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 慈悲心培養法

作者: GeraldLiu (wolver)   2022-04-18 11:17:33
先前看到大悲咒本體主要是十種心:
大慈悲心
平等心
無為心
無染著心
空觀心
恭敬心
卑下心
無雜亂心
無見取心
無上菩提心
當時相當感興趣,畢竟自己是持大悲咒的。
但問題來了,這十種心有的簡單易懂,如平等心、恭敬心、卑下心這三項。
剩下的七心連意思為何自己都搞不定,自然也不知該怎麼培養。
思來想去,自己是先從大慈悲心下手,想:父母對待自己的孩子,應該是慈心無誤。
於是在外頭無論遇到何人,都將之當成親生孩子來觀照。
效果是有的,特別是看到一些頭髮都白了的婦人先生們,將之當成親生孩子來觀照。慈
悲之念尤盛。
目前是,看到年紀比自己大的多的,當孩子看。年紀比自己小的,當父母看。看到父母
重新轉生成這樣,除了恭敬心外,也會有些歡喜心。
另外就是,之前看一些青少年行為,會生憤怒心的,當成是自己的父母來看時,也都能包
容。而且,歡喜心也是有的。
當然,這種作法只能自己心裡觀想而已……
作者: FHShih (hou)   2022-04-18 11:19:00
您可以去查"七因果教授" 和"自他相換" 是有系統完整觀修菩提心的方法。七因果教授: 平等捨、知母、念恩、報恩、慈心、大悲心、增上意樂,每一個階段都有他的作用。父母對待孩子混雜了貪心和慈心,如果不用最一開始的[平等捨]來消除貪心和嗔心,這樣下去修慈心,會混雜了貪嗔在其中,對現世的仇敵有嗔心未消除,硬是去修慈心,也難生起而對自己親友修慈心,因為混雜了貪愛,不會成為平等的慈悲,後面菩提心就難出生,所以第一步的平等捨是需要的。
作者: GeraldLiu (wolver)   2022-04-18 11:28:00
應該是同時用好幾種心下去觀,不是單一的。大悲咒十心
作者: FHShih (hou)   2022-04-18 11:28:00
不是同時 是次第這些心沒有前面,後面怎麼修都不純粹也會有雜染。
作者: GeraldLiu (wolver)   2022-04-18 11:29:00
應該也是要一次全用上,咒的功用才會出來。但不容易。
作者: FHShih (hou)   2022-04-18 11:29:00
不知母 不會念恩 若不念恩 不生報恩 無報恩心 生不起慈悲心 沒有慈悲 不會有大悲 沒有大悲 增上意樂發不出沒有增上意樂 生不起菩提心請問您[咒的功用出來]是要出來什麼??若按次第修持生起任運菩提心 你心就是咒本身 還籌什麼咒
作者: GeraldLiu (wolver)   2022-04-18 11:32:00
好吧,次第。總之就是要練習。這句話:「善思惟用心」
作者: FHShih (hou)   2022-04-18 11:32:00
的功用生不生出來? 若沒有菩提心 怎麼唸都是一點點而已請先聽聞修持方式 再照著練習吧 一般菩提心上座觀修效果很好 下座會有明顯感受轉變
作者: GeraldLiu (wolver)   2022-04-18 11:34:00
咒的功能出來有兩項是自己感興趣的,一是站在上風處念咒,被風吹到的人都受益。另一個是自己洗澡的水,潑到其它生物的身上,牠們也受益。都是為眾生的就對了。
作者: FHShih (hou)   2022-04-18 11:37:00
隨喜利他善心 這樣很好 那當您按次第圓滿升起菩提心時絕對能夠更加深刻利益有情目前我們尚無法對於害我、害我親友、看起來罪大惡極殘暴無比的人生起如親友般的慈悲心 所以會需要按次第修https://reurl.cc/Kb6x1y 這是我能找到比較簡短的教授可以參考 ~~ 祝願圓滿
作者: GeraldLiu (wolver)   2022-04-18 16:31:00
罪大惡極殘暴無比的人是自己的前世呀!這要靠懺悔法。
作者: FHShih (hou)   2022-04-18 18:16:00
因果見是一個要修的部分 菩提心也是要修的菩提心具備廣大福德資糧 搭配空性見 才能成佛 除非您想修證阿羅漢 那可以不用修菩提心
作者: Uguar (零零漆)   2022-04-19 21:14:00
先找出自己貪嗔癡比較快喔...菩提心是甚麼定義都不明要怎麼生??真的遍讀大乘經,修法上並沒有提到修這些心喔~佛經中有專門教人練出菩提心的法門嗎??
作者: FHShih (hou)   2022-04-19 21:29:00
菩提心的形象 在<十住經> 裡有清楚描寫了 不會定義不明「諸佛子!若眾生厚集善根、修諸善行、善集助道法、供養佛、集諸清白法、為善知識所護、入深廣心、信樂大法心、多向慈悲、好求佛智慧,如是眾生乃能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為得一切種智故、為得十力故、為得大無畏故、為得具足佛法故、為救一切世間故、為淨大慈悲心故、為向十方無餘無閡智故、為淨一切佛國令無餘故、為於一念中知三世事故、為自在轉大法輪廣示現佛神力故,諸菩薩摩訶薩生如是心。]<大寶積經>:[ 『童子當知,云何名為菩薩道耶?所謂菩薩摩訶薩,於諸有情精勤修習四無量心。何等為四?所謂大慈波羅蜜、大悲波羅蜜、大喜波羅蜜、大捨波羅蜜。又勤精進於於諸攝法隨順修學。童子!若有菩薩如是修行,是名開菩薩道。]關於"慈無量心" 佛陀也清楚講了範圍和心態「『復次童子!云何菩薩摩訶薩於諸眾生精勤修學大慈無量波羅蜜?所謂菩薩摩訶薩行菩薩道,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盡眾生界慈心遍滿。以何等量為眾生界?所謂盡虛空界是眾生量。童子當知,如虛空界無所不遍,如是菩薩摩訶薩大慈無量亦復如是,無有眾生含識種類而不充遍。童子當知,如眾生界無有限量,如是菩薩摩訶薩所修之慈亦無限量。]下面佛陀一次講授 [大悲無量]、[大喜無量]、[大捨無量]文長不錄 但已足夠顯示 菩提心教授佛陀在諸多經典當中多有宣說 。
作者: GeraldLiu (wolver)   2022-04-19 21:46:00
有點不忍心講,一個無法對無惡不作的人生起慈悲心的人
作者: FHShih (hou)   2022-04-19 21:47:00
可以生慈悲心 但是否能與對自己父母一般無二差別的慈愛心
作者: GeraldLiu (wolver)   2022-04-19 21:47:00
,要教人如何培養慈悲心。希望沒冒犯。
作者: FHShih (hou)   2022-04-19 21:48:00
要對極惡有情生慈悲心不難 但請問您是否已生起對他們如同自己父母一般的慈愛心? 末學是尚未 所以隨學佛陀所說的發菩提心教授 如果您是已經升起對殘暴極惡有情如自己父母一般的慈愛心? 如果已生 有如可以為父母捨命一般 您也願
作者: GeraldLiu (wolver)   2022-04-19 21:50:00
請解釋何謂「同體大悲」?
作者: FHShih (hou)   2022-04-19 21:50:00
意為極惡有情捨命否? 若尚未 那是需要隨學佛陀所說的菩提提心的,末學從不覺得自己在教人,只有佛陀在教人,也只有佛陀有資格教人,只是在討論到慈悲心時,末學會引用佛陀說的慈悲心標準罷了,不曾想過要在板上教人。請問您要問的同體大悲是末學自己的體會還是佛陀的教授?
作者: GeraldLiu (wolver)   2022-04-19 21:54:00
其實有時會覺的無法與您討論。但又不可否認,能從您那
作者: FHShih (hou)   2022-04-19 21:54:00
因為不知道您的學習模式,到底是跟佛學,還是跟板友學?
作者: GeraldLiu (wolver)   2022-04-19 21:55:00
學到東西。大概是這樣。
作者: FHShih (hou)   2022-04-19 21:55:00
如果您是跟佛學,您可以查閱經論,如果您是問末學自己的感觸,只能說,末學上座修慈悲心時,曾經觀想那一切有情地獄餓鬼畜生人類病痛宰殺之苦,全都吸到自己內心當中,由我代受,自己與他無別代為受其苦,當想到很具體的地獄夾山油鍋刀山劍雨、餓鬼長劫飢渴、畜生被活活剝皮放血等苦,明確觀想自他無別,一方面痛哭了3小時,一方面非常歡喜。
作者: GeraldLiu (wolver)   2022-04-19 21:59:00
恩,自己是懺悔時,殺父殺母殺阿羅漢都認了前世做過。
作者: FHShih (hou)   2022-04-19 21:59:00
下座之後,感受持續恆時想帶他受苦,但也觀察到會因繁忙而減弱,對照經論,也尚未升起對最殘暴有情如父母般無別的平等慈悲心,此事[平等捨]心並未到位之故,所以,末學自己在依照佛說經典,認真修持菩提心時,確實升起很猛烈覺得必需要去排除萬難、成就佛果的心,那種心會難忍到像火在燒
作者: GeraldLiu (wolver)   2022-04-19 22:02:00
如今則想,所有可以想像到的惡事,自己都做過。所以還
作者: FHShih (hou)   2022-04-19 22:02:00
全身像燒起來一樣,因為想到[現在我父母正在地獄油鍋中,
作者: GeraldLiu (wolver)   2022-04-19 22:03:00
得持續懺悔。
作者: FHShih (hou)   2022-04-19 22:03:00
我卻無能為力!] 所以生起猛烈求佛果之心,而下座後會漸消,對照佛說經論,方向與心態是正確,尚須再再串習如此。您說的懺悔是很好,不過懺悔法和菩提心法,是兩個不同的心和思維角度,您可以再看看。末學自己的目標,是希望儒佛說的標準,我可以為今生父母捨命,乃至代受千刀萬剮,也希望可以為對我及親友極為殘暴的極惡有情升起完全相同的心,毫無差異,並且為了所有有情
作者: GeraldLiu (wolver)   2022-04-19 22:07:00
個人建議,您可依本文提的,到外面看看小孩子,青少年
作者: FHShih (hou)   2022-04-19 22:08:00
去求取佛果位,這是佛說菩提心的方向。
作者: GeraldLiu (wolver)   2022-04-19 22:08:00
觀想那是您的父母,已然轉世。然後再看看自身感受有何
作者: FHShih (hou)   2022-04-19 22:09:00
青少年那個小惡,末學覺得較為容易,比較難的是那種對於自
作者: GeraldLiu (wolver)   2022-04-19 22:09:00
轉變?
作者: GeraldLiu (wolver)   2022-04-19 22:11:00
其實哦!想取得佛果位這個念頭,本身是執著。
作者: FHShih (hou)   2022-04-19 22:12:00
抱歉 佛說這個執著在成佛前都是需要的 不能破若還沒生起 就先破 會變成尚未登彼岸就棄船.. 會淹死的
作者: GeraldLiu (wolver)   2022-04-19 22:14:00
陳進興是你呀!但那已是過去世的事了,明白嗎?懺悔就好,不再犯。
作者: FHShih (hou)   2022-04-19 22:16:00
抱歉 不是要打擊您 但您這不是菩提心呢...空性見也並不是說[現在的某人就是過去的我]這種見或許您會認為這樣想很有效果 可以對治一些煩惱但想完之後 您就會停在[處理完自己的煩惱很歡喜平靜]狀態然後 就沒有下一步了 也不會想要去成佛
作者: GeraldLiu (wolver)   2022-04-19 22:17:00
有沒有這種可能,當您放下成佛這念的當下,正是成佛之
作者: FHShih (hou)   2022-04-19 22:18:00
對於現在正在受苦的有情也不會想要勉力去救拔
作者: GeraldLiu (wolver)   2022-04-19 22:18:00
時。
作者: GeraldLiu (wolver)   2022-04-19 22:25:00
這麼說好了,成佛那麼重要嗎?可不可以不成佛,但自在
作者: FHShih (hou)   2022-04-19 22:26:00
阿羅漢道未成佛 但離輪迴 不過對於正在受苦的過去父母沒有利益就是了 您可以自己選我自己想過這問題 如果我父母在地獄油鍋中煮著 我自己在證空慧根本定中安住自在 可以嗎? 我不行 所以這是我自己的選擇。 所以 成佛重要嗎? 真有慈悲心的話 會覺得非常重要。
作者: GeraldLiu (wolver)   2022-04-19 22:29:00
重點在於,您真能確定父母在地獄嗎?若不能,那又何苦
作者: FHShih (hou)   2022-04-19 22:30:00
這正是[知母]那個部分要修出來的東西 在地獄當中的有情究竟是[無任何關係的陌生人、受苦也無所謂] 還是 [必須救拔的過去父母] 這個問題 在[知母]的部分第一 過去我們在輪迴中無量生 父母也無量 每個有情都非長有可能做過我們的父母 就算我忘了 但這件事不會消失過去他對我深厚的恩德 不能因為我不記得就算了然後自己快樂自在就好 這樣是很忘恩負義的
作者: GeraldLiu (wolver)   2022-04-19 22:33:00
再問一個問題,若能讓您父母離開地獄,您能放棄成佛嗎
作者: FHShih (hou)   2022-04-19 22:33:00
用這樣的心 認定自己要救一切有情 不能遺漏哪一個不太明白您的問題 如果不成佛 是救不了有情離地獄的如果不成佛 沒有圓滿智慧了知一切有情根器 和前後世因緣就沒有辦法用最適合他的方式利益他 就算能夠暫時小利益也沒有辦法究竟圓滿利益他 就算強大神通者 也不能做到就算暫時讓父母出輪迴 他們因為無知造惡 依然會再次投入***出地獄(修正)其中,況且,除了地獄之外,輪迴中每一道都是很痛苦的真的要救過去每一生的父母 一定要救到出輪迴才可以而要引導有情出輪迴 需要強大的智慧和慈悲心 唯有佛能夠所以說 如果決定要救拔過去每一世的父母 不可能不希求成佛的 相反 你會希求一切遍智、希求佛十力、希求佛四無礙解、希求佛十八佛不共法 因為少一個功德 就少一些有情你能利益到 只要存在多一分[不知] 非遍知 就一定有我不能利益的有情 說到底 只要決定要利益一切有情 就需成佛
作者: GeraldLiu (wolver)   2022-04-19 22:40:00
不知該說什麼了。但想,若真有佛,祂不會要您這樣的。
作者: FHShih (hou)   2022-04-19 22:41:00
<十住經>也是如此說的佛就是如此說的 還請不要誤會了猜想 您是不是誤以為"放下"就是啥都不在乎??啥都不追求 也沒什麼想要的方向 ?? 這不是放下佛法的放下 是放下執有自性 但不是放下佛果位佛陀觀一切有情無自性 但不是[無] 也不是[沒有] 更不是[完全沒有什麼追求]這種狀態佛陀觀有情"無自性" 是放下 但佛陀也清楚受苦有情是[有]是存在 是正受苦中 是無自性 但存在所以佛陀根本就不是[啥都不求 啥都不在乎] 的那種狀態希望您把[放下]的見再重新想一想也真心建議您要聽聞比較完整的見解 比較好 因為有些部分見解錯了 修一輩子 就岔很遠了<十住經>:[為得一切種智故、為得十力故、為得大無畏故、為得俱足佛法故、為救一切世間故、為淨大慈悲心故、為向十方無餘無闇智故,為淨一切佛國令無餘故、為於一念中知三世為自在轉大法輪廣示現佛神力故,諸菩薩摩訶薩生如是心。]佛陀說菩薩的心是明確有所求的 並不是[不管事的]所以 您可以想想 您自心的慈悲 和佛說菩提心的差異以上供養另外 建議一個您能觀察的點 如果您是很在乎[自己很自在]的感受 那麼 這是以[我執]為出發點的 肯定是[執著]的這個執著是主要[不自在]的原因 當有人破壞您的[自在]那個時候 很難生起真實想要利益他的心的 因為[我執]故所以 若您真的想要自在 菩提心還比較能夠做到 因為菩提心強烈的菩薩 至少還能夠把別人放在自己前面若是直接一些 可以說 您的[放下] 不是佛陀教的[放下]..希望不會冒犯 祝福您另外 想請問您都聽哪一位法師開示? 他從來不講菩提心的嗎? 很是好奇 因為末學上面提的 應該都是漢傳也很普及的觀念 非常多漢傳法師都會清楚講授菩提心、強調菩提心
作者: devil0915 (微笑殺手)   2022-04-19 23:20:00
@GeraldLiu 心經已經告訴我們,所有一切都放下,包括「想成佛的我、能成的佛」,就是你成佛之時。所謂放下不是什麼都不要,是不執著,生活上依然是馬照跑、舞照跳,不是消極過人生,這很重要喔。
作者: FHShih (hou)   2022-04-19 23:36:00
作者: logman (圓木人)   2022-04-19 23:46:00
放下成佛的念頭?好像有點頑空的味道
作者: creative88 (create)   2022-04-19 23:51:00
真如系或是禪宗可能會有這種教法 但是那是要幫助在瞬間跟法身相應用的 而且真的開悟了 就會發菩提心就會覺得這講的是有道理的 不會排斥 人都要成佛的
作者: GeraldLiu (wolver)   2022-04-20 00:19:00
放下不是不在乎,應該是先緩緩。今天不成佛了,明天再來。
