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語] 淨空法師: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註-371(下

作者: summertrees (夏天樹)   2016-10-10 14:27:11
(續:【如金剛杵。破邪執故。如鐵圍山。眾魔外道不能動故。】)
  下面是解釋金剛杵,「金剛杵,梵語伐折羅,原為印度兵器,密宗用為法器,表堅利
之智慧」。金剛表智慧,它是印度武器裡面的一種,古代的武器。密宗手上拿的鈴杵,金
剛杵,這個金剛杵代表智慧,表堅利的智慧。《大日經疏》第一卷裡面說,「伐折羅是如
來金剛智印。又云:譬如帝釋手執金剛,破修羅軍」。比喻,帝釋就是忉利天主,忉利天
主,也有人發動對他戰爭,那就是阿修羅,所以說破修羅軍,這是用金剛杵這種武器來對
付修羅。在這個地方,「諸執金剛亦復如是」,這些菩薩手執金剛表智慧,智慧才能破除
煩惱,才能化解災難。
  今天我們這個社會不安定,要用佛法說,像阿修羅這些,不少,出現在世間。佛在經
上說得很清楚,欲界天有阿修羅,人間有阿修羅,畜生也有,餓鬼道也有,只有色界天以
上沒有阿修羅。所以修禪定生色界天,初禪、二禪、三禪、四禪,這個沒有阿修羅。欲界
有,欲界六層天都有。這是在人道修的大福報,有福、有德,有福德,沒有智慧,喜歡爭
論、競爭、鬥爭、戰爭,喜歡幹這個事情。那我們就明白,我們常常看到新聞報導,發動
的那些戰爭,誰在那裡操縱?修羅。修羅有很大的福報,所以能夠對付欲界天,在欲界天
發動戰爭。這樣說起來欲界天也不太平,要過太平無事至少是色界天。色界天得修禪定,
得初禪生初禪三天,二禪、三禪、四禪,四禪有九天,這些佛在經上說得很清楚。
  《仁王經念誦儀軌》上卷裡面說,「手持金剛杵者,表起正智,猶如金剛」。《金剛
般若波羅蜜經》,金剛是比喻,般若是法,比喻這個法像武器裡面金剛一樣。《諸部要目
》裡面,「不持金剛杵念誦,無由得成就。金剛杵者,菩提心義。能壞斷常二邊,契中道
。中有十六菩薩位,亦表十六空為中道。兩邊各有五股,五佛五智義,亦表十波羅蜜,能
摧十種煩惱,成十種真如,便證十地。故知金剛杵表金剛正智,能退魔軍,斷煩惱,得成
就」,這段文裡頭最重要的就這幾句話。佛經裡頭用金剛杵表金剛正智,真實智慧,禪宗
所說的大徹大悟、明心見性,表這個意思。智慧開了之後,這一切障緣磨難都沒有了,縱
然遇到,你很順利通過,為什麼?不沾染。智慧重要,人有智慧,煩惱就沒有了。
  實在講,煩惱跟智慧是一體的兩面,正面是智慧,反面是煩惱,所以佛家說煩惱即菩
提,菩提跟煩惱是一樁事情,覺的時候是智慧,迷的時候是煩惱。覺悟了,轉煩惱為菩提
,像我們前面所說的財色名利,對於菩薩來說,菩薩不沾染,財色名利從心理上消失了,
外面的境界他遇到了,若無其事。你要問他,為什麼你不執著、你不需要?「當體即空,
了不可得」,他知道真相,不造業。世間人執著,堅固的執著,他能不能帶走?壽命到的
時候一樣也帶不走,一場空。他做鬼還想著、還念著,念著怎麼樣?念著他捨不得離開他
的家、他的房子、他的財產,捨不得離開,必須要經過很長很長的時間他才離開。這事情
真有,不是假的,佛給我們說的是真話。我們要相信,決定不能迷惑。所以要看得破、要
放得下。
  修行就這四個字,這四個字章嘉大師傳給我的,我第一次跟他見面,向他老人家請教
