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語] 佛說十善業道經36

作者: ppt51543 (不要五四三)   2016-10-10 15:21:49
佛說十善業道經  (第三十六集)  2000/7/23  新加坡淨宗學會  檔名:
19-014-0036
  諸位同學,大家好!請看《十善業道經》第六面,倒數第三行:
  【復次龍王,若離偷盜,即得十種可保信法。何等為十?一者、資財盈積,王賊水火
及非愛子,不能散滅。二、多人愛念。三、人不欺負。四、十方讚美。五、不憂損害。六
、善名流布。七、處眾無畏。】
  我們上一次講到這個地方,今天接著看:
  【八、財命色力安樂,辯才具足無缺。】
  佛在經上,不僅是這部經,告訴我們一個事實真相,這種事實真相就是因緣果報的真
理。不但世間法如是,出世間法也離不開這個定律。定律也就是我們所謂的真理,我們要
深深的去體會,深深的信仰。作惡,惡的果報就是此地講的十種保信法的反面。了解這個
道理,了解事實真相,我們為什麼不斷惡修善?人都希求好果報,世間人,無論是今人古
人、此方他界,一切眾生無不求財富、壽命、智慧。能不能求得?答案是肯定的,決定可
以求得,所以佛家常講「佛氏門中,有求必應」。可是求一定要如理如法的求,不合理、
不合法,這個求沒有感應,只要如理如法,沒有求不到的。
  「不殺生」這一條裡面,果報無比殊勝,許許多多殊勝果報裡面,最重要的是長壽,
健康長壽,這是第一德,決定沒有傷害眾生的念頭。可是這一條許許多多人很難做到,原
因在什麼地方?習氣太重,瞋恨的習氣、貢高傲慢的習氣,在對人對事對物,不知不覺它
就起現行,依舊造惡業。所以佛教導我們煩惱要斷,習氣更是要斷。我們看到佛門造像的
藝術,你看看阿羅漢的像,各個不相同,但是仔細去觀察,他的像還是慈悲的。菩薩的造
像就不一樣,幾乎菩薩的面貌都相同的,什麼原因?阿羅漢惡業是斷掉了,惡的習氣沒有
斷,菩薩連習氣都斷了,所以面貌慈祥和藹,一切眾生看到都生歡喜心,跟阿羅漢不相同
。我們在這個地方要能夠體會得到,知道如何學習,最重要的是要斷習氣。
  習氣怎麼個斷法?我們必須要講求方法,當然最有效果的方法,是把我們的生活行為
、待人接物,我們錄成錄像帶,然後回來自己看看,這是個好辦法。可是沒有人幫你去錄
,於是我們想到古人,古人用什麼方法?天天對鏡子,當你心裡有喜怒哀樂的時候,你用
鏡子照照自己,看看自己那副德相,這就能省悟過來。其實只要自己留意,自己肯用心,
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看別人;看自己看不到,看別人,別人就是我們一面鏡子。我們看到
人家顏色、表情、語氣不善的時候,我們又做何感想?回過頭來想想自己,對待別人是不
是這個樣子。夫子跟我們講:「三人行,必有吾師」,你看看善人的樣子,不善人的樣子
,只要自己肯留意,就知道改過,就會在日常生活當中點點滴滴,都會很用心的去學習。
  唯獨粗心大意,這個人難,但是這種人多。特別是在這個時代,這一類的人正是佛在
經典上常說的「可憐憫者」。可憐憫者,我們決定不能責怪他,為什麼?他可憐。可憐在
哪裡?沒有人教,中國古人所講的,他沒有受過教育。中國人所講的教育跟現在的教育意
義不相同,現在念到大學、念到博士,博士學位拿到了,中國古人面前,他們心目當中你
沒有受過教育,沒有受過做人的教育。所以今天學校教學的是科學技術、技能。孔老夫子
教學四科:第一個是德行,第二個是言語,這兩門沒有,只有後面政事跟文學。
  古聖先賢教人,不但在中國,我們在外國看看所有宗教的經典,宗教是多元文化的社
會教育,每一個宗教教學都是超越時空,超越國土,超越種族,也超越宗教,這是德行的
教育。今天這個名詞講人文教育,教你怎麼做人。只要會做人,人與人才能夠和睦相處,
才能夠平等對待。和睦相處的根本基礎是平等對待,沒有平等就決定沒有和睦。貢高我慢
就是沒有平等,總覺得我比人高,人不如我。
  世出世間大聖大賢,他們何以能成為聖賢?就是他們的心平等。所以在佛法裡面講到
業因果報,佛的業因第一條是平等心,平等心是佛,六度心是菩薩,菩薩還沒有做到圓滿
的平等。所以平等難,一定要學。平等心現前,又能夠自卑而尊人,這個人就是聖人,我
們稱為大聖。平等裡面能夠尊敬別人,能夠自己謙讓,這是佛,這是大聖,我們應當要學
習。佛說「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一切眾生本來成佛」,我們今天變成這個樣
