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 媽的多重宇宙充滿滿滿佛法……

作者: GeraldLiu (wolver)   2022-05-26 20:28:47
怎麼說呢?
不知道該從那說起了……
學佛以來,一直在思考涅槃的境界為何?
甚至擔心,若果涅槃境界,是進入永恆的寂靜。永恆的寂靜真的好嗎?
電影中,母女兩人變成一大一小兩石頭,處於無生命的寂靜世界裡。
若果,這就涅槃境界,似乎也並不差。甚至是極棒。
極棒。在經歷了百千萬億劫紛紛擾擾後,進入寂靜涅槃,的確是完美結局。
電影中多重宇宙觀點,將之轉換成同一個人的前世來生,許多許多,數不盡的前世來生,
毫無違和。在這許多的前世來生裡,圍繞在身邊的,永遠都是同一批人。要麼報恩,
要麼報怨,要麼恩將仇報,要麼笑泯恩仇,越親近的人,越是關係非淺。
所謂不是冤家不聚頭,佛陀前世捨身飼虎,吃了肉的七虎,百千萬億劫後得人身,得來
出家求法,了結因果。緣份既已結下,一個也別想跑。
的確是時間不存在,每一個念頭,每一個妄想,都將化出另一空間,生生來世。玩夠了
後,百千萬億個自己。總有一個會止息妄想,靜守一念,得涅槃果。
這是一種必然。
然後……
沒然後了。
看完電影後的紛雜感想。
不知這些紛亂思緒,又將生出多少個平行宇宙?
作者: waree (白熊)   2022-05-26 20:37:00
不是這樣..
作者: devil0915 (微笑殺手)   2022-05-26 20:55:00
你的感想蠻好的,但你講的涅槃境界只是聲聞緣覺乘的最終境界喔,還有菩薩、佛的境界等你去體悟
作者: GeraldLiu (wolver)   2022-05-26 22:35:00
要這麼說也非不可,兩顆石頭滾下山,菩薩乘啟動……
作者: yogi (Yogi)   2022-05-27 00:26:00
又在不懂聲聞就亂扯一通了。止息妄想跟涅槃差遠了。我不反對大乘,但我反對一些半桶水的大乘學人不懂裝懂,用一種一廂情願自以為是的錯誤見解在評論聲聞乘。同樣的評論留給原po。如果真有心想學佛,請走正途,親近善知識,從基礎開始學,不要搞一堆生活中觸類旁通自以為版本的佛法詮釋,這樣對學習一點幫助都沒有。
作者: GeraldLiu (wolver)   2022-05-27 07:19:00
基礎是滅貪瞋痴慢吧!就算基礎不是滅貪瞋痴慢,貪瞋痴慢也是非滅不可。那麼,若果佛學基礎不是滅貪瞋痴慢,那什麼是佛學基礎?如何在生活中落實?看電影時不可思考佛法?還是學佛人根本不該看電影?
作者: devil0915 (微笑殺手)   2022-05-27 07:54:00
給yogi大https://i.imgur.com/2dyBqV1.jpg跟原po所講有差很多嗎?二乘人講話都這麼嗆嗎?
作者: MrTaxes (得粥加湯)   2022-05-27 11:13:00
想到楊紫瓊以前另一部電影<劍雨>,裡面有杜撰一個阿難的故事....
作者: creative88 (create)   2022-05-27 11:34:00
因為沒有看過該宗完整的論述 對他宗的想像是錯的不只是讀資料最好看過人 還有即使有在討論他宗 對他宗的敘述也不一定是對的如果還沒有廣聽各宗 很常會有自宗傲慢的狀況 言語中都在輕辱其他宗派的修行者而不知自怎麼滅除貪嗔癡 要看各宗派正式的論述呀...喔 滅除貪嗔癡很好 我來想想看要怎麼滅除 那就是自己在想自己的一套 不是在直接學習怎麼滅除 這不是自由發揮的事情
作者: devil0915 (微笑殺手)   2022-05-27 12:21:00
問題是現在分享自己的滅除貪瞋癡的方法,很多他宗修行者跑來批評這樣行不通,一定要OOXX才行,不然就是嗆你只懂皮毛,一定要學過OOXX才行,不然就是要證果才能講實相。佛陀有規定一定要用哪一招才能滅除貪瞋癡嗎?一定要系統的學習藏傳佛教才能滅?像本篇原po的g大我就覺得不錯,他處處在生活中找佛法,在生活中印證佛法,然後再提出想法讓大家可以討論,這樣還蠻棒的。
作者: GeraldLiu (wolver)   2022-05-27 12:41:00
平常一餐吃三碗公,後來注意到自己貪吃了,改成只吃三碗,不再用碗公了。因為這是自由發揮,所以還是犯貪吃是吧!但如果事前恭恭敬敬去問師父如何滅貪吃?師父開每餐可吃三碗,但忌用碗公。因為是師父開示的,不是自由發揮,貪吃已滅。
作者: feelorange (修)   2022-05-27 13:02:00
無生命的寂靜,像是在說身或心的斷滅。六祖說的不斷百思想,可參考之或是達摩祖師敲一下某大師的頭,說:你既然說什麼都沒有 那你又何來痛苦呢
作者: creative88 (create)   2022-05-27 13:06:00
有學過 就會知道吃三碗公是貪 吃三碗也是貪
作者: GeraldLiu (wolver)   2022-05-27 13:10:00
麻雀觀點:每餐吃超過十粒米,就是貪吃。
作者: creative88 (create)   2022-05-27 13:13:00
你要分方法是有不同招的路線啦... 但是主體理論要入某一宗的主體理論 那邊是不能錯的 有學久一點的人是聽主體修行理論是不對或不完整的 就會出言說話不吃飯還是貪
作者: soulism (soulism)   2022-05-27 13:48:00
其實很簡單,就是四諦,知苦,知苦因,知苦滅,知滅苦之道.
作者: GeraldLiu (wolver)   2022-05-27 13:48:00
所以別管什麼貪吃不貪吃,還是餐餐三碗公來個實在飽踏實,反正連不吃算貪了,還滅什麼貪。
作者: creative88 (create)   2022-05-27 13:50:00
那就繼續貪以聲聞乘四諦來說 你不管做什麼事情 變多變少都會有貪嗔癡 跟 我執含在裡面 有個吃三碗公的我
作者: GeraldLiu (wolver)   2022-05-27 13:52:00
還蠻慶幸沒學這種法。否則未證佛果,先成餓鬼。
作者: creative88 (create)   2022-05-27 13:52:00
有個吃三碗的我 有個不吃飯的我要斷的是這個我的執取 不在人吃三碗還是幾碗怎麼斷這個執取? 苦集滅道 他是怎麼集的 做什麼事情
作者: soulism (soulism)   2022-05-27 13:55:00
苦是我,苦因是我執,滅苦是斷我執,道是斷我執的方法
作者: GeraldLiu (wolver)   2022-05-27 13:55:00
能理解您想說的。但從實際面來看,餓了還是得吃飯,不
作者: creative88 (create)   2022-05-27 13:56:00
可以讓他斷掉 中間心是怎麼運作 學過後 怎麼操作心
作者: soulism (soulism)   2022-05-27 13:56:00
吃飯沒問題,但吃的裏面,有一個貪好吃的我,嗔不好吃的我.
作者: creative88 (create)   2022-05-27 13:57:00
從來沒叫你用吃少一點的方式來減少貪愛呀
作者: soulism (soulism)   2022-05-27 13:57:00
以為有真實的我在吃飯叫痴.
作者: GeraldLiu (wolver)   2022-05-27 13:57:00
過透過修行,對少欲知足的理解,吃的量可再減少,這點
作者: creative88 (create)   2022-05-27 13:58:00
你跟我講說吃少一點就是貪少一點就是 沒概念貪跟我執
作者: GeraldLiu (wolver)   2022-05-27 13:58:00
我是認同的。
作者: soulism (soulism)   2022-05-27 13:58:00
少欲知足是世間善,真正要明白,我是因緣,因緣中實在沒有我
作者: GeraldLiu (wolver)   2022-05-27 13:59:00
不對,一開始是意識到自己貪吃,主動減少食量,在方向
作者: creative88 (create)   2022-05-27 14:00:00
不是依靠少欲知足來消除貪的
作者: GeraldLiu (wolver)   2022-05-27 14:00:00
上是正確的。
作者: soulism (soulism)   2022-05-27 14:00:00
以為有我,便會在五欲中,追求好看,好聽,好吃的五欲,這是貪
作者: creative88 (create)   2022-05-27 14:01:00
不對 這沒有聲聞乘的修行觀念 吃多吃少都是貪你要破的是吃多吃少中隱隱的那個有個我在吃 這個不靠苦集滅道的思維聽法 在上座實修 止禪觀禪是去不掉的不管做什麼事情 是好是壞 是多是少 為自己為他人那個我都會存在
作者: GeraldLiu (wolver)   2022-05-27 14:06:00
好吧!不過這種法我學不來。
作者: soulism (soulism)   2022-05-27 14:08:00
還是一句話,道諦是實現:我是無我,是因緣,是無常.
作者: GeraldLiu (wolver)   2022-05-27 14:17:00
提個極樂世界吃飯的情況,想吃什麼,東西自然浮現,吃完之後,東西自動消失,蠻便利的。經中的描述是,以意為食,色力增長而無便穢。
作者: devil0915 (微笑殺手)   2022-05-27 14:53:00
建議不用想那麼多,餓了就吃,習慣吃三碗公就吃三碗公,有沒有貪?完全是看你自己的想法。對於想減肥的人,吃三碗就貪了;對於食量大的人,吃三碗還不夠。同樣是三碗,不同心境下感受就不同,你不覺得貪就沒有貪。若進一步從本心來看,身體不是我,本心才是我,身體只是幻相,食物也是幻相,吃多吃少對本心來說不增不減,毫無影響,哪有什麼貪?是你自己誤以為這樣叫做貪,貪的「相」就冒出來了,煩惱也就冒出來了。
作者: creative88 (create)   2022-05-27 15:01:00
前半段 不合聲聞乘法 對貪的定義不對後半段 大乘法是站在本來沒有貪的角度去滅貪不是說 我知道本來沒有貪了 我就不用去滅貪舉例來說 餓了想吃三碗公 可是只有兩碗公的飯我吃不飽 肚子跟心理都很難過 怎麼辦
作者: devil0915 (微笑殺手)   2022-05-27 16:02:00
我會再去買一碗飯。這不就解決了。萬一沒錢,那告訴自己,目前的因緣就是只有兩碗飯,隨緣就好,少吃一點當成減肥呀!這樣不就沒煩惱了順便告訴你,站在大乘的角度,想滅貪的心也不是很正確喔!因為當你想去滅貪,就是把貪當成實有的,這是誤會,其實本無貪,何必滅?就像圓覺經中所述,空中本無花,是你眼睛壞了,誤認了,眼睛好了自然就沒有空花。
作者: creative88 (create)   2022-05-27 16:31:00
真的沒有了嗎
作者: adampolo (adampolo)   2022-05-27 19:33:00
建議這種無處不在的生活禪,請正名為禪法。釋迦牟尼佛說過的法,才叫做佛法。自己觸類旁通,舉一反三的類佛法,叫做禪法。畢竟不是所有人都認同你的想法是佛法。甚至有可能過幾年後學的更深入點,也不認同當年自己的想法是佛法了。
作者: devil0915 (微笑殺手)   2022-05-27 20:38:00
@creative88 真相就是沒有阿,是你自己一直認為有,無法相信沒有,所以只好用一些修行方法,例如打坐,來讓你相信沒有
作者: BRIANERIC2 (灰色軌跡)   2022-05-27 20:40:00
他的意思是如果真的沒有 那你錢包裡的錢也沒有 拿給我我可以幫你證明 真的沒有XDDD
作者: devil0915 (微笑殺手)   2022-05-27 20:42:00
你下篇發文說的圓覺經片段,一開始文殊菩薩的問答就直接告訴我們本沒有無明了,到這邊圓覺經其實已經可以結束,因為上上根器者聽到這邊就已經可以開悟得道了,但諸佛菩薩慈悲,知道大家根器深淺不同,所以後續其他菩薩才會繼續問,讓各種根器的眾生都能開悟。
作者: BRIANERIC2 (灰色軌跡)   2022-05-27 20:43:00
不要鬧了 「圓覺」是證「覺性」後才可以修的「若說有覺,猶未離幻;說無覺者,亦復如是」有沒有,他一開始就想到這個問題了,說沒有的人其實跟說有的人是一樣的
作者: devil0915 (微笑殺手)   2022-05-27 20:45:00
@BRIANERIC2 佛陀是告訴我們放下,不是放棄,錢是給有緣人的,不是隨便給別人的
作者: BRIANERIC2 (灰色軌跡)   2022-05-27 20:45:00
緣也是沒有的啊 怎麼會有「有緣」咧 給我吧我就證明你說的沒有是真的 直接打臉C88 XDDDhttps://reurl.cc/anxVxD如果你跟那個空智一樣的悟性 又遇到達摩這種大師 的確可以修圓覺的 可惜 人被打頭通常會壞掉 很少醒來的XDD
作者: devil0915 (微笑殺手)   2022-05-27 20:55:00
阿就無緣你跟我要什麼錢?那不然你給我錢啊,之後你說什麼我都給你讚聲,這樣好嗎?有意義嗎?有關圓覺自性,是眾生本有,不用修,其他我懶得再解釋了,講再多也沒用。我說的是實相,任何人都能講,你們覺得一定要修才行、一定要證悟才行,ok,那就去吧!
作者: BRIANERIC2 (灰色軌跡)   2022-05-27 20:56:00
生氣了 我剛就在想把你的「無」打掉後你應該會整個傻掉,如果你說自性「本有」那又與你說的「沒有」衝突了我缺的從來都不是讚聲耶,我缺敵人不缺朋友,因為我不想交朋友,也不稀罕人認同。不過之前別人說你路愈走愈偏時我還幫你講話耶,我說至少你有在反思自己XDDD但是這一次你會爆怒是正常的,因為你反思到「沒有」時那個「沒有」的意思空間被鬆動了,你會不知所措XDDD
作者: devil0915 (微笑殺手)   2022-05-27 21:00:00
自性是本無,無形象、無作用,但確實「存在」,所以也不能說是無,語言文字無法表達,這叫做言語道斷,心行處滅,任何文字都無法完整形容,心去想的也一樣。
作者: BRIANERIC2 (灰色軌跡)   2022-05-27 21:00:00
(打錯)意識空間。 可惜我不是達摩,你也不是空智
作者: devil0915 (微笑殺手)   2022-05-27 21:01:00
我不知道你在講什麼耶?我的心完全沒動搖好嗎?沒有開悟的人,講有,就執著有,講無,就執著無
作者: BRIANERIC2 (灰色軌跡)   2022-05-27 21:04:00
沒有 你的「無」被打掉了 所以心就動搖了你得想一下 你說「無」又說「存在」
作者: devil0915 (微笑殺手)   2022-05-27 21:05:00
隨便你怎麼說吧,跟你吵這些只是浪費時間
作者: BRIANERIC2 (灰色軌跡)   2022-05-27 21:06:00
也就是說,你在理性上把「有」和「無」想要串在一起但事實上,這是邏輯上的硬套,那是頭腦的詭計,頭腦硬要表現他懂,頭腦想要證明自己無所不知如果你能觀照到這一點,或許有機會開悟
作者: devil0915 (微笑殺手)   2022-05-27 21:09:00
請問你開悟了嗎?
