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益] 為何佛經的"三"不直接意譯成"正"?

作者: MrTaxes (得粥加湯)   2022-05-26 09:39:49
像是<金剛經>提到的"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就是"無上正等正覺"。
又像是"三摩地"(又譯三昧、三摩提),意譯為"正定"、"正心行處"。
這樣看來這個"三"就是"正"的意思,那當初為何不意譯成"正",
而要維持音譯"三"(Sam-)呢?
若一般人未曾探究而望文生義,很有可能就直覺以為"三"是代表數字上的意義,
以為有三個什麼東西之類的...
岔題一下,之前看過<遠古外星人>的有一集節目,
就提到"三"這個數字在很多宗教上也有其神聖的意涵。
還有幾何學在工程應用上的"三角定位法"也是常用來掌握目標位置的方法。
所以當初不直接意譯成"正",而是音譯為"三",除了讀音上的保留考量之外,
跟數字上的意義有沒有甚麼若有似無的連結呢?
作者: devil0915 (微笑殺手)   2022-05-26 10:22:00
祖師大德翻譯時有一個共識,就是如果中文翻譯無法完整表達意思的話,那就不要翻譯 (不採意譯),用音譯,例如「般若」,通常我們的理解是智慧,但為何不翻譯成智慧就好?因為智慧不能完整代表般若的所有含義,所以就採用音譯,而這個詞就會變成佛教的專有名詞之一。我想你問的「三」,佛經中常出現的三,通常理解是「正」的意思,例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三昧、三摩地…都是上述的這個原因,並不是真的有三個什麼東西,但若翻譯為「正」,又會讓眾生落入二元化的思考,「既然有正,那是否有邪?正、邪要如何定義?」等等問題就會跑出來,是故乾脆不翻譯,直接採用音譯,眾生比較不會胡思亂想,這是祖師大德的慈悲。以上,我的看法,若有其他見解,恭請其他博學的大德補充一下囉。
作者: adampolo (adampolo)   2022-05-26 12:07:00
紐西蘭為何不譯成新西蘭?
作者: MartinJu (荒謬人生)   2022-05-26 13:20:00
南傳把samasam 翻作是完美喔,梵文巴利文幾乎都有一字多義的情況,用音譯比較可以保留原本的稱呼
作者: yogi (Yogi)   2022-05-26 13:45:00
樓上講的真的是鬼扯張飛打岳飛。三摩地的三跟三秒三菩提的每個三都不一樣。samma是正,sam是等,samadhi是定。工三小會造成二元化?連意義都搞不清楚就別談這麼高大上的層次了吧。要怎麼翻譯單純就是譯者自己的選擇而已,就像也有人翻正等覺,而八正道裡面正見正精進也沒有聽過有人翻三秒見三秒精進啊。很多學佛人讀了一點皮毛就在高談破除二元化,問題是對於凡夫來說不談正邪就無法正確擇法,無法實踐擇法,那麼自己的知見就很容易被附佛邪說污染而不自覺。如果真的有心學佛還是要腳踏實地,先從辨別正邪開始,方向確立才可能趣向解脫。
作者: devil0915 (微笑殺手)   2022-05-26 14:55:00
感謝樓上大德提供另外的看法
作者: smallkelp (小海帶)   2022-05-26 15:46:00
祖師大德的翻譯不一定會有樓上說的共識,如果你真的有稍微看過一些研究佛經漢譯學者的文章的話XD
作者: creative88 (create)   2022-05-26 16:21:00
唯識義的無差別是廣演分別相之後 才再真如的立場上談平等 稱為圓成實性 但是依他起還在 依他起則分正邪禪宗義要的不思善不思邪 是要瞬間離心意識 不是要取沒有正邪的相 沒有正邪還是一個相"捨妄心。取真理。取捨之心成巧偽。學人不了用修行。真成認賊將為子。"圓覺真如義的圓融 差別就是無差別 樣樣是真金 當然可以談正邪 三種都可以有差別正邪
作者: devil0915 (微笑殺手)   2022-05-26 17:19:00
上面祖師大德那邊是我個人想法而已啦,翻譯者要翻譯佛經一定很慎重,理應會避免使用可能讓眾生誤解的翻譯方式,可以確定的是這些專有名詞都沒有翻譯出來,都是用音譯而已。至於正邪的定義,六祖壇經定義的很清楚了,就不多敘述了。
作者: ykkdc (ykk)   2022-05-26 17:36:00
定是三摩地,心心所當中,三摩地的心所法就是定心所。以佛教來說,內道的三摩地是正定。但是,定(三摩地)不一定是正定,如《根本說一切有部毘奈耶》說:「佛告比丘:…復由生在無想天中,由彼業緣,至愚至鈍。是故,汝等苾芻!…遠離邪定(無想定),當如是學。」外道的無想定,就不是佛教鼓勵的了,外道因無想定生在無想天,無想天是八難之一。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