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益] 一休和尚漫畫

作者: tony5361627 (東東)   2017-12-10 00:30:44
小魯,最近重看 一休傳 漫畫
https://comic.acgn.cc/manhua-yxhs.htm
讀一休的修行歷程…
有幾個疑惑
1 對於悟道感到疑惑,悟道後,當遭遇困境還會在迷茫嗎?
可是小魯讀佛經時,看見佛菩薩,許多經典上,看到有所覺悟,就不再迷茫了,這是為何阿

2 我看到漫畫,看到一休開悟時,描述的境界算是開悟了嗎?
3 對於,修行斷除慾望時,本身也會出現 斷除慾望的慾望…
那麼究竟要如何做才能圓滿呢?
備註:這本漫畫,我覺得有許多爭議的地方,我就直接跳過了,我只挑我不太明白的部分
作者: Bonaqua (南無阿彌陀佛)   2017-12-10 00:35:00
聽聞法師大德們曾說過,開悟有很多種程度,能在開悟後又徹底斷除煩惱的,屬於大徹大悟。一般都屬於初步證悟,初步的證悟,只是見到目標,但煩惱習氣還在,所以還要不
作者: tony5361627 (東東)   2017-12-10 00:37:00
建議您,可以稍微翻一下漫畫1~2集可以一起討論
作者: Bonaqua (南無阿彌陀佛)   2017-12-10 00:37:00
斷的往前走,修行斷煩惱,一直到親自走到目的地。
作者: tony5361627 (東東)   2017-12-10 00:38:00
只是說實話,看見一位這麼精進的修行者,變得瘋瘋癲癲有的不能理解…
作者: Bonaqua (南無阿彌陀佛)   2017-12-10 00:40:00
所以主要還是要依法不依人,因為我們不知道對方的境界,但至少依照法理去修學,可以保護自己與眾生的安全。尤其像我們這類初學者。至於修行,其實核心要領就是無我利他,如同車輪往前走。真正的利益眾生,必然要放下我執。放下我執,才能帶給眾生真實的安樂。
作者: tony5361627 (東東)   2017-12-10 00:43:00
但是,他悟道的 道理的方向我都能理解…而且更加的平易近人所以會有疑惑…道理我懂…但是不知道如何實踐…
作者: Bonaqua (南無阿彌陀佛)   2017-12-10 00:45:00
實踐其實就是古德講的一句話,看別人都是佛菩薩,只有我自己實是凡夫。這是真正的修行實話 ~學習看自己的問題,就是道業前進的開始。
作者: tony5361627 (東東)   2017-12-10 00:47:00
如果真的能做到,也放下分別了
作者: Bonaqua (南無阿彌陀佛)   2017-12-10 00:47:00
一步一步學習吧,不論世間法或者佛法,除非天才型的人,幾乎大家都是要一點一滴練出來的。喜歡這個,代表自己還有貪,討厭那個,代表還不夠包容,其實只要能反問自心,問題就不會是問題了。佛菩薩、大德們也曾是凡夫,都是這樣走過來的。佛陀在世也受盡磨難,為什麼在佛的眼中,這些都不是磨難反而能轉這些逆緣成為幫助眾生的道用,原因無它,因為佛陀讓自己擁有一顆強大的心,這是每個人都有的心。只要自己肯學肯練肯修,每個人都可以做到。一點跟師長學的觀念供您參考,阿彌陀佛~
作者: tony5361627 (東東)   2017-12-10 01:07:00
阿彌陀佛,明白了
作者: nmamtb (南無阿彌陀佛)   2017-12-10 01:17:00
南無阿彌陀佛
作者: cool810 (silence)   2017-12-10 05:38:00
證悟有不同層次,有聞慧的證悟,思慧的證悟,修慧的證悟資糧道下品是聞慧的證悟,進一步,資糧道中品是思慧的證悟,進一步,資糧道上品是修慧的證悟,轉入加行道,加行道是止觀雙運的修慧的證悟,透過加行道的止觀雙運,獲得見道瑜伽現量根本定智的證悟,瑜伽現量根本定智的證悟能斷煩惱,在見道之前,資糧道、加行道的證悟還不能斷煩惱《瑜伽師地論》:「修奢摩他(止)故,修毘缽舍那(觀)故,能斷煩惱。....如世尊言:相縛縛眾生,亦由麤重縛,善雙修止觀,方乃俱解脫。」透過聞思修三慧,依於止觀雙運為不共增上緣而能成辦瑜伽現量斷除煩惱證得解脫的滅諦
作者: BRIANERIC2 (灰色軌跡)   2017-12-10 12:17:00
開悟當然還會有疑惑,因為頭腦還是存在啊。 比方說達賴跟中國的關係,這個就是要用後天的思想和智慧去解決開悟是你悟知到諸法的空相 但是當生活中要用頭腦時舉個例子在工作中遇到不懂的 你一樣會有疑惑存在一休這種是最高層次的根塵無染 他晚年還跟一個妓女生活在一起 還寫了一首詩「美人雲雨愛河深,樓子老禪樓上吟,我有抱持睫吻興,意無火聚捨身心」就是說他後天的喜好,跟覺性的顯發是同步的,不會干擾一般的修行要避世 出家去追求清靜的外境 但是定力夠的時候 就可以同時在世俗中攪和 又保持覺照 如維摩詰
作者: cool810 (silence)   2017-12-10 13:05:00
疑的分類有好的疑、等分的疑、不好的疑。好的疑如大疑大悟、小疑小悟、不疑不悟,好的疑不是六根本煩惱中的疑;不好的疑是六根本煩惱中的疑,如《大乘五蘊論》說:「云何為疑(不好的疑)?謂於諦等(二諦、四聖諦)猶豫為性。」《大乘阿毘達磨集論》:「何等為疑?謂於諦(二諦、四聖諦)猶豫為體,善品不生所依為業。」不好的疑在見道位時斷除,見道位時以瑜伽現量斷除以三結縛為主的煩惱(三結縛:遍計的薩迦耶見,戒禁取,不好的疑)《雜阿含420經》:「若沙門、婆羅門,於苦聖諦有疑者,則於佛有疑,於法、僧有疑;於集、滅、道疑者,則於佛有疑,於法、僧有疑。若於苦聖諦無疑者,則於佛無疑,於法、僧無疑;於集、滅、道聖諦無疑者,則於佛無疑,於法、僧無疑。」(四聖諦:苦、集、滅、道)行者證悟由非量至量的過程:對於「顛倒知」產生「疑」,疑的提昇過程由不好的疑->等分的疑->好的疑,由「疑」轉「伺察」,伺察的提昇過程由毫無理由至有理由但尚未決定,由「伺察」轉「比量」,自依正因引生通達不欺誑之比量智,依於比量智引生具相止、觀,由比量智止觀雙運轉「現量」,由現量智(瑜伽現量)而能斷除煩惱結使,例如斷三結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