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討論] 佛弟子的修習:止修與觀修

作者: cool810 (silence)   2018-04-10 19:14:43
※ 引述《tangchin (tangchin)》之銘言:
: 也就說不管止修在層次上多高,煩惱僅是暫不現行,出定後煩惱仍然隨緣現起,這也說明
: 為什麼一定要止觀雙修。那麼要觀修什麼斷除無明煩惱?要找到無明的正對治補特伽羅無
: 我,觀修無我。那如果沒有先瞭解無我的內涵,如何觀修?所以一定要先聞思無我的法義
───────────────────────────────────────
■ 補充──止住修、觀察修
摘自:《覺燈日光》道次第講授 成滿智者所願
尊者達賴喇嘛
如果沒有奢摩他(止)和毗缽舍那(觀),即使生起再多的善心、累積再多的善行,
力量還是非常地微薄。
即使有了解無常、空性的大慧力,但了解無常的觀修、空正見生起的時間非常短暫,
無法持續,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我們的心很容易浮動,若不刻意去制止,易隨著散亂而走。
梵文「奢摩他」,在藏文稱「喜內」。「喜」是止、消滅之意。「止」是停止、阻止
的意思,就是阻止散亂和沉沒,使心不隨著散亂和沉沒而走。「內」是住。「住」是能夠
隨心所欲地安住在所緣境上。
透過止住的修行,可使心往內收攝,不再往外散亂,遠離身心的粗重性。所謂「粗重
性」,就是我們現在的身無法持續地行善,很容易感到疲倦;心緣善法時,心力無法提起
,去緣惡時,卻容易感到歡喜。
透過奢摩他的修習,遠離了身心粗重之後,會生起身心輕安,也就是生起未曾有過的
強烈的安樂感受。此時,雖然內心非常歡喜,但不僅不會因強烈歡喜而往外散亂,反而還
會隨心所欲地安住在所要緣取的境(善所緣境)上,想要安住多久就能夠安住多久,這種
定力就稱為「奢摩他」,或稱為「止住」。
心於所緣能想住多久就住多久,這時候再以智慧去觀察,就不容易移動焦點,可以看
得非常清楚。未證奢摩他之前,我們在觀察所緣之時,很容易散亂,無法在一個點上觀察
很久。有了奢摩他之後,就不會再產生散亂,再反覆地觀察、思惟,無論是世俗諦還是勝
義諦,我們會看得越來越清楚。之後又會再生起未曾有過的身心輕安。這時候的身心輕安
與得止時的身心輕安不同,止之時的身心輕安是由止力所引發,勝觀(毗婆奢那)之時的
身心輕安是由觀力所引發。這時候觀自之所緣境的觀慧,稱為「勝觀」。
勝觀跟普通的觀不同,普通的觀很容易隨散亂而走,勝觀卻不然,看得非常地清楚。
中文的「勝觀」,梵文叫作「毗缽舍那」。
奢摩他(止)、毗缽舍那(觀),不只內道有,外道也有,是內外道由禪定所證得的
共同功德。所以奢摩他、毗缽舍那屬於世間和出世間的共同功德。
可是緣空性的奢摩他(止)和緣空性的毗缽舍那(觀),是外道沒有的,是屬於出世
間的不共功德。唯有透過了解空性,由通達空性的奢摩他和毗缽舍那的止觀雙運,才能讓
我們獲得聖者的果位,斷除煩惱。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