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語] 淨空法師:普賢行願品疏節錄6(下

作者: summertrees (夏天樹)   2018-01-23 12:56:34
經【復次善男子。言稱讚如來者。所有盡法界虛空界十方三世一切剎土。所有極微一一塵
中。皆有一切世間極微塵數佛。一一佛所。皆有菩薩海會圍遶。我當悉以甚深勝解現前
知見。各以出過辯才天女微妙舌根。一一舌根。出無盡音聲海。一一音聲。出一切言辭
海。稱揚讚歎一切如來諸功德海。窮未來際。相續不斷。盡於法界。無不周遍。】
  『所有極微一一塵中』,「極微一一塵中」是數量,是數字,前面說過,我們在此地
就不要多說。『皆有一切世間極微塵數佛』,每個世界都有佛,每個世界雖然是一尊佛,
但是佛的化身太多了。像我們的老師釋迦牟尼佛,我們在《華嚴經》上看到,佛的法身叫
毘盧遮那,《華嚴經》上講毘盧遮那是釋迦牟尼佛的法身。我們也把毘盧遮那造一個像,
其實毘盧遮那沒有相,毘盧遮那的意思是遍一切處,遍一切處這個相怎麼造法?沒法子造
。遍一切處是真如、是本性、是法界,這就是現代哲學家所講的宇宙萬有的本體,在佛法
裡面叫做法身。法身就是宇宙萬有的本體,宇宙之間所有一切萬法都是從它變現出來的,
都是從它生出來的,生就是變現的意思,這是法身。報身只有一個,報身叫盧舍那。應化
身就太多了,「千百億化身釋迦牟尼佛」,釋迦牟尼是應化身。我們這個世間釋迦牟尼佛
曾經來過,是應身來的,有生有滅;佛的報身是有生無滅;法身,這是理,是不生不滅。
所以「極微塵數佛」當然是指的報身與應化身,那個數量沒有法子計算。
  『一一佛所,皆有菩薩海會圍遶』,有佛一定有學生,佛是老師,老師在那個地方教
學,一定有很多學生跟著他。佛的學生都稱菩薩,也稱聲聞,所謂聲聞弟子、菩薩弟子。
他的差別,聲聞是學小乘的,跟佛學小乘法的這些學生,叫聲聞學生,跟佛學大乘佛法的
,叫菩薩弟子,所以是大小乘裡面的差別。在此地只舉一個「菩薩海會」,這裡面包括了
聲聞、人天;換句話說,包括所有跟佛學法的那些弟子,這是稱讚的對象。
  諸佛如來當然不必說,是一定稱讚的。這些菩薩、聲聞弟子當中,有些實在是古佛再
來,為了教化眾生示現種種不同的事相。像這部經裡面講的勝熱婆羅門、甘露火王、伐蘇
蜜多女,都是菩薩化身的,但是他示現的相是作惡,不是作善。我們稱讚,看他示現的,
換句話說,完全從跡相上說,不從他的心地上講,完全就事相來論事情。他所現的事相不
善、不好,我們就不讚歎;他所示現的相是好的,對於一切眾生有正面的教化作用,我們
就稱讚。所以菩薩海會裡面,是以如來作為標準,一定是有善惡的標準,這是對象。
  『我當悉以甚深勝解現前知見』,這是說出能讚。前面在禮敬的時候,能讚的因有兩
種,一個是普賢願力,一個是深信解力。這個地方只說「甚深勝解現前知見」,只說了一
個,這是文字的省略,意思還是跟前面完全相同的。我們對於普賢菩薩的行願有很深、很
殊勝的理解明白,將這個道理、這樁事情變成我們現在的知識與見解,那麼我們就知道應
該怎樣去做了。雖然沒有說到普賢菩薩本願威神的加持,我們看前面這段,我們一心要學
