實的無量壽,那個不是有量
的無量了,確確實實是無量的無量。我們這個法門是從有量的無量契入無量的無量。曇鸞
法師聽了之後,把那個仙道捨棄掉了,專修淨土。所以他是淨宗的一位大德。他做這個註
解,他的修行方法就是依據天親菩薩修行的原則,這個原則就是在這一部論上,他給它做
了註解。註解很長,我們這個本子是節錄的,所以叫「節要」,我們是節錄的。因為在國
外講經的時間都受限制,所以就用這種方法簡單扼要的來介紹。
二、解義十重
這是下卷,我們現在看這個文:
【論曰。】
從這兩個字以下就是屬於長行了,下卷的長行,以這個論來解釋前面所說的偈頌,偈
頌我們在這個裡面全部都能看到。「解義十重」,他分十個段落,第一段落,「願偈大意
」,第二個段落是「起觀生信」,第三個段落是「觀行體相」,第四是「淨入願心」,第
五「善巧攝化」,第六「離菩提障」,第七是「順菩提門」,第八是「名義攝對」,第九
「願事成就」,第十「利行滿足」。這些意思我們在文裡面一段一段來介紹。看第一段「
願偈大意」,願是天親菩薩發願求生淨土,他作的這個偈頌。這個二十四首偈頌是什麼意
思?這個地方為我們說明了,這是節錄的最重要的幾句話。
(一)願偈大意
【示現觀彼安樂世界。見阿彌陀如來。願生彼國故。】
說得再多,這一句話是他的主題,是他的中心,當然也是我們同修們大家的願望,我
們也像天親菩薩一樣有這個願望。天親菩薩在此地這個修行的方法值得我們做參考,要用
這種方法來念佛是決定往生。『示』是指示,就是指示出來,我們不知道修學的要領,菩
薩為我們指示出來、展現出來,使我們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這個地方的『觀』,他
不用念,不用想,他用「觀」,觀跟念跟想差別在哪裡?大家都知道,淨土主要的有三部
經,除了《無量壽經》之外,第二部是《觀無量壽佛經》,用了一個觀字,第三部是《佛
說阿彌陀經》,我們稱為小本,這個淨土三經。三經,實在講是一部經。《無量壽經》是
淨宗的概論,把西方世界它的來源、它的歷史、它的理論、它的事實真相為我們詳細做了
介紹。《觀無量壽經》裡面就是《無量壽經》的補充。最重要的它補充了三樁事情,第一
個是理論,第二個是方法,就是往生的方法,第三個是九品的因果,這是《觀經》裡面講
得詳細。至於小本,這是世尊無盡的悲心,勸我們念佛往生,我們在小本《彌陀經》裡面
仔細去觀察,世尊四番的勸勉,我們常講「一而再,再而三」,他三而四,勸我們四次,
應當要求生淨土,這是佛的苦口婆心,勸我們往生,求生淨土。
觀是理性的,我們平常講念、講想,是屬於感情的。如果我們把感情捨掉,完全用理
智,理智就叫觀。你看這個《般若心經》,「觀自在菩薩」,就是觀世音菩薩。所以這個
觀,不但是眼看叫觀,耳聽也叫觀,六根接觸外面六塵境界就用這一個字做代表,理性而
不是用感情,所以六根接觸六塵境界都用觀,都用這個字做為代表。我們仔細去觀察,仔
細的去思惟、去想像,因為這個觀裡面有思維、有想像,有這個意思在。但是剛才說過了
,它是理性的,不是感情的;是理智,不是迷信。把西方極樂世界依正莊嚴看得清清楚楚
、明明白白,不但事實你明瞭,它怎麼形成的,這些理論也清楚,你對它才全程肯定,毫
無懷疑,你求生的願心自然就生起來了。我們對西方極樂世界為什麼會懷疑?沒搞清楚,
都搞清楚了就不懷疑了。天親菩薩清楚了,天親菩薩明白了,所以他一切放下,一心歸命
,求生淨土。
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最重要的一樁事情,見阿彌陀如來,見佛,見佛才聞法。什麼人
給你說法最可靠?阿彌陀佛。世尊在《無量壽經》對阿彌陀佛的讚歎,說阿彌陀佛是「光
中極尊,佛中之王」。佛平常在許多大乘經典裡面告訴我們,佛佛道同,成了佛之後都是
平等的,沒有大小的。既是平等,既沒有大小,為什麼偏偏讚歎阿彌陀佛第一?稱他為佛
中之王?這裡頭必有道理。這個道理,這大道理,在這個論裡面也為我們顯示出來了,天
親菩薩對我們說明了,我們接著往下面看就知道了。
這一段就是他寫這一篇文章的理由,源起,寫這篇的源起,這是要『示現觀彼安樂世
界,見阿彌陀佛,願生彼國』,寫這一篇報告。這一篇確實是他的心得報告。這第二段「
起觀生信」,這個前面講「示現觀」,怎麼個觀法?