,我說我從方教授那個地方認識了佛法,也非常歡喜,請教大師,佛法裡有沒有什麼方法
能讓我們很快就契入境界?我問這麼一個問題。我提出這個問題,大師看著我,我看著他
,我們看了半個多鐘點,我等他老人家開示。他看著我,亦如如不動,我也不知道什麼原
因,反正等吧,半個小時之後,說了一個字,「有!」我們振奮起來了,有,好!他又不
說話了,大概經過十分鐘,十分鐘之後告訴我,「看得破,放得下」。看破幫助放下,放
下幫助看破,就這個方法,像走樓梯一樣,相輔相成,從初發心到如來地,就這個方法。
他一點都不吝法,完全傳給我了。這六個字兩句話很容易,何必要等四十多分鐘?十幾年
之後我才恍然大悟,為什麼那麼長的時間?我們年輕,心浮氣躁,一定到你浮躁的氣分完
全下去才跟你講話,為什麼?你才能聽進去。如果當時馬上就答覆你,在這個耳朵進去,
那裡就出去了,或者是不在意、不重視。這種教學方法是佛家專有的,在外面教人用這個
方法,學生都跑掉了,誰來聽你的?一個多小時只說幾句話,可是句句話都是真實話,句
句話都是非常重要的話,依教奉行,決定有好處。如果沒有耐心,掉頭而去,緣就失掉。
我還有耐心在等,等老師的教誨,我們的緣就這麼結下來的。大師一生言語不多,無論在
什麼地方,你看他那個樣子都像在定中,如如不動,那個模樣就跟照片上照的一樣,不是
照照片是那麼做的,平常就是這個樣子,無論在哪裡你看到他,都像在定中。佛經上說的
,「那伽常在定,無有不定時」,這兩句話形容章嘉大師一點都不過分。他的修持就在他
日常生活當中,所表現出來的如如不動。見色聞聲,六根在六塵境界上,不起心動念,沒
有分別執著,起心動念我們相信有,那是太微細了,分別執著決定沒有。
  於一切法不分別,就於一切法平等;於一切法不執著,就於一切法中得清淨。我們的
經題上,清淨、平等、覺,這是因。淨宗法門修什麼?修清淨平等覺。用什麼方法去求?
一句佛號。把心繫在佛號上,不要繫在五欲六塵上。五欲,財色名食睡;六塵,色聲香味
觸法。天天在這個裡面轉,要學到片葉不沾身,就是沒有分別、沒有執著,那就是菩薩。
到不起心、不動念是法身大士,那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沒有明心見性到不了那個境界
。我們學那個境界難,但是我們要練,練什麼?不分別、不執著。這真正做到了,在佛教
是權教菩薩,也就是天台、賢首所說的十住、十行、十迴向,就這個地位。不起心、不動
念,那是法身菩薩,那是登地,初地到十地裡的,那個位就高了。我們只要沾上初住一點
邊,決定生淨土,淨土品位還不低,方便有餘土,不是凡聖同居土。淨宗法門太殊勝了。
  金剛杵它有五股,我們在寺廟裡面看到佛像,佛手中拿的,那個樣子能看出來。那個
五股是表法,表五佛五智,也表十波羅蜜,二五是十,十就代表十波羅蜜,能摧十種煩惱
,成十種真如,便證十地。所以它是表法用的。供佛是表法,不是把它當作神明看待,那
麼看就錯了,就迷信了。佛菩薩統是表法的,我們看到地藏菩薩,地藏菩薩代表孝敬父母
,大孝。學佛從哪裡學起?從地藏學起。地是大地,藏是寶藏,所以用地藏做代表。那個
地表什麼?心地。我們的真心,真心裡面有無量智慧、有無量德能、無量相好。惠能大師
開悟的時候第三句說,「何期自性,本自具足」,那個本自具足就是真心,自性是真心,
真心裡面本來就具足無量智慧、無量德能、無量相好。大乘教裡還常說,心外無法,這些