作者: BRIANERIC2 (灰色軌跡)   2022-04-20 00:22:00
放下成佛的念頭 要看你怎麼運作 運作錯了就跟「想成佛」一樣,是另一種作用力,事實上如果真的到了這個程度應該要觀照的是「即心即佛」,除此之外那裡有佛可成?也就說當你觀照到想要成佛的念頭本質就是出於佛性時「想成佛」或「放下成佛」兩種邊見,當下解脫阿其實喔,什麼路徑,對聖者的解釋都不構成阻礙,比方說菩薩很強烈的執著要渡眾生,或是誓成佛道,這種執著
作者: GeraldLiu (wolver)   2022-04-20 00:27:00
聽法師講經是聽很多,心要法門、占察經、地藏經、十大
作者: BRIANERIC2 (灰色軌跡)   2022-04-20 00:27:00
不太會障礙他,因為他的覺照本來就很接近圓滿,不太會因為他的第六意識有這種意念,就形成阻礙。 反之你看
作者: GeraldLiu (wolver)   2022-04-20 00:29:00
願王……最近聽的是普門品。普門品主要是想聽法師怎麼
作者: BRIANERIC2 (灰色軌跡)   2022-04-20 00:29:00
達摩血脈論「但有住著一心一能一解一見,佛都不許,佛無持犯,心性本空,亦非垢淨。諸法無修無證,無因無果。佛不持戒,佛不修善,佛不造惡,佛不精進,佛不懈怠,佛是無作人。但有住著心,見佛即不許也。佛不是佛,莫作佛解。若不見此義,一切時中,一切處處,皆是不了本心。若不見性,一切時中擬作無作想,是大罪人」是癡人,落無記空中;昏昏如醉人,不辨好惡。若擬修無作法,先須見性,然後息緣慮。若不見性得成佛道,無有是處。」 有沒有,達摩前面就在說你講的佛不是佛,佛也不求成佛,但是他那個是從結果往回看的如果你要這樣緣著修上去,最低的基準你要「見性」
作者: GeraldLiu (wolver)   2022-04-20 00:33:00
講真觀清淨觀、廣大智慧觀、悲觀及慈觀和慈眼視眾生…
作者: BRIANERIC2 (灰色軌跡)   2022-04-20 00:33:00
就像退休的人跟你說,人終究要退休的,結果你就退休了靠夭,人家退休舊金山佛寺,你萬華龍山寺…法師講法,我就說了很多次了,你一直聽然後腦袋在那裡分析,人家是一輩子實修的經驗整理,讓你觀念清晰但是頭腦有極限的,比方說你就會在「成佛的強烈執著」跟「成佛要看破放下執著」中,腦袋就打結了,然後你就要花更龐大的時間,讓你的頭腦可以理解這2個並不相違理解之後,你的頭腦馬上又會冒出下一個矛盾點我們一般來說,社會上喜歡解決問題,覺得解決提出問題的人是邪魔歪道,但是呢修行很有意思,修行專門在解決提出問題的人。比方說「就你問題最多」、「為什麼你總是在提問題?」,因為提出問題的人就是問題本身像你這些問題,法師講完之後,你就要找一個方法好好去觀察、覺知,從你的覺知中去驗證他說的,不是用想的思想貫通只有一半,要有方法從你的「內心」去「驗證」
作者: GeraldLiu (wolver)   2022-04-20 00:42:00
法師經常強調的一個觀念是:「不要用腦袋。」
作者: BRIANERIC2 (灰色軌跡)   2022-04-20 00:43:00
腦袋只是一半,你腦袋通了之後,就不要緊抓這個認知我常常看到很多人到老了,還是抓著一堆認知,變成大師一點光都沒有,我都好奇這些認知死了之後有什麼用XDDD要常常提醒自己,如果明天死了,我今天腦袋理解的這些東西在那裡? 這樣可以趨動你,盡可能的不要太過度使用腦度,不然會被腦袋的「認知」抓太緊,也就是說你的腦袋如果理解了法師說的之後,就要先把這個認知放下,然後透過正確的方法,針對這些「佛理」去「覺知」從你的內心中去升起答案,跟你頭腦理解的東西對應但是如果頭腦抓得太緊、太週密、太怕犯錯,你的內心就會被遮蓋,所以這個鬆緊的拿捏,這個火候才是關鍵
作者: gogolee0210 (小羅賓)   2022-04-20 01:03:00
「不要用腦袋」其實有好幾種解釋的方法。看你是要清楚明白的去觀其性空緣起,或是拿知見再去建立知見。壇經的公案可以參考,有僧舉臥輪禪師偈云:「臥輪有伎倆,能斷百思想,對境心不起,菩提日日長。」師聞之,曰:「此偈未明心地。若依而行之,是加繫縛。」因示一偈曰:「惠能沒伎倆,不斷百思想,對境心數起,菩提作麼長。」之所以建議你先繼續修置心一處,是因應你發文的內容,暫時階段性的建議而已,並非永遠這樣。止觀當然是很好的珍貴教法,非常推薦,你要直接從這邊著手也沒啥不好。更正:主要是不要拿知見再去建立知見,搞想像。但要清楚明白的去觀其性空緣起,悟空。
作者: BRIANERIC2 (灰色軌跡)   2022-04-20 01:09:00
慧能跟永嘉玄覺,這哥倆好我一直覺得很有趣,殊途同歸一個是不識字,佛經都要人講給他聽,他再來解最有趣的就是六祖壇經中他有一段先說常 然後再說無常還是先說無常 結果人家拿佛經「常」來堵他 他還要人先念給他聽,他當下解題,真開悟大師。 永嘉玄覺應該是相反的,知識水準跟學習能力都是頂標
作者: GeraldLiu (wolver)   2022-04-20 01:18:00
不要用腦袋當初的理解就是一直念佛號,讓腦袋無法想
作者: gogolee0210 (小羅賓)   2022-04-20 01:24:00
不知不覺也會隨順有緣,將這套應用在的生活中。先讓人自己念一遍,再讓人以自己的觀點去看見自己的謬誤,直指人心。有執的人被挫破,會感到不舒服是很正常的,看多了。可臥論禪師何等人,是大禪師、利根者,當下就明白六祖所說的了。要是換做一般人可能又繼續跟你玩文字遊戲了XD永嘉的背景我不清楚,但每個人根基不同、緣不同,這應是他適合的路線。
作者: BRIANERIC2 (灰色軌跡)   2022-04-20 02:06:00
還有,修「去感受眾生痛苦」要注意自己的承受能力,因為那種相應是會消秏你的靈光的,如果你體質不好又沒有「特殊方法加持」的話,不要自己去修,不然很可能會心識黑暗,吸入眾生的痛苦,我記得好像是阿底峽的方法可以當做一種觸發自己的慈悲心的體驗,但是次數個人建議不要太多,感受眾生的痛苦最好在證空性之後再去修才可以「排掉」,不然可能會積聚,然後在生活中就常常被身邊的人觸動,而身心受到影響,要先愛自己XDDD把自己照顧好,覺照圓滿,然後再去幫別人,比較安全XD偶爾要學學空觀大師,「眾生的苦是空」,關我屁事這樣把他們彈開,讓自己心識不要起伏太大偶爾還是要逃避,不要面對太深,以免承擔太重
作者: FHShih (hou)   2022-04-20 08:09:00
放下如果是緩緩,永遠推到明天,其實內心是[不想成佛]的經典裡也完全沒有這種教授不要動腦袋也不是一直唸佛、讓腦袋無法想...這是屬於修愚痴 那這樣和畜生有什麼差別? 這樣如果會成就畜生應該成佛最快... 之前蓮池大師也早就破斥過了真的很好奇G大都聽哪位法師?聽聞見解不是讓你只有動腦袋用的 見解是讓你悟心用的見解是指月的手 讓你修出證量實在東西的 要你不要只動腦 是因為手指不是月亮 但你卻把手指給剁了 以為這樣可已看到月亮?? 就不對了阿所以 蓮池大師才會苦口婆心地叮嚀 念佛和參禪者 都要學教理 ...BR大提到的[觀眾生苦]的部分,請不用擔心,我問過教導的法師了,法師教導在自他換時,觀想吸入一切眾生黑暗,與自己心中執著實有、自私自利的我執、我愛執相容,觀想眾生苦徹底破壞了我執我愛執,化為明光。這樣就OK了 不會有身心負擔的~~如果你真的觀法身證悟,在真如觀當中體悟了真如,那時應該會升起更加強烈的菩提心:[一切有情就是因為不了解這個! 所以在輪迴當中受盡大苦啊! 真相就在這裡啊! 喂! 聽我說~!!不要再受苦了~! 真相就是這個呀~!! 喂~~ 醒來醒來啊~!!]這種急切地想要搖醒每個眾生的心,那時應該有強猛的菩提心,完全不是在真如當中修無作意、修自己自在,對其他有情沒有感覺,這種狀態。你看普門品,觀音菩薩還要化身成商主、男人女人小孩老人去利益一切有緣眾生,為他們說法,完全不是[可以先緩緩]的狀態,也不是在錯誤的"真如觀"當中把一切眾生都當作[無]你若真的證悟真如觀,就會發現一切有情本心佛性是佛,只是被夠帳遮蓋,暫時不顯,在"如夢"的障蔽中受如夢的苦,你就會很受不了的想要把她叫醒、把他從如夢障蔽中挖出來,根本不是[苦眾生不存在、苦不存在、障蔽不存在]這種錯誤見解阿..
作者: logman (圓木人)   2022-04-20 08:54:00
上座部佛教《南傳菩薩道》記載,釋迦牟尼於座下定決心道:「且讓我剩下皮,且讓我剩下腱,且讓我剩下骨頭,且讓我的血肉乾枯。除非能證悟一切知智,否則我絕不從此座起身。』
作者: gogolee0210 (小羅賓)   2022-04-20 10:22:00
《六祖壇經》云:「善知識!我此法門,從上以來,先立無念為宗,無相為體,無住為本。無相者,於相而離相。無念者,於念而無念。無住者,人之本性。於世間善惡好醜,乃至冤之與親,言語觸刺欺爭之時,並將為空,不思酬害,念念之中,不思前境。若前念今念後念,念念相續不斷,名為繫縛。於諸法上,念念不住,即無縛也。此是以『無住』為本。」當中有特別指出:無相者,於相而離相。無念者,於念而無念。無住者,人之本性。是“於念”而“無念”,真如自性起念是自然現象,但是不住。「念念之中,不思前境。若前念今念後念,念念相續不斷,名為繫縛。」「於諸法上,念念不住,即無縛也。」是以金剛經云:「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作者: FHShih (hou)   2022-04-20 10:41:00
金剛經是:[ 應無所住 而生其心] 但弄錯的人就會變成[ 應無所住 沒有心] ....
作者: GeraldLiu (wolver)   2022-04-20 13:01:00
最早最早之前這幾句是看成:「應無所往而生其心。」而且一錯就是很久很久都沒改。但無妨,也不懂。
作者: gogolee0210 (小羅賓)   2022-04-20 13:23:00
沒事,我背了幾年的金剛經也看不懂。主要還是繼續在生活中置心一處於意根上,觀識的運作,不斷的一層一層的抽絲剝繭,有天突然就通了。一經通,百經通。覺得圓覺經中這段不錯,「知幻即離,離幻即覺,不作方便,亦無漸次」在阿難之前,跟在釋迦牟尼身邊的侍從是善星比丘,是希達多未離家求道前生的長子。善星比丘也很通達經典,結果心外求法,自恃所學,傲慢的不得了,不信釋迦牟尼,最後墮入地獄道。而阿難雖然多聞第一,但也很晚才證果。世尊示現入涅後,集結經前,被其他阿羅漢拒之門外,回去徹夜禪坐,最後受不了了,正躺下去後腦巢碰到枕頭的一瞬間才開悟的。
作者: FHShih (hou)   2022-04-20 13:57:00
所以 請依佛說修行 不管自恃懂得多 還是自恃修的好都不會真正證悟 唯有緊緊依靠佛說 去修持皈依佛 皈依法 皈依僧
作者: gogolee0210 (小羅賓)   2022-04-20 13:59:00
沒有心,早就死了,見聞覺知當即就壞了,住空相不能算是無所住。事實上,「人之初,性本善」,本來就清淨、圓滿,本來就不住。結果念塵勞之心,思前想後,念念相續不斷,就作繭自縛了。
作者: FHShih (hou)   2022-04-20 14:01:00
住於無念之外 最重要的是以心覺照自心明空 安住其中
作者: gogolee0210 (小羅賓)   2022-04-20 14:01:00
皈依自性佛,皈依自性法,皈依自性僧。
作者: gogolee0210 (小羅賓)   2022-04-20 14:04:00
於念而無念,是不住念,壇經內文也是這樣說的。並不是住無念。
作者: FHShih (hou)   2022-04-20 14:04:00
因此 在你皈依自性佛 自性法 自性僧之前 基本要先皈依佛法僧 不然 有太多以為自己在心性上的人 只是在修"昏倒"
作者: gogolee0210 (小羅賓)   2022-04-20 14:10:00
意思完全不同。
作者: FHShih (hou)   2022-04-20 14:10:00
是不同啊 但是心上不同很多人未必分的清楚少一點明分 多一點住分 一不小心就進到細昏沉這個修行人未必能真的認出來 所以才說 不容易因為 真正心性修持的時候 雖然是放鬆 但是明分的力量要提的非常強 只要不是[極有力明顯] 都算在細昏沉裡這種細分昏沉 很舒服 很愉悅 很讓人沉醉不想出來但是 就是修"昏倒" 差異只有一點點這種細微的差異 需要依靠"聽聞"才會發現
作者: BRIANERIC2 (灰色軌跡)   2022-04-20 14:22:00
我覺得你們的路線蠻互補的,可以去吃個飯聊聊天,瞭解彼此的想法,交換不同意見XDDD
作者: gogolee0210 (小羅賓)   2022-04-20 18:20:00
誰給解釋解釋嬰兒眠跟光明定啊XD
作者: devil0915 (微笑殺手)   2022-04-20 21:27:00
六祖壇經寫的很清楚,佛法是頓法,前念迷是眾生,後念悟就是佛。所以眾生跟佛的差別是在一瞬間而已。黃檗禪師的「傳心法要」也直接寫明了,若修六度萬行求成佛,那即是有次第,無次第佛。所以若你的修行法門是要你修這個、修那個,要先怎樣然後再怎麼樣,即是有次第,述我直言,那是因為你善根還不足,所以要藉著這些法門來讓你開悟,目的是讓你從不了義中進入了義。若很不幸的,你一直在不了義中打轉,反而還開始注意別人是不是也這樣做,例如我吃素吃了幾十年,起了驕傲心,認為那些不吃素的人都是沒有慈悲心。或是我多年來持某個戒或修什麼法門,起了驕傲心,認為別人修的都不對,這樣叫做「倍增無明」,本來已經很無明了,學佛後又產生另一個叫做「法執」的無明……難得這輩子聽聞佛法,卻在外相上打轉,不識本心,那就太可惜了。最後再補充一下,我的意思不是說「不要修這個、修那個」若你的師父要你修,你就去修,但要清楚了解修這些法門的目的是要讓我們回歸本心、不執著,不是說都不要修
作者: FHShih (hou)   2022-04-20 21:56:00
奇怪了... 這篇的標題再講慈悲心修法 所以討論慈悲心修法應該沒有問題吧? 你要說慈悲心修法不了義 卻又說佛法都是頓法,那很顯然您沒有頓悟的理由,就是需要次第漸進修法既然您沒頓悟,需要漸悟,卻又看不起漸進的修法,不是很怪嗎?當別人提漸進的角度 您又認為是在[不了義中打轉]您這不是陷入了: 頓悟不了 又看不起漸進 這泥沼嗎?漸進法和頓悟法本就沒有相違 就看您會不會用另外 版上討論佛法 各自提出聽聞修持過的角度 這很正常為什麼指出見解上的錯誤就是[驕傲心]??還是說您討論只是想要被稱讚和認同? 才會覺得別人指正是驕傲? 這種風格真的和過去minpanda有像...如果您一心只覺得心性法門是唯一 其他都可以丟棄看不起那您真的要很小心 因為 確定這樣識不得本心您只看到菩提心修法不了義 卻不知道菩提心就是本心連菩提心的形象狀態也不清楚 更不知道有傳承是用生起強烈菩提心的方式 觀見本心的 你卻視他為不了義??另外 提醒您 [您的見解有錯] 頓悟法也有漸進法的方式大手印大圓滿也有次第之法 您誤以為所有[次第法]是不了義真正懂大手印大圓滿的頓悟法者 根本不會這樣說話..您這種堅持[有次第就是不了義]的見 就是[在外相上打轉]不好意思 沒看過這種奇怪的見解真心勸您 心性法門殊勝 但不是只學心性法門就殊勝佛陀每一個法門 同樣殊勝 必須嚴謹依照佛說下去修持
作者: Uguar (零零漆)   2022-04-20 22:15:00
事實上修一個好心的確是很好的事情,也值得鼓勵
作者: FHShih (hou)   2022-04-20 22:15:00
而不是自己頓悟不了 又看不起佛給你的階梯 非常可惜
作者: FHShih (hou)   2022-04-20 22:16:00
無為法不是啥都不幹啊 ~ 您的無為法是??
作者: Uguar (零零漆)   2022-04-20 22:17:00
講得殘酷一點,一個有好心的人沒有修智慧,沒有斷貪嗔癡該會犯錯的時候還是會犯錯該會煩惱的時候還是會煩惱
作者: FHShih (hou)   2022-04-20 22:18:00
是阿 沒錯 但是一個有智慧沒菩提心的人 會無法利益任何
作者: Uguar (零零漆)   2022-04-20 22:18:00
所以我覺得光修菩提心、慈悲心煩惱的解決方案是甚麼呢??
作者: FHShih (hou)   2022-04-20 22:19:00
人 在他獨自自在的時候 所以 大乘法本來就是菩提心加空性慧組合 缺一不可 只是這篇在談菩提心罷了大乘法強調兩者不缺其一 不能偏一邊 如此
作者: Uguar (零零漆)   2022-04-20 22:20:00
很多人的生活可能因為最近的疫情遭一些影響我是比較偏解決煩惱那邊的
作者: FHShih (hou)   2022-04-20 22:22:00
這沒關係 要走阿羅漢道還是成佛道 本來就是個人選擇
作者: Uguar (零零漆)   2022-04-20 22:23:00
都是佛道啦...最近國際上的戰爭,造成很多人流離失所,大家都很慈悲去
作者: FHShih (hou)   2022-04-20 22:25:00
另外 devil大 您的所謂[不執著]到底定義是什麼?