(二)起觀生信
【云何觀。云何生信。】
提出這兩個問題。
【若善男子善女人。修五念門行成就。】
這個『行』古時候念「恨」,念破音字,當動詞用,現在人已經不太注重這些了,念
「形」也可以,我們就隨俗,只要大家明白這個意思就可以了,『成就』。
【畢竟得生安樂國土。見彼阿彌陀佛。】
這目的達到了,我們往生見佛,目的達到了。那要怎樣達到這個目的?你要修五念行
成就。可是前面這一句不能疏忽,『善男子善女人』,著重那個「善」字。所以從前李老
師常講,「念佛人很多,往生的人不多」,李老師給我講過很多次,我們台中蓮社,那個
時候蓮友有二十多萬人,我在台中的時候,而真正往生多少?也不過三、五個而已,不成
比例。這個原因在哪裡?就是這個「善男子善女人」,善男子善女人念佛才能往生。那我
們自己是不是善男子善女人?我們自己都以為我們是善男子善女人,你看每天都念阿彌陀
佛,每天都念經,都在佛菩薩面前表演的都很乖。其實它有標準,這個標準在哪裡?標準
在《觀無量壽經》。
韋提希夫人遭到了家庭的變故,兒子叛逆不孝,厭倦娑婆世界,想求生淨土,請教釋
迦牟尼佛修什麼樣的法門才能往生?世尊在沒有講這個方法之前,先講「淨業三福」。告
訴她,如果要真正想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應當修三種福。第一,「孝養父母,奉事師長,
慈心不殺,修十善業」,這第一條,第一條人天善,你能把這四句做到了,你是善男子善
女人,是人天的善男子善女人。第二條,「受持三歸,具足眾戒,不犯威儀」,這是小乘
裡面的善男子善女人。可是諸位要曉得,小乘是以人天善做基礎,往上提升,這個是小乘
善男子善女人的標準。我們這個法門是大乘,大乘還要加四句,三者,「發菩提心,深信
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這三條總共十一句,這十一句你統統都做到了,就是此地
的善男子善女人。可見得這個標準不簡單。
現在我們學佛,這個傳授三皈,傳授重戒,這個戒律都沒有能詳細講清楚,也就是糊
裡糊塗皈依了。皈依以後還是糊裡糊塗,沒搞清楚,戒是受了,戒的內容不曉得,怎麼樣
修持也不知道。糊裡糊塗皈依,是糊裡糊塗受戒,糊裡糊塗學佛,學成一個糊塗佛,那怎
麼能往生?這個不能往生,這是我們一定要搞清楚的。關於這個三皈,我們有一個錄音帶
,過去在新加坡詳細做了一次說明。有同修從錄音帶把它整理出來,出了一個小冊子,希
望同修們要多多去看。這些基本的知識,我們有一個《認識佛教》,《認識佛教》非常重
要,學佛,佛是什麼不能不清楚,佛教究竟是什麼?佛教了我們些什麼?我們學佛目的又
何在?都得要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決定不能含糊。所以《認識佛教》跟《三皈傳授》這
兩個小冊子很要緊,大家一定要多看幾遍。
「三福」非常重要,從三福再建立「六和」,六和敬。能把三福六和做到,你這一生
當中一定得幸福快樂,你的家庭一定很美滿,事業很順利,社會能夠和諧,這個是學佛法
現在得的利益。現前就離苦得樂,將來往生決定是可靠的,決定靠得住。所以這個善男子
善女人,著重這一個「善」字,我們一定要認真斷惡修善。凡是與三福違背的那就是惡,
我們要把它斷除;與三福相應的是善,一定要認真去學習。從哪裡學起?從孝順父母學起
,你才是真正的善人。
我們在海內外介紹這一部經典,確實有不少同修聽了之後,覺悟了、回頭了。現前的
社會,大家都曉得,婆媳很難相處,中國、外國都一樣,兒女結了婚,不願意跟老人住在
一起。這個不肯跟老人住在一起,念阿彌陀佛不能往生,為什麼原因?這頭一句就沒做到
,這個孝養父母他就沒做到,他怎麼能往生?這個善男子善女人沒他的分,那底下就完全
都沒有。所以有不少人覺悟,這個我都看到了。搬出去了,搞了小家庭,念了這個《無量
壽經》,學了佛,又回家去跟公婆住在一起,去孝順父母。這個做法我清楚,他想往生,
他真的想求往生,想見阿彌陀佛,所以他回頭了,真的肯依教奉行了,很難得。為什麼?