作者: BRIANERIC2 (灰色軌跡)   2022-05-27 21:10:00
其實達摩這段跟六祖壇經中「智常」講自性那段很像只是達摩比較機車,用打的XDDD你這問題很老梗了,怎麼會「有人」開悟呢
作者: devil0915 (微笑殺手)   2022-05-27 21:11:00
既然你有看六處壇經,那麻煩你第二品去看仔細一點,裡面有講自性是什麼
作者: BRIANERIC2 (灰色軌跡)   2022-05-27 21:12:00
自性是什麼好像不用看書學吧? 不是有人說本來俱足我只是好奇,你內心深處有沒有一點查覺到,當你說的這個「沒有」被打掉時,有一種極度慌張的感覺? 頭腦反而更劇烈的想要掌握「不!我懂了!我真的明白」
作者: devil0915 (微笑殺手)   2022-05-27 21:14:00
唉,沒人跟你講、沒看經典,你怎麼會知道自性是什麼呢?算了,我真的不再跟你多嘴了
作者: BRIANERIC2 (灰色軌跡)   2022-05-27 21:14:00
所以你知道修行難了吧? 難在錯把知見當自性不是啊,你不是說「沒有」嗎? 沒有的東西怎麼還需要去看一個「有的文字」來證明這個「沒有」咧?我知道打爆你的空見,跟打爆空觀大師的空觀一樣痛苦但是如果你能私下,好好的去體會,是有幫助的,加油
作者: FHShih (hou)   2022-05-27 21:20:00
devil 要做到的程度 不是[腦子相信沒有] 是真的在一切[直接感受、直接體驗]上都是無有自性 那才是真的東西...不是[腦子認為沒有]就會沒有...所以 你還是必須修持在尚未達到[直接感受與體驗上]都毫無自性之前 必須漸修從來沒有哪一個教派會認為[腦子相信沒有]就是證悟...還有..你上面舉的吃飯例子 裡面其實都還雜了許多的貪心和執著(執有自性) 但你辨認不出來 因為你停在[腦子]光是你認為有一個吃飯的你 有被吃的飯 有可以買一碗的你有被再買一碗的飯 這些"直接感受上是有自性的" 都是執著所以 不會有那種 [只要不執著就好]的事 因為你尚未看清到底什麼是"執著"....所以這邊很多版友勸你 要漸修、要老實修持 不要只有見解甚至見解都還不完整時 就用腦子緊抓[無分別]的[相]你怎麼抓 也只是<壇經>所破的[相] 因為還是[腦子裡的]你要真的做到[直接感受和體驗]的程度 真的必須"事相漸修"很多學了無相法的人 會用腦子抓[無相]的"外相"比如說變成[不在意~ 不在乎~ 都可以~ 不要分辨~ 不用想太
作者: devil0915 (微笑殺手)   2022-05-27 21:36:00
我是講實相、真相,任何人都能講,我也從沒說過「事相不用漸修」,我一直說的都是「理相用頓悟,事相用漸修」真的是怎麼回答都不聽耶……
作者: FHShih (hou)   2022-05-27 21:36:00
多~] 這明顯就完全不正確.. 也不會真的修出"無相"你知道為什麼大家還是跟你強調漸修這件事嗎?因為大家都知道 你的話語傳出來的 就是[還沒懂...]所以才需要一在跟你強調阿 ....比如說 你吃飯的例子 那根本就不是[不執著]...你覺得[那樣就是了!!] 所以大家才告訴你..那不是然後你會說 [只要那樣就是 相信就可以] 只好告訴你 漸修所以 不是大家不聽... 其實..是你還沒懂大家指的東西比如說 吃飯的例子 不執著 你就沒有真的摸到邊最基本 執著什麼形象 不執著什麼定義 要先清楚吧
作者: devil0915 (微笑殺手)   2022-05-27 21:41:00
我解釋那麼多,你們完全不聽,我也只能無奈,這段時間真的浪費我太多時間了,我看我直接把你們黑名單吧,眼不見為淨,也拜託你們把我黑名單,你們就當我輸了,我被打爆了,沒關係,我有空還是會繼續分享我的想法,有緣人自然會聽,對我來說,我們對話就到此結束。
作者: FHShih (hou)   2022-05-27 21:42:00
所以阿 這種時候 就是回頭看自心最棒的時候 因為執著會很強烈的顯現 那個就是你才真的要漸修破除的東西然後你再對比一下 之前你說[相信就不執著] 那個距離不是大家不聽 我看勸你的人都知道心性起碼大略的形象他們告訴你的 反而是比較接近心性的路... 請再想想吧
作者: BRIANERIC2 (灰色軌跡)   2022-05-27 21:50:00
你得去觀照一下你的生氣 既然都「沒有」了 是誰在氣?然後如果你持續用「沒有」的角度觀下,你就會變成空觀大師,這個時候你的第六意識會很乖,生活中沒有人可以引起你心識的波動,不過也更危險,因為這個「沒有」進一步細微化了XDDD,變成很類似佛法,但是沒有自性光明遍照的力量,所以為什麼祖能說「自己靈光常顯現」打錯(六祖慧能),是說這也不能怪你啦,修行很多年的和尚,這一關尚且破不了,何況你一年。但你都自詡自己有成無上道的決心、智慧和根基還會反省,那麼勇敢的面對這個痛苦,也是應該要的吧
作者: FHShih (hou)   2022-05-27 22:07:00
https://imgur.com/a/gJGsL86 這一段的形象是真的不對...不管你是食量大的 還是要減肥的 不管你感受上覺得有沒有自己正在[貪心] 裡面都還是滿滿的執著和貪心...執有一個有自性正在吃飯的我 執一碗有自性被吃的飯當你的心[任運現起]的樣[有自性我]的狀態 早就已經是[相]在其中早就已經[任運]自然生出[貪]了...就算你不餓 都還有貪...餓的那個是粗猛的..煩惱早就一直升起了 不是你[感覺並賦予貪的名詞]才出來的煩惱"也不是因為你[認知這是貪] 才出生的....因果相反了 是因為凡夫有任運[執有自性]的煩惱執自己有自性這個[相] 這是因 才出生了任運的[貪]..不是因為[腦子認知是貪]-->[著相]-->是煩惱 這種路線...所以說.. 基本功和完整的見地先有 比較重要後面你要任持心的空性、明性 然後證悟心明空不二才會有個根基... 好吧 也不知道你能否看到 不過 祝福了很多學無相法、佛性的人 會忽略一開始煩惱源頭[我執]卻把[分別執著]這個標籤安立在[分辨事務善惡、好壞、正邪]的第六意識上 然後就進入了[不分別、隨心所欲、不用想太多~] 進一步認為思維觀察正法是[分別執著]...誤以為不要[分別觀察就沒有執著] ..反而會隨著[我執]這個最根源的[執著]而貪嗔癡 沒發現..所以 要破除的真正敵人是[執有自性的我執]...禪宗為了達到這目標 還是要使用[分辨事務善惡好壞正邪]的第六意識的 要能清楚分辨貪嗔癡 不隨逐之外 最好還能夠直觀其本性 從來沒有[想幹嘛就幹嘛 只要自己不當這是貪他就不會是貪] 這種事情. 這樣是連根本敵人都還沒看到阿
作者: cinss (人在青蓮瓣裡行。)   2022-05-28 00:04:00
看到幾句話很好奇,想問問大家看法,實相是任何人都能講的嗎?我看到版有提到這點,覺得很震驚(?)在我概念裡,實相是完全沒法說的,文字言語都只是勉力去靠近而已,為了利益更多眾生不得不有的方便,佛法實際上是完全的實修不曉得是不是我的概念哪裡有錯誤,不好意思想聽聽大家意見
作者: BRIANERIC2 (灰色軌跡)   2022-05-28 00:15:00
沒錯啊,文字只是免強靠近,不過如果沒有這些人努力利用文字來表達,大多數的人會更難入道,當然我們現在看到的多數情況是,文字產生了知識思想上的障礙不過這也沒辦法,就跟一群人都念數學,結果都是背公式然後真正的數學大師少之又少一樣但是還有一個奧秘就是,透過祖師的文字,你有機會相應到他的「心」,就是你說的那個「不立文字」的「法」
作者: cinss (人在青蓮瓣裡行。)   2022-05-28 00:25:00
感謝,那就是了,我也確實認為雖然廣佈文字似乎容易招致誤會或障礙,不過也覺得那是必要風險,就像買得起車的人越來越多時,增加許多人的便利性後,車禍機率也會增加一樣的道理XD 而且我覺得文字上表達出來之後的反饋真是很好的一個自照,反饋好未必是好事,反饋不好也未必真的是壞事啊我另外有個疑問真心求教,就是當我們當知道自己的知見與與表達是有限的,無法盡述佛法一二,又是怎麼用很絕對的心去肯定自己的知見的?坦承說我自己有遇到這樣的問題,然後我自己的作法是越說越少@@ 或我只對一個很清楚對方個性的人說,因為我比較可以把握對方理解到哪裡(或可能誤解的最大範圍XD一個風險管控的概念)我目前的心得是,其實沒有什麼絕對適用的情況,當你不知道自己面對的對象時,那種溝通是很容易出現誤會的,有點像是類似孔子會跟子路說緩著點然後叫冉有用力上吧一樣的意思但我發現這種作法在障礙助人方面也是有點深 Orz所以也想請教一下大家是怎麼面對這種狀況的
作者: BRIANERIC2 (灰色軌跡)   2022-05-28 00:50:00
這好像是人際關係的問題,生活中不要太常提到宗教信仰生活中就用生活的方式去跟人互動,你要接受隨機這件事一個人會修行,命運會安排他自己想要追求,也就是說他走投無路了,剛好跟你談到很形而上的東西時,你再出手那麼你就是「隨機」的一部份,你的心才會自然,才能貼近實相,也就是說不必刻意去跟人談佛修,像鏡子一樣他跟你談電影你就談電影,心態隨順,不需要先做好準備所以才有人說「行住坐臥皆是禪」,他的心已經沒有佛的形相,隨順圓覺,當機緣到來時,智慧自然湧出我覺你的表達能力已經很好,只是想要精準打擊,看得出來你是很為人著想的,所以要反過來,把這些人都先當成鏡中的影像,不要太認真,先把自己的定力跟心性修清淨
作者: cinss (人在青蓮瓣裡行。)   2022-05-28 01:01:00
喔喔其實我是這樣做的,不是我身邊的人其實完全不知道我是一個篤信佛法的人,而且我不會隨便跟別人提到,因為我覺得宗教信仰是很容易被冠上刻板印象的,一旦對方覺得你有一個立場,講什麼話都容易被朝那個方向理解,可能像黨派一樣,不說自己是什麼黨的時候或許講的話還能被覺得是中立的,但有一個宗教身分或黨派身分的時候,就無可避免的會有包袱,有的時候當然有利多,但對於我這種小老百姓來講,可能還是包袱多一點XD
作者: BRIANERIC2 (灰色軌跡)   2022-05-28 01:04:00
那你擔心的情況是? 跟熟人很難表達你的信仰XDDD
作者: cinss (人在青蓮瓣裡行。)   2022-05-28 01:12:00
但受益於佛法而想轉化出來試著能否幫上一點的看法,就像前面提到的,我其實會擔心自己知見不夠完整而耽誤了別人,雖然我都會說這只是我個人的看法,但有機會的話還是想要再做得圓滿一些。因此我對於這種自己其實並不知道法但又會以此為知見,想要為別人提供一些看法的這種狀況,雖然表現出的態度堅定(畢竟有時候要給對方信心啊,或說我對佛法很有信心,但我對我知不知道佛法以及我因此自己延伸出來的這些理解不敢稱什麼信心)但內心其實覺得我並不真的知道些什麼
作者: BRIANERIC2 (灰色軌跡)   2022-05-28 01:16:00
你只要直白的表達就好,就是佛法的信心使我快樂,雖然內心其實覺得自己並不真的知道些什麼。 我跟你說這種言語的威力沒有經過包裝的,反而能振動人心,那個佛理分析很清楚的不一定可以打動人心
作者: cinss (人在青蓮瓣裡行。)   2022-05-28 01:18:00
抱歉我想請教B大一下,為什麼說不要把這些人當得太認真?因為我覺得我確實就是因為很認真去看待所以會想要盡量做得圓滿一點,怕耽誤了別人,但也因此想得比較多,可能有障礙,不要想得太認真這件事有點違反我的習慣(或說是價值觀?)