作者: Uguar (零零漆)   2022-04-20 22:25:00
援助一些面臨家破人亡的百姓
作者: FHShih (hou)   2022-04-20 22:26:00
佛陀自己已證本心 卻不是那種[啥都不管 啥都沒關係]的狀態 佛陀是非常努力的在一生中說法49年 行走多國 開演
作者: Uguar (零零漆)   2022-04-20 22:27:00
但是如果居上位者本身沒這麼多貪嗔癡,或許就不會引發戰爭
作者: FHShih (hou)   2022-04-20 22:27:00
廣大教法 從來沒有[放著不管 啥都OK]的狀態所以 您可以再想想 您的[不執著]恐怕形象有錯誤。
作者: Uguar (零零漆)   2022-04-20 22:28:00
八卦版常常有些鬼父新聞,如果有對於自己貪嗔癡內觀就減少了破壞自己子女人生的機率
作者: FHShih (hou)   2022-04-20 22:29:00
U大 是如此 不過粗分三毒斷完 可以生人天善道 還是會有生老病死之苦 人間互相傷害可能減少 但無法離開生死
作者: Uguar (零零漆)   2022-04-20 22:29:00
很多憾事都是貪嗔癡因緣際會被啟發才發生的
作者: Uguar (零零漆)   2022-04-20 22:30:00
所以我覺得找出自己的貪嗔癡,比甚麼都重要
作者: FHShih (hou)   2022-04-20 22:30:00
這端看您想要[自離苦、令他人離苦]的程度 有多徹底的需求devil大 有個見解提供您參考 如果您真的識得本心那一定會非常想要讓一切有情識得本心 那時候您會認真觀查各種不同有情根器差異 然後廣學諸多根器教法 為了真實利益到有情 當看到次第法 和其他不了義法 您會視為珍寶般的珍愛修持 因為那是你要利益有情不可少的佛語不可能排斥看不起不了義法 或看不起次第法 若您有此心只能說 這樣不可能"識得本心"...然後您說:[若修六度萬行求成佛,那是有次第佛,無次第佛]這真的是莫名其妙的錯誤見解,不知道哪裡學到的邪見...釋迦牟尼佛成道前是花盡無量大劫次第努力的,最後成佛是一瞬間,然後您把前面無量大劫全部否定掉,只取最後一瞬間??
作者: Uguar (零零漆)   2022-04-20 22:40:00
現在很多烏國人民被屠殺性侵,都是有權力者有機會者的貪嗔
作者: FHShih (hou)   2022-04-20 22:40:00
然後聲稱最後那瞬間才是"真的",一副自己已經來到最後瞬間的樣子 ... 您要不要想想 這有點誇張....
作者: Uguar (零零漆)   2022-04-20 22:41:00
癡行為。平常一般人不會去殺盜妄淫,那是因為有法律
作者: FHShih (hou)   2022-04-20 22:41:00
再論 <六祖壇經>慧能大師程度到哪裡? 他老人家只需一瞬間
作者: Uguar (零零漆)   2022-04-20 22:42:00
一旦解開法律的束縛,屠殺、性侵樣樣來
作者: FHShih (hou)   2022-04-20 22:42:00
是因為根器極利根 請問六祖成為利根前是漸進還是頓悟??六祖成為利根前 必定是漸進 那請問您 現在是利根嗎?
作者: Uguar (零零漆)   2022-04-20 22:43:00
進入戰爭狀態法律就有形同虛設,貪嗔癡的極限就會赤裸裸展現在大家面前
作者: FHShih (hou)   2022-04-20 22:43:00
明顯您現在不是 所以還尚未頓悟 那麼 就應該學習六祖成為利根的過程 漸修該修的部分 而不是不上不下的吊著一心想頓悟 偏偏還不是個根器 又看不起漸修 只能在這裡
作者: Uguar (零零漆)   2022-04-20 22:44:00
所以我是覺得找出自己貪嗔癡比慈悲心重要多了
作者: FHShih (hou)   2022-04-20 22:44:00
生氣別人指正您?? 這樣有什麼意義?? 還是老實一點吧
作者: Uguar (零零漆)   2022-04-20 22:45:00
因為一旦沒有法律束縛,任何人都會幹出最卑劣的行為
作者: FHShih (hou)   2022-04-20 22:45:00
U大 簡單問一個 您的主要目的是平息戰爭嗎?那慈悲心也同樣能平息戰爭 只要領導人有慈悲心 就沒戰爭或者 也可以說 只要領導人有業果見 就不會戰爭所以 如果您的訴求是平息戰爭 很多選項都可以做
作者: Uguar (零零漆)   2022-04-20 22:48:00
有慈悲心不代表不會被欲望利誘
作者: FHShih (hou)   2022-04-20 22:49:00
有業果見就不會啊
作者: Uguar (零零漆)   2022-04-20 22:49:00
人總會一時糊塗,一時受誘惑,理智會被埋沒
作者: FHShih (hou)   2022-04-20 22:51:00
若會被理智淹沒 就不叫[有業果見了]..基本上 如果您只是要降伏粗分三毒 "戒"和"定"可以達到如果您想要讓國家領導人都沒有三毒 甚至根除三毒 那麼您真的必須成佛 XD 因為 沒有菩提心 是做不到的呢...若是自己想斷三毒 空性慧足矣 若希望帶領他有情斷三毒那沒有菩提心 很快就會放棄的... 因為難度很高您可以想像 當您想要讓各國領導人斷三毒 他們卻只想殺您或殺害您的親友 且無殘無愧 這時候 沒菩提心很難繼續
作者: Uguar (零零漆)   2022-04-20 23:02:00
不要小看人類的劣根性
作者: FHShih (hou)   2022-04-20 23:04:00
是阿 是如此沒錯 所以 當您想要讓[他人]斷煩惱時沒有菩提心 您很快就會放棄的 所以才會說兩者不能缺一
作者: gogolee0210 (小羅賓)   2022-04-20 23:05:00
《楞嚴經》:「理屬頓悟,乘悟並消;事須漸除,因次第盡。」我是覺得修行有次第,頓悟則在機緣的當下,因根基、福德、智慧等而有所不同吧!就像撥雲見日一樣,根鈍的每次撥開一點烏雲,就透出一點光,一點一點慢慢撥開這樣。根利的撥開一點就從透出光的特性發現後面必然有東西,然後就直接一次全撥開,就一超直入如來地。所以已經明心見性的菩薩們,才要法門無量誓願學,來
作者: FHShih (hou)   2022-04-20 23:06:00
是阿 <六祖壇經>:[「法無頓漸,人有利鈍,故名頓漸。」]
作者: gogolee0210 (小羅賓)   2022-04-20 23:06:00
幫助無邊眾生因其根基而因材施教啊!
作者: FHShih (hou)   2022-04-20 23:07:00
法本身沒有頓漸之分 也沒有高下之別 就看根器 如果版上大家都還不是佛的話 那可以說同樣都是鈍根 漸修就是佛陀開給我們的慈悲階梯. 有了漸修 後面才能贏來頓悟如果排斥漸修 只幻想期待著頓悟 可以說 那根本不可能因為 鈍根不可能不經過漸修 而忽然變利根的藏傳修頓悟法的學人 非常重視前面菩提心和出離心的累積師長也直接講過:[你想讓自己變利根 就要紮實走前面的路]真正利根者 只存在已經頓悟者當中我們現在都只是[假名為學"心性法"的鈍根人]而已~~XD
作者: kissung (天堂鴉)   2022-04-20 23:32:00
愛人如己
作者: BRIANERIC2 (灰色軌跡)   2022-04-20 23:46:00
我幫助眾生都用揍的 因為我都是這樣對自己XDDD
作者: Uguar (零零漆)   2022-04-20 23:48:00
首先菩提心是甚麼可能每個宗派解釋都不盡相同慈悲心有很好,但是大部分是等別人遭受苦難時發揮慈悲如果一些鬼父、侵略別人的獨裁者能修習自我內省的法門就是那個以核彈為靠背發動戰爭造成無數家庭家破人亡的獨裁者和鬼父這兩種人有修行的話世界就少很多災難了就是那個發動戰爭的獨裁者和鬼父,鬼父和發動戰爭的獨裁者
作者: BRIANERIC2 (灰色軌跡)   2022-04-21 00:00:00
其實我最喜歡克里希那穆提的說法「你的心是全世界的遺產,它包含了人類所經歷過的所有經驗,你明白嗎?你的心就是“天性”,你一旦了解到這一點,你就會有無無量的同情心,從這份了解之中,就會產生大愛_」「你不能直接轉化世界,世界並沒有具體的所指對象。而個體則具有所指對象,也就是你,所以你必須從你自身開始著手。」「所以,通過對自身的轉化,我們就會為直接與自己產生關係的世界帶來革新。」
作者: devil0915 (微笑殺手)   2022-04-21 13:38:00
修行(事相)當然是有次第,但觀念(理相)是用頓悟的,中國古代唐朝禪宗的南北宗就探討過這個了,不再贅述。是否有開悟,自己最清楚,達摩血脈論有說,若無見性,你不管修什麼都錯;若見性,不管修什麼都對,所以我們應該先參訪善知識幫助我們開悟。善知識是什麼?經典就是善知識,已開悟的老師就是善知識。六祖壇經講,可去研讀金剛經幫助你開悟。金剛經也講,若你對經文毫不懷疑,你過去生已經在無量諸佛所種過善根了。真的要相信這些經典告訴我們的,悟後再起修,好比我們要去一個地方,先google導航定位好,再出發。
作者: FHShih (hou)   2022-04-21 14:17:00
請不用擔心 所有佛說經典都在幫忙開悟沒有任何佛說經典是和開悟無關的還請d兄注意 不要因此誹謗輕視任何佛說正法..《華嚴經》〈離世間品〉云:「忘失菩提心,修諸善法,是名魔業。] 阿彌陀佛菩提心就是心性本質 還請不要以為自己以開悟 卻輕視菩提心 從未聽過這種"開悟"法...如果您在菩提心當中找不到開悟的心 要在別處找開悟的心那真的還離開悟很遙遠...觀念頓悟大家都懂 如果你知識觀念的頓悟就叫開悟 說實話.. 您或許把開悟想像得太容易了....理相頓悟不難 見到心性也不難 難的是你悟後起修的過程一直到真的成佛這條路 不要以為頓悟你就沒事了...這後面整條路依然是漸修之法 ..這些您看不起的[不了義外相法] 都是您悟後起修必須要走的頓悟只是國小畢業 都還沒證悟 連個資糧道都不算...所以藏地祖師說過:[見性頓悟者多 真實證悟者少 ]
作者: GeraldLiu (wolver)   2022-04-21 14:42:00
先修諸善法,才找到菩提心,找到菩提心後,還是要修諸善法呀!
作者: FHShih (hou)   2022-04-21 14:43:00
是阿 所以 不會只以頓悟當作目標完整過程從前道後到底什麼經歷 是需要知道的...頓悟 悟後怎麼起修 不修一定退 修什麼 到什麼程度這些都會需要了解的...不會頓悟完就沒事了...
作者: GeraldLiu (wolver)   2022-04-21 15:10:00
的確如此。
作者: gogolee0210 (小羅賓)   2022-04-21 17:37:00
這我就納悶了,無修無證大圓滿,是怎麼個無修無證法?又是基於何種情況下修這個無修無證大圓滿法?
作者: devil0915 (微笑殺手)   2022-04-21 17:59:00
F大,我引用的都是經典裡面的內容,並不全然是我個人意見,有的經典像「血脈論」或「傳心法要」都很白話,寫的很清楚,不像愣嚴經般文字艱澀難懂,相信祖師大德的意思應該可以看得很清楚。您不認同我沒關係,但建議不要否定經典的內容喔,我言盡於此。最後再補充一下,並沒有說不用修,是你必須先開悟才修佛陀示現六年苦修失敗,最後靠頓悟成佛,我們凡夫頓悟後沒辦法像佛陀般圓滿,乃因累劫習氣,致使無法馬上證悟,這時候必須靠漸修,讓你除去不好的習氣。抱歉我說言盡於此,又不小心講那麼多,請見諒
作者: FHShih (hou)   2022-04-21 18:26:00
我從沒否定任何經典喔 請不要誤會了..是因為您之前說[佛法頓教] 然後排斥漸修法 這部分不符合<六祖壇經>的內容 所以才跟您討論到 就算您頓悟 後面也依然會必須要持續漸修 不是事情就結束了所以 千萬不要因為末學講到了漸修法 就認為末學反對頓悟相反的 頓悟漸修兩者是必須相互配合 你才能成佛的不管是達摩血脈輪 傳心法要 還是六祖壇經 都是認為頓悟之後仍然要精勤修持的 這和我說漸修法 是非常相符的佛陀和祖師從來沒有搞出 [頓悟漸修不能相容]的東西來另外 提醒您 您引的是論典 不是經典 還是一句經典為好不管怎樣大師的論 依然必須符合佛說經典 ( **依據)<六祖壇經>:[「法無頓漸,人有利鈍,故名頓漸。」]如果您依六祖壇經 那您可以參一下這句話所以 您一直強調 佛法是頓教 其實沒什麼意義的...可以頓悟的人 對頓悟階段來說 他是利根但是他尚未能夠證悟 那他對於證悟來說 就是鈍根這時 他在證悟的目標來說 必須漸修 等他利根了 就證悟但這時 佛果對他來說 他又是鈍根 還是必須再次漸修所以 沒有什麼吵頓悟了義 漸悟不了義 這種事情這也根本不符合成佛整體修持過程d大只要想想 頓悟在哪一階段? 到資糧道了沒?證悟在哪一階段? 到見道位了沒?那您就會知道 中間落差很大的部分 您需要的是漸修您認為佛陀頓悟成佛,是因為您只看最後那一剎那,請問您為何要忽視佛陀無量大劫修行累積資糧、跟隨24尊佛聽法修行的過程呢? 請問佛陀是從地獄道初發心之後就直接頓悟的嗎?根本就不是啊! 佛陀從初發菩提心 到真的成佛 花了無量劫然後你就只看最後幾天 說[佛陀頓悟成佛]??也不想想自己連初發菩提心都尚未....藏傳佛教大圓滿透過頓教成佛 尚且要猛烈、大量累積資糧因為成佛資糧不是一般人不努力可以輕鬆累積完成的也必須在那之前發起菩提心 後面精勤修持 方有所成而d大您形容的過程 到是連發心和累積資糧都消失了啊...所以 雖然黃檗禪師聲稱[無次第佛] 但符不符合現實??佛說<六度集經>當中滿滿的佛陀過去生行持六 您再想想吧..加上黃檗禪師自己是否已成佛?? 尚是疑問 我是不相信什麼[無次第佛]、[次第是不了義] 這種和佛說不相符合的話的..有太多佛說經典可以破斥了...許多禪宗傳承也有一套次第 大圓滿也是一套次第慧能大師在頓悟之前 可不是沒有努力過 從"零"就來頓悟的頓悟完了之後 也沒有聲稱就成佛了 而停下修持所以 您想像的[無次第佛] 目前在歷史上不存在..藏傳即身成佛之法,也是以直接顯發佛性的走法,但次第可是很清楚的,請不要看輕了"次第",一頭栽在一剛開始初階的頓悟、見性,就覺得是全部了。
作者: creative88 (create)   2022-04-21 21:20:00
禪宗在開悟階段有全力要證法身的傾向 所以在教理開示上面是一句不讓的 但是看禪師們在修持上面都是很深的用功
作者: FHShih (hou)   2022-04-21 21:23:00
同意很深 但不同意無次第 也不同意次第為不了義
作者: creative88 (create)   2022-04-21 21:23:00
談到用功的深淺跟判斷弟子們悟入的程度 自然會有次第
作者: ykkdc (ykk)   2022-04-21 21:24:00
以大乘佛教而言,當成就佛的法身,就同時成就佛的報化身了
作者: FHShih (hou)   2022-04-21 21:24:00
漢傳的"法身大士"似乎是初地?
作者: ykkdc (ykk)   2022-04-21 21:25:00
還未成就佛果法身時,法身大士的聖者菩薩都還要次第斷障
作者: FHShih (hou)   2022-04-21 21:25:00
是的 所以 C大也說 禪宗依然會有次第的並不是 [頓悟不用次第] 或 [次第是不了義法] 或 [佛是無次第所成] 這種論調
作者: ykkdc (ykk)   2022-04-21 21:28:00
下面有篇推文提到意生身(意識所生身),聖者菩薩的意生身還不究竟,菩薩的意識次第斷障,至成佛時佛的意生身才是究竟佛的意識所生身的報化身是聖者菩薩沒有的因為提到佛的法身補充一些大乘的知見,這是大乘佛教才說。
作者: creative88 (create)   2022-04-21 21:34:00
漢傳天台圓教(悟入心性稱為圓教) 說初住就是法身大士
作者: ykkdc (ykk)   2022-04-21 21:35:00
浴佛節快到了,《浴佛功德經》說:「善男子!諸佛世尊具有三身,謂法身、受用身(報身)、化身。…汝等當於如來起正念心,…於諸眾生起大慈悲,願得速成三種身故。」灌浴如來時,我們會念浴佛功德經,以大乘佛教而言,每一位佛都俱足法報化三身,憶念佛陀的功德,於一切眾生起大悲心由大悲心引發希望自己也成就佛果俱足法報化三身的菩提心。大乘佛教而言,當一位補特伽羅證得佛果法身時,一定也俱足
作者: FHShih (hou)   2022-04-21 21:39:00
C大 請問圓教的初住 大概資糧道吧? 如果有發菩提心的話.