普賢菩薩修禮敬,就得普賢菩薩的加持,我們學普賢菩薩的稱讚,哪有不得菩薩加持的道
理?所以這是文省略,意思圓滿。那麼他不說前面這一句,而說後面這一句,後面這一句
重要。菩薩加持是一定的,菩薩怎樣加持?是你自己必須具足相當程度的認識,就是認知
,你自己肯發心這樣去做,才能得佛菩薩加持。所以這兩句當中,這一句是主要的。
  下面就是講要怎樣來稱讚,經上比喻得太好了。『各以出過辯才天女微妙舌根』,讚
歎是言語,言語與舌有關係,像誰?像「辯才天女」。佛在經上告訴我們,這是忉利天的
天女,這位天女辯才無礙,佛說她的辯才沒有人能夠超過她;可是普賢菩薩在此地教給我
們的,要超過她。「出過」,過是超過。事實上很難辦到,在理論上能講得通,怎麼能講
得通?你能夠有至誠感應,普賢菩薩一加持,真的,你的讚歎可以超過辯才天女;如果不
得佛力加持,憑我們凡夫的力量辦不到。佛說,不但凡夫做不到,聲聞、緣覺、權教菩薩
要跟辯才天女兩個比賽一下,都不行,都比不過她;一定得諸佛如來、文殊、普賢的加持
,我們才能超過。像辯才天女一樣的微妙舌根,『一一舌根,出無盡音聲海,一一音聲,
出一切言辭海』。音聲美妙,言辭典雅,這個稱讚就好聽,不但音聲好聽,內容就殊勝。
  『稱揚讚歎一切如來諸功德海』,這個地方我們特別要留意的就是「一切如來」,沒
有說一切諸佛。此地說的一切如來,實在講跟前面講的一切諸佛在相上講完全相同,從佛
到一切眾生,十法界的有情眾生;差別的一定是稱性,善心善行,這是如來所表的。若是
用諸佛,善惡就統統合在一起,不分這些,完全沒有分別。用如來是有分別的,一定是稱
性的,一定是善的,而且是以性德為最高的標準。佛在經上所說,無論大乘經、小乘經,
統統是從性德裡面流露出來的。
  所以佛法修學基本的原理就是孝敬,孝敬是性德,必須用性德才能開發自性;我們要
達到明心見性,一定要用性德才能做得到,違背了性德就決定做不到。性德裡面,孝親、
尊師,所以大乘佛法的修學從地藏法門學起。《地藏菩薩本願經》就是佛門的孝經,這大
家都知道。《地藏經》的精神就是孝順父母、尊師重道,這八個字就把地藏法門統統都包
括了。所以佛法是師道,從這個地方學起,不孝父母、不尊敬師長的決定不能成就。你去
看看中國的歷史,佛教的歷史,無論是宗門教下、顯教密教,你《高僧傳》、《居士傳》
裡面去查查看。哪個有成就的人他是不孝父母、不敬師長的?一個也沒有。學佛從哪裡學
起?從孝敬學起,所以三福第一句就是「孝養父母,奉事師長」;十大願王第一願「禮敬
諸佛」,第二「稱讚如來」。從孝敬下手,我們才真正能夠明心見性,在我們淨土宗裡面
講得一心不亂,一心不亂就是念佛三昧,才能成就。
  如果把這個根本捨棄了,清涼大師在本經註解,好像是在第一卷還是第二卷解釋經題
裡面,他老人家有兩句話說得很好。「有解無行」,有解就是廣學多聞,學得很多,但是
做不到;孝親尊師,依照經典的方法修行,他統統沒有做;經典研究得很透徹、很熟悉,
會講得天花亂墜,他得到的是什麼?清涼大師說他得到的是邪知邪見。清涼的話說「有解
無行,增長邪見」,就是他所得到的是邪知邪見,不是正知正見。為什麼不是正知正見?