作者: BRIANERIC2 (灰色軌跡)   2022-05-28 01:19:00
我一看就知道了XDDD 你是那種把身邊的人看的很重要的想要盡力幫助他們的這種人,叫你不要幫也不對,這個是成道的根基,但是你投入太多心力,又會陣亡在路上在關係中的確可以揭露出自己的不足,就是好像自己無能為力,但這時你需要的是先解決自己的無能為力
作者: cinss (人在青蓮瓣裡行。)   2022-05-28 01:23:00
噢我突然理解的那種直白的表達是指什麼,其實是一種能量的
作者: BRIANERIC2 (灰色軌跡)   2022-05-28 01:23:00
因為從根本上來說,你心中的缺乏或者困難,跟眾生的性
作者: cinss (人在青蓮瓣裡行。)   2022-05-28 01:25:00
意思是,其實一個人本身能夠散發出的能量,可以讓他的言語起作用,這時候言語會徹底退到ㄧ個單純的媒介角色,而不是在靠言語說服對方
作者: BRIANERIC2 (灰色軌跡)   2022-05-28 01:26:00
那就「迷」了,反而會讓你跟著他們一起「流轉」對 言語也是一種能量嘛,在表達你的「腦波」
作者: cinss (人在青蓮瓣裡行。)   2022-05-28 01:27:00
啊我其實不敢說我真的是很想要盡力幫助身邊的人啦,我很多
作者: BRIANERIC2 (灰色軌跡)   2022-05-28 01:27:00
但是真正強大的是心念的能量,祖師在強調的一直是這個
作者: BRIANERIC2 (灰色軌跡)   2022-05-28 01:28:00
所以「話禪頭」的意思就這個,文字只是一個技巧,真正在「現量」的是心性,比方說達摩「把心拿來我替你安」「我已經幫你安好了」,同樣的話別人講出來就是嘴砲
作者: cinss (人在青蓮瓣裡行。)   2022-05-28 01:30:00
我完全可以理解那種能量或是証量才是關鍵的感覺,比方說聖嚴跟我說兩個字「加油」帶來的影響力完全勝過我的長篇大論XDDDD
作者: BRIANERIC2 (灰色軌跡)   2022-05-28 01:31:00
達摩在講這些話的時候,就一定帶有自性的作用力在對,就是這樣,有的人跟你說加油那個力量就是完全不同但是你現在無法掌握,因為你還沒有修行證悟到能再回來跟知識文字融合成那種永嘉玄覺說的「般若兮金剛焰」「般若鋒兮金剛焰」,就是證量跟文字圓融到廣大又鋒利這個時候你硬要在文字上理出一個很漂亮的理路,就會變成曲高和寡,像版上有些人佛理很強,結果生活中誰要聽啊? 所以說生活中跟人互動,就像你說的那句「加油」就好了,不用跟他分析「煩惱的本質是空,是五種遮蓋叫色、受、想、行、識」所產的,甚至你要能用世俗話的言語表達出來,比方說我剛才跟你講「你心中的障礙其實就是每個人心中的障礙」,這句話的意思就是你的心就等同虛空,「心佛及眾生, 是三無差別」,但是你看一般人他佛法讀了幾年,他能這樣口語話的表達嗎? 他做不到他硬要包裝佛理的文字,就很難打動人心,因為沒有力量所以現階段對你來說最重要的是要保護好你的初心不然被傷害太重,他會被蓋住,變成頭腦上的佛理大師不要急著把佛學結合起來運用利益眾生,等你開悟了再回來效果才會大,現階段就用你直白的方式跟人互動或助人
作者: cinss (人在青蓮瓣裡行。)   2022-05-28 01:47:00
噢我發現這兩種做法吸引到的客群是不一樣的,抱歉我用很世俗的概念來說希望不會冒犯佛法,B大提的這個在行銷上是很常見的策略,推業內用高大上的字眼,走大眾路線最好是justdo it 這種誰都能朗朗上口的slogan XD 好像也沒有好壞,客群不重疊XDDD
作者: BRIANERIC2 (灰色軌跡)   2022-05-28 01:49:00
如果你心切,很急著想幫人,就把這個很急的心收攝回自身。 對,高大上的字眼是教派之間互相搶學生用的阿你是要幫助身邊的人,何必羡慕或學習他們咧XDDD那你覺得你要普羅大眾通吃,不想當某人批評我「辟支佛種性」這種土砲,你喜歡學術路線可以吸引到認為自己是
作者: cinss (人在青蓮瓣裡行。)   2022-05-28 01:53:00
噢其實還有個常見的兩難啊,B大提到說要保護初心,稍微有所保留,免得受傷太重路走得不長遠,但我其實之前有這種想法的時候,都會覺得世事不如意十之八九,受傷本來就是人之
作者: BRIANERIC2 (灰色軌跡)   2022-05-28 01:54:00
精英、聰明份子的那種人,所以你想要圓通各種理論來因
作者: cinss (人在青蓮瓣裡行。)   2022-05-28 01:54:00
常情,如果覺得受傷就不去做,那可能能做的東西會太少了。我覺得可能在拿捏能力、願力與資糧的平衡,也是一個很難處理得好的議題
作者: cinss (人在青蓮瓣裡行。)   2022-05-28 01:58:00
當然誠實地說,雖然我覺得受傷很正常,但我當然也會想要避免這種感覺,所以確實也會因此在付出上有所障礙,但我自己不是很喜歡這種感覺(所以才會衍生出一開始我請教的問題只有証悟這條路是不是XDDD有我有發願速證菩提,只是過程中會一直頭腦癢想一下怎麼做得圓滿這樣感恩啦希望我做的比說的多,可以一句加油就讓人能量滿滿XD
作者: BRIANERIC2 (灰色軌跡)   2022-05-28 02:03:00
怎麼圓滿是你證悟後的事情啦,而且那個時候你會自己生出智慧來應對你的外境,完全超出你現在能理解的範圍你好像有一點適合那個,之前談到的阿底峽的修法,就是把眾生的煩惱、痛苦,當成自己的感受,然後去觀照他
作者: devil0915 (微笑殺手)   2022-05-28 02:05:00
@cinss 實相當然是任何人都能講,因為那是本心的境界,是每個眾生本來都有的境界,只是沒有辦法用語言文字「完整」表達而已。
作者: BRIANERIC2 (灰色軌跡)   2022-05-28 02:06:00
但是,前提是不能讓自己承擔太多受傷太重,以免先陣亡因為你的心比較敞開,跟一般用頭腦的人防禦心很強不同所以要換個想法,守護自己的初心飽滿不受傷害,就是在利益眾生,然後我剛才說的那個「感受眾生的痛苦」你根本不用刻意修,因為你過去到現在可能就一直處於這種狀態,現在只是要把外境轉移到內境,從內境去解決這些你一直以來從生活中遭遇、感受到的堆積,努力淨化掉
作者: cinss (人在青蓮瓣裡行。)   2022-05-28 02:18:00
噢我剛看到B大說的那個想到藏傳裡的自他相換,剛去查了發現就是阿底峽傳的XD
作者: BRIANERIC2 (灰色軌跡)   2022-05-28 02:18:00
把散亂於外境的心,轉為強化自身的覺知,使心能安定是現階段最重要的事,不要貪玩一直跟外境的人事物打轉那個比例至少要調成外境10% 內境90%
作者: cinss (人在青蓮瓣裡行。)   2022-05-28 02:22:00
我之前在看時蠻怕自己亂試會很難抽離,我其實是看很嚴重的天災新聞有時會一直落淚的人 囧 跟真實的苦難太近不是很確定我自己有沒有辦法承受,不過如果是接觸一套完整傳承的話應該不會有這種問題,最近剛好有看到板上F大分享的課程,覺得接觸一套完整的觀念好像也還是好處滿多的,@devil0915 啊謝謝你回應,我的邏輯是這樣的,先確立「法不可說」這點是否沒有疑義,我目前的確認是沒有疑義的,因此,法如果是唯一的實相,自然代表實相不可說,如果實相不可說,那自然就不是眾生可說的,但這個不可不是代表不可以,而是代表沒有辦法,儘管實相或自性人人都有。有點像是每個人都有一顆心臟,但並不是每個人都可以表達出心臟是怎麼運作的,而且其實就算是醫生這麼專業的角色,坦承說也沒有辦法說明為什麼心臟能夠這樣運作,這是我的邏輯。所以可能您說的「可以講」是指一種表達的權利,但我的不可講是指力不能及,實際上代表的意涵不太一樣XD回B大,真的耶我覺得我可能也是有點太貪玩了,讓自己很快陣亡實在也不是一件慈悲的事情,畢竟我的成長也是耗費法界很多資糧的,善哉善哉希望我五根手指都指自己,珍惜人身精進一點
作者: BRIANERIC2 (灰色軌跡)   2022-05-28 02:42:00
這就要講到那個蒂帕嬤,他不是46歲死了老公嗎然後她發現自己也快死了,如果他死了他小孩都會成了孤兒因為我覺得你可能有修道的根基,如果真的有這種根基可能會有類似這種非常大的考驗,痛徹心扉的事非常在你身上,所以最好能從前輩的身上早點揣摩,不要在外境混水摸魚太久,我不是開玩笑,這種事對修行人必然會發生我都發生過了什麼跟家人決裂、放下家產、放下情感什麼的,但是還好我比例抓的很好,所以遇到事情有足夠的定力去處理,後來外境就一一解決了,可是如果你沒有先把自己準備好,遇到這些事有時造成的傷害,不好彌補
作者: cinss (人在青蓮瓣裡行。)   2022-05-28 02:53:00
呃其實…不曉得我這樣講好不好,請都當成妄想就好,不過我目前好像隱約知道我可能會碰到您說的那種狀況(而且可能是我自己安排的),所以我或許把它避開了…但如果是這樣子的話,這情況可能也還是會用別的形式讓我去面對的,不過我實在也不知道,到底是作好準備再去面對才能得到那樣子的學習,還是不做好準備去面對才能得到那樣子的學習
作者: BRIANERIC2 (灰色軌跡)   2022-05-28 02:54:00
所以我才說不要貪玩,該來的會來,不然你就不要發心速證菩提,不然那個力量很大,你避不掉
作者: cinss (人在青蓮瓣裡行。)   2022-05-28 02:56:00
坦承說,雖然會十分痛苦,但我也還是希望自己能得到這樣子的學習
作者: BRIANERIC2 (灰色軌跡)   2022-05-28 02:56:00
也不會,因為你其實決心還不夠,多避幾次你就會放下那個發心了,但就是來生再來一次XDDDD
作者: cinss (人在青蓮瓣裡行。)   2022-05-28 02:57:00
而且我覺得我的今生什麼都很圓滿了,說實在話不能稱經歷過什麼苦難,我其實也真的是很怕辜負此生其實……我已經避開超多次了 囧囧囧囧囧不過我還是都把它當成是一個妄想啦,就是我所認知的這一切都是假的也沒關係,我的生活不會有影響請問你說的從前輩身上揣摩是指什麼呢
作者: BRIANERIC2 (灰色軌跡)   2022-05-28 03:04:00
揣摩就是那種真正讓你很痛苦,避無可避的事終究會來而且在就像火盆在你頭上燒一樣,要時時放在你的心中不然等真正來的時候你會非常遺憾。舉個例子我把我家的狗養得靈光很強,他明天死了我都不會覺得後悔,因為這小傢伙一定登天,但是如果我貪玩,整天只會在那邊取暖做一些看起來關愛的舉動,但是他死了之後留下的只會有空洞。 多的是很多人看到外境的流轉,他只是跟著難過取暖,但是沒有升起那種決心,想從根本解決這些問題所以出家人證悟機率高的原因在此,因為他肯先放下這些他把自己的死跟家人的死,當做今天已經發生了在家人沒有辦法,但是至少要慢慢增加那個比重,就是把那種對身邊的人的愛和牽掛,盡力的轉為「自身的觀照」像最近西方發現了這個秘密,毀掉世界和救世界的可能都是媽媽,所以才有媽媽多重宇宙跟奇異博士2 XDDD所以我才說要守護自心,因為你的心力已經不夠了,然後又貪玩,又想要證智慧,但是一旦感覺到有什麼動靜時又夾著尾巴撈跑,最後耽誤的只是寶貴的生命時間啊整個操作要先增強自己的能量,然後就不會去畏懼困難和考驗來到,而在你的心力還不夠強壯前,就會一直重覆這種想證果、然後有什麼要發生了、先閃再說的循環這個要趁年輕,一耽誤了,老了才遇到考驗很容易就倒了
作者: cinss (人在青蓮瓣裡行。)   2022-05-28 03:24:00
喔喔喔原來如此XD那我可能真的是還蠻幸運的,我其實這兩年有發生一件人生最大的挫折,就是怎麼想都不會發生的狀況,讓我陷入很大的困境,但因為有家人跟親友的支持,讓我得到很大的幫助,也因此,我把很多注意力拉回到最親近的人身上,以前都會想為陌生人做很多事情,但對家人很吝嗇,但經過這些事情後,我自問我自己好像很喜歡佛法,應該要實踐得比無緣接觸的人好很多才對,但我對家人的付出卻遠遠不及我的家人對我所做的一切,我因此開始每天都會迴向給父母與家人等,也會更直接的去表達我對他們的愛,這確實讓我如果現在碰到一些遺憾的話,會比兩三年前的我更能夠面對,覺得自己對與我最有緣的人至少做了一點點事情,而不是一直把自己的能量往外放而忽略了家人。所以儘管前兩年或許是我人生中最慘的狀況,我現在其實還是覺得很感恩自己有碰到這個狀況,而且至少還在可控範圍內。
作者: BRIANERIC2 (灰色軌跡)   2022-05-28 03:26:00
要再更進一步體會自己圓滿的證悟,才是最能夠報答家人的各種煩惱痛苦的力量,我不是說大話這些真的發生在我身上過你看過我的推文,我爸酗酒到60幾沒救了,但隨著
作者: cinss (人在青蓮瓣裡行。)   2022-05-28 03:28:00
我很少有那種避無可避的狀況,因為我有一點點小聰明 囧 感
作者: BRIANERIC2 (灰色軌跡)   2022-05-28 03:28:00
我程度的提升竟然可以漸次解決他潛意識中的業力
作者: cinss (人在青蓮瓣裡行。)   2022-05-28 03:29:00
覺有點像那種反應神經不錯所以很難練好挨打的拳擊選手…
作者: BRIANERIC2 (灰色軌跡)   2022-05-28 03:30:00
那就是問題所在,你覺得你真的準備好的話,會閃得掉嗎像我的例子,我爸70歲才解脫,如果我多混了10年才修行他可能真的這輩子沒辦法像現在這麼快樂了。當然你現在會想在技術上對家人好,然後用小聰明來觀察一些外境的動態,因為這些因素,合理化你「內觀成就」的急迫和決心當然如果像你說的,你遇到了人生很大的挫折,然後得到家人的幫助而轉為感恩家人,那就是妳的小聰明XDDD 我太太在人生最大挫折時,幾乎要尋死的時候,她家人叫她回家,她告訴自己「這個問題不能從我自身解決,回家取暖,只是逃避而已,所以她咬住牙關打死不回家,因為這樣,所以我說她「勉強有入道的根基」,我言盡於此你應該很清楚自己的問題了,祝生命圓滿放光
作者: cinss (人在青蓮瓣裡行。)   2022-05-28 03:39:00
我懂你的意思,我還是對自己太寬容了我還缺乏一種明知可以逃但是不逃的決心那其實就是一種強烈到能夠完全反踐在行為使身心一致的道心感覺應該馬上去剃個光頭之類的哈哈哈謝謝B大無私陪聊,萬分感恩
作者: GeraldLiu (wolver)   2022-05-28 07:54:00
回應一下有和沒有的關係,實際上就是非有非空呀!也就介於有和沒有之間,有與沒有的關係,是二,但也是一體的。比方說有一個地球,所有生命都活在地球上,這是對的,但只對了一半。因為還有另一個虛的,看不見的地球這個看不見的虛的地球與看的見的實體地球是重疊的,是二,也是一。不止實地球有生命存在,虛地球亦有,且虛與實兩個重疊地球上的生命,是有能力相互交流的。當然不是所有生命都有此能力就是……大概是這樣。補充一下,這裡「二」的意思也非單指「二」而是「多」
作者: creative88 (create)   2022-05-28 08:17:00
我大概想通了 圓覺經文殊菩薩先問見解 再普賢菩薩問修行 前面兩章被視為頓悟頓修後面的章節越發漸次修習 是想講前面兩章的頓悟頓修