作者: ykkdc (ykk)   2022-04-21 21:40:00
報身與化身,不會說只證得佛的法身卻沒有佛的報化身,也不會說有佛果的報化身卻沒有證得佛的法身,如經文當中說,諸佛世尊,每一位佛各自都圓滿俱足了法報化三身。
作者: FHShih (hou)   2022-04-21 21:44:00
查了一下 初住天台圓教會列在見道位菩薩
作者: creative88 (create)   2022-04-21 21:45:00
天台圓教把位階都往前移了一點 所以圓教初住是有證位的所以可能後面一點 這是把禪宗明心見性的等級拉高說
作者: ykkdc (ykk)   2022-04-21 21:46:00
(法報化三身不是說三位佛,而是一位佛自己就俱足法報化三身)
作者: creative88 (create)   2022-04-21 21:47:00
如果證量夠高會直接到這個位置 但是 一般人的明心見性最多只會到圓教初信位 斷障能力等同初果 還未了生死
作者: FHShih (hou)   2022-04-21 21:49:00
通常也還會"悟後又迷"...感謝二位補充 (揮手~
作者: creative88 (create)   2022-04-21 21:51:00
合十
作者: devil0915 (微笑殺手)   2022-04-21 22:51:00
F大,我推文一再強調沒有不用修,當然要次第去修,我再講3次,要修、要修、要修,請問您看清楚了嗎?還是要我再說一次您才會看到呢XD建議您看別人推文要看全部,不要斷章取義喔
作者: FHShih (hou)   2022-04-21 23:18:00
既然要修 您一開始在講什麼呢? 講什麼漸悟不了義、講什麼都在外相上、講什麼都在不了義上打轉、講什麼無次第,講什麼佛沒有修六度而成,基本上,這和你最後說[要修]根本不是同一件事,我在講的,不是你認為那種:[修不了義慢慢進入了義]啦、方便說法啦、不信頓悟者、不信佛性者、只能修文字相啦~這種東西的[要修],我在講的是,次第是了義,漸修是了義,這是你成佛必須要修的,不是頓悟不行才修的也不是搞外相的,也不是不信佛性不信頓悟者修的,基本上,您弄錯末學的意思,所以,末學沒有斷章取義喔。希望您看懂末學的要修,和您的要修,完全不是同一個意思。
作者: creative88 (create)   2022-04-21 23:25:00
我解釋看看 那個開示都是在指法身 所以法身不待修證本來不增不減 不關次第 不關六度萬行 但是這邊不應該在別人說漸修法的時候用啦... 漸修就是頓法另一種說法多少有點密教的意思在 證入法身會自然化出報化二身 但是一般不會大聲說這個 或是就分開說開悟只是開智慧而已 聖嚴法師 持比較平實的意見https://youtu.be/fYGh3VENo1c聖嚴法師直接說大悟也不是成佛 還是要修資糧
作者: FHShih (hou)   2022-04-21 23:30:00
這也很怪阿.. 法身本在 這跟成佛不用修六度根本完全兩件事如果是這樣的話 那頓悟本悟 成佛不須頓悟 不就好了...連頓悟都不用 因為法身本悟 沒有不悟者...如果現在還需要頓悟 那代表現在也需要六度 也需要次第也需要所有一切d大最看不起的[修這個修那個]頓悟的"地位" 應該和六度 和所有次第 和這個那個平等因為都是[現在需要的了義法] 怎麼可能會有[只在外相]者?如果六度是外相 那追求頓悟也一樣是外相所以 才勸不要把法分高低 用很錯誤的知見在分別法的高低然後再來辯說:[我也是說那個(低的)法是要修的啦~]我只能說 完全沒有看懂別人的意思啊...說實在話 所有修法的目的 都只有一個[拿掉障蔽]不管你是頓悟還是六度 都是同一個作用 既然都是要讓窗戶照透亮 你是菜瓜布還是海綿墊 沒有哪個比較高級啦另外 就算你用禪宗走法證悟見道位 你還是必須要修持你所
作者: creative88 (create)   2022-04-21 23:40:00
對 就法身的角度來說是某件事都可以拿去證入法身
作者: FHShih (hou)   2022-04-21 23:41:00
看不起的[六度]累積資糧 世界上沒有不用資糧就成的佛說到底 那個資糧的"透亮度" 是真的不輸給"頓悟"
作者: creative88 (create)   2022-04-21 23:42:00
禪宗則都是很法身本位主義在談事情 報化身 除了靠因緣累積之外 都是依法身而現 禪宗把注意力都放在這裡
作者: FHShih (hou)   2022-04-21 23:43:00
那很難 沒有資糧 沒有菩提心 出不來最後就是聲聞果位世界上不存在沒有發菩提心的佛 ...
作者: creative88 (create)   2022-04-21 23:44:00
所以我說這不適合在別人談漸法的時候說 漸修就會頓悟
作者: FHShih (hou)   2022-04-21 23:44:00
所以才會說 那樣肯定證不到佛的法身是阿...y辛苦C大啦 希望devil大這回有比較看懂我們在講的東西...
作者: devil0915 (微笑殺手)   2022-04-21 23:55:00
原來F大你是執著在我講「修這個修那個」,其實我並沒有說這樣比較不殊勝的意思喔,如果是這些語言文字讓您不快,我道歉。我引用達摩血脈論的內文「若欲覓佛,須是見性,見性即是佛。若不見性,念佛誦經持齋持戒亦無益處」,故法門無高下,一切都只在於你見不見性(開悟),你只要見性,不管修什麼法門都對,反之,全部都是盲修瞎練。而開悟是用頓悟的,不是靠漸修去開悟的,我主要是要表達這個,經典也都是這樣講的。
作者: FHShih (hou)   2022-04-21 23:59:00
原來您是在執著開悟必須用頓悟的..奇怪了 有哪一個人開悟不是頓悟嗎? 沒有阿..
作者: devil0915 (微笑殺手)   2022-04-22 00:00:00
大哥,我從頭到尾都是這個意思,你終於懂了,太感動了
作者: FHShih (hou)   2022-04-22 00:00:00
另外 勸您 禪宗認為的盲修瞎練 是因為禪宗也執著必須先開悟 所以 會下意識的赤其他修法就是忙修瞎練但是 請知道 很多其他傳承並不這樣認為您引的是論典 但<華嚴經>:[忘失菩提心,修諸善法,是名魔業。] 您也不會希望其他傳承指著您說:[你在修魔業]吧況且 這還是佛陀親口教言 比起論典更具代表性
作者: creative88 (create)   2022-04-22 00:03:00
當作交流傳承的感覺 F大你幫我讀這篇文章 說看感想好不 https://reurl.cc/8onl5b
作者: FHShih (hou)   2022-04-22 00:04:00
所以 比較建議 版上少用這樣的本位主要批判較好C大 明天回復唷 先睡了 感恩
作者: creative88 (create)   2022-04-22 00:07:00
感恩
作者: devil0915 (微笑殺手)   2022-04-22 00:08:00
若有人學佛後,會下意識的斥責別人的修法,那這個人不見性,為什麼?因為見性者觀一切法均平等,無高低之分,因為全部都是影像、幻相,當然平等。另外血脈論是達摩祖師所述,達摩祖師是大徹大悟者,與佛無異喔,您引的華嚴經內文,跟血脈論所述一模一樣,都是在講若無見(忘失菩提心),做什麼都錯,即使你是修善法,一樣是魔業。
作者: BRIANERIC2 (灰色軌跡)   2022-04-22 00:35:00
頓悟的道理也很簡單,頓悟必然在「沒有路徑」的情況下也就是說,從理論上來看,在「頓悟的剎那」,是沒有什麼好「努力」的,跟睡著其實有點像,你如果躺在床上一直在那邊拉筋,或者觀察自己是怎麼睡著的,你一定睡不著。 漸修的意思呢,就是說至少你在睡前喔,你有喝杯溫水、或者有泡個熱水澡,他有助於你頓悟的發生也就是說,要先透過一些努力,為這個沒有努力的當下作準備,但是我可以100%的肯定,頓悟的當下你必然是沒有任何的努力或觀修,可能你剛好在蹲馬桶,正在很用力突然間通了,你鬆了一口氣,有一個極短的時間所有的造作暫停,悟性就升起了,這個完全不可預料,你不可能決定、或觀察到悟性是怎麼升起的,就是這麼美麗或者你可能在坐公車在那邊發呆,看到雨水滴在玻璃上那一個瞬間你就悟了,不過這都有先決條件啦,就是你本身已經先有「頓悟」的體質,那個體質就是靠漸修去建立的,但是要相當注意這個漸修,他到底有沒有為你打造出頓悟的體質? 你在長期聽法、建立觀念、觀修的過程中你到底是積聚了愈多觀念,然後頭髮愈來愈少,身體愈來糟糕,還是相反的打破了很多意識中的框架,意識愈來愈像嬰兒一樣,然後身心的覺受愈來愈像小孩子清明上次不是有一個宣化的美國學生,好像是心理學家他說至少你要能過你爸媽這關,因為他們知道你在玩什麼把戲只要你還在刻意扮演當好學生的角色,在刻意打造出自己很認真、很小心、非常嚴謹的避免犯錯的那個樣子悟性就像你爸媽一樣,你永遠不可能得到他們的認同但是那不表示你不用學習、不用先試著當好學生XDDD 難就難在這,你必須先努力,為那個沒有努力的「頓悟」先準備好,然後等祂自然發生悟後起修也很難,因為頓悟前如果你是一個很努力的人那你努力的習性會重覆出來障礙你,或者頓悟前你是一個很懶的人,你仍然會常常掉進昏沉裡,頓悟後的起修跟我們認知的修不一樣,頓悟後的修才叫真的「修」,頓悟前的教理、空觀,那些根本不叫修,頂多是觀念的建立頓悟後的修,就是善財童子的「五十三參」那「五十三參」全部都是在「自性裡修」的,這才叫功夫所以要叫你先見性,自性如虛空,才是真正的老師從融入這個光明心裡面去精進,相應五十三個,甚至五百三十個境界,這叫「自性開顯」,真言宗說的「真言開庫」就是這個,真言就是你見性之後,你發起很真誠的心念請自性虛空法界,在你的定境中或慧觀中(這時定慧根本沒有分別,定與慧根本就是一體)在這當中顯現,這個時候才是真正的修,在這之前只是為了「修」所作的前行而已,然後要小心避免一件事,就是一輩子都在前行,以為自己在修,結果根本沒有為真正的「修」做好準備。 物理大師費曼講過一段話,他說「教育的成效很少見到,除非對象是天資聰穎之輩,但是對天資聰穎之輩教他太多,又實在是多餘的」,修行也有點類似,你受教育的目的,是要承認自己很愚昧,然後看見自己的障礙和無知,但是如果你學了愈多,就愈覺得自己懂得很多,然後樂此不疲的一直學下去,那就慘囉XDDD
作者: FHShih (hou)   2022-04-22 07:32:00
BR 大 我這邊講的悟後起修不是您說的那種喔說實話 很多禪宗人所謂的頓悟 也不是組的的頓悟程度一般人的頓悟 根本不到證空性程度 還都在概念中轉最多只是短短隱約瞥見心性 然後就以為自己悟了才會有一堆"悟後又迷"的東西若要真頓悟證空性 甚至圓滿證悟心性的程度 我是不相信沒有前面諸多的聽聞思維可以做到那個程度所以 禪宗要求先頓悟 才開始聽聞思維 我是覺得 成功率極極極極低 偏偏就有很多人把這的見解當寶 一心執著所以 那種情況之下的修頓悟 其實還必較接近"忙修瞎練"另外 devil大 您講的達摩血脈輪 和華嚴經講的菩提心並不完全相同 如果您對於平等捨知母念恩報恩慈悲增上意樂等修持次第 完全無法接受 心有高低 那不是這邊華嚴經所說的菩提心 您自己去看華嚴經就知道了 菩薩諸多有所求另外 說達摩祖師是佛 還請提出依據呢 末學個人未接受另外 BR大 您提的那種狀況有點太"順利" 但現實基本不是這麼順利 我目前還沒有遇過第二個六祖慧能第二個可以在沒有聞思和各種修持的情況之下證空性者遇到持這種見的 幾乎都是拿[無作意、置心一處]的口頭禪在修愚痴、修細昏沉、修不思擇,反而目前我所見過真的證空性的人,都是由紮實的聞思基礎 清晰透過聞思抉擇出空性的形象 這時候才修持心性 然後證悟的 這種人印度藏地一大把所以 一上手就排斥教理的 排斥聞思的 認為只會搞腦子的這種人說實在話 從頭到尾都沒搞清楚狀況通常都不上不下的 掛在[瞥見心性、悟後又迷]的階段裡藏地傳承真的修大手印大圓滿的寺院 根本不允許初學碰這個都會要求至少必須聽聞和修出[出離心、菩提心、比量空性]沒有這些的修所生慧 至少也要思所生慧 要造作的出來然後才允許聽聞修持大手印大圓滿 那時候頓悟心性的機會才會高 形象才會清楚 不會變成修愚痴、修細昏沉而不自知還必須要搭配修持各種加行 累積資糧 修持生起次第你證悟心性的速度才會快 就事實而言 也確實藏傳這樣做成功的人數還不少 漢地禪宗現代成就者就不知道有多少了所以 如果根基不是慧能 建議老實點 只要自己記得聞思不是單純動腦用 就好了 比啥都不知道的盲修瞎練安全很多結論: 如果您是已經頓悟者(說的是證空性見道位菩薩)那應該不會反對透過聞思修持的方式如果您不是頓悟者(見道位菩薩) 那自己都還不到 就更沒立場主張[不要聞思、那都只是動腦子、搞文字、不了義、著相]所以 還是建議版上 不要有[獨尊頓悟 反對聞思]的風氣因為 是慧能根基的 真的極少不要用很[分別心]的方式把99%以上根基的眾生路給斷了只崇尚1%根基者的路 這很奇怪如果要堅持[初學一上手就該先頓悟]的話 還煩請舉出幾個走這種路真的成佛的例子 ??相反的 我可以舉出至少幾十個例子,佐證[先聞思,後修心性頓悟]者 成就的例子所以 我就問 為什麼要堅持根本沒有人成功過的路??用一大堆[知見]來反對[先聞思修基礎,後修心性頓悟]之路??這等於斷掉99%眾生的路 說不定自己的路也斷了因為自己也不是剩下的那個1%說白了 不懂為什麼有些人要走前面看不到前行者的路連六祖慧能都沒有頓悟就成佛 偏偏一堆人自己妄想根器比六祖慧能更高...可以頓悟就成佛咧...還是實際一點吧。擔心自己像BR大所說一輩子都修前行的人,可以了解一下噶舉派的修持次第 和寧瑪派亞青寺的教育方式理論和實修時間1:10 甚至1:15前面大概5.6年聞思之後 後面50~60年全部實修如果您年紀大了 還可以再更縮短聞思時間 但沒有不聞思就聲稱可以頓悟者(BR大 您前面漸頓修的部分我是認同的 所以不是反對您那段只是針對devil大堅持禪宗必須先修頓悟 不能先碰其他部分)這點說明回復C大: 感謝提供 老和尚這篇有比較圓融 但是還是會有略微把[頓悟和漸修]分開成兩條不同路線的意味但是說實在話 我覺得很難分開 因為目前完全沒有看過任何一個單走[頓悟]路線成佛者 一個都沒有 可以說 這根本是一條幻想出來的路 是不是能走都還不確定呢目前看過真正成就的 都是漸修之後 修心性法頓悟者那種單走頓悟法 妄想悟到這念心就是「佛」,然後就成佛的幾乎都只是在腦子裡有這個見解 信了 然後 修不出來連六祖都沒做到 不要說後世弟子了諸如舍利弗尊者這般利根者 出家第二天證阿羅漢 也尚未能直接見性成佛 習氣(所知障)不是這麼容易的就算藏傳生起次第 直接修自己(我就是佛 與佛無別)的這種本尊修法 也沒有標榜不聞思、不漸進這種路相反的 積累資糧可是努力的很..各種加行每一項都要十一萬起跳 有聽過做到百萬遍的
作者: creative88 (create)   2022-04-22 09:08:00
回覆辛苦了~ 禪宗說的頓悟有點是在教理上的一句不讓實際行持下去翻紀錄 就像這裡說的 很重的加行 或是在經教上面下很多功夫 有幾宗禪宗傳承因為教理很強還有美譽得法眼 虛雲法師 徒弟聖一法師 近代會認為可也是說到早年讀經很認真 前讀後讀反覆研究...禪宗獨到處是祖師有手眼 真的可以靠幾句話或是行門把學生往空性的方向推一大步(當然現代公認禪師很少)
作者: FHShih (hou)   2022-04-22 09:24:00
這種已先讀通教理 然後走行門證悟的 我會認同比較不建議的那種 要求頓悟前教理都不能碰的 但學生也並未能夠依靠他的話頭去證悟 那真的不上不下
作者: VanDeLord (HelloWorld)   2022-04-25 17:19:00
沒有實修的人,對頓悟的描述很容易看出是看書推想而得。但實際上因緣不同,契入機緣不同,怎可果斷評論悟的前緣後果? 這種過程,各個差別甚大,然覺後生智,為總主要體現。習氣生起,多為主要障礙,此後修行隨緣隨願力,但仍以降伏習氣為主攻。
作者: devil0915 (微笑殺手)   2022-04-25 19:13:00
悟不會憑空自悟,一定是因為善知識才能悟,經典或老師就是善知識,但一般人到此通常是解悟,雖然已經不簡單了,但尚未證悟,因為還有習氣未除,這時候應繼續研讀教理、透過實修的方式來除習氣,不是說悟了就好,什麼都不用做,若什麼都不做很快又會打回原形、又迷,因為娑婆世界是五濁惡世,進步快但退步得更快,故佛陀才會鼓勵我們求生淨土。
作者: BRIANERIC2 (灰色軌跡)   2022-04-25 23:49:00
就是沒有實修的人,才會打一堆擦邊球,連悟什麼是誰在悟?誰在實修都說不清楚,一看就是那種拿網路文章東拼西湊,講了老半天一個重點都沒有XDDD每個人悟的機緣不同,但「悟的當下」一定是自然無造作的狀態下,難道每個人機緣不同,呼吸睡覺的原理就不同? 人最怕的就為了可笑的自尊,在那邊不懂裝懂XDDD找到機會就要唬神通,入定幫人看因果,有這麼缺光環?