法從哪裡來?都是自性變現的。所以能大師末後一句,「何期自性,能生萬法」。整個宇
宙從哪來的?我們自己起心動念生的。不起心、不動念就沒有了,就回歸自性,回歸自性
就圓滿菩提,就叫成佛。所以佛法的教學終極的目標是讓我們回歸自性,自性也叫法身,
回歸自性就是證得法身,就圓滿了,上面就沒有了。它不迷信,表法,讓我們看到這個像
,想到它代表的用意。地藏菩薩代表《地藏經》,地藏有三經,平常大家所讀的是《本願
經》,地藏的大願大行。
  第二個觀音,必須有大孝才會有大慈,如果對父母不孝,哪來的慈悲?觀音菩薩所代
表的,就是像基督教裡面上帝愛世人,就是那個愛世人,觀世音菩薩代表的,特別是千手
觀音。千手觀音,這頭頂上有三十二個面孔,那是《普門品》裡所說的,三十二種,三十
二大類,不同的境緣。像我們今天所講的,我們這人類當中分為三十二大類,不同的族群
,不同的文化,居住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時代,菩薩沒有不教化的,隨類化身,應以什
麼身得度他就現什麼身。
  有一年,我在日本,去訪問中村康隆老和尚,那一年他一百歲。我們見面他告訴我,
他說全世界所有宗教的創教人都是觀世音菩薩的化身,說得好!這不是一般人能說得出來
的。我離開,他的徒弟送我到大門口,告訴我,老和尚今天講的話,他一生從來沒說過,
他怎麼會對你說這些話,統統是觀世音菩薩的化身?所以,觀世音菩薩的三十二個面孔,
不能畫相同的,要畫不同的族群、不同的宗教。知道統統是觀音菩薩化身,大家就不會再
相爭,不會再吵架了。非常有意義,這表法的,你一定要懂得它裡頭的深義。千手千眼表
示眼到手到,菩薩看到眾生有苦,他就主動來幫助你,幫助你離苦得樂。所以佛門,在很
早就用藝術來教學,用音樂教學,大家喜歡唱歌,所以經裡面許許多多的偈頌都可以譜成
曲來唱的。
  金剛正智,能破魔軍,斷煩惱,得成就。魔軍就是煩惱,煩惱就是魔軍,我們今天不
能成就就是煩惱不能斷。什麼能斷煩惱?智慧能斷煩惱。所以要求智慧。智從哪裡來?智
從定來,因戒得定,因定開慧。佛法教學著重戒定慧三學,特別對知識分子,知識分子喜
歡讀書,佛就用讀書的方法來教你,教你讀書千遍,其義自見。所以讀書是為了修定,用
讀書的方法來修定,讀書人喜歡。讀了一千遍,開智慧了,定開慧,開小智慧;兩千遍,
開大智慧;三千遍,開更大的智慧,大徹大悟,明心見性,用讀書的方法。他讀書不是學
知識,不是教你學這個書、這個經裡怎麼講的,什麼意思,沒有意思,什麼也沒有,你就
是讀。它什麼都沒有,心是空的,心裡沒有妄念、沒有雜念、沒有分別、沒有執著,一直
念下去,念怎麼樣?定現前了。一千遍,小定,就有小智慧,這部經的意思自己就能講出
來。兩千遍,比一千遍深,智慧開得多,你講得深、講得透徹。三千遍、四千遍,愈來愈
深,到大徹大悟。大徹大悟全通了,不但你念的這本書你通了,經通了,所有一切經全通
了,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的沒有一樣你不能講,沒有一樁你不通的。不但釋迦牟尼佛
講的你通了,阿彌陀佛講的你也通;釋迦牟尼佛講的你也通,十方三世一切諸佛所說的經
你全通。為什麼?一個自性流出來的,你見了性,自性裡流出的智慧一切貫通,沒有絲毫
障礙。佛法是從這麼來的。
  所以章嘉大師講得沒錯,教得好,放下、看破。念這部書,只念,所以它是修定。經