作者: GeraldLiu (wolver)   2022-05-28 08:19:00
所以實為一,虛為多,虛實相乘,是為實相。XDDD
作者: creative88 (create)   2022-05-28 08:19:00
只是這邊在試著解釋圓覺時 用的我覺得是唯識見 就是我身心外令另一真心 跟真如見的差異在 取名真心時這個真心見解又為一身心境界 又取一有 所以總沒有有無俱遣的味道
作者: GeraldLiu (wolver)   2022-05-28 08:24:00
以文殊普賢比喻的話,智為虛,行為實,合二為一是真如
作者: ykkdc (ykk)   2022-05-28 08:46:00
我的五蘊身心之外,如果另有一個真心,那是外道見喔。在古印度宗教派別當中,例如,無神數論派跟佛教一樣否定造物主,但是無神數論派卻承許我的五蘊身心之外有個常一自主的真心為我,這在佛教當中,稱為常一自主的我執。常一自主的我執就是說,執取有個可以我的五蘊身心隔離、與我的五蘊身心無關的我,數論派認為心是我,數論派認為心與我同義,又,數論派說心是勝義諦,數論派認為勝義諦的心是與我們的五蘊無關的常一自主的存在,這樣的常一自主與我的五蘊無關的心是我,佛教稱為常一自主的我執。佛教的四法印當中,諸法無我一印所要破除的我執,空性(無我)所要破除的無明我執有粗細品,最粗分的無明我執即常一自我主的我執,常一自主的我執不是說執取我的五蘊身心是常一自主,而是說執取有個可以與我的五蘊隔離的常一自主的心為我,這是屬於學習外道宗義才會有的我執,無明我執分為遍計我執、俱生我執,學習外道宗義才會有的常一自主的我執屬於遍計我執。佛教內道當中,不論小乘宗義的毗婆沙宗、經部宗,或大乘宗義的唯識宗、中觀宗,佛教內道不論大小顯密,都不承許外道所說的這種我。(入佛教無我的正見,第一關就是破除外道這種常一自主的我執,破除這種我執只是最初步的無我,還沒有真正證得無我空性,後面還有執取能獨立實體有的我執要破除,再後面還有執取自性有的我執要破除,像這樣無我的所破分,從常一自主我執的粗分所破,然後破除比常一自主我執更細分的獨立實體有的我執,然後破除比獨立實體有的我執更細分的執自性有的我執.於我上破除粗分、細分、最細分的我執,才證得真正的人無我)(各種粗細分的無明我執,粗分我執是與細分我執好破的,就像剝洋蔥般,從外層剝到內層,常一自主的我執屬最外層的我執,如果像這樣連最外層、最粗分的我執都沒有辦法破除,那說無我是無有是處的,最粗分的我執都沒辦法破的話,不用說細分我執了,像此處說的如果最粗分的常一自主的我執都沒辦法破除的話,那就更無法認是破除執獨立實體有的我執、執自性有的我執了,那這樣距離佛教的無我正見,還差的很遠很遠。)(*錯字更正倒數第7行:粗分我執是比細分我執好破的)
作者: devil0915 (微笑殺手)   2022-05-28 09:36:00
@creative88 恭喜你發現圓覺經的架構了,前面文殊的問答是讓上上根器者開悟,因為上上根器者光聽理論就完全懂了,接下來各菩薩一直問,最終讓全部人都能開悟。我的身心之外並沒有另一個真心,凡夫心跟真心其實是同一個心,只是被外境染濁了,就是執著了外境,好比說一個黃金,被泥沙覆蓋,變髒了,但它本來是黃金,只要把泥沙清除就恢復了。清除的方法是因人而異,因為各眾生因緣皆不同,有的眾生聽理論就可以成就,有的眾生需要各種實修技巧去幫助他
作者: creative88 (create)   2022-05-28 10:14:00
不是 這講法有兩點不合 一是理論裡面要含修行 不能把普賢菩薩章分開看 應該說聽過理論就會修 但是不能沒有修二是...含唯識見就入漸修 講前兩章的感覺就不對一切如來。本起因地。皆依圓照清淨覺相。永斷無明。方成佛道。一切菩薩及末世眾生。應當遠離一切幻化虛妄境界。
作者: ykkdc (ykk)   2022-05-28 11:06:00
唯識講的心識中的第八識轉大圓鏡智,第八識也不是離我們五蘊身心之外常一自主的心,只不過唯識宗將五蘊裡的識蘊分為八個,其他宗派將識蘊分為六個識心王,而唯識宗將識蘊分為八個識心王,其中第八識的阿賴耶識也識心王也是屬識蘊之一,有心王就有心所,心、心所--第八識的識心王也有遍行心所阿含經是離佛世最早集結的經典,四部阿含本身又有集結的順序,一般說四部阿含集結的時間依次是:雜阿含、中阿含、長阿含、增一阿含,雜阿含經是最早的,也可以說是四部阿含中最核心的,所以在學習或出版上,如果要取捨會以雜阿含為主(上面阿含經的部份推錯篇)
作者: devil0915 (微笑殺手)   2022-05-28 15:00:00
@creative88 你去看佛經,一堆人聽完佛陀講完,當場就證阿羅漢、證無生法忍……等,這些人修了什麼?一定要修?人家聽完就徹底了解,還有什麼好修的?眾生根器就真的都不一樣,不須要一再強調必須要修。金剛經最後那段「一切有為法……應作如是觀」,佛陀的叮嚀是:應作如是「觀」,不是應作如是「修」。不同根器的人,修行方法不同,沒有誰的方法一定對
作者: creative88 (create)   2022-05-28 15:09:00
我們抓圓覺經講就好... 末世諸眾生 修此免邪見我比較喜歡文殊普賢 一表理 一表行 這樣兩個合在一起而寫普賢菩薩章的修也是把 知幻即離。不作方便。離幻即覺。亦無漸次。 這邊還是把修行圓收成頓頌的末句 覺則無漸次 方便亦如是 然後後面廣談方便把方便的修行也圓收進來了 覺則無漸次後頭還是回文殊章的開頭 一切如來本起因地,皆依圓照清淨覺相,永斷無明,方成佛道。那說聽完理就不用修了 標準要到永斷無明
作者: devil0915 (微笑殺手)   2022-05-28 15:37:00
是啊,上上根器者聽完直接證悟,還修什麼呢?經文就跟你說「不假方便」「非作故無,本性無故」,不用透過什麼方法、不是你做了什麼才這樣,是本來就這樣再強調一下,我沒說每個人都不用修真的想修,也是先聽完文殊的問答,了解本來沒有無明,然後才開始在生活中修習性,朝100%圓滿執行的方向努力
作者: creative88 (create)   2022-05-28 15:44:00
不講說 上上根器 每次都問說怎麼修 就是因為 歷史上
作者: devil0915 (微笑殺手)   2022-05-28 15:44:00
所以禪宗才會講悟後起修,一定要先開悟、先見性,理論先懂了,才能起修,不然的話,真的都只是盲修瞎練。順序絕對不能錯,不是先修了才懂,是懂了才開始修。
作者: devil0915 (微笑殺手)   2022-05-28 15:48:00
有記錄的是六祖,但你怎麼知道現在有沒有這種上上根器者呢?民間臥虎藏龍,誰能肯定說沒有?佛陀的法如果這麼難,如果人類很難做到,祂不會講,真的是這樣,祂也不用講那麼多法門,就是因為眾生根器各各不同,每個眾生適合的法門都不一樣。
作者: FHShih (hou)   2022-05-28 15:49:00
若真已經頓悟者 必定不會反對提倡漸修之路 尚未頓悟者也只能依照漸修之路 所以 提倡漸修之路 我覺得是好的若只提倡頓悟之路 卻不講清楚漸修路 甚至見解也不對的話那基本就是沒有什麼人會得到利益99.9999999999999999%的根器有情 聽到[本就沒有無明]卻沒有聽到應該怎麼理解[沒有無明] 只會結論在:[那我隨便幹嘛都可以~反正我是佛了 貪嗔癡也不是貪嗔癡]~這就是99.999999999999%根器 尚未有正知見時聽到的反應[反正我愛生就生氣 愛多吃就多吃 只要自己覺得沒有貪嗔就沒有貪嗔] 就會變這樣 然後 惡道多矣...
作者: creative88 (create)   2022-05-28 15:55:00
隔壁徹悟禪師05 第一篇 悟後本自圓融 何必分頓漸去搶一個上上根器的名聲禪宗頓悟後兩種 普賢菩薩章的頓修 直修心性再往後的章節用空性修觀去開顯心性 或是同大乘起信論問答的內容 悟後起修 純依禪宗無相走 就是直修心性不走六度萬行來開顯這條路 或許認為比較快但其實挺難的聽完道理 證悟 無明永斷 有祖師大德這樣註解...
作者: FHShih (hou)   2022-05-28 16:08:00
直修心性 真的圓滿證心性的只有佛 不修六度而能成佛的目前真的沒見過任何一個 ~~ (茶)
作者: creative88 (create)   2022-05-28 16:09:00
所以只要文殊第一章就好了 我是...只讀經文 我是覺得文中的意思只是開顯到裡合第二章修行 意思比較完
作者: devil0915 (微笑殺手)   2022-05-28 16:11:00
是啊,不過我說過蠻多次了,不用管別人的境界是怎樣,別人修的怎樣都與我們無關。我們要做的是「諦聽」佛陀的教誨,完全相信佛陀所說,然後在生活中去做印證。就好像佛陀說「本來沒有無明」,我們諦聽之後內心頓悟:「阿!原來如此!」然後呢?生活中再去印證,生活中遇到的每件事都是在考驗你的執行力。這時候念佛、打坐、拜佛、朝山、誦經等佛事,目的都是讓我們增加執行力,一直到有一天圓滿成就,這個過程有快有慢,每個眾生的因緣都不同,有的人是一瞬間,有的人要三大阿僧祇劫。
作者: FHShih (hou)   2022-05-28 16:13:00
如果你寫這些留言是為了利益有情 那不可能不管有情什麼狀態什麼反應 一個醫生不管眾生就亂開藥 成嗎?胃痛的你給呼吸道的藥? 只能說這個人不懂佛陀說的意思如果你是以利益有情的心寫的 你會注意對方接收到的到底正不正確 不是丟一句話給他自由發揮 等他發現原來他搞錯了 原來他的貪嗔癡還是會帶他這尊佛去到惡道那不是跟你原先的動機相違了嗎?很多人都自認為諦聽內心 對自己的證悟很有信心 但其實也還沒真的懂佛說真實內涵 但這個人就已經很相信自己是佛了開始[想生氣就生氣 想吃就吃 只要不覺得自己貪就不是貪]那他的自我信心 沒給他任何一點好處
作者: devil0915 (微笑殺手)   2022-05-28 16:23:00
那為什麼我要一直分享這樣的法呢?記得維摩詰居士喝斥富樓那的內容嗎?你(富樓那)怎麼知道人家是不是大乘根器呢?人家或許是大乘根器,你卻跟他講小乘法,本來人家爬梯可以一步登天,你卻想讓別人要從頭開始爬,這樣對嗎?但是話又說回來,若有眾生是小乘根器,你跟他講
作者: FHShih (hou)   2022-05-28 16:24:00
那就問你什麼動機了 如果你是為了利益有情 不可能不管對
作者: devil0915 (微笑殺手)   2022-05-28 16:24:00
大乘法,他當然無法接受,所以還是必須要有大德分享其他法門。所以在這個版,我希望大家各自分享自己的法門,這樣都很好,不需要去批評別人的法門好不好。
作者: creative88 (create)   2022-05-28 16:27:00
上面那段話 其實聽得出來是相信的等級 那個頓悟的
作者: FHShih (hou)   2022-05-28 16:27:00
有勸你的 版上懂禪宗的還挺多位的
作者: FHShih (hou)   2022-05-28 16:28:00
[你不覺得貪 就沒有貪] 這不是因 這是果 拿來因用很明顯就不對阿 ...
作者: creative88 (create)   2022-05-28 16:29:00
在這邊很需要靠空性跟起觀修 圓覺經後半在弄得事情
作者: devil0915 (微笑殺手)   2022-05-28 16:30:00
c大你覺得自己要慢慢破,那就去慢慢破,沒人會反對,
作者: creative88 (create)   2022-05-28 16:30:00
嗯 知是空花 是有証量身心有破掉了 相信是空花是不錯
作者: FHShih (hou)   2022-05-28 16:31:00
你要講瞬間破的 也請你講對 不要講個啥也不是的
作者: creative88 (create)   2022-05-28 16:31:00
在說你啦 不跟你客氣
作者: devil0915 (微笑殺手)   2022-05-28 16:32:00
我跟你講,要相信是無明是空花,真的很難你看這邊多少人不相信
作者: FHShih (hou)   2022-05-28 16:32:00
我跟你說 如果真的相信無明是空花 你就會把這裡每個人當佛一樣尊敬 如果你認為別人不相信 那就是自己還不相信你若真認為自己無明是假的 自己是佛 別人也是哪裡有一個[有自性]的人正在[有自性的]不相信呢??所以才會說 : 你每句話都不是在那個證悟形象上..就不用再強調了....沒有好處如果你是為了利他留言的 那請好好觀察自己真的悟了沒有沒有把握真的把[上根器者]的內容說明清楚 不被誤解
作者: devil0915 (微笑殺手)   2022-05-28 16:35:00
眾生本來都是佛,只是迷了,現在有佛陀指點明路,你不相信,這不是你的錯,也不是誰的錯,只是因為因緣不俱足,沒有關係,總有一天你會找到明路。
作者: FHShih (hou)   2022-05-28 16:36:00
你現在是立刻丟棄了[頓悟見]了 只要誰反對你 說你有錯又立刻躲在心性法的盾牌後面 很多次了 ...早就告訴你 佛性法不是很難理解的東西 也不是難信法只是你講的 並不是[佛性]的狀態 卻自認為是很多版友提醒你 你就躲進[你們都不信]的盾牌裡 這樣好嗎你在生活例子上講的佛性法 明顯都不是正確講佛性對境的方式 是錯誤的見解 真正證佛性的人 會一被指正就[反正你們不信佛說] 然後生氣嗎? 還是請想想吧心性是殊勝不可思議法門 希望不會被人誤解和曲解對境反應才是真的 腦子是假的 祝您早日找到明師了如果在貪嗔的當下 都還沒辦法直觀貪嗔本質 還會被拉跑的那真的是還沒有到心性法所要指的那個東西...你對境分享的處理方式 也並非正確的見地 所以不是大家不相信 就是因為相信心性本淨 才會跟你討論 形象的問題您也可以觀察一下 堅持[我對] [你們都不信] 的那個心到底本質是什麼?一個清楚證悟心性者,會清晰見到心性並沒有超越業果和其所帶來一切後果的範圍,只是一切痛苦後果都是因緣顯現罷了,能感受痛苦的心是佛性的明 由因緣而感到痛苦是心性的空在你瞭知痛苦是自心明空不二的顯現時 一樣是受痛苦天堂是心性明空所現 地獄也是 被罵也是本質毫無差異 但也因為清晰了知是因緣所顯所以真正證悟心性者 會謹慎每個心念的業果不會是[你不覺得貪就沒有貪]的狀態你在想要留言利益他人時 也會謹慎留心看的人的業力因為你知道他的苦樂會因為見解有一個錯誤和歪斜 去感受到多麼痛苦的[業果顯現].. 就算你跟他講你受的苦是假的那根本一點幫助都沒有 還請用正知見自利利他吧...
作者: BRIANERIC2 (灰色軌跡)   2022-05-28 17:54:00
說實話頓悟法門很迷人,近代我只服一個克里希那穆提不過我觀察他講到90歲好像沒有人是聽他的話頓悟的XDDD有人從3、40歲聽他講「頓悟」聽到8、90歲還是悟不了頓悟只適合那種實修很多年但是只差一步不能放開的那種我覺得我要他拿錢給我傷了他的心了,不過如果他真的把錢都拿出來,說不定有可能頓悟XDDDD
作者: sysp (無極)   2022-05-28 20:02:00
我比較疑惑 為什麼需要有"悟"的"動機"???