作者: FHShih (hou)   2022-04-18 19:19:00
您可以去查"七因果教授" 和"自他相換" 是有系統完整觀修菩提心的方法。七因果教授: 平等捨、知母、念恩、報恩、慈心、大悲心、增上意樂,每一個階段都有他的作用。父母對待孩子混雜了貪心和慈心,如果不用最一開始的[平等捨]來消除貪心和嗔心,這樣下去修慈心,會混雜了貪嗔在其中,對現世的仇敵有嗔心未消除,硬是去修慈心,也難生起而對自己親友修慈心,因為混雜了貪愛,不會成為平等的慈悲,後面菩提心就難出生,所以第一步的平等捨是需要的。
作者: GeraldLiu (wolver)   2022-04-18 19:28:00
應該是同時用好幾種心下去觀,不是單一的。大悲咒十心
作者: FHShih (hou)   2022-04-18 19:28:00
不是同時 是次第這些心沒有前面,後面怎麼修都不純粹也會有雜染。
作者: GeraldLiu (wolver)   2022-04-18 19:29:00
應該也是要一次全用上,咒的功用才會出來。但不容易。
作者: FHShih (hou)   2022-04-18 19:29:00
不知母 不會念恩 若不念恩 不生報恩 無報恩心 生不起慈悲心 沒有慈悲 不會有大悲 沒有大悲 增上意樂發不出沒有增上意樂 生不起菩提心請問您[咒的功用出來]是要出來什麼??若按次第修持生起任運菩提心 你心就是咒本身 還籌什麼咒
作者: GeraldLiu (wolver)   2022-04-18 19:32:00
好吧,次第。總之就是要練習。這句話:「善思惟用心」
作者: FHShih (hou)   2022-04-18 19:32:00
的功用生不生出來? 若沒有菩提心 怎麼唸都是一點點而已請先聽聞修持方式 再照著練習吧 一般菩提心上座觀修效果很好 下座會有明顯感受轉變
作者: GeraldLiu (wolver)   2022-04-18 19:34:00
咒的功能出來有兩項是自己感興趣的,一是站在上風處念咒,被風吹到的人都受益。另一個是自己洗澡的水,潑到其它生物的身上,牠們也受益。都是為眾生的就對了。
作者: FHShih (hou)   2022-04-18 19:37:00
隨喜利他善心 這樣很好 那當您按次第圓滿升起菩提心時絕對能夠更加深刻利益有情目前我們尚無法對於害我、害我親友、看起來罪大惡極殘暴無比的人生起如親友般的慈悲心 所以會需要按次第修https://reurl.cc/Kb6x1y 這是我能找到比較簡短的教授可以參考 ~~ 祝願圓滿
作者: GeraldLiu (wolver)   2022-04-19 00:31:00
罪大惡極殘暴無比的人是自己的前世呀!這要靠懺悔法。
作者: FHShih (hou)   2022-04-19 02:16:00
因果見是一個要修的部分 菩提心也是要修的菩提心具備廣大福德資糧 搭配空性見 才能成佛 除非您想修證阿羅漢 那可以不用修菩提心
作者: Uguar (零零漆)   2022-04-20 05:14:00
先找出自己貪嗔癡比較快喔...菩提心是甚麼定義都不明要怎麼生??真的遍讀大乘經,修法上並沒有提到修這些心喔~佛經中有專門教人練出菩提心的法門嗎??
作者: FHShih (hou)   2022-04-20 05:29:00
菩提心的形象 在<十住經> 裡有清楚描寫了 不會定義不明「諸佛子!若眾生厚集善根、修諸善行、善集助道法、供養佛、集諸清白法、為善知識所護、入深廣心、信樂大法心、多向慈悲、好求佛智慧,如是眾生乃能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為得一切種智故、為得十力故、為得大無畏故、為得具足佛法故、為救一切世間故、為淨大慈悲心故、為向十方無餘無閡智故、為淨一切佛國令無餘故、為於一念中知三世事故、為自在轉大法輪廣示現佛神力故,諸菩薩摩訶薩生如是心。]<大寶積經>:[ 『童子當知,云何名為菩薩道耶?所謂菩薩摩訶薩,於諸有情精勤修習四無量心。何等為四?所謂大慈波羅蜜、大悲波羅蜜、大喜波羅蜜、大捨波羅蜜。又勤精進於於諸攝法隨順修學。童子!若有菩薩如是修行,是名開菩薩道。]關於"慈無量心" 佛陀也清楚講了範圍和心態「『復次童子!云何菩薩摩訶薩於諸眾生精勤修學大慈無量波羅蜜?所謂菩薩摩訶薩行菩薩道,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盡眾生界慈心遍滿。以何等量為眾生界?所謂盡虛空界是眾生量。童子當知,如虛空界無所不遍,如是菩薩摩訶薩大慈無量亦復如是,無有眾生含識種類而不充遍。童子當知,如眾生界無有限量,如是菩薩摩訶薩所修之慈亦無限量。]下面佛陀一次講授 [大悲無量]、[大喜無量]、[大捨無量]文長不錄 但已足夠顯示 菩提心教授佛陀在諸多經典當中多有宣說 。
作者: GeraldLiu (wolver)   2022-04-20 05:46:00
有點不忍心講,一個無法對無惡不作的人生起慈悲心的人
作者: FHShih (hou)   2022-04-20 05:47:00
可以生慈悲心 但是否能與對自己父母一般無二差別的慈愛心
作者: GeraldLiu (wolver)   2022-04-20 05:47:00
,要教人如何培養慈悲心。希望沒冒犯。
作者: FHShih (hou)   2022-04-20 05:48:00
要對極惡有情生慈悲心不難 但請問您是否已生起對他們如同自己父母一般的慈愛心? 末學是尚未 所以隨學佛陀所說的發菩提心教授 如果您是已經升起對殘暴極惡有情如自己父母一般的慈愛心? 如果已生 有如可以為父母捨命一般 您也願
作者: GeraldLiu (wolver)   2022-04-20 05:50:00
請解釋何謂「同體大悲」?
作者: FHShih (hou)   2022-04-20 05:50:00
意為極惡有情捨命否? 若尚未 那是需要隨學佛陀所說的菩提提心的,末學從不覺得自己在教人,只有佛陀在教人,也只有佛陀有資格教人,只是在討論到慈悲心時,末學會引用佛陀說的慈悲心標準罷了,不曾想過要在板上教人。請問您要問的同體大悲是末學自己的體會還是佛陀的教授?
作者: GeraldLiu (wolver)   2022-04-20 05:54:00
其實有時會覺的無法與您討論。但又不可否認,能從您那
作者: FHShih (hou)   2022-04-20 05:54:00
因為不知道您的學習模式,到底是跟佛學,還是跟板友學?
作者: GeraldLiu (wolver)   2022-04-20 05:55:00
學到東西。大概是這樣。
作者: FHShih (hou)   2022-04-20 05:55:00
如果您是跟佛學,您可以查閱經論,如果您是問末學自己的感觸,只能說,末學上座修慈悲心時,曾經觀想那一切有情地獄餓鬼畜生人類病痛宰殺之苦,全都吸到自己內心當中,由我代受,自己與他無別代為受其苦,當想到很具體的地獄夾山油鍋刀山劍雨、餓鬼長劫飢渴、畜生被活活剝皮放血等苦,明確觀想自他無別,一方面痛哭了3小時,一方面非常歡喜。
作者: GeraldLiu (wolver)   2022-04-20 05:59:00
恩,自己是懺悔時,殺父殺母殺阿羅漢都認了前世做過。
作者: FHShih (hou)   2022-04-20 05:59:00
下座之後,感受持續恆時想帶他受苦,但也觀察到會因繁忙而減弱,對照經論,也尚未升起對最殘暴有情如父母般無別的平等慈悲心,此事[平等捨]心並未到位之故,所以,末學自己在依照佛說經典,認真修持菩提心時,確實升起很猛烈覺得必需要去排除萬難、成就佛果的心,那種心會難忍到像火在燒
作者: GeraldLiu (wolver)   2022-04-20 06:02:00
如今則想,所有可以想像到的惡事,自己都做過。所以還
作者: FHShih (hou)   2022-04-20 06:02:00
全身像燒起來一樣,因為想到[現在我父母正在地獄油鍋中,
作者: GeraldLiu (wolver)   2022-04-20 06:03:00
得持續懺悔。
作者: FHShih (hou)   2022-04-20 06:03:00
我卻無能為力!] 所以生起猛烈求佛果之心,而下座後會漸消,對照佛說經論,方向與心態是正確,尚須再再串習如此。您說的懺悔是很好,不過懺悔法和菩提心法,是兩個不同的心和思維角度,您可以再看看。末學自己的目標,是希望儒佛說的標準,我可以為今生父母捨命,乃至代受千刀萬剮,也希望可以為對我及親友極為殘暴的極惡有情升起完全相同的心,毫無差異,並且為了所有有情
作者: GeraldLiu (wolver)   2022-04-20 06:07:00
個人建議,您可依本文提的,到外面看看小孩子,青少年
作者: FHShih (hou)   2022-04-20 06:08:00
去求取佛果位,這是佛說菩提心的方向。
作者: GeraldLiu (wolver)   2022-04-20 06:08:00
觀想那是您的父母,已然轉世。然後再看看自身感受有何
作者: FHShih (hou)   2022-04-20 06:09:00
青少年那個小惡,末學覺得較為容易,比較難的是那種對於自
作者: GeraldLiu (wolver)   2022-04-20 06:09:00
轉變?
作者: GeraldLiu (wolver)   2022-04-20 06:11:00
其實哦!想取得佛果位這個念頭,本身是執著。
作者: FHShih (hou)   2022-04-20 06:12:00
抱歉 佛說這個執著在成佛前都是需要的 不能破若還沒生起 就先破 會變成尚未登彼岸就棄船.. 會淹死的
作者: GeraldLiu (wolver)   2022-04-20 06:14:00
陳進興是你呀!但那已是過去世的事了,明白嗎?懺悔就好,不再犯。
作者: FHShih (hou)   2022-04-20 06:16:00
抱歉 不是要打擊您 但您這不是菩提心呢...空性見也並不是說[現在的某人就是過去的我]這種見或許您會認為這樣想很有效果 可以對治一些煩惱但想完之後 您就會停在[處理完自己的煩惱很歡喜平靜]狀態然後 就沒有下一步了 也不會想要去成佛
作者: GeraldLiu (wolver)   2022-04-20 06:17:00
有沒有這種可能,當您放下成佛這念的當下,正是成佛之
作者: FHShih (hou)   2022-04-20 06:18:00
對於現在正在受苦的有情也不會想要勉力去救拔
作者: GeraldLiu (wolver)   2022-04-20 06:18:00
時。
作者: GeraldLiu (wolver)   2022-04-20 06:25:00
這麼說好了,成佛那麼重要嗎?可不可以不成佛,但自在
作者: FHShih (hou)   2022-04-20 06:26:00
阿羅漢道未成佛 但離輪迴 不過對於正在受苦的過去父母沒有利益就是了 您可以自己選我自己想過這問題 如果我父母在地獄油鍋中煮著 我自己在證空慧根本定中安住自在 可以嗎? 我不行 所以這是我自己的選擇。 所以 成佛重要嗎? 真有慈悲心的話 會覺得非常重要。
作者: GeraldLiu (wolver)   2022-04-20 06:29:00
重點在於,您真能確定父母在地獄嗎?若不能,那又何苦
作者: FHShih (hou)   2022-04-20 06:30:00
這正是[知母]那個部分要修出來的東西 在地獄當中的有情究竟是[無任何關係的陌生人、受苦也無所謂] 還是 [必須救拔的過去父母] 這個問題 在[知母]的部分第一 過去我們在輪迴中無量生 父母也無量 每個有情都非長有可能做過我們的父母 就算我忘了 但這件事不會消失過去他對我深厚的恩德 不能因為我不記得就算了然後自己快樂自在就好 這樣是很忘恩負義的
作者: GeraldLiu (wolver)   2022-04-20 06:33:00
再問一個問題,若能讓您父母離開地獄,您能放棄成佛嗎
作者: FHShih (hou)   2022-04-20 06:33:00
用這樣的心 認定自己要救一切有情 不能遺漏哪一個不太明白您的問題 如果不成佛 是救不了有情離地獄的如果不成佛 沒有圓滿智慧了知一切有情根器 和前後世因緣就沒有辦法用最適合他的方式利益他 就算能夠暫時小利益也沒有辦法究竟圓滿利益他 就算強大神通者 也不能做到就算暫時讓父母出輪迴 他們因為無知造惡 依然會再次投入***出地獄(修正)其中,況且,除了地獄之外,輪迴中每一道都是很痛苦的真的要救過去每一生的父母 一定要救到出輪迴才可以而要引導有情出輪迴 需要強大的智慧和慈悲心 唯有佛能夠所以說 如果決定要救拔過去每一世的父母 不可能不希求成佛的 相反 你會希求一切遍智、希求佛十力、希求佛四無礙解、希求佛十八佛不共法 因為少一個功德 就少一些有情你能利益到 只要存在多一分[不知] 非遍知 就一定有我不能利益的有情 說到底 只要決定要利益一切有情 就需成佛
作者: GeraldLiu (wolver)   2022-04-20 06:40:00
不知該說什麼了。但想,若真有佛,祂不會要您這樣的。
作者: FHShih (hou)   2022-04-20 06:41:00
<十住經>也是如此說的佛就是如此說的 還請不要誤會了猜想 您是不是誤以為"放下"就是啥都不在乎??啥都不追求 也沒什麼想要的方向 ?? 這不是放下佛法的放下 是放下執有自性 但不是放下佛果位佛陀觀一切有情無自性 但不是[無] 也不是[沒有] 更不是[完全沒有什麼追求]這種狀態佛陀觀有情"無自性" 是放下 但佛陀也清楚受苦有情是[有]是存在 是正受苦中 是無自性 但存在所以佛陀根本就不是[啥都不求 啥都不在乎] 的那種狀態希望您把[放下]的見再重新想一想也真心建議您要聽聞比較完整的見解 比較好 因為有些部分見解錯了 修一輩子 就岔很遠了<十住經>:[為得一切種智故、為得十力故、為得大無畏故、為得俱足佛法故、為救一切世間故、為淨大慈悲心故、為向十方無餘無闇智故,為淨一切佛國令無餘故、為於一念中知三世為自在轉大法輪廣示現佛神力故,諸菩薩摩訶薩生如是心。]佛陀說菩薩的心是明確有所求的 並不是[不管事的]所以 您可以想想 您自心的慈悲 和佛說菩提心的差異以上供養另外 建議一個您能觀察的點 如果您是很在乎[自己很自在]的感受 那麼 這是以[我執]為出發點的 肯定是[執著]的這個執著是主要[不自在]的原因 當有人破壞您的[自在]那個時候 很難生起真實想要利益他的心的 因為[我執]故所以 若您真的想要自在 菩提心還比較能夠做到 因為菩提心強烈的菩薩 至少還能夠把別人放在自己前面若是直接一些 可以說 您的[放下] 不是佛陀教的[放下]..希望不會冒犯 祝福您另外 想請問您都聽哪一位法師開示? 他從來不講菩提心的嗎? 很是好奇 因為末學上面提的 應該都是漢傳也很普及的觀念 非常多漢傳法師都會清楚講授菩提心、強調菩提心
作者: devil0915 (微笑殺手)   2022-04-20 07:20:00
@GeraldLiu 心經已經告訴我們,所有一切都放下,包括「想成佛的我、能成的佛」,就是你成佛之時。所謂放下不是什麼都不要,是不執著,生活上依然是馬照跑、舞照跳,不是消極過人生,這很重要喔。
作者: FHShih (hou)   2022-04-20 07:36:00
作者: logman (圓木人)   2022-04-20 07:46:00
放下成佛的念頭?好像有點頑空的味道
作者: creative88 (create)   2022-04-20 07:51:00
真如系或是禪宗可能會有這種教法 但是那是要幫助在瞬間跟法身相應用的 而且真的開悟了 就會發菩提心就會覺得這講的是有道理的 不會排斥 人都要成佛的
作者: GeraldLiu (wolver)   2022-04-20 08:19:00
放下不是不在乎,應該是先緩緩。今天不成佛了,明天再來。
作者: BRIANERIC2 (灰色軌跡)   2022-04-20 08:22:00
放下成佛的念頭 要看你怎麼運作 運作錯了就跟「想成佛」一樣,是另一種作用力,事實上如果真的到了這個程度應該要觀照的是「即心即佛」,除此之外那裡有佛可成?也就說當你觀照到想要成佛的念頭本質就是出於佛性時「想成佛」或「放下成佛」兩種邊見,當下解脫阿其實喔,什麼路徑,對聖者的解釋都不構成阻礙,比方說菩薩很強烈的執著要渡眾生,或是誓成佛道,這種執著
作者: GeraldLiu (wolver)   2022-04-20 08:27:00
