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修]《淨土聖賢錄.初編》:往生比丘第三(93)

作者: summertrees (夏天樹)   2016-10-10 19:38:22
宋‧子元
子元,平江崑山(江蘇崑山)人,茅氏子。母柴氏,夜夢一佛入門,次旦生元,因名「
佛來」。投延祥寺出家,習止觀,定中聞鴉聲,大悟。自後棲心安養(全心求生淨土),自
號「萬事休」。逆順境中,未嘗動念。
慕廬山遠公蓮社遺風,勸人皈依三寶,受持五戒。念阿彌陀佛五聲,以證五戒,普結
淨緣。欲令世人淨五根、得五力、出五濁也,乃集(結)大藏要言(經典重要文句),編成晨
朝懺儀,代為法界眾生禮佛懺悔,期生安養。後往澱山湖(江蘇青蒲縣西),創立白蓮懺堂
,同修淨業。
述(著)《圓融四土三觀選佛圖》,開示蓮宗眼目(重要關鍵)。又作勸人發願偈云:
萬法從心生,萬法從心滅,我佛大沙門,常作如是說。
持戒無信願,不得生淨土,唯得人天福。福盡受輪迴,輾轉難脫離。
看經無慧眼,不識佛深意,後世得聰明,(可是)亂心難出離。
不如念佛好,現世無(不求)名利,行坐不多羅(魯莽糊塗),則是阿彌陀。
發願持戒力,迴向生樂國,如是各行持,千中不失一。
釋迦金口說,彌陀親攝受,諸佛皆護念,諸天善護持。
見此念佛人,與佛不相遠,(將來)應當坐道場,轉於大法輪,普度無邊眾。
譬如貧家女,腹孕轉輪王,諸天常愛護。貧女自不知,腹中有貴子。
今此念佛人,其意亦如是。憶佛常念佛,不久當成佛,諸佛善護持。
其人自不知,我當生淨土,却要來後世,再得生人中。(不知應求淨土,卻求來生)
譬如貧人家,地內有伏藏(寶藏),藏神常守護,不令其有失。
貧人自不知,家內有寶藏,逐日(每天)趁(尋找)客作(受雇幫傭),求衣食自濟。
今此念佛人,其意亦如是。不知念佛人,具足如來藏,自說我無分,反要生人中。
譬如病人家,自有真妙藥,不知妙藥性,不能自治病,每日床枕邊,痛苦受無量。
今此念佛人,其意亦如是。不知念佛心,能滅貪瞋癡,能為大醫王,能為大寶藏,
利濟一切人,能為大法王,覆護一切眾。將謂是凡夫,不得生淨土,且自持齋戒,
後世願為人,輾轉更修行,方可生彼國。
多見修行人,常作如是說,不稱(音秤,符合)彌陀願,不合淨土經,邪見障覆心,
畢竟難出離。非是他人障,皆是自障心。今世不得生,一蹉是百蹉(百千萬世)。
勸汝修行人,信我如來說。佛無不實語,豈是虛誑言。但當自精勤,一心求淨土。
因風吹於火,用力不消多。幸有念佛心,回願超三界。逢寶不取寶,遇食苦長饑。
咄(音剁,痛惜)哉大丈夫,不見真實意。我今略勸贊,輾轉傳與人。
代我廣流通,作於如來使,真是諸佛子,真名報佛恩。普願如說行,同生極樂國。
(南宋孝宗)乾道二年(西元1166年),(受)詔至德壽殿,演說淨土法門,賜號「慈照宗
主」。三月二十三日,於鐸城倪普建(居士)宅,告諸徒曰:「吾化緣已畢,時當行矣(是時
候該走了)。」合掌辭眾,奄然示寂。二十七日,茶毗,舍利無數。
嘗集《彌陀節要》行於世。
(《蓮宗寶鑒》)
==
元法師母親夢佛入門,次日生法師;法師定中聞鴉聲大悟後,全心專修淨土法門,
自號「萬事休」,逆順境中,未嘗動念。
臨終時說:「吾化緣已畢,時當行矣。」可見這真是佛菩薩來人間度化眾生,
直到臨終時才透露一點口風。
法師所做這首勸人發願偈雖然有點長,但很白話很好懂,
又把淨土重要關鍵和修行人的迷思闡述得很清楚,譬喻又生動,一定要細細恭讀!
南無阿彌陀佛。
作者: YuGar (深奧幽玄)   2016-10-11 12:47:00
水老鶴的故事,正巧說明後人妄改佛語的事實。原本的『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我佛大沙門.常作如是說.』到了這法師竟然改成『萬法從心生,萬法從心滅,我佛大沙門,常作如常作如是說。』淨空不也自云:「離經一字,即同魔說。」這顯然離經四字,即同『魔魔魔魔』說。
作者: ppt51543 (不要五四三)   2016-10-11 17:08:00
隨喜功德 版主分享 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
作者: dakudai (止水澄波)   2016-10-11 17:26:00
阿彌陀佛!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