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請益] 是否要分辨是非善惡(大乘經典《圓覺經》)

作者: hawls (以和為貴)   2020-08-29 20:23:32
是非對錯當然要分辨,而且要正確分辨。否則,就是對惡業敞開門戶,甚至把惡事當成善
事來歡迎。
如果不加以正確地分辨,那就是「痴」了。
「痴」會把錯誤當成是正確,把虛假當成是真實,把不善當成是善,各式各樣的顛倒之見
,皆是由於「痴」。
「痴」實在太過於擅長蒙蔽了,正如同擁有絕妙欺騙手法的壞人,壞人在欺騙時,他會利
用受騙人的各種弱點來成功騙取。
有些受騙人的弱點是不知情,欺騙犯就編造常情合理可信的說法來行騙。
有些受騙人的弱點是貪財或想要美色,欺騙犯就騙他們有利可圖或有美色可得。
有些受騙人的弱點是想要有所成就善,欺騙犯就騙他們如何可以有所成就,但實際上最後
是成就不了。
真正高明的欺騙手法會讓人從頭到尾都不知道自己被欺騙,讓人相信自己沒有被欺騙。
而最會欺騙、蒙蔽眾生的正是「痴」。即使是很聰明和很善良的人也會受「痴」所障蔽。
然後「聰明」和「善良」就可以再被利用來博取其他人的信任。
因此,對於以下的說法,必須當心:
1、「婬、怒、痴俱是梵行」:
為什麼要當心這個說法呢?
如果用朋友來比喻的話,戒定慧是梵行,也就是良友。你會跟良友結交、做良友會做的事
、肯定之或著讚賞之。
但是,如果婬怒痴是梵行,那也是良友囉。但是你會跟婬怒痴結交、做婬怒痴會做的事、
肯定之或著讚賞之嗎?
當然是否定。而且你大概還會找理由不去做婬怒痴的事。
畢竟,真實情形是,不善就是不善,不會因為怎麼想、怎麼看、怎麼說,就因此變成善了

同樣道理,「婬、怒、痴」不是梵行。不管怎麼想、怎麼看、怎麼說,「婬、怒、痴」不
會就因此變成「梵行」了。
所以當心了,別把不善當成善或者把善跟不善混為一談,那是「痴」。
2、圓滿各種善業,方成就「婬、怒、痴俱是梵行」:
有些人基於某種意向或願望的關係,接受了「因為受善業圍繞,由善業出生,因此得到的
也是善」的概念,但卻被「痴」趁隙蒙蔽。
不過,還好「婬、怒、痴俱是梵行」這個說法本身就是錯誤,它會令身口意不能保持一致
,變成心想口說但是行不得。
只要知道「婬、怒、痴俱是梵行」是錯誤,就不會被欺瞞了。
就像是詐騙電話一樣,只要知道是詐騙,不管電話內容是如何被詐騙犯定義成是在做善事
,終歸不會受騙。
(比方說:A君是一個R賑災基金會的負責人,有一通詐騙電話打給A君說R賑災基金會正在
為某個災難募款,請A君做捐款。但因為A君是負責人,知道是詐騙,縱然電話內容說的極
為動聽,A君當然也不會按照詐騙電話的指示去做捐款。A君的願望雖然是做善事,但終歸
不會讓自己做的捐款變成跟做壞事一樣。)
3、其他支持「婬、怒、痴俱是梵行」的說法:
有人會用「純水和馬桶水都是H2O」這類的說法來為「婬、怒、痴俱是梵行」做開釋。
但這跟「好事和壞事都是事、善業和不善業都是業」一樣,差不多是廢話的程度。
實際上,跟前述的朋友比喻一樣,心想口說「純水、馬桶水都是H2O」,但是在廁所內感
到口渴欲飲H2O時,仍然不會選擇喝馬桶水,所以仍是行不得。
補充:「婬、怒、痴俱是梵行」這句話是被寫在大乘經典《圓覺經》裡面。
作者: lk011382 (冰符酒釀)   2020-08-29 20:25:00
我只想說"正確"是三小
作者: soulism (soulism)   2020-08-29 20:45:00
依諸法無我,則貪瞋痴無我,即然無我,那裏有貪瞋痴存在,但知道只是知道,一定做不到,所以要以戒定慧,對抗貪瞋痴,這才能說是梵行,但又回到諸法無我,無我誰在修行.即然無我修又有誰有戒定慧和貪瞋痴.所以修行只是從知道到把"知道"成為完全的相信,就是證悟了諸法無我.