作者: devil0915 (微笑殺手)   2022-05-28 22:17:00
動機就是想離苦得樂吧,不然為什麼要學佛呢
作者: logman (圓木人)   2022-05-28 22:45:00
與其追求開悟明心見性,不如下定決心永斷煩惱無明
作者: waree (白熊)   2022-05-27 04:37:00
不是這樣..
作者: devil0915 (微笑殺手)   2022-05-27 04:55:00
你的感想蠻好的,但你講的涅槃境界只是聲聞緣覺乘的最終境界喔,還有菩薩、佛的境界等你去體悟
作者: GeraldLiu (wolver)   2022-05-27 06:35:00
要這麼說也非不可,兩顆石頭滾下山,菩薩乘啟動……
作者: yogi (Yogi)   2022-05-27 08:26:00
又在不懂聲聞就亂扯一通了。止息妄想跟涅槃差遠了。我不反對大乘,但我反對一些半桶水的大乘學人不懂裝懂,用一種一廂情願自以為是的錯誤見解在評論聲聞乘。同樣的評論留給原po。如果真有心想學佛,請走正途,親近善知識,從基礎開始學,不要搞一堆生活中觸類旁通自以為版本的佛法詮釋,這樣對學習一點幫助都沒有。
作者: GeraldLiu (wolver)   2022-05-27 15:19:00
基礎是滅貪瞋痴慢吧!就算基礎不是滅貪瞋痴慢,貪瞋痴慢也是非滅不可。那麼,若果佛學基礎不是滅貪瞋痴慢,那什麼是佛學基礎?如何在生活中落實?看電影時不可思考佛法?還是學佛人根本不該看電影?
作者: devil0915 (微笑殺手)   2022-05-27 15:54:00
給yogi大https://i.imgur.com/2dyBqV1.jpg跟原po所講有差很多嗎?二乘人講話都這麼嗆嗎?
作者: MrTaxes (得粥加湯)   2022-05-27 19:13:00
想到楊紫瓊以前另一部電影<劍雨>,裡面有杜撰一個阿難的故事....
作者: creative88 (create)   2022-05-27 19:34:00
因為沒有看過該宗完整的論述 對他宗的想像是錯的不只是讀資料最好看過人 還有即使有在討論他宗 對他宗的敘述也不一定是對的如果還沒有廣聽各宗 很常會有自宗傲慢的狀況 言語中都在輕辱其他宗派的修行者而不知自怎麼滅除貪嗔癡 要看各宗派正式的論述呀...喔 滅除貪嗔癡很好 我來想想看要怎麼滅除 那就是自己在想自己的一套 不是在直接學習怎麼滅除 這不是自由發揮的事情
作者: devil0915 (微笑殺手)   2022-05-27 20:21:00
問題是現在分享自己的滅除貪瞋癡的方法,很多他宗修行者跑來批評這樣行不通,一定要OOXX才行,不然就是嗆你只懂皮毛,一定要學過OOXX才行,不然就是要證果才能講實相。佛陀有規定一定要用哪一招才能滅除貪瞋癡嗎?一定要系統的學習藏傳佛教才能滅?像本篇原po的g大我就覺得不錯,他處處在生活中找佛法,在生活中印證佛法,然後再提出想法讓大家可以討論,這樣還蠻棒的。
作者: GeraldLiu (wolver)   2022-05-27 20:41:00
平常一餐吃三碗公,後來注意到自己貪吃了,改成只吃三碗,不再用碗公了。因為這是自由發揮,所以還是犯貪吃是吧!但如果事前恭恭敬敬去問師父如何滅貪吃?師父開每餐可吃三碗,但忌用碗公。因為是師父開示的,不是自由發揮,貪吃已滅。
作者: feelorange (修)   2022-05-27 21:02:00
無生命的寂靜,像是在說身或心的斷滅。六祖說的不斷百思想,可參考之或是達摩祖師敲一下某大師的頭,說:你既然說什麼都沒有 那你又何來痛苦呢
作者: creative88 (create)   2022-05-27 21:06:00
有學過 就會知道吃三碗公是貪 吃三碗也是貪
作者: GeraldLiu (wolver)   2022-05-27 21:10:00
麻雀觀點:每餐吃超過十粒米,就是貪吃。
作者: creative88 (create)   2022-05-27 21:13:00
你要分方法是有不同招的路線啦... 但是主體理論要入某一宗的主體理論 那邊是不能錯的 有學久一點的人是聽主體修行理論是不對或不完整的 就會出言說話不吃飯還是貪
作者: soulism (soulism)   2022-05-27 21:48:00
其實很簡單,就是四諦,知苦,知苦因,知苦滅,知滅苦之道.
作者: GeraldLiu (wolver)   2022-05-27 21:48:00
所以別管什麼貪吃不貪吃,還是餐餐三碗公來個實在飽踏實,反正連不吃算貪了,還滅什麼貪。
作者: creative88 (create)   2022-05-27 21:50:00
那就繼續貪以聲聞乘四諦來說 你不管做什麼事情 變多變少都會有貪嗔癡 跟 我執含在裡面 有個吃三碗公的我
作者: GeraldLiu (wolver)   2022-05-27 21:52:00
還蠻慶幸沒學這種法。否則未證佛果,先成餓鬼。
作者: creative88 (create)   2022-05-27 21:52:00
有個吃三碗的我 有個不吃飯的我要斷的是這個我的執取 不在人吃三碗還是幾碗怎麼斷這個執取? 苦集滅道 他是怎麼集的 做什麼事情
作者: soulism (soulism)   2022-05-27 21:55:00
苦是我,苦因是我執,滅苦是斷我執,道是斷我執的方法
作者: GeraldLiu (wolver)   2022-05-27 21:55:00
能理解您想說的。但從實際面來看,餓了還是得吃飯,不
作者: creative88 (create)   2022-05-27 21:56:00
可以讓他斷掉 中間心是怎麼運作 學過後 怎麼操作心
作者: soulism (soulism)   2022-05-27 21:56:00
吃飯沒問題,但吃的裏面,有一個貪好吃的我,嗔不好吃的我.
作者: creative88 (create)   2022-05-27 21:57:00
從來沒叫你用吃少一點的方式來減少貪愛呀
作者: soulism (soulism)   2022-05-27 21:57:00
以為有真實的我在吃飯叫痴.
作者: GeraldLiu (wolver)   2022-05-27 21:57:00
過透過修行,對少欲知足的理解,吃的量可再減少,這點
作者: creative88 (create)   2022-05-27 21:58:00
你跟我講說吃少一點就是貪少一點就是 沒概念貪跟我執
作者: GeraldLiu (wolver)   2022-05-27 21:58:00
我是認同的。
作者: soulism (soulism)   2022-05-27 21:58:00
少欲知足是世間善,真正要明白,我是因緣,因緣中實在沒有我
作者: GeraldLiu (wolver)   2022-05-27 21:59:00
不對,一開始是意識到自己貪吃,主動減少食量,在方向
作者: creative88 (create)   2022-05-27 22:00:00
不是依靠少欲知足來消除貪的
作者: GeraldLiu (wolver)   2022-05-27 22:00:00
上是正確的。
作者: soulism (soulism)   2022-05-27 22:00:00
以為有我,便會在五欲中,追求好看,好聽,好吃的五欲,這是貪
作者: creative88 (create)   2022-05-27 22:01:00
不對 這沒有聲聞乘的修行觀念 吃多吃少都是貪你要破的是吃多吃少中隱隱的那個有個我在吃 這個不靠苦集滅道的思維聽法 在上座實修 止禪觀禪是去不掉的不管做什麼事情 是好是壞 是多是少 為自己為他人那個我都會存在
作者: GeraldLiu (wolver)   2022-05-27 22:06:00
好吧!不過這種法我學不來。
作者: soulism (soulism)   2022-05-27 22:08:00
還是一句話,道諦是實現:我是無我,是因緣,是無常.
作者: GeraldLiu (wolver)   2022-05-27 22:17:00
提個極樂世界吃飯的情況,想吃什麼,東西自然浮現,吃完之後,東西自動消失,蠻便利的。經中的描述是,以意為食,色力增長而無便穢。
作者: devil0915 (微笑殺手)   2022-05-27 22:53:00
建議不用想那麼多,餓了就吃,習慣吃三碗公就吃三碗公,有沒有貪?完全是看你自己的想法。對於想減肥的人,吃三碗就貪了;對於食量大的人,吃三碗還不夠。同樣是三碗,不同心境下感受就不同,你不覺得貪就沒有貪。若進一步從本心來看,身體不是我,本心才是我,身體只是幻相,食物也是幻相,吃多吃少對本心來說不增不減,毫無影響,哪有什麼貪?是你自己誤以為這樣叫做貪,貪的「相」就冒出來了,煩惱也就冒出來了。
作者: creative88 (create)   2022-05-27 23:01:00
前半段 不合聲聞乘法 對貪的定義不對後半段 大乘法是站在本來沒有貪的角度去滅貪不是說 我知道本來沒有貪了 我就不用去滅貪舉例來說 餓了想吃三碗公 可是只有兩碗公的飯我吃不飽 肚子跟心理都很難過 怎麼辦
作者: devil0915 (微笑殺手)   2022-05-28 00:02:00
我會再去買一碗飯。這不就解決了。萬一沒錢,那告訴自己,目前的因緣就是只有兩碗飯,隨緣就好,少吃一點當成減肥呀!這樣不就沒煩惱了順便告訴你,站在大乘的角度,想滅貪的心也不是很正確喔!因為當你想去滅貪,就是把貪當成實有的,這是誤會,其實本無貪,何必滅?就像圓覺經中所述,空中本無花,是你眼睛壞了,誤認了,眼睛好了自然就沒有空花。
作者: creative88 (create)   2022-05-28 00:31:00
真的沒有了嗎
作者: adampolo (adampolo)   2022-05-28 03:33:00
建議這種無處不在的生活禪,請正名為禪法。釋迦牟尼佛說過的法,才叫做佛法。自己觸類旁通,舉一反三的類佛法,叫做禪法。畢竟不是所有人都認同你的想法是佛法。甚至有可能過幾年後學的更深入點,也不認同當年自己的想法是佛法了。
作者: devil0915 (微笑殺手)   2022-05-28 04:38:00
@creative88 真相就是沒有阿,是你自己一直認為有,無法相信沒有,所以只好用一些修行方法,例如打坐,來讓你相信沒有
作者: BRIANERIC2 (灰色軌跡)   2022-05-28 04:40:00
他的意思是如果真的沒有 那你錢包裡的錢也沒有 拿給我我可以幫你證明 真的沒有XDDD
作者: devil0915 (微笑殺手)   2022-05-28 04:42:00
你下篇發文說的圓覺經片段,一開始文殊菩薩的問答就直接告訴我們本沒有無明了,到這邊圓覺經其實已經可以結束,因為上上根器者聽到這邊就已經可以開悟得道了,但諸佛菩薩慈悲,知道大家根器深淺不同,所以後續其他菩薩才會繼續問,讓各種根器的眾生都能開悟。
作者: BRIANERIC2 (灰色軌跡)   2022-05-28 04:43:00
不要鬧了 「圓覺」是證「覺性」後才可以修的「若說有覺,猶未離幻;說無覺者,亦復如是」有沒有,他一開始就想到這個問題了,說沒有的人其實跟說有的人是一樣的
作者: devil0915 (微笑殺手)   2022-05-28 04:45:00
@BRIANERIC2 佛陀是告訴我們放下,不是放棄,錢是給有緣人的,不是隨便給別人的
作者: BRIANERIC2 (灰色軌跡)   2022-05-28 04:45:00
緣也是沒有的啊 怎麼會有「有緣」咧 給我吧我就證明你說的沒有是真的 直接打臉C88 XDDDhttps://reurl.cc/anxVxD如果你跟那個空智一樣的悟性 又遇到達摩這種大師 的確可以修圓覺的 可惜 人被打頭通常會壞掉 很少醒來的XDD
作者: devil0915 (微笑殺手)   2022-05-28 04:55:00
阿就無緣你跟我要什麼錢?那不然你給我錢啊,之後你說什麼我都給你讚聲,這樣好嗎?有意義嗎?有關圓覺自性,是眾生本有,不用修,其他我懶得再解釋了,講再多也沒用。我說的是實相,任何人都能講,你們覺得一定要修才行、一定要證悟才行,ok,那就去吧!
作者: BRIANERIC2 (灰色軌跡)   2022-05-28 04:56:00
生氣了 我剛就在想把你的「無」打掉後你應該會整個傻掉,如果你說自性「本有」那又與你說的「沒有」衝突了我缺的從來都不是讚聲耶,我缺敵人不缺朋友,因為我不想交朋友,也不稀罕人認同。不過之前別人說你路愈走愈偏時我還幫你講話耶,我說至少你有在反思自己XDDD但是這一次你會爆怒是正常的,因為你反思到「沒有」時那個「沒有」的意思空間被鬆動了,你會不知所措XDDD
作者: devil0915 (微笑殺手)   2022-05-28 05:00:00
自性是本無,無形象、無作用,但確實「存在」,所以也不能說是無,語言文字無法表達,這叫做言語道斷,心行處滅,任何文字都無法完整形容,心去想的也一樣。
作者: BRIANERIC2 (灰色軌跡)   2022-05-28 05:00:00
(打錯)意識空間。 可惜我不是達摩,你也不是空智
作者: devil0915 (微笑殺手)   2022-05-28 05:01:00
我不知道你在講什麼耶?我的心完全沒動搖好嗎?沒有開悟的人,講有,就執著有,講無,就執著無
作者: BRIANERIC2 (灰色軌跡)   2022-05-28 05:04:00
沒有 你的「無」被打掉了 所以心就動搖了你得想一下 你說「無」又說「存在」
作者: devil0915 (微笑殺手)   2022-05-28 05:05:00
隨便你怎麼說吧,跟你吵這些只是浪費時間
作者: BRIANERIC2 (灰色軌跡)   2022-05-28 05:06:00
也就是說,你在理性上把「有」和「無」想要串在一起但事實上,這是邏輯上的硬套,那是頭腦的詭計,頭腦硬要表現他懂,頭腦想要證明自己無所不知如果你能觀照到這一點,或許有機會開悟
作者: devil0915 (微笑殺手)   2022-05-28 05:09:00
請問你開悟了嗎?