裡頭沒有意思,你要看出意思,是你的妄想、是你的執著,那不是佛經有意思。佛經,開
悟了,你對十個人講,可以十種不同的講法。為什麼?這十個人根性不相同,你講契他的
機,他聽了開悟。緣不成熟,就是說他入定的功夫不夠深,不能給他講深的東西,恰到好
處。契機、契理,契機是對人,契理是講法,讓他悟,不是大悟,小悟,慢慢從小悟幫助
他提升,提升到大徹大悟。你看惠能大師,他一生教學,學生當中四十多個人大徹大悟、
明心見性的,史無前例。
  這個我們要看懂,學佛要從這裡學,最簡單的,一句佛號,修什麼?修定。念佛是修
定,念這句佛號裡頭,沒有妄想、沒有雜念、沒有分別、沒有執著,就對了,這就是修定
。佛號念久了,定現前,功夫現前,現前就開悟了。能不能像六祖一樣的境界?有,現代
就有,海賢老和尚就是個例子。海賢老和尚念佛,理一心不亂。理一心不亂跟禪宗大徹大
悟、明心見性是平等的境界。六祖不認識字,沒念過書,他是利根,上上利根,沒有接觸
過,一接觸就開悟了,聽別人念《金剛經》,念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他就感動,這
個很少。海賢老和尚是念佛,我估計他念多久?應該在二十年,就這一句阿彌陀佛,他念
了二十年,達到這個境界,三、五年,功夫成片;十年以上,事一心不亂;二十年,理一
心不亂,我估計他不超過四十歲他得理一心不亂。
  得理一心不亂自在往生,為什麼不往生?那是阿彌陀佛教他的。見佛,我估計他十次
以上,見極樂世界,真的不是假的。我們淨宗初祖東晉慧遠大師,他一生三次見到極樂世
界,沒有告訴任何一個人。第四次,阿彌陀佛接引他往生,他才把這個事情告訴大家,極
樂世界過去見過三次,現在又現前了,阿彌陀佛來接引,跟大家告別,他回到極樂世界去
了。海賢老和尚,這一句佛號念了九十二年,這麼長的時間,所以我估計他見阿彌陀佛、
見極樂世界十次以上。他是很想往生,阿彌陀佛囑咐他,他說你修得不錯,留在世間,多
住幾年,給學佛人做個好樣子,給修淨土念佛人做個好榜樣。所以,他是阿彌陀佛讓他表
法的,壽命延長了。我相信他的壽命,如果不延長的話,最多也不過七老八十,他的母親
八十六歲走的,念佛往生,他的師弟八十二歲走的,他活到一百一十二歲。
  手上捧著這本書,應該是阿彌陀佛告訴他,什麼時候你看到這本書,往生極樂世界時
間就到了。所以他天天在等。會不會有人送他?不可能。為什麼?他不認識字,沒有念過
書,那送書給他不是挖苦他,怎麼可能送書給他?如果要沒有人送書給他,老和尚現在還
在,他走不了,他就等這本書。真的在二O一三年一月,就有一個信徒帶這本書去看老和
尚。老和尚一看有人帶著書來,就問他這什麼書?他說這個書叫《若要佛法興,唯有僧讚
僧》。老和尚聽到非常歡喜,趕快跑到房間裡面穿袍搭衣,出來的時候,手拿著,捧在手
上,要求大家給他照相。這張相片照完,第三天就走了。所以我說,如果這個人書不送給
他,他還住在世間。送錯了,不應該送給他,讓老和尚多住幾年,他多住,我們世間人有
福報,那個地區少災少難,這是真的不是假的。在中國,這麼大的地區,雖然災難很多,
並不是十分嚴重,什麼原因?像老和尚這樣的人,真正的佛菩薩,我相信在大陸上還有不
少,沒人知道,他們多半在深山,很少出來,不跟人見面,我相信有一、二百歲的,不是
沒有,真有,他們大慈大悲住世,也是表法。
  這段文,金剛杵的意思,我們知道這個意思就行了。我們再看一個名詞,鐵圍山,『