聽法師講經是聽很多,心要法門、占察經、地藏經、十大
作者: BRIANERIC2 (灰色軌跡)   2022-04-20 08:27:00
不太會障礙他,因為他的覺照本來就很接近圓滿,不太會因為他的第六意識有這種意念,就形成阻礙。 反之你看
作者: GeraldLiu (wolver)   2022-04-20 08:29:00
願王……最近聽的是普門品。普門品主要是想聽法師怎麼
作者: BRIANERIC2 (灰色軌跡)   2022-04-20 08:29:00
達摩血脈論「但有住著一心一能一解一見,佛都不許,佛無持犯,心性本空,亦非垢淨。諸法無修無證,無因無果。佛不持戒,佛不修善,佛不造惡,佛不精進,佛不懈怠,佛是無作人。但有住著心,見佛即不許也。佛不是佛,莫作佛解。若不見此義,一切時中,一切處處,皆是不了本心。若不見性,一切時中擬作無作想,是大罪人」是癡人,落無記空中;昏昏如醉人,不辨好惡。若擬修無作法,先須見性,然後息緣慮。若不見性得成佛道,無有是處。」 有沒有,達摩前面就在說你講的佛不是佛,佛也不求成佛,但是他那個是從結果往回看的如果你要這樣緣著修上去,最低的基準你要「見性」
作者: GeraldLiu (wolver)   2022-04-20 08:33:00
講真觀清淨觀、廣大智慧觀、悲觀及慈觀和慈眼視眾生…
作者: BRIANERIC2 (灰色軌跡)   2022-04-20 08:33:00
就像退休的人跟你說,人終究要退休的,結果你就退休了靠夭,人家退休舊金山佛寺,你萬華龍山寺…法師講法,我就說了很多次了,你一直聽然後腦袋在那裡分析,人家是一輩子實修的經驗整理,讓你觀念清晰但是頭腦有極限的,比方說你就會在「成佛的強烈執著」跟「成佛要看破放下執著」中,腦袋就打結了,然後你就要花更龐大的時間,讓你的頭腦可以理解這2個並不相違理解之後,你的頭腦馬上又會冒出下一個矛盾點我們一般來說,社會上喜歡解決問題,覺得解決提出問題的人是邪魔歪道,但是呢修行很有意思,修行專門在解決提出問題的人。比方說「就你問題最多」、「為什麼你總是在提問題?」,因為提出問題的人就是問題本身像你這些問題,法師講完之後,你就要找一個方法好好去觀察、覺知,從你的覺知中去驗證他說的,不是用想的思想貫通只有一半,要有方法從你的「內心」去「驗證」
作者: GeraldLiu (wolver)   2022-04-20 08:42:00
法師經常強調的一個觀念是:「不要用腦袋。」
作者: BRIANERIC2 (灰色軌跡)   2022-04-20 08:43:00
腦袋只是一半,你腦袋通了之後,就不要緊抓這個認知我常常看到很多人到老了,還是抓著一堆認知,變成大師一點光都沒有,我都好奇這些認知死了之後有什麼用XDDD要常常提醒自己,如果明天死了,我今天腦袋理解的這些東西在那裡? 這樣可以趨動你,盡可能的不要太過度使用腦度,不然會被腦袋的「認知」抓太緊,也就是說你的腦袋如果理解了法師說的之後,就要先把這個認知放下,然後透過正確的方法,針對這些「佛理」去「覺知」從你的內心中去升起答案,跟你頭腦理解的東西對應但是如果頭腦抓得太緊、太週密、太怕犯錯,你的內心就會被遮蓋,所以這個鬆緊的拿捏,這個火候才是關鍵
作者: gogolee0210 (小羅賓)   2022-04-20 09:03:00
「不要用腦袋」其實有好幾種解釋的方法。看你是要清楚明白的去觀其性空緣起,或是拿知見再去建立知見。壇經的公案可以參考,有僧舉臥輪禪師偈云:「臥輪有伎倆,能斷百思想,對境心不起,菩提日日長。」師聞之,曰:「此偈未明心地。若依而行之,是加繫縛。」因示一偈曰:「惠能沒伎倆,不斷百思想,對境心數起,菩提作麼長。」之所以建議你先繼續修置心一處,是因應你發文的內容,暫時階段性的建議而已,並非永遠這樣。止觀當然是很好的珍貴教法,非常推薦,你要直接從這邊著手也沒啥不好。更正:主要是不要拿知見再去建立知見,搞想像。但要清楚明白的去觀其性空緣起,悟空。
作者: BRIANERIC2 (灰色軌跡)   2022-04-20 09:09:00
慧能跟永嘉玄覺,這哥倆好我一直覺得很有趣,殊途同歸一個是不識字,佛經都要人講給他聽,他再來解最有趣的就是六祖壇經中他有一段先說常 然後再說無常還是先說無常 結果人家拿佛經「常」來堵他 他還要人先念給他聽,他當下解題,真開悟大師。 永嘉玄覺應該是相反的,知識水準跟學習能力都是頂標
作者: GeraldLiu (wolver)   2022-04-20 09:18:00
不要用腦袋當初的理解就是一直念佛號,讓腦袋無法想
作者: gogolee0210 (小羅賓)   2022-04-20 09:24:00
不知不覺也會隨順有緣,將這套應用在的生活中。先讓人自己念一遍,再讓人以自己的觀點去看見自己的謬誤,直指人心。有執的人被挫破,會感到不舒服是很正常的,看多了。可臥論禪師何等人,是大禪師、利根者,當下就明白六祖所說的了。要是換做一般人可能又繼續跟你玩文字遊戲了XD永嘉的背景我不清楚,但每個人根基不同、緣不同,這應是他適合的路線。
作者: BRIANERIC2 (灰色軌跡)   2022-04-20 10:06:00
還有,修「去感受眾生痛苦」要注意自己的承受能力,因為那種相應是會消秏你的靈光的,如果你體質不好又沒有「特殊方法加持」的話,不要自己去修,不然很可能會心識黑暗,吸入眾生的痛苦,我記得好像是阿底峽的方法可以當做一種觸發自己的慈悲心的體驗,但是次數個人建議不要太多,感受眾生的痛苦最好在證空性之後再去修才可以「排掉」,不然可能會積聚,然後在生活中就常常被身邊的人觸動,而身心受到影響,要先愛自己XDDD把自己照顧好,覺照圓滿,然後再去幫別人,比較安全XD偶爾要學學空觀大師,「眾生的苦是空」,關我屁事這樣把他們彈開,讓自己心識不要起伏太大偶爾還是要逃避,不要面對太深,以免承擔太重
作者: FHShih (hou)   2022-04-20 16:09:00
放下如果是緩緩,永遠推到明天,其實內心是[不想成佛]的經典裡也完全沒有這種教授不要動腦袋也不是一直唸佛、讓腦袋無法想...這是屬於修愚痴 那這樣和畜生有什麼差別? 這樣如果會成就畜生應該成佛最快... 之前蓮池大師也早就破斥過了真的很好奇G大都聽哪位法師?聽聞見解不是讓你只有動腦袋用的 見解是讓你悟心用的見解是指月的手 讓你修出證量實在東西的 要你不要只動腦 是因為手指不是月亮 但你卻把手指給剁了 以為這樣可已看到月亮?? 就不對了阿所以 蓮池大師才會苦口婆心地叮嚀 念佛和參禪者 都要學教理 ...BR大提到的[觀眾生苦]的部分,請不用擔心,我問過教導的法師了,法師教導在自他換時,觀想吸入一切眾生黑暗,與自己心中執著實有、自私自利的我執、我愛執相容,觀想眾生苦徹底破壞了我執我愛執,化為明光。這樣就OK了 不會有身心負擔的~~如果你真的觀法身證悟,在真如觀當中體悟了真如,那時應該會升起更加強烈的菩提心:[一切有情就是因為不了解這個! 所以在輪迴當中受盡大苦啊! 真相就在這裡啊! 喂! 聽我說~!!不要再受苦了~! 真相就是這個呀~!! 喂~~ 醒來醒來啊~!!]這種急切地想要搖醒每個眾生的心,那時應該有強猛的菩提心,完全不是在真如當中修無作意、修自己自在,對其他有情沒有感覺,這種狀態。你看普門品,觀音菩薩還要化身成商主、男人女人小孩老人去利益一切有緣眾生,為他們說法,完全不是[可以先緩緩]的狀態,也不是在錯誤的"真如觀"當中把一切眾生都當作[無]你若真的證悟真如觀,就會發現一切有情本心佛性是佛,只是被夠帳遮蓋,暫時不顯,在"如夢"的障蔽中受如夢的苦,你就會很受不了的想要把她叫醒、把他從如夢障蔽中挖出來,根本不是[苦眾生不存在、苦不存在、障蔽不存在]這種錯誤見解阿..
作者: logman (圓木人)   2022-04-20 16:54:00
上座部佛教《南傳菩薩道》記載,釋迦牟尼於座下定決心道:「且讓我剩下皮,且讓我剩下腱,且讓我剩下骨頭,且讓我的血肉乾枯。除非能證悟一切知智,否則我絕不從此座起身。』
作者: gogolee0210 (小羅賓)   2022-04-20 18:22:00
《六祖壇經》云:「善知識!我此法門,從上以來,先立無念為宗,無相為體,無住為本。無相者,於相而離相。無念者,於念而無念。無住者,人之本性。於世間善惡好醜,乃至冤之與親,言語觸刺欺爭之時,並將為空,不思酬害,念念之中,不思前境。若前念今念後念,念念相續不斷,名為繫縛。於諸法上,念念不住,即無縛也。此是以『無住』為本。」當中有特別指出:無相者,於相而離相。無念者,於念而無念。無住者,人之本性。是“於念”而“無念”,真如自性起念是自然現象,但是不住。「念念之中,不思前境。若前念今念後念,念念相續不斷,名為繫縛。」「於諸法上,念念不住,即無縛也。」是以金剛經云:「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作者: FHShih (hou)   2022-04-20 18:41:00
金剛經是:[ 應無所住 而生其心] 但弄錯的人就會變成[ 應無所住 沒有心] ....
作者: GeraldLiu (wolver)   2022-04-20 21:01:00
最早最早之前這幾句是看成:「應無所往而生其心。」而且一錯就是很久很久都沒改。但無妨,也不懂。
作者: gogolee0210 (小羅賓)   2022-04-20 21:23:00
沒事,我背了幾年的金剛經也看不懂。主要還是繼續在生活中置心一處於意根上,觀識的運作,不斷的一層一層的抽絲剝繭,有天突然就通了。一經通,百經通。覺得圓覺經中這段不錯,「知幻即離,離幻即覺,不作方便,亦無漸次」在阿難之前,跟在釋迦牟尼身邊的侍從是善星比丘,是希達多未離家求道前生的長子。善星比丘也很通達經典,結果心外求法,自恃所學,傲慢的不得了,不信釋迦牟尼,最後墮入地獄道。而阿難雖然多聞第一,但也很晚才證果。世尊示現入涅後,集結經前,被其他阿羅漢拒之門外,回去徹夜禪坐,最後受不了了,正躺下去後腦巢碰到枕頭的一瞬間才開悟的。
作者: FHShih (hou)   2022-04-20 21:57:00
所以 請依佛說修行 不管自恃懂得多 還是自恃修的好都不會真正證悟 唯有緊緊依靠佛說 去修持皈依佛 皈依法 皈依僧
作者: gogolee0210 (小羅賓)   2022-04-20 21:59:00
沒有心,早就死了,見聞覺知當即就壞了,住空相不能算是無所住。事實上,「人之初,性本善」,本來就清淨、圓滿,本來就不住。結果念塵勞之心,思前想後,念念相續不斷,就作繭自縛了。
作者: FHShih (hou)   2022-04-20 22:01:00
住於無念之外 最重要的是以心覺照自心明空 安住其中
作者: gogolee0210 (小羅賓)   2022-04-20 22:01:00
皈依自性佛,皈依自性法,皈依自性僧。
作者: gogolee0210 (小羅賓)   2022-04-20 22:04:00
於念而無念,是不住念,壇經內文也是這樣說的。並不是住無念。
作者: FHShih (hou)   2022-04-20 22:04:00
因此 在你皈依自性佛 自性法 自性僧之前 基本要先皈依佛法僧 不然 有太多以為自己在心性上的人 只是在修"昏倒"
作者: gogolee0210 (小羅賓)   2022-04-20 22:10:00
意思完全不同。
作者: FHShih (hou)   2022-04-20 22:10:00
是不同啊 但是心上不同很多人未必分的清楚少一點明分 多一點住分 一不小心就進到細昏沉這個修行人未必能真的認出來 所以才說 不容易因為 真正心性修持的時候 雖然是放鬆 但是明分的力量要提的非常強 只要不是[極有力明顯] 都算在細昏沉裡這種細分昏沉 很舒服 很愉悅 很讓人沉醉不想出來但是 就是修"昏倒" 差異只有一點點這種細微的差異 需要依靠"聽聞"才會發現
作者: BRIANERIC2 (灰色軌跡)   2022-04-20 22:22:00
我覺得你們的路線蠻互補的,可以去吃個飯聊聊天,瞭解彼此的想法,交換不同意見XDDD
作者: gogolee0210 (小羅賓)   2022-04-21 02:20:00
誰給解釋解釋嬰兒眠跟光明定啊XD
作者: devil0915 (微笑殺手)   2022-04-21 05:27:00
六祖壇經寫的很清楚,佛法是頓法,前念迷是眾生,後念悟就是佛。所以眾生跟佛的差別是在一瞬間而已。黃檗禪師的「傳心法要」也直接寫明了,若修六度萬行求成佛,那即是有次第,無次第佛。所以若你的修行法門是要你修這個、修那個,要先怎樣然後再怎麼樣,即是有次第,述我直言,那是因為你善根還不足,所以要藉著這些法門來讓你開悟,目的是讓你從不了義中進入了義。若很不幸的,你一直在不了義中打轉,反而還開始注意別人是不是也這樣做,例如我吃素吃了幾十年,起了驕傲心,認為那些不吃素的人都是沒有慈悲心。或是我多年來持某個戒或修什麼法門,起了驕傲心,認為別人修的都不對,這樣叫做「倍增無明」,本來已經很無明了,學佛後又產生另一個叫做「法執」的無明……難得這輩子聽聞佛法,卻在外相上打轉,不識本心,那就太可惜了。最後再補充一下,我的意思不是說「不要修這個、修那個」若你的師父要你修,你就去修,但要清楚了解修這些法門的目的是要讓我們回歸本心、不執著,不是說都不要修
作者: FHShih (hou)   2022-04-21 05:56:00
奇怪了... 這篇的標題再講慈悲心修法 所以討論慈悲心修法應該沒有問題吧? 你要說慈悲心修法不了義 卻又說佛法都是頓法,那很顯然您沒有頓悟的理由,就是需要次第漸進修法既然您沒頓悟,需要漸悟,卻又看不起漸進的修法,不是很怪嗎?當別人提漸進的角度 您又認為是在[不了義中打轉]您這不是陷入了: 頓悟不了 又看不起漸進 這泥沼嗎?漸進法和頓悟法本就沒有相違 就看您會不會用另外 版上討論佛法 各自提出聽聞修持過的角度 這很正常為什麼指出見解上的錯誤就是[驕傲心]??還是說您討論只是想要被稱讚和認同? 才會覺得別人指正是驕傲? 這種風格真的和過去minpanda有像...如果您一心只覺得心性法門是唯一 其他都可以丟棄看不起那您真的要很小心 因為 確定這樣識不得本心您只看到菩提心修法不了義 卻不知道菩提心就是本心連菩提心的形象狀態也不清楚 更不知道有傳承是用生起強烈菩提心的方式 觀見本心的 你卻視他為不了義??另外 提醒您 [您的見解有錯] 頓悟法也有漸進法的方式大手印大圓滿也有次第之法 您誤以為所有[次第法]是不了義真正懂大手印大圓滿的頓悟法者 根本不會這樣說話..您這種堅持[有次第就是不了義]的見 就是[在外相上打轉]不好意思 沒看過這種奇怪的見解真心勸您 心性法門殊勝 但不是只學心性法門就殊勝佛陀每一個法門 同樣殊勝 必須嚴謹依照佛說下去修持
作者: Uguar (零零漆)   2022-04-21 06:15:00
事實上修一個好心的確是很好的事情,也值得鼓勵
作者: FHShih (hou)   2022-04-21 06:15:00
而不是自己頓悟不了 又看不起佛給你的階梯 非常可惜
作者: FHShih (hou)   2022-04-21 06:16:00
無為法不是啥都不幹啊 ~ 您的無為法是??
作者: Uguar (零零漆)   2022-04-21 06:17:00
講得殘酷一點,一個有好心的人沒有修智慧,沒有斷貪嗔癡該會犯錯的時候還是會犯錯該會煩惱的時候還是會煩惱
作者: FHShih (hou)   2022-04-21 06:18:00
是阿 沒錯 但是一個有智慧沒菩提心的人 會無法利益任何
作者: Uguar (零零漆)   2022-04-21 06:18:00
所以我覺得光修菩提心、慈悲心煩惱的解決方案是甚麼呢??
作者: FHShih (hou)   2022-04-21 06:19:00
人 在他獨自自在的時候 所以 大乘法本來就是菩提心加空性慧組合 缺一不可 只是這篇在談菩提心罷了大乘法強調兩者不缺其一 不能偏一邊 如此
作者: Uguar (零零漆)   2022-04-21 06:20:00
很多人的生活可能因為最近的疫情遭一些影響我是比較偏解決煩惱那邊的
作者: FHShih (hou)   2022-04-21 06:22:00
這沒關係 要走阿羅漢道還是成佛道 本來就是個人選擇
作者: Uguar (零零漆)   2022-04-21 06:23:00
都是佛道啦...最近國際上的戰爭,造成很多人流離失所,大家都很慈悲去
作者: FHShih (hou)   2022-04-21 06:25:00
另外 devil大 您的所謂[不執著]到底定義是什麼?