作者: BRIANERIC2 (灰色軌跡)   2022-05-28 05:10:00
其實達摩這段跟六祖壇經中「智常」講自性那段很像只是達摩比較機車,用打的XDDD你這問題很老梗了,怎麼會「有人」開悟呢
作者: devil0915 (微笑殺手)   2022-05-28 05:11:00
既然你有看六處壇經,那麻煩你第二品去看仔細一點,裡面有講自性是什麼
作者: BRIANERIC2 (灰色軌跡)   2022-05-28 05:12:00
自性是什麼好像不用看書學吧? 不是有人說本來俱足我只是好奇,你內心深處有沒有一點查覺到,當你說的這個「沒有」被打掉時,有一種極度慌張的感覺? 頭腦反而更劇烈的想要掌握「不!我懂了!我真的明白」
作者: devil0915 (微笑殺手)   2022-05-28 05:14:00
唉,沒人跟你講、沒看經典,你怎麼會知道自性是什麼呢?算了,我真的不再跟你多嘴了
作者: BRIANERIC2 (灰色軌跡)   2022-05-28 05:14:00
所以你知道修行難了吧? 難在錯把知見當自性不是啊,你不是說「沒有」嗎? 沒有的東西怎麼還需要去看一個「有的文字」來證明這個「沒有」咧?我知道打爆你的空見,跟打爆空觀大師的空觀一樣痛苦但是如果你能私下,好好的去體會,是有幫助的,加油
作者: FHShih (hou)   2022-05-28 05:20:00
devil 要做到的程度 不是[腦子相信沒有] 是真的在一切[直接感受、直接體驗]上都是無有自性 那才是真的東西...不是[腦子認為沒有]就會沒有...所以 你還是必須修持在尚未達到[直接感受與體驗上]都毫無自性之前 必須漸修從來沒有哪一個教派會認為[腦子相信沒有]就是證悟...還有..你上面舉的吃飯例子 裡面其實都還雜了許多的貪心和執著(執有自性) 但你辨認不出來 因為你停在[腦子]光是你認為有一個吃飯的你 有被吃的飯 有可以買一碗的你有被再買一碗的飯 這些"直接感受上是有自性的" 都是執著所以 不會有那種 [只要不執著就好]的事 因為你尚未看清到底什麼是"執著"....所以這邊很多版友勸你 要漸修、要老實修持 不要只有見解甚至見解都還不完整時 就用腦子緊抓[無分別]的[相]你怎麼抓 也只是<壇經>所破的[相] 因為還是[腦子裡的]你要真的做到[直接感受和體驗]的程度 真的必須"事相漸修"很多學了無相法的人 會用腦子抓[無相]的"外相"比如說變成[不在意~ 不在乎~ 都可以~ 不要分辨~ 不用想太
作者: devil0915 (微笑殺手)   2022-05-28 05:36:00
我是講實相、真相,任何人都能講,我也從沒說過「事相不用漸修」,我一直說的都是「理相用頓悟,事相用漸修」真的是怎麼回答都不聽耶……
作者: FHShih (hou)   2022-05-28 05:36:00
多~] 這明顯就完全不正確.. 也不會真的修出"無相"你知道為什麼大家還是跟你強調漸修這件事嗎?因為大家都知道 你的話語傳出來的 就是[還沒懂...]所以才需要一在跟你強調阿 ....比如說 你吃飯的例子 那根本就不是[不執著]...你覺得[那樣就是了!!] 所以大家才告訴你..那不是然後你會說 [只要那樣就是 相信就可以] 只好告訴你 漸修所以 不是大家不聽... 其實..是你還沒懂大家指的東西比如說 吃飯的例子 不執著 你就沒有真的摸到邊最基本 執著什麼形象 不執著什麼定義 要先清楚吧
作者: devil0915 (微笑殺手)   2022-05-28 05:41:00
我解釋那麼多,你們完全不聽,我也只能無奈,這段時間真的浪費我太多時間了,我看我直接把你們黑名單吧,眼不見為淨,也拜託你們把我黑名單,你們就當我輸了,我被打爆了,沒關係,我有空還是會繼續分享我的想法,有緣人自然會聽,對我來說,我們對話就到此結束。
作者: FHShih (hou)   2022-05-28 05:42:00
所以阿 這種時候 就是回頭看自心最棒的時候 因為執著會很強烈的顯現 那個就是你才真的要漸修破除的東西然後你再對比一下 之前你說[相信就不執著] 那個距離不是大家不聽 我看勸你的人都知道心性起碼大略的形象他們告訴你的 反而是比較接近心性的路... 請再想想吧
作者: BRIANERIC2 (灰色軌跡)   2022-05-28 05:50:00
你得去觀照一下你的生氣 既然都「沒有」了 是誰在氣?然後如果你持續用「沒有」的角度觀下,你就會變成空觀大師,這個時候你的第六意識會很乖,生活中沒有人可以引起你心識的波動,不過也更危險,因為這個「沒有」進一步細微化了XDDD,變成很類似佛法,但是沒有自性光明遍照的力量,所以為什麼祖能說「自己靈光常顯現」打錯(六祖慧能),是說這也不能怪你啦,修行很多年的和尚,這一關尚且破不了,何況你一年。但你都自詡自己有成無上道的決心、智慧和根基還會反省,那麼勇敢的面對這個痛苦,也是應該要的吧
作者: FHShih (hou)   2022-05-28 06:07:00
https://imgur.com/a/gJGsL86 這一段的形象是真的不對...不管你是食量大的 還是要減肥的 不管你感受上覺得有沒有自己正在[貪心] 裡面都還是滿滿的執著和貪心...執有一個有自性正在吃飯的我 執一碗有自性被吃的飯當你的心[任運現起]的樣[有自性我]的狀態 早就已經是[相]在其中早就已經[任運]自然生出[貪]了...就算你不餓 都還有貪...餓的那個是粗猛的..煩惱早就一直升起了 不是你[感覺並賦予貪的名詞]才出來的煩惱"也不是因為你[認知這是貪] 才出生的....因果相反了 是因為凡夫有任運[執有自性]的煩惱執自己有自性這個[相] 這是因 才出生了任運的[貪]..不是因為[腦子認知是貪]-->[著相]-->是煩惱 這種路線...所以說.. 基本功和完整的見地先有 比較重要後面你要任持心的空性、明性 然後證悟心明空不二才會有個根基... 好吧 也不知道你能否看到 不過 祝福了很多學無相法、佛性的人 會忽略一開始煩惱源頭[我執]卻把[分別執著]這個標籤安立在[分辨事務善惡、好壞、正邪]的第六意識上 然後就進入了[不分別、隨心所欲、不用想太多~] 進一步認為思維觀察正法是[分別執著]...誤以為不要[分別觀察就沒有執著] ..反而會隨著[我執]這個最根源的[執著]而貪嗔癡 沒發現..所以 要破除的真正敵人是[執有自性的我執]...禪宗為了達到這目標 還是要使用[分辨事務善惡好壞正邪]的第六意識的 要能清楚分辨貪嗔癡 不隨逐之外 最好還能夠直觀其本性 從來沒有[想幹嘛就幹嘛 只要自己不當這是貪他就不會是貪] 這種事情. 這樣是連根本敵人都還沒看到阿
作者: cinss (人在青蓮瓣裡行。)   2022-05-28 08:04:00
看到幾句話很好奇,想問問大家看法,實相是任何人都能講的嗎?我看到版有提到這點,覺得很震驚(?)在我概念裡,實相是完全沒法說的,文字言語都只是勉力去靠近而已,為了利益更多眾生不得不有的方便,佛法實際上是完全的實修不曉得是不是我的概念哪裡有錯誤,不好意思想聽聽大家意見
作者: BRIANERIC2 (灰色軌跡)   2022-05-28 08:15:00
沒錯啊,文字只是免強靠近,不過如果沒有這些人努力利用文字來表達,大多數的人會更難入道,當然我們現在看到的多數情況是,文字產生了知識思想上的障礙不過這也沒辦法,就跟一群人都念數學,結果都是背公式然後真正的數學大師少之又少一樣但是還有一個奧秘就是,透過祖師的文字,你有機會相應到他的「心」,就是你說的那個「不立文字」的「法」
作者: cinss (人在青蓮瓣裡行。)   2022-05-28 08:25:00
感謝,那就是了,我也確實認為雖然廣佈文字似乎容易招致誤會或障礙,不過也覺得那是必要風險,就像買得起車的人越來越多時,增加許多人的便利性後,車禍機率也會增加一樣的道理XD 而且我覺得文字上表達出來之後的反饋真是很好的一個自照,反饋好未必是好事,反饋不好也未必真的是壞事啊我另外有個疑問真心求教,就是當我們當知道自己的知見與與表達是有限的,無法盡述佛法一二,又是怎麼用很絕對的心去肯定自己的知見的?坦承說我自己有遇到這樣的問題,然後我自己的作法是越說越少@@ 或我只對一個很清楚對方個性的人說,因為我比較可以把握對方理解到哪裡(或可能誤解的最大範圍XD一個風險管控的概念)我目前的心得是,其實沒有什麼絕對適用的情況,當你不知道自己面對的對象時,那種溝通是很容易出現誤會的,有點像是類似孔子會跟子路說緩著點然後叫冉有用力上吧一樣的意思但我發現這種作法在障礙助人方面也是有點深 Orz所以也想請教一下大家是怎麼面對這種狀況的
作者: BRIANERIC2 (灰色軌跡)   2022-05-28 08:50:00
這好像是人際關係的問題,生活中不要太常提到宗教信仰生活中就用生活的方式去跟人互動,你要接受隨機這件事一個人會修行,命運會安排他自己想要追求,也就是說他走投無路了,剛好跟你談到很形而上的東西時,你再出手那麼你就是「隨機」的一部份,你的心才會自然,才能貼近實相,也就是說不必刻意去跟人談佛修,像鏡子一樣他跟你談電影你就談電影,心態隨順,不需要先做好準備所以才有人說「行住坐臥皆是禪」,他的心已經沒有佛的形相,隨順圓覺,當機緣到來時,智慧自然湧出我覺你的表達能力已經很好,只是想要精準打擊,看得出來你是很為人著想的,所以要反過來,把這些人都先當成鏡中的影像,不要太認真,先把自己的定力跟心性修清淨
作者: cinss (人在青蓮瓣裡行。)   2022-05-28 09:01:00
喔喔其實我是這樣做的,不是我身邊的人其實完全不知道我是一個篤信佛法的人,而且我不會隨便跟別人提到,因為我覺得宗教信仰是很容易被冠上刻板印象的,一旦對方覺得你有一個立場,講什麼話都容易被朝那個方向理解,可能像黨派一樣,不說自己是什麼黨的時候或許講的話還能被覺得是中立的,但有一個宗教身分或黨派身分的時候,就無可避免的會有包袱,有的時候當然有利多,但對於我這種小老百姓來講,可能還是包袱多一點XD
作者: BRIANERIC2 (灰色軌跡)   2022-05-28 09:04:00
那你擔心的情況是? 跟熟人很難表達你的信仰XDDD
作者: cinss (人在青蓮瓣裡行。)   2022-05-28 09:12:00
但受益於佛法而想轉化出來試著能否幫上一點的看法,就像前面提到的,我其實會擔心自己知見不夠完整而耽誤了別人,雖然我都會說這只是我個人的看法,但有機會的話還是想要再做得圓滿一些。因此我對於這種自己其實並不知道法但又會以此為知見,想要為別人提供一些看法的這種狀況,雖然表現出的態度堅定(畢竟有時候要給對方信心啊,或說我對佛法很有信心,但我對我知不知道佛法以及我因此自己延伸出來的這些理解不敢稱什麼信心)但內心其實覺得我並不真的知道些什麼
作者: BRIANERIC2 (灰色軌跡)   2022-05-28 09:16:00
你只要直白的表達就好,就是佛法的信心使我快樂,雖然內心其實覺得自己並不真的知道些什麼。 我跟你說這種言語的威力沒有經過包裝的,反而能振動人心,那個佛理分析很清楚的不一定可以打動人心
作者: cinss (人在青蓮瓣裡行。)   2022-05-28 09:18:00
抱歉我想請教B大一下,為什麼說不要把這些人當得太認真?因為我覺得我確實就是因為很認真去看待所以會想要盡量做得圓滿一點,怕耽誤了別人,但也因此想得比較多,可能有障礙,不要想得太認真這件事有點違反我的習慣(或說是價值觀?)