作者: lk011382 (冰符酒釀)   2020-08-29 20:59:00
完全相信的人有我?沒有我?
作者: soulism (soulism)   2020-08-29 21:04:00
我認為至少修道位後,才能說三學和三慧俱是梵行.證果的人,但見於法,而不見於我.法的我是有,沒有實在的我
作者: lk011382 (冰符酒釀)   2020-08-29 21:06:00
"我"又不在人家那裡
作者: tmac012004 (寂滅寂滅就好)   2020-08-29 21:41:00
隨喜
作者: peekeer (小風)   2020-08-29 22:23:00
你搞錯了,大德摒棄的是分別,不是針對貪瞋癡另外請您就實證部分提出見解,看你寫這樣實在覺得,你連四念處基本都沒做的觀身不淨;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觀到底法在哪裡,我再哪裡,佛有在哪裡?請以實證回答,你何以見佛成佛您認為我有誤解,請以您實證經驗回答我所問問題。另外著見神住,著就是分別執著,是你曲解佛經。這部分我也寫的不夠精準,大德摒棄執著,分別是自性運用。
作者: Bonaqua (南無阿彌陀佛)   2020-08-30 20:21:00
去複習南傳的行捨智在講什麼吧。如果有個人把行捨智不斷的跳針解讀為是非不分,那還真是滿無厘頭的行為。圓覺經當機眾是法身菩薩,菩薩救度各類眾生,必然示現出各行各業的言行舉止,但菩薩的心境是無染的,結果也是能真正的利益眾生,度畜牲界,示現愚痴相的動物,菩薩是真愚痴還是真梵行 ?大乘都提供你正確解讀經文的解釋。你偏偏跳針~這就像有人無厘頭的一直說行捨智就是智慧捨光光變白癡,這是什麼宗教 ? 這樣的跳針不累嗎。靜下心聽清楚別人的解釋,好好討論真有這麼困難。(攤手~某A : 1+1=2。某M : 為什麼1+1=2某A : 開始在黑板引述數學家的各類證明 ..某M : 我不管啦,1+1就是3,你們錯大了。某A : .........(三條線。有追劇過嗎 ? 演壞人的,你私底下遇到會拿雞蛋丟他嗎 ?不會嘛,因為你知道那是演戲。圓覺經就是告訴你,菩薩演好人、演壞人,演天才、演白癡心境都是清淨無染,而且解脫。別再一直拿菩薩演的某一個角色去重覆論述。"不管啦,壞人怎麼可能清淨心" "白癡怎麼可能清淨心"這應該不難理解,ok。
作者: tmac012004 (寂滅寂滅就好)   2020-08-30 21:03:00
原po應該不只行捨智而已
作者: Bonaqua (南無阿彌陀佛)   2020-08-30 21:08:00
我舉行捨智,只是在強調南傳也有講這方面的平等智觀念,相似觀念放在南傳他就可接受,放在大乘就變罪惡。
作者: tmac012004 (寂滅寂滅就好)   2020-08-30 21:10:00
南傳就算有証果也未必需要告訴人反正馬哈希是阿羅漢,他說的話,北傳也不信!
作者: Bonaqua (南無阿彌陀佛)   2020-08-30 21:12:00
人有喜好這大家都能接受,但拿著別人的東西無限上綱亂講這就太無聊了。北傳不信也不會拿南傳大德的話一直批評~真的滿無聊的。(攤手
作者: peekeer (小風)   2020-09-01 14:54:00
馬哈希是阿羅漢?自封的?他哪位?你沒回答瑪哈希是幹嘛的。他阿羅漢誰認可?有神通?又請問阿羅漢跟佛差別在哪裡?南傳毫無實證,一覽無遺另外阿羅漢境界高深,我很尊敬,但末法如何證果?誰來印可?講你的瑪哈吸來聽聽啊!你還沒講殺千人的如何用四念處證阿羅漢啊!就問你怎麼看因果!出家前或是累劫因果不會現前?你再說說看啊!那你四念處實修來回答!沒有請教啊,根本認為你答不出來,毫無實修的南傳。不服就回答我問過的問題。你拿南傳四念處來質疑大乘,那就把你自身實證講來談。我上面問你的問題你實證都會碰到,你以為我沒碰過?,就問你累劫因果現前,你如何面對?解釋不了你如何面對諸法?有如何見佛?還推給出家眾,乾脆叫我去問瑪哈吸算了。更何況如果因果惟佛可說,你如何確定南傳講的都是對的法?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