作者: Uguar (零零漆)   2022-04-21 06:25:00
援助一些面臨家破人亡的百姓
作者: FHShih (hou)   2022-04-21 06:26:00
佛陀自己已證本心 卻不是那種[啥都不管 啥都沒關係]的狀態 佛陀是非常努力的在一生中說法49年 行走多國 開演
作者: Uguar (零零漆)   2022-04-21 06:27:00
但是如果居上位者本身沒這麼多貪嗔癡,或許就不會引發戰爭
作者: FHShih (hou)   2022-04-21 06:27:00
廣大教法 從來沒有[放著不管 啥都OK]的狀態所以 您可以再想想 您的[不執著]恐怕形象有錯誤。
作者: Uguar (零零漆)   2022-04-21 06:28:00
八卦版常常有些鬼父新聞,如果有對於自己貪嗔癡內觀就減少了破壞自己子女人生的機率
作者: FHShih (hou)   2022-04-21 06:29:00
U大 是如此 不過粗分三毒斷完 可以生人天善道 還是會有生老病死之苦 人間互相傷害可能減少 但無法離開生死
作者: Uguar (零零漆)   2022-04-21 06:29:00
很多憾事都是貪嗔癡因緣際會被啟發才發生的
作者: Uguar (零零漆)   2022-04-21 06:30:00
所以我覺得找出自己的貪嗔癡,比甚麼都重要
作者: FHShih (hou)   2022-04-21 06:30:00
這端看您想要[自離苦、令他人離苦]的程度 有多徹底的需求devil大 有個見解提供您參考 如果您真的識得本心那一定會非常想要讓一切有情識得本心 那時候您會認真觀查各種不同有情根器差異 然後廣學諸多根器教法 為了真實利益到有情 當看到次第法 和其他不了義法 您會視為珍寶般的珍愛修持 因為那是你要利益有情不可少的佛語不可能排斥看不起不了義法 或看不起次第法 若您有此心只能說 這樣不可能"識得本心"...然後您說:[若修六度萬行求成佛,那是有次第佛,無次第佛]這真的是莫名其妙的錯誤見解,不知道哪裡學到的邪見...釋迦牟尼佛成道前是花盡無量大劫次第努力的,最後成佛是一瞬間,然後您把前面無量大劫全部否定掉,只取最後一瞬間??
作者: Uguar (零零漆)   2022-04-21 06:40:00
現在很多烏國人民被屠殺性侵,都是有權力者有機會者的貪嗔
作者: FHShih (hou)   2022-04-21 06:40:00
然後聲稱最後那瞬間才是"真的",一副自己已經來到最後瞬間的樣子 ... 您要不要想想 這有點誇張....
作者: Uguar (零零漆)   2022-04-21 06:41:00
癡行為。平常一般人不會去殺盜妄淫,那是因為有法律
作者: FHShih (hou)   2022-04-21 06:41:00
再論 <六祖壇經>慧能大師程度到哪裡? 他老人家只需一瞬間
作者: Uguar (零零漆)   2022-04-21 06:42:00
一旦解開法律的束縛,屠殺、性侵樣樣來
作者: FHShih (hou)   2022-04-21 06:42:00
是因為根器極利根 請問六祖成為利根前是漸進還是頓悟??六祖成為利根前 必定是漸進 那請問您 現在是利根嗎?
作者: Uguar (零零漆)   2022-04-21 06:43:00
進入戰爭狀態法律就有形同虛設,貪嗔癡的極限就會赤裸裸展現在大家面前
作者: FHShih (hou)   2022-04-21 06:43:00
明顯您現在不是 所以還尚未頓悟 那麼 就應該學習六祖成為利根的過程 漸修該修的部分 而不是不上不下的吊著一心想頓悟 偏偏還不是個根器 又看不起漸修 只能在這裡
作者: Uguar (零零漆)   2022-04-21 06:44:00
所以我是覺得找出自己貪嗔癡比慈悲心重要多了
作者: FHShih (hou)   2022-04-21 06:44:00
生氣別人指正您?? 這樣有什麼意義?? 還是老實一點吧
作者: Uguar (零零漆)   2022-04-21 06:45:00
因為一旦沒有法律束縛,任何人都會幹出最卑劣的行為
作者: FHShih (hou)   2022-04-21 06:45:00
U大 簡單問一個 您的主要目的是平息戰爭嗎?那慈悲心也同樣能平息戰爭 只要領導人有慈悲心 就沒戰爭或者 也可以說 只要領導人有業果見 就不會戰爭所以 如果您的訴求是平息戰爭 很多選項都可以做
作者: Uguar (零零漆)   2022-04-21 06:48:00
有慈悲心不代表不會被欲望利誘
作者: FHShih (hou)   2022-04-21 06:49:00
有業果見就不會啊
作者: Uguar (零零漆)   2022-04-21 06:49:00
人總會一時糊塗,一時受誘惑,理智會被埋沒
作者: FHShih (hou)   2022-04-21 06:51:00
若會被理智淹沒 就不叫[有業果見了]..基本上 如果您只是要降伏粗分三毒 "戒"和"定"可以達到如果您想要讓國家領導人都沒有三毒 甚至根除三毒 那麼您真的必須成佛 XD 因為 沒有菩提心 是做不到的呢...若是自己想斷三毒 空性慧足矣 若希望帶領他有情斷三毒那沒有菩提心 很快就會放棄的... 因為難度很高您可以想像 當您想要讓各國領導人斷三毒 他們卻只想殺您或殺害您的親友 且無殘無愧 這時候 沒菩提心很難繼續
作者: Uguar (零零漆)   2022-04-21 07:02:00
不要小看人類的劣根性
作者: FHShih (hou)   2022-04-21 07:04:00
是阿 是如此沒錯 所以 當您想要讓[他人]斷煩惱時沒有菩提心 您很快就會放棄的 所以才會說兩者不能缺一
作者: gogolee0210 (小羅賓)   2022-04-21 07:05:00
《楞嚴經》:「理屬頓悟,乘悟並消;事須漸除,因次第盡。」我是覺得修行有次第,頓悟則在機緣的當下,因根基、福德、智慧等而有所不同吧!就像撥雲見日一樣,根鈍的每次撥開一點烏雲,就透出一點光,一點一點慢慢撥開這樣。根利的撥開一點就從透出光的特性發現後面必然有東西,然後就直接一次全撥開,就一超直入如來地。所以已經明心見性的菩薩們,才要法門無量誓願學,來
作者: FHShih (hou)   2022-04-21 07:06:00
是阿 <六祖壇經>:[「法無頓漸,人有利鈍,故名頓漸。」]
作者: gogolee0210 (小羅賓)   2022-04-21 07:06:00
幫助無邊眾生因其根基而因材施教啊!
作者: FHShih (hou)   2022-04-21 07:07:00
法本身沒有頓漸之分 也沒有高下之別 就看根器 如果版上大家都還不是佛的話 那可以說同樣都是鈍根 漸修就是佛陀開給我們的慈悲階梯. 有了漸修 後面才能贏來頓悟如果排斥漸修 只幻想期待著頓悟 可以說 那根本不可能因為 鈍根不可能不經過漸修 而忽然變利根的藏傳修頓悟法的學人 非常重視前面菩提心和出離心的累積師長也直接講過:[你想讓自己變利根 就要紮實走前面的路]真正利根者 只存在已經頓悟者當中我們現在都只是[假名為學"心性法"的鈍根人]而已~~XD
作者: kissung (天堂鴉)   2022-04-21 07:32:00
愛人如己
作者: BRIANERIC2 (灰色軌跡)   2022-04-21 07:46:00
我幫助眾生都用揍的 因為我都是這樣對自己XDDD
作者: Uguar (零零漆)   2022-04-21 07:48:00
首先菩提心是甚麼可能每個宗派解釋都不盡相同慈悲心有很好,但是大部分是等別人遭受苦難時發揮慈悲如果一些鬼父、侵略別人的獨裁者能修習自我內省的法門就是那個以核彈為靠背發動戰爭造成無數家庭家破人亡的獨裁者和鬼父這兩種人有修行的話世界就少很多災難了就是那個發動戰爭的獨裁者和鬼父,鬼父和發動戰爭的獨裁者
作者: BRIANERIC2 (灰色軌跡)   2022-04-21 08:00:00
其實我最喜歡克里希那穆提的說法「你的心是全世界的遺產,它包含了人類所經歷過的所有經驗,你明白嗎?你的心就是“天性”,你一旦了解到這一點,你就會有無無量的同情心,從這份了解之中,就會產生大愛_」「你不能直接轉化世界,世界並沒有具體的所指對象。而個體則具有所指對象,也就是你,所以你必須從你自身開始著手。」「所以,通過對自身的轉化,我們就會為直接與自己產生關係的世界帶來革新。」
作者: devil0915 (微笑殺手)   2022-04-21 21:38:00
修行(事相)當然是有次第,但觀念(理相)是用頓悟的,中國古代唐朝禪宗的南北宗就探討過這個了,不再贅述。是否有開悟,自己最清楚,達摩血脈論有說,若無見性,你不管修什麼都錯;若見性,不管修什麼都對,所以我們應該先參訪善知識幫助我們開悟。善知識是什麼?經典就是善知識,已開悟的老師就是善知識。六祖壇經講,可去研讀金剛經幫助你開悟。金剛經也講,若你對經文毫不懷疑,你過去生已經在無量諸佛所種過善根了。真的要相信這些經典告訴我們的,悟後再起修,好比我們要去一個地方,先google導航定位好,再出發。
作者: FHShih (hou)   2022-04-21 22:17:00
請不用擔心 所有佛說經典都在幫忙開悟沒有任何佛說經典是和開悟無關的還請d兄注意 不要因此誹謗輕視任何佛說正法..《華嚴經》〈離世間品〉云:「忘失菩提心,修諸善法,是名魔業。] 阿彌陀佛菩提心就是心性本質 還請不要以為自己以開悟 卻輕視菩提心 從未聽過這種"開悟"法...如果您在菩提心當中找不到開悟的心 要在別處找開悟的心那真的還離開悟很遙遠...觀念頓悟大家都懂 如果你知識觀念的頓悟就叫開悟 說實話.. 您或許把開悟想像得太容易了....理相頓悟不難 見到心性也不難 難的是你悟後起修的過程一直到真的成佛這條路 不要以為頓悟你就沒事了...這後面整條路依然是漸修之法 ..這些您看不起的[不了義外相法] 都是您悟後起修必須要走的頓悟只是國小畢業 都還沒證悟 連個資糧道都不算...所以藏地祖師說過:[見性頓悟者多 真實證悟者少 ]
作者: GeraldLiu (wolver)   2022-04-21 22:42:00
先修諸善法,才找到菩提心,找到菩提心後,還是要修諸善法呀!
作者: FHShih (hou)   2022-04-21 22:43:00
是阿 所以 不會只以頓悟當作目標完整過程從前道後到底什麼經歷 是需要知道的...頓悟 悟後怎麼起修 不修一定退 修什麼 到什麼程度這些都會需要了解的...不會頓悟完就沒事了...
作者: GeraldLiu (wolver)   2022-04-21 23:10:00
的確如此。
作者: gogolee0210 (小羅賓)   2022-04-22 01:37:00
這我就納悶了,無修無證大圓滿,是怎麼個無修無證法?又是基於何種情況下修這個無修無證大圓滿法?
作者: devil0915 (微笑殺手)   2022-04-22 01:59:00
F大,我引用的都是經典裡面的內容,並不全然是我個人意見,有的經典像「血脈論」或「傳心法要」都很白話,寫的很清楚,不像愣嚴經般文字艱澀難懂,相信祖師大德的意思應該可以看得很清楚。您不認同我沒關係,但建議不要否定經典的內容喔,我言盡於此。最後再補充一下,並沒有說不用修,是你必須先開悟才修佛陀示現六年苦修失敗,最後靠頓悟成佛,我們凡夫頓悟後沒辦法像佛陀般圓滿,乃因累劫習氣,致使無法馬上證悟,這時候必須靠漸修,讓你除去不好的習氣。抱歉我說言盡於此,又不小心講那麼多,請見諒
作者: FHShih (hou)   2022-04-22 02:26:00
我從沒否定任何經典喔 請不要誤會了..是因為您之前說[佛法頓教] 然後排斥漸修法 這部分不符合<六祖壇經>的內容 所以才跟您討論到 就算您頓悟 後面也依然會必須要持續漸修 不是事情就結束了所以 千萬不要因為末學講到了漸修法 就認為末學反對頓悟相反的 頓悟漸修兩者是必須相互配合 你才能成佛的不管是達摩血脈輪 傳心法要 還是六祖壇經 都是認為頓悟之後仍然要精勤修持的 這和我說漸修法 是非常相符的佛陀和祖師從來沒有搞出 [頓悟漸修不能相容]的東西來另外 提醒您 您引的是論典 不是經典 還是一句經典為好不管怎樣大師的論 依然必須符合佛說經典 ( **依據)<六祖壇經>:[「法無頓漸,人有利鈍,故名頓漸。」]如果您依六祖壇經 那您可以參一下這句話所以 您一直強調 佛法是頓教 其實沒什麼意義的...可以頓悟的人 對頓悟階段來說 他是利根但是他尚未能夠證悟 那他對於證悟來說 就是鈍根這時 他在證悟的目標來說 必須漸修 等他利根了 就證悟但這時 佛果對他來說 他又是鈍根 還是必須再次漸修所以 沒有什麼吵頓悟了義 漸悟不了義 這種事情這也根本不符合成佛整體修持過程d大只要想想 頓悟在哪一階段? 到資糧道了沒?證悟在哪一階段? 到見道位了沒?那您就會知道 中間落差很大的部分 您需要的是漸修您認為佛陀頓悟成佛,是因為您只看最後那一剎那,請問您為何要忽視佛陀無量大劫修行累積資糧、跟隨24尊佛聽法修行的過程呢? 請問佛陀是從地獄道初發心之後就直接頓悟的嗎?根本就不是啊! 佛陀從初發菩提心 到真的成佛 花了無量劫然後你就只看最後幾天 說[佛陀頓悟成佛]??也不想想自己連初發菩提心都尚未....藏傳佛教大圓滿透過頓教成佛 尚且要猛烈、大量累積資糧因為成佛資糧不是一般人不努力可以輕鬆累積完成的也必須在那之前發起菩提心 後面精勤修持 方有所成而d大您形容的過程 到是連發心和累積資糧都消失了啊...所以 雖然黃檗禪師聲稱[無次第佛] 但符不符合現實??佛說<六度集經>當中滿滿的佛陀過去生行持六 您再想想吧..加上黃檗禪師自己是否已成佛?? 尚是疑問 我是不相信什麼[無次第佛]、[次第是不了義] 這種和佛說不相符合的話的..有太多佛說經典可以破斥了...許多禪宗傳承也有一套次第 大圓滿也是一套次第慧能大師在頓悟之前 可不是沒有努力過 從"零"就來頓悟的頓悟完了之後 也沒有聲稱就成佛了 而停下修持所以 您想像的[無次第佛] 目前在歷史上不存在..藏傳即身成佛之法,也是以直接顯發佛性的走法,但次第可是很清楚的,請不要看輕了"次第",一頭栽在一剛開始初階的頓悟、見性,就覺得是全部了。
作者: creative88 (create)   2022-04-22 05:20:00
禪宗在開悟階段有全力要證法身的傾向 所以在教理開示上面是一句不讓的 但是看禪師們在修持上面都是很深的用功
作者: FHShih (hou)   2022-04-22 05:23:00
同意很深 但不同意無次第 也不同意次第為不了義
作者: creative88 (create)   2022-04-22 05:23:00
談到用功的深淺跟判斷弟子們悟入的程度 自然會有次第
作者: ykkdc (ykk)   2022-04-22 05:24:00
以大乘佛教而言,當成就佛的法身,就同時成就佛的報化身了
作者: FHShih (hou)   2022-04-22 05:24:00
漢傳的"法身大士"似乎是初地?
作者: ykkdc (ykk)   2022-04-22 05:25:00
還未成就佛果法身時,法身大士的聖者菩薩都還要次第斷障
作者: FHShih (hou)   2022-04-22 05:25:00
是的 所以 C大也說 禪宗依然會有次第的並不是 [頓悟不用次第] 或 [次第是不了義法] 或 [佛是無次第所成] 這種論調
作者: ykkdc (ykk)   2022-04-22 05:28:00
下面有篇推文提到意生身(意識所生身),聖者菩薩的意生身還不究竟,菩薩的意識次第斷障,至成佛時佛的意生身才是究竟佛的意識所生身的報化身是聖者菩薩沒有的因為提到佛的法身補充一些大乘的知見,這是大乘佛教才說。
作者: creative88 (create)   2022-04-22 05:34:00
漢傳天台圓教(悟入心性稱為圓教) 說初住就是法身大士
作者: ykkdc (ykk)   2022-04-22 05:35:00
浴佛節快到了,《浴佛功德經》說:「善男子!諸佛世尊具有三身,謂法身、受用身(報身)、化身。…汝等當於如來起正念心,…於諸眾生起大慈悲,願得速成三種身故。」灌浴如來時,我們會念浴佛功德經,以大乘佛教而言,每一位佛都俱足法報化三身,憶念佛陀的功德,於一切眾生起大悲心由大悲心引發希望自己也成就佛果俱足法報化三身的菩提心。大乘佛教而言,當一位補特伽羅證得佛果法身時,一定也俱足
作者: FHShih (hou)   2022-04-22 05:39:00
C大 請問圓教的初住 大概資糧道吧? 如果有發菩提心的話.