作者: BRIANERIC2 (灰色軌跡)   2022-05-28 09:19:00
我一看就知道了XDDD 你是那種把身邊的人看的很重要的想要盡力幫助他們的這種人,叫你不要幫也不對,這個是成道的根基,但是你投入太多心力,又會陣亡在路上在關係中的確可以揭露出自己的不足,就是好像自己無能為力,但這時你需要的是先解決自己的無能為力
作者: cinss (人在青蓮瓣裡行。)   2022-05-28 09:23:00
噢我突然理解的那種直白的表達是指什麼,其實是一種能量的
作者: BRIANERIC2 (灰色軌跡)   2022-05-28 09:23:00
因為從根本上來說,你心中的缺乏或者困難,跟眾生的性
作者: cinss (人在青蓮瓣裡行。)   2022-05-28 09:25:00
意思是,其實一個人本身能夠散發出的能量,可以讓他的言語起作用,這時候言語會徹底退到ㄧ個單純的媒介角色,而不是在靠言語說服對方
作者: BRIANERIC2 (灰色軌跡)   2022-05-28 09:26:00
那就「迷」了,反而會讓你跟著他們一起「流轉」對 言語也是一種能量嘛,在表達你的「腦波」
作者: cinss (人在青蓮瓣裡行。)   2022-05-28 09:27:00
啊我其實不敢說我真的是很想要盡力幫助身邊的人啦,我很多
作者: BRIANERIC2 (灰色軌跡)   2022-05-28 09:27:00
但是真正強大的是心念的能量,祖師在強調的一直是這個
作者: BRIANERIC2 (灰色軌跡)   2022-05-28 09:28:00
所以「話禪頭」的意思就這個,文字只是一個技巧,真正在「現量」的是心性,比方說達摩「把心拿來我替你安」「我已經幫你安好了」,同樣的話別人講出來就是嘴砲
作者: cinss (人在青蓮瓣裡行。)   2022-05-28 09:30:00
我完全可以理解那種能量或是証量才是關鍵的感覺,比方說聖嚴跟我說兩個字「加油」帶來的影響力完全勝過我的長篇大論XDDDD
作者: BRIANERIC2 (灰色軌跡)   2022-05-28 09:31:00
達摩在講這些話的時候,就一定帶有自性的作用力在對,就是這樣,有的人跟你說加油那個力量就是完全不同但是你現在無法掌握,因為你還沒有修行證悟到能再回來跟知識文字融合成那種永嘉玄覺說的「般若兮金剛焰」「般若鋒兮金剛焰」,就是證量跟文字圓融到廣大又鋒利這個時候你硬要在文字上理出一個很漂亮的理路,就會變成曲高和寡,像版上有些人佛理很強,結果生活中誰要聽啊? 所以說生活中跟人互動,就像你說的那句「加油」就好了,不用跟他分析「煩惱的本質是空,是五種遮蓋叫色、受、想、行、識」所產的,甚至你要能用世俗話的言語表達出來,比方說我剛才跟你講「你心中的障礙其實就是每個人心中的障礙」,這句話的意思就是你的心就等同虛空,「心佛及眾生, 是三無差別」,但是你看一般人他佛法讀了幾年,他能這樣口語話的表達嗎? 他做不到他硬要包裝佛理的文字,就很難打動人心,因為沒有力量所以現階段對你來說最重要的是要保護好你的初心不然被傷害太重,他會被蓋住,變成頭腦上的佛理大師不要急著把佛學結合起來運用利益眾生,等你開悟了再回來效果才會大,現階段就用你直白的方式跟人互動或助人
作者: cinss (人在青蓮瓣裡行。)   2022-05-28 09:47:00
噢我發現這兩種做法吸引到的客群是不一樣的,抱歉我用很世俗的概念來說希望不會冒犯佛法,B大提的這個在行銷上是很常見的策略,推業內用高大上的字眼,走大眾路線最好是justdo it 這種誰都能朗朗上口的slogan XD 好像也沒有好壞,客群不重疊XDDD
作者: BRIANERIC2 (灰色軌跡)   2022-05-28 09:49:00
如果你心切,很急著想幫人,就把這個很急的心收攝回自身。 對,高大上的字眼是教派之間互相搶學生用的阿你是要幫助身邊的人,何必羡慕或學習他們咧XDDD那你覺得你要普羅大眾通吃,不想當某人批評我「辟支佛種性」這種土砲,你喜歡學術路線可以吸引到認為自己是
作者: cinss (人在青蓮瓣裡行。)   2022-05-28 09:53:00
噢其實還有個常見的兩難啊,B大提到說要保護初心,稍微有所保留,免得受傷太重路走得不長遠,但我其實之前有這種想法的時候,都會覺得世事不如意十之八九,受傷本來就是人之
作者: BRIANERIC2 (灰色軌跡)   2022-05-28 09:54:00
精英、聰明份子的那種人,所以你想要圓通各種理論來因
作者: cinss (人在青蓮瓣裡行。)   2022-05-28 09:54:00
常情,如果覺得受傷就不去做,那可能能做的東西會太少了。我覺得可能在拿捏能力、願力與資糧的平衡,也是一個很難處理得好的議題
作者: cinss (人在青蓮瓣裡行。)   2022-05-28 09:58:00
當然誠實地說,雖然我覺得受傷很正常,但我當然也會想要避免這種感覺,所以確實也會因此在付出上有所障礙,但我自己不是很喜歡這種感覺(所以才會衍生出一開始我請教的問題只有証悟這條路是不是XDDD有我有發願速證菩提,只是過程中會一直頭腦癢想一下怎麼做得圓滿這樣感恩啦希望我做的比說的多,可以一句加油就讓人能量滿滿XD
作者: BRIANERIC2 (灰色軌跡)   2022-05-28 10:03:00
怎麼圓滿是你證悟後的事情啦,而且那個時候你會自己生出智慧來應對你的外境,完全超出你現在能理解的範圍你好像有一點適合那個,之前談到的阿底峽的修法,就是把眾生的煩惱、痛苦,當成自己的感受,然後去觀照他
作者: devil0915 (微笑殺手)   2022-05-28 10:05:00
@cinss 實相當然是任何人都能講,因為那是本心的境界,是每個眾生本來都有的境界,只是沒有辦法用語言文字「完整」表達而已。
作者: BRIANERIC2 (灰色軌跡)   2022-05-28 10:06:00
但是,前提是不能讓自己承擔太多受傷太重,以免先陣亡因為你的心比較敞開,跟一般用頭腦的人防禦心很強不同所以要換個想法,守護自己的初心飽滿不受傷害,就是在利益眾生,然後我剛才說的那個「感受眾生的痛苦」你根本不用刻意修,因為你過去到現在可能就一直處於這種狀態,現在只是要把外境轉移到內境,從內境去解決這些你一直以來從生活中遭遇、感受到的堆積,努力淨化掉
作者: cinss (人在青蓮瓣裡行。)   2022-05-28 10:18:00
噢我剛看到B大說的那個想到藏傳裡的自他相換,剛去查了發現就是阿底峽傳的XD
作者: BRIANERIC2 (灰色軌跡)   2022-05-28 10:18:00
把散亂於外境的心,轉為強化自身的覺知,使心能安定是現階段最重要的事,不要貪玩一直跟外境的人事物打轉那個比例至少要調成外境10% 內境90%
作者: cinss (人在青蓮瓣裡行。)   2022-05-28 10:22:00
我之前在看時蠻怕自己亂試會很難抽離,我其實是看很嚴重的天災新聞有時會一直落淚的人 囧 跟真實的苦難太近不是很確定我自己有沒有辦法承受,不過如果是接觸一套完整傳承的話應該不會有這種問題,最近剛好有看到板上F大分享的課程,覺得接觸一套完整的觀念好像也還是好處滿多的,@devil0915 啊謝謝你回應,我的邏輯是這樣的,先確立「法不可說」這點是否沒有疑義,我目前的確認是沒有疑義的,因此,法如果是唯一的實相,自然代表實相不可說,如果實相不可說,那自然就不是眾生可說的,但這個不可不是代表不可以,而是代表沒有辦法,儘管實相或自性人人都有。有點像是每個人都有一顆心臟,但並不是每個人都可以表達出心臟是怎麼運作的,而且其實就算是醫生這麼專業的角色,坦承說也沒有辦法說明為什麼心臟能夠這樣運作,這是我的邏輯。所以可能您說的「可以講」是指一種表達的權利,但我的不可講是指力不能及,實際上代表的意涵不太一樣XD回B大,真的耶我覺得我可能也是有點太貪玩了,讓自己很快陣亡實在也不是一件慈悲的事情,畢竟我的成長也是耗費法界很多資糧的,善哉善哉希望我五根手指都指自己,珍惜人身精進一點
作者: BRIANERIC2 (灰色軌跡)   2022-05-28 10:42:00
這就要講到那個蒂帕嬤,他不是46歲死了老公嗎然後她發現自己也快死了,如果他死了他小孩都會成了孤兒因為我覺得你可能有修道的根基,如果真的有這種根基可能會有類似這種非常大的考驗,痛徹心扉的事非常在你身上,所以最好能從前輩的身上早點揣摩,不要在外境混水摸魚太久,我不是開玩笑,這種事對修行人必然會發生我都發生過了什麼跟家人決裂、放下家產、放下情感什麼的,但是還好我比例抓的很好,所以遇到事情有足夠的定力去處理,後來外境就一一解決了,可是如果你沒有先把自己準備好,遇到這些事有時造成的傷害,不好彌補
作者: cinss (人在青蓮瓣裡行。)   2022-05-28 10:53:00
呃其實…不曉得我這樣講好不好,請都當成妄想就好,不過我目前好像隱約知道我可能會碰到您說的那種狀況(而且可能是我自己安排的),所以我或許把它避開了…但如果是這樣子的話,這情況可能也還是會用別的形式讓我去面對的,不過我實在也不知道,到底是作好準備再去面對才能得到那樣子的學習,還是不做好準備去面對才能得到那樣子的學習
作者: BRIANERIC2 (灰色軌跡)   2022-05-28 10:54:00
所以我才說不要貪玩,該來的會來,不然你就不要發心速證菩提,不然那個力量很大,你避不掉
作者: cinss (人在青蓮瓣裡行。)   2022-05-28 10:56:00
坦承說,雖然會十分痛苦,但我也還是希望自己能得到這樣子的學習
作者: BRIANERIC2 (灰色軌跡)   2022-05-28 10:56:00
也不會,因為你其實決心還不夠,多避幾次你就會放下那個發心了,但就是來生再來一次XDDDD
作者: cinss (人在青蓮瓣裡行。)   2022-05-28 10:57:00
而且我覺得我的今生什麼都很圓滿了,說實在話不能稱經歷過什麼苦難,我其實也真的是很怕辜負此生其實……我已經避開超多次了 囧囧囧囧囧不過我還是都把它當成是一個妄想啦,就是我所認知的這一切都是假的也沒關係,我的生活不會有影響請問你說的從前輩身上揣摩是指什麼呢
作者: BRIANERIC2 (灰色軌跡)   2022-05-28 11:04:00
揣摩就是那種真正讓你很痛苦,避無可避的事終究會來而且在就像火盆在你頭上燒一樣,要時時放在你的心中不然等真正來的時候你會非常遺憾。舉個例子我把我家的狗養得靈光很強,他明天死了我都不會覺得後悔,因為這小傢伙一定登天,但是如果我貪玩,整天只會在那邊取暖做一些看起來關愛的舉動,但是他死了之後留下的只會有空洞。 多的是很多人看到外境的流轉,他只是跟著難過取暖,但是沒有升起那種決心,想從根本解決這些問題所以出家人證悟機率高的原因在此,因為他肯先放下這些他把自己的死跟家人的死,當做今天已經發生了在家人沒有辦法,但是至少要慢慢增加那個比重,就是把那種對身邊的人的愛和牽掛,盡力的轉為「自身的觀照」像最近西方發現了這個秘密,毀掉世界和救世界的可能都是媽媽,所以才有媽媽多重宇宙跟奇異博士2 XDDD所以我才說要守護自心,因為你的心力已經不夠了,然後又貪玩,又想要證智慧,但是一旦感覺到有什麼動靜時又夾著尾巴撈跑,最後耽誤的只是寶貴的生命時間啊整個操作要先增強自己的能量,然後就不會去畏懼困難和考驗來到,而在你的心力還不夠強壯前,就會一直重覆這種想證果、然後有什麼要發生了、先閃再說的循環這個要趁年輕,一耽誤了,老了才遇到考驗很容易就倒了
作者: cinss (人在青蓮瓣裡行。)   2022-05-28 11:24:00
喔喔喔原來如此XD那我可能真的是還蠻幸運的,我其實這兩年有發生一件人生最大的挫折,就是怎麼想都不會發生的狀況,讓我陷入很大的困境,但因為有家人跟親友的支持,讓我得到很大的幫助,也因此,我把很多注意力拉回到最親近的人身上,以前都會想為陌生人做很多事情,但對家人很吝嗇,但經過這些事情後,我自問我自己好像很喜歡佛法,應該要實踐得比無緣接觸的人好很多才對,但我對家人的付出卻遠遠不及我的家人對我所做的一切,我因此開始每天都會迴向給父母與家人等,也會更直接的去表達我對他們的愛,這確實讓我如果現在碰到一些遺憾的話,會比兩三年前的我更能夠面對,覺得自己對與我最有緣的人至少做了一點點事情,而不是一直把自己的能量往外放而忽略了家人。所以儘管前兩年或許是我人生中最慘的狀況,我現在其實還是覺得很感恩自己有碰到這個狀況,而且至少還在可控範圍內。
作者: BRIANERIC2 (灰色軌跡)   2022-05-28 11:26:00
要再更進一步體會自己圓滿的證悟,才是最能夠報答家人的各種煩惱痛苦的力量,我不是說大話這些真的發生在我身上過你看過我的推文,我爸酗酒到60幾沒救了,但隨著
作者: cinss (人在青蓮瓣裡行。)   2022-05-28 11:28:00
我很少有那種避無可避的狀況,因為我有一點點小聰明 囧 感
作者: BRIANERIC2 (灰色軌跡)   2022-05-28 11:28:00
我程度的提升竟然可以漸次解決他潛意識中的業力
作者: cinss (人在青蓮瓣裡行。)   2022-05-28 11:29:00
覺有點像那種反應神經不錯所以很難練好挨打的拳擊選手…
作者: BRIANERIC2 (灰色軌跡)   2022-05-28 11:30:00
那就是問題所在,你覺得你真的準備好的話,會閃得掉嗎像我的例子,我爸70歲才解脫,如果我多混了10年才修行他可能真的這輩子沒辦法像現在這麼快樂了。當然你現在會想在技術上對家人好,然後用小聰明來觀察一些外境的動態,因為這些因素,合理化你「內觀成就」的急迫和決心當然如果像你說的,你遇到了人生很大的挫折,然後得到家人的幫助而轉為感恩家人,那就是妳的小聰明XDDD 我太太在人生最大挫折時,幾乎要尋死的時候,她家人叫她回家,她告訴自己「這個問題不能從我自身解決,回家取暖,只是逃避而已,所以她咬住牙關打死不回家,因為這樣,所以我說她「勉強有入道的根基」,我言盡於此你應該很清楚自己的問題了,祝生命圓滿放光
作者: cinss (人在青蓮瓣裡行。)   2022-05-28 11:39:00
我懂你的意思,我還是對自己太寬容了我還缺乏一種明知可以逃但是不逃的決心那其實就是一種強烈到能夠完全反踐在行為使身心一致的道心感覺應該馬上去剃個光頭之類的哈哈哈謝謝B大無私陪聊,萬分感恩
作者: GeraldLiu (wolver)   2022-05-28 15:54:00
回應一下有和沒有的關係,實際上就是非有非空呀!也就介於有和沒有之間,有與沒有的關係,是二,但也是一體的。比方說有一個地球,所有生命都活在地球上,這是對的,但只對了一半。因為還有另一個虛的,看不見的地球這個看不見的虛的地球與看的見的實體地球是重疊的,是二,也是一。不止實地球有生命存在,虛地球亦有,且虛與實兩個重疊地球上的生命,是有能力相互交流的。當然不是所有生命都有此能力就是……大概是這樣。補充一下,這裡「二」的意思也非單指「二」而是「多」
作者: creative88 (create)   2022-05-28 16:17:00
我大概想通了 圓覺經文殊菩薩先問見解 再普賢菩薩問修行 前面兩章被視為頓悟頓修後面的章節越發漸次修習 是想講前面兩章的頓悟頓修
作者: GeraldLiu (wolver)   2022-05-28 16:19:00
所以實為一,虛為多,虛實相乘,是為實相。XDDD
作者: creative88 (create)   2022-05-28 16:19:00
只是這邊在試著解釋圓覺時 用的我覺得是唯識見 就是我身心外令另一真心 跟真如見的差異在 取名真心時這個真心見解又為一身心境界 又取一有 所以總沒有有無俱遣的味道
作者: GeraldLiu (wolver)   2022-05-28 16:24:00
以文殊普賢比喻的話,智為虛,行為實,合二為一是真如
作者: ykkdc (ykk)   2022-05-28 16:46:00