這叫真正學佛,他真幹,這個佛法不是在口頭上,不是在理論上,一定要應用在生活當中
,你真的去把它做到。
還有人回去了,侍候公婆了,有時候遇到我,法師,侍候公婆很不容易。這不容易也
要學,這就是教你學佛,學忍辱波羅蜜,學禪定波羅蜜,學智慧波羅蜜,我說你不在這個
境界你到哪裡修?公婆是菩薩,天天折磨你,讓你修禪定,讓你開智慧,大善知識,你要
感激他才對。你能夠以這樣的心態,這才是真正的善的標準,你確實改過自新,斷惡修善
,這才能成就,才能夠往生,才能夠見佛。
(三)觀行體相:五念門
五念門,這底下第三條講了:
【何等五念門。】
先把這個名目介紹出來。
【一者禮拜門。二者讚歎門。三者作願門。四者觀察門。五者迴向門。】
從這個地方我們就想到了,天親菩薩這個修行跟我們修的,的確是不一樣。我們平常
修淨土就是老實念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其實有沒有老實?不老實,一點
都不老實。什麼叫老實?這一念當中具足這個五念,這就是老實,這個佛號能攝心,能入
念佛三昧。我們念佛心散亂的。昨天我在台大講演,有個學生提出一個問題,他念佛念了
很久,讀經念佛都不能攝心,心都是散亂的,問我有沒有什麼方法能夠攝心,能夠使心清
淨?原因在哪裡?他這個念裡面沒有這些內容,只有一個空空洞洞的佛號,沒內容。這個
五門,底下面有,我們看底下這一條,看第四:
1.禮拜門
【云何禮拜。身業禮拜阿彌陀如來應正遍知。為生彼國意故。】
我們為什麼要修『禮拜』?「禮拜」是身業,身語意三業要相應,身要禮拜,專門拜
阿彌陀佛。『應正遍知』,這個應就是應供,正遍知、如來,這是佛的十號之一。這個佛
有十個名號,這個地方用了三個,用了如來、應供、正遍知。這些名詞我們也不要解釋,
解釋浪費時間,這個佛學常識,諸位多看看就明瞭了。
==
《往生論》卷下是在台灣彰化啟講。
一定要認真斷惡修善。凡是與三福違背的那就是惡,我們要把它斷除;與三福相應的是善
,一定要認真去學習。從哪裡學起?從孝順父母學起,你才是真正的善人。
這叫真正學佛,他真幹,這個佛法不是在口頭上,不是在理論上,一定要應用在生活當中
,你真的去把它做到。
「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怎麼做到?怎麼學習?怎麼落實?及格標準在哪裡?
在《弟子規》。
所以《弟子規》是佛法,真正學佛,他真幹,《弟子規》就是佛法。
《弟子規》就是落實「淨業三福」第一條的基礎。
照我看,不只是落實「淨業三福」第一條,
連第二條「具足眾戒,不犯威儀」的基礎也包括了。
南無阿彌陀佛。
作者: dakudai (止水澄波)   2018-04-11 16:48:00
阿彌陀佛!
作者: eudamonia4u (賊寇)   2018-04-11 18:50:00
南無阿彌陀佛
作者: ackino (常勝不敗)   2018-04-12 14:47:00
南無阿彌陀佛
作者: gg889g8 (凰)   2018-04-13 04:21:00
南無阿彌陀佛
作者: pedros0605 (pedros)   2018-04-14 00:56:00
南無阿彌陀佛
作者: youngerwu (沒有妮的日子)   2018-04-15 15:25:00
南無阿彌陀佛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