作者: ykkdc (ykk)   2022-04-22 05:40:00
報身與化身,不會說只證得佛的法身卻沒有佛的報化身,也不會說有佛果的報化身卻沒有證得佛的法身,如經文當中說,諸佛世尊,每一位佛各自都圓滿俱足了法報化三身。
作者: FHShih (hou)   2022-04-22 05:44:00
查了一下 初住天台圓教會列在見道位菩薩
作者: creative88 (create)   2022-04-22 05:45:00
天台圓教把位階都往前移了一點 所以圓教初住是有證位的所以可能後面一點 這是把禪宗明心見性的等級拉高說
作者: ykkdc (ykk)   2022-04-22 05:46:00
(法報化三身不是說三位佛,而是一位佛自己就俱足法報化三身)
作者: creative88 (create)   2022-04-22 05:47:00
如果證量夠高會直接到這個位置 但是 一般人的明心見性最多只會到圓教初信位 斷障能力等同初果 還未了生死
作者: FHShih (hou)   2022-04-22 05:49:00
通常也還會"悟後又迷"...感謝二位補充 (揮手~
作者: creative88 (create)   2022-04-22 05:51:00
合十
作者: devil0915 (微笑殺手)   2022-04-22 06:51:00
F大,我推文一再強調沒有不用修,當然要次第去修,我再講3次,要修、要修、要修,請問您看清楚了嗎?還是要我再說一次您才會看到呢XD建議您看別人推文要看全部,不要斷章取義喔
作者: FHShih (hou)   2022-04-22 07:18:00
既然要修 您一開始在講什麼呢? 講什麼漸悟不了義、講什麼都在外相上、講什麼都在不了義上打轉、講什麼無次第,講什麼佛沒有修六度而成,基本上,這和你最後說[要修]根本不是同一件事,我在講的,不是你認為那種:[修不了義慢慢進入了義]啦、方便說法啦、不信頓悟者、不信佛性者、只能修文字相啦~這種東西的[要修],我在講的是,次第是了義,漸修是了義,這是你成佛必須要修的,不是頓悟不行才修的也不是搞外相的,也不是不信佛性不信頓悟者修的,基本上,您弄錯末學的意思,所以,末學沒有斷章取義喔。希望您看懂末學的要修,和您的要修,完全不是同一個意思。
作者: creative88 (create)   2022-04-22 07:25:00
我解釋看看 那個開示都是在指法身 所以法身不待修證本來不增不減 不關次第 不關六度萬行 但是這邊不應該在別人說漸修法的時候用啦... 漸修就是頓法另一種說法多少有點密教的意思在 證入法身會自然化出報化二身 但是一般不會大聲說這個 或是就分開說開悟只是開智慧而已 聖嚴法師 持比較平實的意見https://youtu.be/fYGh3VENo1c聖嚴法師直接說大悟也不是成佛 還是要修資糧
作者: FHShih (hou)   2022-04-22 07:30:00
這也很怪阿.. 法身本在 這跟成佛不用修六度根本完全兩件事如果是這樣的話 那頓悟本悟 成佛不須頓悟 不就好了...連頓悟都不用 因為法身本悟 沒有不悟者...如果現在還需要頓悟 那代表現在也需要六度 也需要次第也需要所有一切d大最看不起的[修這個修那個]頓悟的"地位" 應該和六度 和所有次第 和這個那個平等因為都是[現在需要的了義法] 怎麼可能會有[只在外相]者?如果六度是外相 那追求頓悟也一樣是外相所以 才勸不要把法分高低 用很錯誤的知見在分別法的高低然後再來辯說:[我也是說那個(低的)法是要修的啦~]我只能說 完全沒有看懂別人的意思啊...說實在話 所有修法的目的 都只有一個[拿掉障蔽]不管你是頓悟還是六度 都是同一個作用 既然都是要讓窗戶照透亮 你是菜瓜布還是海綿墊 沒有哪個比較高級啦另外 就算你用禪宗走法證悟見道位 你還是必須要修持你所
作者: creative88 (create)   2022-04-22 07:40:00
對 就法身的角度來說是某件事都可以拿去證入法身
作者: FHShih (hou)   2022-04-22 07:41:00
看不起的[六度]累積資糧 世界上沒有不用資糧就成的佛說到底 那個資糧的"透亮度" 是真的不輸給"頓悟"
作者: creative88 (create)   2022-04-22 07:42:00
禪宗則都是很法身本位主義在談事情 報化身 除了靠因緣累積之外 都是依法身而現 禪宗把注意力都放在這裡
作者: FHShih (hou)   2022-04-22 07:43:00
那很難 沒有資糧 沒有菩提心 出不來最後就是聲聞果位世界上不存在沒有發菩提心的佛 ...
作者: creative88 (create)   2022-04-22 07:44:00
所以我說這不適合在別人談漸法的時候說 漸修就會頓悟
作者: FHShih (hou)   2022-04-22 07:44:00
所以才會說 那樣肯定證不到佛的法身是阿...y辛苦C大啦 希望devil大這回有比較看懂我們在講的東西...
作者: devil0915 (微笑殺手)   2022-04-22 07:55:00
原來F大你是執著在我講「修這個修那個」,其實我並沒有說這樣比較不殊勝的意思喔,如果是這些語言文字讓您不快,我道歉。我引用達摩血脈論的內文「若欲覓佛,須是見性,見性即是佛。若不見性,念佛誦經持齋持戒亦無益處」,故法門無高下,一切都只在於你見不見性(開悟),你只要見性,不管修什麼法門都對,反之,全部都是盲修瞎練。而開悟是用頓悟的,不是靠漸修去開悟的,我主要是要表達這個,經典也都是這樣講的。
作者: FHShih (hou)   2022-04-22 07:59:00
原來您是在執著開悟必須用頓悟的..奇怪了 有哪一個人開悟不是頓悟嗎? 沒有阿..
作者: devil0915 (微笑殺手)   2022-04-22 08:00:00
大哥,我從頭到尾都是這個意思,你終於懂了,太感動了
作者: FHShih (hou)   2022-04-22 08:00:00
另外 勸您 禪宗認為的盲修瞎練 是因為禪宗也執著必須先開悟 所以 會下意識的赤其他修法就是忙修瞎練但是 請知道 很多其他傳承並不這樣認為您引的是論典 但<華嚴經>:[忘失菩提心,修諸善法,是名魔業。] 您也不會希望其他傳承指著您說:[你在修魔業]吧況且 這還是佛陀親口教言 比起論典更具代表性
作者: creative88 (create)   2022-04-22 08:03:00
當作交流傳承的感覺 F大你幫我讀這篇文章 說看感想好不 https://reurl.cc/8onl5b
作者: FHShih (hou)   2022-04-22 08:04:00
所以 比較建議 版上少用這樣的本位主要批判較好C大 明天回復唷 先睡了 感恩
作者: creative88 (create)   2022-04-22 08:07:00
感恩
作者: devil0915 (微笑殺手)   2022-04-22 08:08:00
若有人學佛後,會下意識的斥責別人的修法,那這個人不見性,為什麼?因為見性者觀一切法均平等,無高低之分,因為全部都是影像、幻相,當然平等。另外血脈論是達摩祖師所述,達摩祖師是大徹大悟者,與佛無異喔,您引的華嚴經內文,跟血脈論所述一模一樣,都是在講若無見(忘失菩提心),做什麼都錯,即使你是修善法,一樣是魔業。
作者: BRIANERIC2 (灰色軌跡)   2022-04-22 08:35:00
頓悟的道理也很簡單,頓悟必然在「沒有路徑」的情況下也就是說,從理論上來看,在「頓悟的剎那」,是沒有什麼好「努力」的,跟睡著其實有點像,你如果躺在床上一直在那邊拉筋,或者觀察自己是怎麼睡著的,你一定睡不著。 漸修的意思呢,就是說至少你在睡前喔,你有喝杯溫水、或者有泡個熱水澡,他有助於你頓悟的發生也就是說,要先透過一些努力,為這個沒有努力的當下作準備,但是我可以100%的肯定,頓悟的當下你必然是沒有任何的努力或觀修,可能你剛好在蹲馬桶,正在很用力突然間通了,你鬆了一口氣,有一個極短的時間所有的造作暫停,悟性就升起了,這個完全不可預料,你不可能決定、或觀察到悟性是怎麼升起的,就是這麼美麗或者你可能在坐公車在那邊發呆,看到雨水滴在玻璃上那一個瞬間你就悟了,不過這都有先決條件啦,就是你本身已經先有「頓悟」的體質,那個體質就是靠漸修去建立的,但是要相當注意這個漸修,他到底有沒有為你打造出頓悟的體質? 你在長期聽法、建立觀念、觀修的過程中你到底是積聚了愈多觀念,然後頭髮愈來愈少,身體愈來糟糕,還是相反的打破了很多意識中的框架,意識愈來愈像嬰兒一樣,然後身心的覺受愈來愈像小孩子清明上次不是有一個宣化的美國學生,好像是心理學家他說至少你要能過你爸媽這關,因為他們知道你在玩什麼把戲只要你還在刻意扮演當好學生的角色,在刻意打造出自己很認真、很小心、非常嚴謹的避免犯錯的那個樣子悟性就像你爸媽一樣,你永遠不可能得到他們的認同但是那不表示你不用學習、不用先試著當好學生XDDD 難就難在這,你必須先努力,為那個沒有努力的「頓悟」先準備好,然後等祂自然發生悟後起修也很難,因為頓悟前如果你是一個很努力的人那你努力的習性會重覆出來障礙你,或者頓悟前你是一個很懶的人,你仍然會常常掉進昏沉裡,頓悟後的起修跟我們認知的修不一樣,頓悟後的修才叫真的「修」,頓悟前的教理、空觀,那些根本不叫修,頂多是觀念的建立頓悟後的修,就是善財童子的「五十三參」那「五十三參」全部都是在「自性裡修」的,這才叫功夫所以要叫你先見性,自性如虛空,才是真正的老師從融入這個光明心裡面去精進,相應五十三個,甚至五百三十個境界,這叫「自性開顯」,真言宗說的「真言開庫」就是這個,真言就是你見性之後,你發起很真誠的心念請自性虛空法界,在你的定境中或慧觀中(這時定慧根本沒有分別,定與慧根本就是一體)在這當中顯現,這個時候才是真正的修,在這之前只是為了「修」所作的前行而已,然後要小心避免一件事,就是一輩子都在前行,以為自己在修,結果根本沒有為真正的「修」做好準備。 物理大師費曼講過一段話,他說「教育的成效很少見到,除非對象是天資聰穎之輩,但是對天資聰穎之輩教他太多,又實在是多餘的」,修行也有點類似,你受教育的目的,是要承認自己很愚昧,然後看見自己的障礙和無知,但是如果你學了愈多,就愈覺得自己懂得很多,然後樂此不疲的一直學下去,那就慘囉XDDD
作者: FHShih (hou)   2022-04-22 15:32:00
BR 大 我這邊講的悟後起修不是您說的那種喔說實話 很多禪宗人所謂的頓悟 也不是組的的頓悟程度一般人的頓悟 根本不到證空性程度 還都在概念中轉最多只是短短隱約瞥見心性 然後就以為自己悟了才會有一堆"悟後又迷"的東西若要真頓悟證空性 甚至圓滿證悟心性的程度 我是不相信沒有前面諸多的聽聞思維可以做到那個程度所以 禪宗要求先頓悟 才開始聽聞思維 我是覺得 成功率極極極極低 偏偏就有很多人把這的見解當寶 一心執著所以 那種情況之下的修頓悟 其實還必較接近"忙修瞎練"另外 devil大 您講的達摩血脈輪 和華嚴經講的菩提心並不完全相同 如果您對於平等捨知母念恩報恩慈悲增上意樂等修持次第 完全無法接受 心有高低 那不是這邊華嚴經所說的菩提心 您自己去看華嚴經就知道了 菩薩諸多有所求另外 說達摩祖師是佛 還請提出依據呢 末學個人未接受另外 BR大 您提的那種狀況有點太"順利" 但現實基本不是這麼順利 我目前還沒有遇過第二個六祖慧能第二個可以在沒有聞思和各種修持的情況之下證空性者遇到持這種見的 幾乎都是拿[無作意、置心一處]的口頭禪在修愚痴、修細昏沉、修不思擇,反而目前我所見過真的證空性的人,都是由紮實的聞思基礎 清晰透過聞思抉擇出空性的形象 這時候才修持心性 然後證悟的 這種人印度藏地一大把所以 一上手就排斥教理的 排斥聞思的 認為只會搞腦子的這種人說實在話 從頭到尾都沒搞清楚狀況通常都不上不下的 掛在[瞥見心性、悟後又迷]的階段裡藏地傳承真的修大手印大圓滿的寺院 根本不允許初學碰這個都會要求至少必須聽聞和修出[出離心、菩提心、比量空性]沒有這些的修所生慧 至少也要思所生慧 要造作的出來然後才允許聽聞修持大手印大圓滿 那時候頓悟心性的機會才會高 形象才會清楚 不會變成修愚痴、修細昏沉而不自知還必須要搭配修持各種加行 累積資糧 修持生起次第你證悟心性的速度才會快 就事實而言 也確實藏傳這樣做成功的人數還不少 漢地禪宗現代成就者就不知道有多少了所以 如果根基不是慧能 建議老實點 只要自己記得聞思不是單純動腦用 就好了 比啥都不知道的盲修瞎練安全很多結論: 如果您是已經頓悟者(說的是證空性見道位菩薩)那應該不會反對透過聞思修持的方式如果您不是頓悟者(見道位菩薩) 那自己都還不到 就更沒立場主張[不要聞思、那都只是動腦子、搞文字、不了義、著相]所以 還是建議版上 不要有[獨尊頓悟 反對聞思]的風氣因為 是慧能根基的 真的極少不要用很[分別心]的方式把99%以上根基的眾生路給斷了只崇尚1%根基者的路 這很奇怪如果要堅持[初學一上手就該先頓悟]的話 還煩請舉出幾個走這種路真的成佛的例子 ??相反的 我可以舉出至少幾十個例子,佐證[先聞思,後修心性頓悟]者 成就的例子所以 我就問 為什麼要堅持根本沒有人成功過的路??用一大堆[知見]來反對[先聞思修基礎,後修心性頓悟]之路??這等於斷掉99%眾生的路 說不定自己的路也斷了因為自己也不是剩下的那個1%說白了 不懂為什麼有些人要走前面看不到前行者的路連六祖慧能都沒有頓悟就成佛 偏偏一堆人自己妄想根器比六祖慧能更高...可以頓悟就成佛咧...還是實際一點吧。擔心自己像BR大所說一輩子都修前行的人,可以了解一下噶舉派的修持次第 和寧瑪派亞青寺的教育方式理論和實修時間1:10 甚至1:15前面大概5.6年聞思之後 後面50~60年全部實修如果您年紀大了 還可以再更縮短聞思時間 但沒有不聞思就聲稱可以頓悟者(BR大 您前面漸頓修的部分我是認同的 所以不是反對您那段只是針對devil大堅持禪宗必須先修頓悟 不能先碰其他部分)這點說明回復C大: 感謝提供 老和尚這篇有比較圓融 但是還是會有略微把[頓悟和漸修]分開成兩條不同路線的意味但是說實在話 我覺得很難分開 因為目前完全沒有看過任何一個單走[頓悟]路線成佛者 一個都沒有 可以說 這根本是一條幻想出來的路 是不是能走都還不確定呢目前看過真正成就的 都是漸修之後 修心性法頓悟者那種單走頓悟法 妄想悟到這念心就是「佛」,然後就成佛的幾乎都只是在腦子裡有這個見解 信了 然後 修不出來連六祖都沒做到 不要說後世弟子了諸如舍利弗尊者這般利根者 出家第二天證阿羅漢 也尚未能直接見性成佛 習氣(所知障)不是這麼容易的就算藏傳生起次第 直接修自己(我就是佛 與佛無別)的這種本尊修法 也沒有標榜不聞思、不漸進這種路相反的 積累資糧可是努力的很..各種加行每一項都要十一萬起跳 有聽過做到百萬遍的
作者: creative88 (create)   2022-04-22 17:08:00
回覆辛苦了~ 禪宗說的頓悟有點是在教理上的一句不讓實際行持下去翻紀錄 就像這裡說的 很重的加行 或是在經教上面下很多功夫 有幾宗禪宗傳承因為教理很強還有美譽得法眼 虛雲法師 徒弟聖一法師 近代會認為可也是說到早年讀經很認真 前讀後讀反覆研究...禪宗獨到處是祖師有手眼 真的可以靠幾句話或是行門把學生往空性的方向推一大步(當然現代公認禪師很少)
作者: FHShih (hou)   2022-04-22 17:24:00
這種已先讀通教理 然後走行門證悟的 我會認同比較不建議的那種 要求頓悟前教理都不能碰的 但學生也並未能夠依靠他的話頭去證悟 那真的不上不下
作者: VanDeLord (HelloWorld)   2022-04-26 01:19:00
沒有實修的人,對頓悟的描述很容易看出是看書推想而得。但實際上因緣不同,契入機緣不同,怎可果斷評論悟的前緣後果? 這種過程,各個差別甚大,然覺後生智,為總主要體現。習氣生起,多為主要障礙,此後修行隨緣隨願力,但仍以降伏習氣為主攻。
作者: devil0915 (微笑殺手)   2022-04-26 03:13:00
悟不會憑空自悟,一定是因為善知識才能悟,經典或老師就是善知識,但一般人到此通常是解悟,雖然已經不簡單了,但尚未證悟,因為還有習氣未除,這時候應繼續研讀教理、透過實修的方式來除習氣,不是說悟了就好,什麼都不用做,若什麼都不做很快又會打回原形、又迷,因為娑婆世界是五濁惡世,進步快但退步得更快,故佛陀才會鼓勵我們求生淨土。
作者: BRIANERIC2 (灰色軌跡)   2022-04-26 07:49:00
就是沒有實修的人,才會打一堆擦邊球,連悟什麼是誰在悟?誰在實修都說不清楚,一看就是那種拿網路文章東拼西湊,講了老半天一個重點都沒有XDDD每個人悟的機緣不同,但「悟的當下」一定是自然無造作的狀態下,難道每個人機緣不同,呼吸睡覺的原理就不同? 人最怕的就為了可笑的自尊,在那邊不懂裝懂XDDD找到機會就要唬神通,入定幫人看因果,有這麼缺光環?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