我的五蘊身心之外,如果另有一個真心,那是外道見喔。在古印度宗教派別當中,例如,無神數論派跟佛教一樣否定造物主,但是無神數論派卻承許我的五蘊身心之外有個常一自主的真心為我,這在佛教當中,稱為常一自主的我執。常一自主的我執就是說,執取有個可以我的五蘊身心隔離、與我的五蘊身心無關的我,數論派認為心是我,數論派認為心與我同義,又,數論派說心是勝義諦,數論派認為勝義諦的心是與我們的五蘊無關的常一自主的存在,這樣的常一自主與我的五蘊無關的心是我,佛教稱為常一自主的我執。佛教的四法印當中,諸法無我一印所要破除的我執,空性(無我)所要破除的無明我執有粗細品,最粗分的無明我執即常一自我主的我執,常一自主的我執不是說執取我的五蘊身心是常一自主,而是說執取有個可以與我的五蘊隔離的常一自主的心為我,這是屬於學習外道宗義才會有的我執,無明我執分為遍計我執、俱生我執,學習外道宗義才會有的常一自主的我執屬於遍計我執。佛教內道當中,不論小乘宗義的毗婆沙宗、經部宗,或大乘宗義的唯識宗、中觀宗,佛教內道不論大小顯密,都不承許外道所說的這種我。(入佛教無我的正見,第一關就是破除外道這種常一自主的我執,破除這種我執只是最初步的無我,還沒有真正證得無我空性,後面還有執取能獨立實體有的我執要破除,再後面還有執取自性有的我執要破除,像這樣無我的所破分,從常一自主我執的粗分所破,然後破除比常一自主我執更細分的獨立實體有的我執,然後破除比獨立實體有的我執更細分的執自性有的我執.於我上破除粗分、細分、最細分的我執,才證得真正的人無我)(各種粗細分的無明我執,粗分我執是與細分我執好破的,就像剝洋蔥般,從外層剝到內層,常一自主的我執屬最外層的我執,如果像這樣連最外層、最粗分的我執都沒有辦法破除,那說無我是無有是處的,最粗分的我執都沒辦法破的話,不用說細分我執了,像此處說的如果最粗分的常一自主的我執都沒辦法破除的話,那就更無法認是破除執獨立實體有的我執、執自性有的我執了,那這樣距離佛教的無我正見,還差的很遠很遠。)(*錯字更正倒數第7行:粗分我執是比細分我執好破的)
作者: devil0915 (微笑殺手)   2022-05-28 17:36:00
@creative88 恭喜你發現圓覺經的架構了,前面文殊的問答是讓上上根器者開悟,因為上上根器者光聽理論就完全懂了,接下來各菩薩一直問,最終讓全部人都能開悟。我的身心之外並沒有另一個真心,凡夫心跟真心其實是同一個心,只是被外境染濁了,就是執著了外境,好比說一個黃金,被泥沙覆蓋,變髒了,但它本來是黃金,只要把泥沙清除就恢復了。清除的方法是因人而異,因為各眾生因緣皆不同,有的眾生聽理論就可以成就,有的眾生需要各種實修技巧去幫助他
作者: creative88 (create)   2022-05-28 18:14:00
不是 這講法有兩點不合 一是理論裡面要含修行 不能把普賢菩薩章分開看 應該說聽過理論就會修 但是不能沒有修二是...含唯識見就入漸修 講前兩章的感覺就不對一切如來。本起因地。皆依圓照清淨覺相。永斷無明。方成佛道。一切菩薩及末世眾生。應當遠離一切幻化虛妄境界。
作者: ykkdc (ykk)   2022-05-28 19:06:00
唯識講的心識中的第八識轉大圓鏡智,第八識也不是離我們五蘊身心之外常一自主的心,只不過唯識宗將五蘊裡的識蘊分為八個,其他宗派將識蘊分為六個識心王,而唯識宗將識蘊分為八個識心王,其中第八識的阿賴耶識也識心王也是屬識蘊之一,有心王就有心所,心、心所--第八識的識心王也有遍行心所阿含經是離佛世最早集結的經典,四部阿含本身又有集結的順序,一般說四部阿含集結的時間依次是:雜阿含、中阿含、長阿含、增一阿含,雜阿含經是最早的,也可以說是四部阿含中最核心的,所以在學習或出版上,如果要取捨會以雜阿含為主(上面阿含經的部份推錯篇)(說到圓覺經,二十年前我曾參加一個佛光山道場的念佛會,有法師推薦我們圓覺經,過了一段時間有位師兄說他念得很有心得,要發心助印,我們也幫他助印。有時候經典是對利根說的話,但如果我們自己不是利根,可能會解錯,例如,如果自認為了解無自性的意義,但仍然承許上述常一自主之我的話,那就根本不認識無自性的理路。在無明我執當中,常一自主的我執和自性有的我執,二者有差別,前者是最粗分的我執,後者是最細分的我執,對於我執粗細分的破除,破除粗分我執之時不一定有破除細分我執,反之,若是破除細分我執則必定有破除粗分我執,因為粗分我執的根本是細分我執,粗分我執是由細分我執之上,以細分我執更為增益而來的,所以根本的細分我執拔除的話,連帶的植基於此的粗分我執也會一併倒台。但如果講無自性卻還承許常一自主的我,那離如實認識還很遠。)(個人中學開始最初接觸佛教禪宗,在看禪宗公案時禪師會告誡不要鸚鵡學舌,若沒如實認識地講無自性也是鸚鵡學舌罷了。)(這樣就容易落於我慢、狂禪,所以有系統次第學習還是很重要)
作者: devil0915 (微笑殺手)   2022-05-28 23:00:00
@creative88 你去看佛經,一堆人聽完佛陀講完,當場就證阿羅漢、證無生法忍……等,這些人修了什麼?一定要修?人家聽完就徹底了解,還有什麼好修的?眾生根器就真的都不一樣,不須要一再強調必須要修。金剛經最後那段「一切有為法……應作如是觀」,佛陀的叮嚀是:應作如是「觀」,不是應作如是「修」。不同根器的人,修行方法不同,沒有誰的方法一定對
作者: creative88 (create)   2022-05-28 23:09:00
我們抓圓覺經講就好... 末世諸眾生 修此免邪見我比較喜歡文殊普賢 一表理 一表行 這樣兩個合在一起而寫普賢菩薩章的修也是把 知幻即離。不作方便。離幻即覺。亦無漸次。 這邊還是把修行圓收成頓頌的末句 覺則無漸次 方便亦如是 然後後面廣談方便把方便的修行也圓收進來了 覺則無漸次後頭還是回文殊章的開頭 一切如來本起因地,皆依圓照清淨覺相,永斷無明,方成佛道。那說聽完理就不用修了 標準要到永斷無明
作者: devil0915 (微笑殺手)   2022-05-28 23:37:00
是啊,上上根器者聽完直接證悟,還修什麼呢?經文就跟你說「不假方便」「非作故無,本性無故」,不用透過什麼方法、不是你做了什麼才這樣,是本來就這樣再強調一下,我沒說每個人都不用修真的想修,也是先聽完文殊的問答,了解本來沒有無明,然後才開始在生活中修習性,朝100%圓滿執行的方向努力
作者: creative88 (create)   2022-05-28 23:44:00
不講說 上上根器 每次都問說怎麼修 就是因為 歷史上
作者: devil0915 (微笑殺手)   2022-05-28 23:44:00
所以禪宗才會講悟後起修,一定要先開悟、先見性,理論先懂了,才能起修,不然的話,真的都只是盲修瞎練。順序絕對不能錯,不是先修了才懂,是懂了才開始修。
作者: devil0915 (微笑殺手)   2022-05-28 23:48:00
有記錄的是六祖,但你怎麼知道現在有沒有這種上上根器者呢?民間臥虎藏龍,誰能肯定說沒有?佛陀的法如果這麼難,如果人類很難做到,祂不會講,真的是這樣,祂也不用講那麼多法門,就是因為眾生根器各各不同,每個眾生適合的法門都不一樣。
作者: FHShih (hou)   2022-05-28 23:49:00
若真已經頓悟者 必定不會反對提倡漸修之路 尚未頓悟者也只能依照漸修之路 所以 提倡漸修之路 我覺得是好的若只提倡頓悟之路 卻不講清楚漸修路 甚至見解也不對的話那基本就是沒有什麼人會得到利益99.9999999999999999%的根器有情 聽到[本就沒有無明]卻沒有聽到應該怎麼理解[沒有無明] 只會結論在:[那我隨便幹嘛都可以~反正我是佛了 貪嗔癡也不是貪嗔癡]~這就是99.999999999999%根器 尚未有正知見時聽到的反應[反正我愛生就生氣 愛多吃就多吃 只要自己覺得沒有貪嗔就沒有貪嗔] 就會變這樣 然後 惡道多矣...
作者: creative88 (create)   2022-05-28 23:55:00
隔壁徹悟禪師05 第一篇 悟後本自圓融 何必分頓漸去搶一個上上根器的名聲禪宗頓悟後兩種 普賢菩薩章的頓修 直修心性再往後的章節用空性修觀去開顯心性 或是同大乘起信論問答的內容 悟後起修 純依禪宗無相走 就是直修心性不走六度萬行來開顯這條路 或許認為比較快但其實挺難的聽完道理 證悟 無明永斷 有祖師大德這樣註解...
作者: FHShih (hou)   2022-05-29 00:08:00
直修心性 真的圓滿證心性的只有佛 不修六度而能成佛的目前真的沒見過任何一個 ~~ (茶)
作者: creative88 (create)   2022-05-29 00:09:00
所以只要文殊第一章就好了 我是...只讀經文 我是覺得文中的意思只是開顯到裡合第二章修行 意思比較完
作者: devil0915 (微笑殺手)   2022-05-29 00:11:00
是啊,不過我說過蠻多次了,不用管別人的境界是怎樣,別人修的怎樣都與我們無關。我們要做的是「諦聽」佛陀的教誨,完全相信佛陀所說,然後在生活中去做印證。就好像佛陀說「本來沒有無明」,我們諦聽之後內心頓悟:「阿!原來如此!」然後呢?生活中再去印證,生活中遇到的每件事都是在考驗你的執行力。這時候念佛、打坐、拜佛、朝山、誦經等佛事,目的都是讓我們增加執行力,一直到有一天圓滿成就,這個過程有快有慢,每個眾生的因緣都不同,有的人是一瞬間,有的人要三大阿僧祇劫。
作者: FHShih (hou)   2022-05-29 00:13:00
如果你寫這些留言是為了利益有情 那不可能不管有情什麼狀態什麼反應 一個醫生不管眾生就亂開藥 成嗎?胃痛的你給呼吸道的藥? 只能說這個人不懂佛陀說的意思如果你是以利益有情的心寫的 你會注意對方接收到的到底正不正確 不是丟一句話給他自由發揮 等他發現原來他搞錯了 原來他的貪嗔癡還是會帶他這尊佛去到惡道那不是跟你原先的動機相違了嗎?很多人都自認為諦聽內心 對自己的證悟很有信心 但其實也還沒真的懂佛說真實內涵 但這個人就已經很相信自己是佛了開始[想生氣就生氣 想吃就吃 只要不覺得自己貪就不是貪]那他的自我信心 沒給他任何一點好處
作者: devil0915 (微笑殺手)   2022-05-29 00:23:00
那為什麼我要一直分享這樣的法呢?記得維摩詰居士喝斥富樓那的內容嗎?你(富樓那)怎麼知道人家是不是大乘根器呢?人家或許是大乘根器,你卻跟他講小乘法,本來人家爬梯可以一步登天,你卻想讓別人要從頭開始爬,這樣對嗎?但是話又說回來,若有眾生是小乘根器,你跟他講
作者: FHShih (hou)   2022-05-29 00:24:00
那就問你什麼動機了 如果你是為了利益有情 不可能不管對
作者: devil0915 (微笑殺手)   2022-05-29 00:24:00
大乘法,他當然無法接受,所以還是必須要有大德分享其他法門。所以在這個版,我希望大家各自分享自己的法門,這樣都很好,不需要去批評別人的法門好不好。
作者: creative88 (create)   2022-05-29 00:27:00
上面那段話 其實聽得出來是相信的等級 那個頓悟的
作者: FHShih (hou)   2022-05-29 00:27:00
有勸你的 版上懂禪宗的還挺多位的
作者: FHShih (hou)   2022-05-29 00:28:00
[你不覺得貪 就沒有貪] 這不是因 這是果 拿來因用很明顯就不對阿 ...
作者: creative88 (create)   2022-05-29 00:29:00
在這邊很需要靠空性跟起觀修 圓覺經後半在弄得事情
作者: devil0915 (微笑殺手)   2022-05-29 00:30:00
c大你覺得自己要慢慢破,那就去慢慢破,沒人會反對,
作者: creative88 (create)   2022-05-29 00:30:00
嗯 知是空花 是有証量身心有破掉了 相信是空花是不錯
作者: FHShih (hou)   2022-05-29 00:31:00
你要講瞬間破的 也請你講對 不要講個啥也不是的
作者: creative88 (create)   2022-05-29 00:31:00
在說你啦 不跟你客氣
作者: devil0915 (微笑殺手)   2022-05-29 00:32:00
我跟你講,要相信是無明是空花,真的很難你看這邊多少人不相信
作者: FHShih (hou)   2022-05-29 00:32:00
我跟你說 如果真的相信無明是空花 你就會把這裡每個人當佛一樣尊敬 如果你認為別人不相信 那就是自己還不相信你若真認為自己無明是假的 自己是佛 別人也是哪裡有一個[有自性]的人正在[有自性的]不相信呢??所以才會說 : 你每句話都不是在那個證悟形象上..就不用再強調了....沒有好處如果你是為了利他留言的 那請好好觀察自己真的悟了沒有沒有把握真的把[上根器者]的內容說明清楚 不被誤解
作者: devil0915 (微笑殺手)   2022-05-29 00:35:00
眾生本來都是佛,只是迷了,現在有佛陀指點明路,你不相信,這不是你的錯,也不是誰的錯,只是因為因緣不俱足,沒有關係,總有一天你會找到明路。
作者: FHShih (hou)   2022-05-29 00:36:00
你現在是立刻丟棄了[頓悟見]了 只要誰反對你 說你有錯又立刻躲在心性法的盾牌後面 很多次了 ...早就告訴你 佛性法不是很難理解的東西 也不是難信法只是你講的 並不是[佛性]的狀態 卻自認為是很多版友提醒你 你就躲進[你們都不信]的盾牌裡 這樣好嗎你在生活例子上講的佛性法 明顯都不是正確講佛性對境的方式 是錯誤的見解 真正證佛性的人 會一被指正就[反正你們不信佛說] 然後生氣嗎? 還是請想想吧心性是殊勝不可思議法門 希望不會被人誤解和曲解對境反應才是真的 腦子是假的 祝您早日找到明師了如果在貪嗔的當下 都還沒辦法直觀貪嗔本質 還會被拉跑的那真的是還沒有到心性法所要指的那個東西...你對境分享的處理方式 也並非正確的見地 所以不是大家不相信 就是因為相信心性本淨 才會跟你討論 形象的問題您也可以觀察一下 堅持[我對] [你們都不信] 的那個心到底本質是什麼?一個清楚證悟心性者,會清晰見到心性並沒有超越業果和其所帶來一切後果的範圍,只是一切痛苦後果都是因緣顯現罷了,能感受痛苦的心是佛性的明 由因緣而感到痛苦是心性的空在你瞭知痛苦是自心明空不二的顯現時 一樣是受痛苦天堂是心性明空所現 地獄也是 被罵也是本質毫無差異 但也因為清晰了知是因緣所顯所以真正證悟心性者 會謹慎每個心念的業果不會是[你不覺得貪就沒有貪]的狀態你在想要留言利益他人時 也會謹慎留心看的人的業力因為你知道他的苦樂會因為見解有一個錯誤和歪斜 去感受到多麼痛苦的[業果顯現].. 就算你跟他講你受的苦是假的那根本一點幫助都沒有 還請用正知見自利利他吧...
作者: BRIANERIC2 (灰色軌跡)   2022-05-29 01:54:00
說實話頓悟法門很迷人,近代我只服一個克里希那穆提不過我觀察他講到90歲好像沒有人是聽他的話頓悟的XDDD有人從3、40歲聽他講「頓悟」聽到8、90歲還是悟不了頓悟只適合那種實修很多年但是只差一步不能放開的那種我覺得我要他拿錢給我傷了他的心了,不過如果他真的把錢都拿出來,說不定有可能頓悟XDDDD
作者: sysp (無極)   2022-05-29 04:02:00
我比較疑惑 為什麼需要有"悟"的"動機"???
作者: devil0915 (微笑殺手)   2022-05-29 06:17:00
動機就是想離苦得樂吧,不然為什麼要學佛呢
作者: logman (圓木人)   2022-05-29 06:45:00
與其追求開悟明心見性,不如下定決心永斷煩惱無明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