子,真正的原因就是沒有接受聖賢教育,隨順自己煩惱習氣,所以才變成這個樣子,前途
一片黑暗。
  佛法的基本法就是十善業道,在這第八句所講的『財命色力』,財是財富,命是壽命
,色力是健康,這個力還包括能力,得『安樂』。不僅如是,還得『辯才具足無缺』,辯
才是處事待人接物必須具備的,不但自己得利益,而且還能夠幫助別人。
  【九、常懷施意。】
  『施』是幫助別人,常常存幫助一切眾生的意念。常存這個心,遇到眾生有需要的時
候,自自然然他就歡喜施捨,這是真實的德行。
  【十、命終生天。】
  這是說明你還沒有發願出離三界,你的果報在天上。在這個地方我們一定要能夠覺悟
,偷盜連生天都辦不到,怎麼能往生極樂世界?不要把這樁事情看輕了。偷盜的範圍深廣
無限,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常常犯,犯而不能夠覺察。所以念佛念了一輩子佛,到臨終的
時候不能往生,還要怪佛不靈,「我都依教奉行了,念了一輩子,為什麼不能往生?佛不
來接引?」不知道所謂「口念彌陀心散亂」,這個「心散亂」就是你的心裡頭還夾雜著許
許多多的惡業在裡頭,你怎麼能往生?你這個佛號念得不相應,道理在此地。
  這個偷盜,我平常講也講得很簡單,大家容易懂,就是習慣佔便宜的念頭,這個念頭
是盜心。佔別人的便宜,佔公家的便宜,在寺院裡佔常住的便宜,太容易犯了。拿起常住
的電話跟朋友聊天,都是偷盜,誰懂這個道理?有必要的事情,言語愈簡單愈好。今天誰
懂得愛常住物?我們要多想想,我們有沒有浪費常住物?《地藏經》上講的果報太可怕了
,盜十方常住物,佛不能救。佛在經上講,你破戒、造五逆十惡罪,佛都能救,這個話是
真的,不是假的。我們在《無量壽經》上讀過,造五逆十惡罪,臨終懺悔,佛還能幫助你
往生。盜十方常住物的這個罪,佛不能救,為什麼?不通懺悔,所以這是很嚴重的一個問
題,我們往往把它疏忽掉了。
  實在講,比殺生的罪更重。殺生,你殺人,殺眾生的身命,你沒有斷他的慧命,那是
一對一的責任,容易懺悔。偷盜,特別是偷盜常住物,這個常住盡虛空遍法界四眾弟子都
是債主,比偷盜國家物的罪還重。國家是你的一國,人口的確還是有限,像中國大國,也
不過是十二億人,你欠十二億人的債。可是虛空法界就沒有數量了,常住是通虛空法界的
,懂得的人太少了。而且看到大家好像都佔常住的便宜,都佔別人便宜,看成習慣了,都
覺得這是理所當然的,不知道後果這麼嚴重,障礙生天。所以常住物要愛惜,點點滴滴都
要先想想。末後一句:
  【若能迴向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後成佛時,得證清淨大菩提智。】
  如來果地上無量無邊的智慧德能,他是怎麼證得的,必有因由。佛法講因緣,必定有
因緣。因是自性本具智慧德能,緣是在行菩薩道的時候積功累德,這是緣。你有因,沒有
緣,果報不能現前,這個道理我們一定要把它想通。十地菩薩、等覺菩薩,『清淨大菩提
智』沒有圓滿,緣還欠一分。緣是修功修德,還欠一分。所以偷盜的意念要把它斷得乾乾
淨淨,偷盜的行為當然就沒有了,這就是從根本修。
  這是世尊在此地跟我們講的十種可保信法。《華嚴經》上說,「信為道元功德母」;
儒家講,人要是無信,就不能在社會上立足。如何能保持?現在人講信用,在佛法更深一
步,保持信心,自信信他。蕅益大師在《彌陀要解》裡面,跟我們講六個信:信自、信他
、信因、信果、信事、信理。如何能保信?這十種方法。成就我們在修學菩提道上的「信
、願、行」三資糧,信是頭一條。盜心不捨,你的信就沒有了;換句話說,三資糧頭一個
都沒有,後面兩個就不用談了,你怎麼能往生?古大德常講,念佛的人多,往生的人少,
我們讀讀這部經,細細去思惟,我們就明白,了解肯定了,為什麼往生的人這麼少。回過
頭來看看自己,自己這一生當中能不能往生?這個對我們的關係非常非常之大。今天時間
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  
....................
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
作者: dakudai (止水澄波)   2016-10-10 16:25:00
阿彌陀佛!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