如鐵圍山』。這是佛經上說的,「一小世界以須彌山為中心,外有八山八海,其最外圍之
山,名曰鐵圍山,又名金剛圍山。其鐵性堅固,故云金剛。金剛能壞一切,而不為一切所
壞,故以喻不壞德」,比喻這個意思。現在科學發達,人對於宇宙慢慢在探討,知道地球
是圍繞太陽,太陽是個恆星,地球是行星,圍繞太陽轉的,一周是一年。圍繞太陽的行星
還有很多顆,現在太空探險,人可以登陸其他的星球,沒有發現鐵圍山。佛說鐵圍山,這
在三千年前講的,在科學裡頭有問題,在佛法裡頭沒有問題。佛法為什麼沒有問題?我們
現在能夠理解的,佛法給我們講的這些世界,是假相,不是真的。而且這些假相它是不住
的,前念滅後念生,念頭一個接著一個,頻率之快我們無法想像。
  彌勒菩薩告訴我們這個信息,可以做參考,一秒鐘生滅多少次?我們算出來,一秒鐘
念頭的生滅有二千二百四十兆,後頭單位是兆,不是萬、不是億,是兆,生滅次數。也就
是說,這一個畫面它存在的時間是二千二百四十兆分之一秒,也就是一秒鐘它生滅的次數
是二千二百四十兆次。我們用我們眼前的電視屏幕來比較一下,電視屏幕一秒鐘一百次的
生滅,就把我們欺騙了,好像是真的,一秒鐘一百次的生滅。那我們現前所看到的這個感
官的六根六塵六識,它們的生滅的頻率是二千二百四十兆分之一秒,我們完全不能夠覺察
到,好像它是真的,其實它是假的,沒有一樣是真的。如果知道真相,就歡喜放下了。你
放不下,你就是把它當真。真正放下就會非常自在,心裡沒有負擔,沒有妄想了,沒有雜
念,也沒有分別執著,這個時候真心現前,就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明心見性就是這麼
回事情。
  所以你要真正想明心見性,沒有別的,開始學放下,什麼都要放下,把起心動念都放
下。不起心、不動念,樣樣清楚,樣樣不要放在心上,放在心上就錯了,心被染污了,不
平等了。真正修行人的功夫,參禪也好、持咒也好、念經也好、拜佛也好,都要懂得這個
原理原則,就是放下,不能有絲毫執著。慢慢的功夫成熟了,就得定,就開智慧,小定開
小智慧,大定開大智慧。那就是此地一句話,「眾魔外道,皆不能壞」,魔太多太多了,
外道也太多,他不會破壞我們的功夫,我們平安度過。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學習到此地

==
於一切法不分別,就於一切法平等;於一切法不執著,就於一切法中得清淨。
這話好有味道啊。
南無阿彌陀佛。
作者: Bonaqua (南無阿彌陀佛)   2016-10-10 14:35:00
南無阿彌陀佛
作者: ppt51543 (不要五四三)   2016-10-10 15:21:00
隨喜功德 版主分享 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
作者: dakudai (止水澄波)   2016-10-10 16:22:00
阿彌陀佛!
作者: YuGar (深奧幽玄)   2016-10-11 12:25:00
假的!等到閣下能吃__不分別,再主張一切法不分別也還不遲.然後「一切法平等」,是非不分嗎?實有顛倒夢想之嫌。
作者: dansha   2016-10-12 08:40:00
南無阿彌陀佛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