他的心不正,心不正,學了佛法也不正;心正則一切法都正,心邪一切法都邪,這個一定
要知道。「有行無解」,他做到了,但什麼都不懂,清涼大師又說了,「增長無明」。清
涼是教下的大善知識,教下主張解行要相應,不可以偏在解上,也不可以偏在行上,行解
要相應那當然是最好,這是真正值得讚美的。如果偏在一方面,都不能成就,一個是變成
邪知邪見,一個變成增長無明,確實這兩個人都不能成就,沒有辦法脫離輪迴。
  但是有個例外,那就是如果他選擇的是念佛法門,有行無解也能往生,這是個特別。
有行無解,別的法門是決定不行,決定增長無明,唯獨念佛法門。我這一句阿彌陀佛念下
去,什麼我都不懂,不但《彌陀經》不懂、《無量壽經》不懂,你問他《觀經》三福,他
也不懂,他什麼都不懂,可是一句佛號念到底,真的他往生了。他為什麼有這個功力?諸
位要曉得,一句佛號肯老實念,雖然他不懂,孝親尊師他都做到。老師傳給他,他真照做
,這就是尊師重道。他能尊師,他一定孝順父母,必然的,要不然他怎麼能往生?生到西
方世界「諸上善人,俱會一處」,那個成就非凡,不是一般菩薩能夠相比的。我們要記住
清涼的話,要明白這個事實的真相。
  在今天這個時代,我們的根性比起過去任何一個時代可以說根性都劣,這個話怎麼說
?我們今天的煩惱比古人多,我們今天的妄想比古人多,這就是我們根性不如古人。妄想
多、煩惱多,你修禪不會得定,妄念太多,你怎麼會得定?學教你也學不通,為什麼?經
典太多,你的煩惱、妄想太重,障礙你的智慧,你縱然去研究,你不會開悟。你在教裡面
所研究的東西,也都是些別人的知見而已;換句話說,就是學得再好,咱們中國古人有個
不好聽的話,叫「道聽塗說」。聽到這個經上講的、那個論上講的、這個法師講的、那個
祖師大德講的,道聽塗說。為什麼?不是從自己心性裡面覺悟過來的,全都是別人的,不
是自己的,這清涼大師才說增長邪見。如果從自性裡面悟過來的,那就是智慧,在教下裡
面講叫大開圓解,那開悟了,宗門是大徹大悟。
  由此可知,性德要不能夠透露出來,不能恢復,我們的修學就沒有成績可言。像讀書
,有人很用功讀書,真幹,但是考試都不及格,每次考試都得個零分,這種人我們大家都
會說那是書呆子。學佛也不例外,學佛要不開悟,參禪不能得定,念佛不能得一心,這變
成佛呆子,學佛學呆了。追根究柢的原因就是把基本的東西疏忽了,真正的基本就是《觀
經》上講的「三福」,那是大根大本,你照這樣修,你有福報。
  這三種福報跟性德相連的,所以這個福報是真實的福報,跟世間一般修福絕對不一樣
。一般修福,比方做慈善事業,救濟貧苦、救度眾生,不一定跟性德能夠連起來,那就變
成世間有漏的福報。一個人能夠孝親、尊師重道,他修的福跟真如本性能夠連接起來,所
以那個福報是稱性的福報,不一樣,不相同。普賢菩薩的行法不但是跟性有一點相連,自
性完全透露,完全性法,所以他的心量是盡虛空遍法界,完全與性德相應。所以說一修一
切修,一切修一修,他是圓滿的修法。這個地方講的如來是有標準的,一定要與性德相應
,這是所稱讚的。
  下面這段是『窮未來際,相續不斷,盡於法界,無不周遍』,這是顯示無盡,也是像
大勢至菩薩在圓通章裡頭教給我們的「淨念相繼」,這就是相繼,永遠不中斷,「相續不
斷」。心沒有間斷,就是我們稱讚一切人的善心善行,我們這個心、這個意念永遠不中斷
。我們現在沒有碰到人,現在不讚歎,但是讚歎的心沒有中斷,那個心所遍及的法界沒有
中斷、沒有障礙,這就是普賢行。何況我們念這句佛號,我們念「南無阿彌陀佛」,這是
讚歎。「南無」是恭敬、歸命的意思,也就是皈依的意思,有禮敬的意思。阿彌陀佛是佛
的名號,我們念南無阿彌陀佛就是稱讚阿彌陀佛。我們念佛這個心真誠,心清淨,沒有分
別、沒有執著、沒有能所,清淨心是遍法界的,這就是普賢第二願的「稱讚如來」。可見
得我們天天在修稱讚,我們自己不知道在修普賢行願。十願裡面,這一願是最明顯的,是
大家常常修的,縱然有時候起了分別、執著,起了妄想、雜念,可是你一天當中總有幾句
心地很清淨,跟普賢行願相應,一定有的。如果能夠保持,念念相續,力量就大了,所以
這個地方講「窮未來際,相續不斷,盡於法界,無不周遍」。下面是總結無盡。
  經【如是虛空界盡。眾生界盡。】
  『虛空界』是不會盡的,『眾生界』也不會盡的。
  經【眾生業盡。眾生煩惱盡。我讚乃盡。】
  這個稱讚就盡了。
  經【而虛空界乃至煩惱無有盡故。我此讚歎無有窮盡。】
  『虛空界』不可能盡的,眾生、眾生業、眾生煩惱都是無盡的,我們稱讚也就無有窮
盡。從這個結論裡面我們體會了一個道理,稱讚是為什麼?實在是為眾生,為眾生在造業
,為眾生在受果報,煩惱就是受果報,所以我們才修稱讚如來。用這個方法能夠叫一切眾
生破迷開悟,能叫一切眾生脫離苦海,這個意思就說得非常明顯。所以普賢菩薩修的這個
大行不僅僅是度自己,更要緊的是要度一切苦難眾生,我們學佛,大家要牢牢的記住。
  「普賢行」,普就沒有分別,我看這個人很順眼,看那個人不順眼,就不普了,那就
不是普賢行;不是普賢行,《華嚴經》上說的,不能成佛。好了,不能成佛就算了,我成
個菩薩也可以。實在講,如果有嚴重的分別執著,菩薩也成不了,不但菩薩都成不了,連
阿羅漢也成不了。為什麼?小乘初果須陀洹,我見就沒有了、身見就沒有了,才能證得初
果。如果有非常嚴重的是非人我,小乘初果這一生都沒有指望,你才曉得這個問題真的嚴
重。
  所以學佛,佛法的殊勝在哪裡?殊勝在清淨心、平等心,我們在修這個。無論修哪個
法門,那只是方法、手段不一樣,我們的目標、方向決定是一致的,我們所求的一定是心
地清淨平等。清淨心裡面就沒有妄想,平等心裡面就沒有執著,有執著哪裡還能平等?有
妄想就不清淨。所以,普賢菩薩這些方法是最高明的方法、最有效的方法,幫助我們把煩
惱、分別、執著、無明、妄想洗刷得乾乾淨淨,這是普賢行的效果。我們明白了,要想真
正把這些煩惱、污染洗乾淨,這個方法是很有效的。第一步先要把經義搞清楚、搞明白,
然後認真把它應用在日常生活當中,依照這個標準來洗淨我們心身的污染,斷煩惱,長智
慧。這是從這一段看到它真正的修學的用意。底下說:
  經【念念相續。無有間斷。身語意業。無有疲厭。】
  不疲不厭,不疲倦、不厭煩,你只要真正去修,修的時候真有效果。心地一天比一天
清淨,煩惱一天比一天少,智慧一天比一天增長,歡喜,法喜充滿,哪裡還會有疲倦?哪
裡還會有厭倦?凡是修行會疲倦、會討厭,不是法門有錯誤,一定是你自己修的出了問題
。你修行出了毛病,也就是我們常講的不如法,不是在理論上出了問題,就是在方法上出
了問題。如果理論跟方法都沒有問題,正常的現象你一定得到不疲不厭、法喜充滿,這是
決定會得到的。好,我們今天就講到這一段。
==
我們念南無阿彌陀佛就是稱讚阿彌陀佛。
我們念佛這個心真誠,心清淨,沒有分別、沒有執著、沒有能所,
清淨心是遍法界的,這就是普賢第二願的「稱讚如來」。
所以如果我們能做到無論什麼境界,都轉成一句南無阿彌陀佛,
這一句真誠、清淨、平等、覺的佛號,就是圓滿的「普賢行」。
「普賢行」,普就沒有分別,我看這個人很順眼,看那個人不順眼,就不普了
慚愧反省。>"<
南無阿彌陀佛。
作者: Iamboy183 (新)   2018-01-23 13:29:00
南無阿彌陀佛
作者: nmamtb (南無阿彌陀佛)   2018-01-23 14:28:00
南無阿彌陀佛
作者: ppt51543 (不要五四三)   2018-01-23 14:46:00
阿彌陀佛
作者: youngerwu (沒有妮的日子)   2018-01-23 15:36:00
南無阿彌陀佛
作者: dakudai (止水澄波)   2018-01-23 17:51:00
阿彌陀佛!
作者: s8402019 (黑影)   2018-01-23 21:51:00
南無阿彌陀佛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