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請益] 是否要分辨是非善惡

作者: peekeer (小風)   2020-08-28 09:45:57
推 hawls: 謝謝大乘信徒的肯定與稱讚,這篇文章與大乘經典《圓覺經》 08/27 18:03
→ hawls: 相通,亦與《圓覺經》裡「婬、怒、痴俱是梵行」及「菩薩、 08/27 18:03
→ hawls: 外道所成就法同是菩提」相通。因此亦與「外道的輪流性侵俱 08/27 18:03
→ hawls: 是梵行、同是菩提」及「被害者得知道自己的受害俱是梵行、 08/27 18:03
→ hawls: 同是菩提」相通。 08/27 18:04
是相通的
但這相通有兩個前提,第一是見到本心即佛性。
第二是印證到一定程度上才能回歸如如自性,不然還是要靠菩薩幫忙
並且沒把握之前,戒定慧對於眾生還是要守的,但初心完全不同
另外,先說明何謂梵行
以雜阿含經卷十九http://buddhaspace.org/agama/19.html
時,天帝釋語尊者大目揵連:「觀此堂觀地好平正,其壁、柱、梁、重閣、牕牖、羅網
、簾障,悉皆嚴好。」
尊者大目揵連語帝釋言:「憍尸迦!先修善法福德因緣,成此妙果。」
如是,帝釋三自稱歎,問尊者大目揵連,尊者大目揵連亦再三答。
時,尊者大目揵連作是念:「今此帝釋極自放逸,著界神住,歎此堂觀,我當令彼心生
厭離。」即入三昧,以神通力,以一足指撇其堂觀,悉令震動。時,尊者大目揵連即沒不
現。
諸天女眾見此堂觀震掉動搖,顛沛恐怖,東西馳走,白帝釋言:「此是憍尸迦大師,有此
大功德力耶?」
時,天帝釋語諸天女:「此非我師,是大師弟子大目揵連,梵行清淨,大德大力者。」
諸天女言:「善哉,憍尸迦!乃有如此梵行大德大力同學,大師德力當復如何?」
其中梵行清淨這四個字就是重點
為何大目揵連要以神通毀壞帝釋的善緣妙果,因為帝釋起貪嗔癡之心而迷惑
所以才要用神通力示現諸法成像壞空不可執著,點化帝釋
這才是梵行清淨之實意。法本自清靜,與佛性同樣如如
生分別心是意識迷惑,應該要作的是看破放下分別心,回歸本自清靜
退而求其次是觀空、觀苦、觀無我
觀到最後無法可觀,仍要回歸諸法如如本自清靜,這才是梵行清淨
入手不同,殊途同歸
另外您提到眾生無法依圓覺經行使,無法面對婬、怒、痴俱是梵行
是的,您是對的,所以我們都還是眾生,不是菩薩,也不是佛。
所以我才會說,有兩大前提要先成立,首先要見佛性即本性
然後第二真的要拿來面對諸像諸法,拿出來用拿出來證
這樣才不會一碰到逆境就被動搖那份如如不動
另外,初心不同部份,當您知道最後目標要達到本心隨緣應用,諸法如如時
回頭看戒定慧還有貪嗔癡,就會有不同觀點跟想法
簡單講,隨緣自在,了了明明,您能夠自己回到清靜大海而不被迷惑
但隨著逆境大小不同,眾生在法執跟我執困擾下,往往還是很難守住
這時候會有同時二心現象產生,一份如如不動知覺看著另一份起伏的分別心
這時您才能確定清靜心是真實片刻不離眾生
另外,我也還是眾生,我執法執離看破放下還很遠,該吃該睡該工作
該守的戒定慧都還是要首,該拜的佛我也不敢少拜
南傳很好,大乘也很好,要討論都歡迎,但別曲解。
作者: hawls (以和為貴)   2020-08-28 12:44:00
大乘信徒peekeer所舉目犍連尊者的例子,正是用來說明了,貪瞋痴等等不善法並非梵行,且受大德大力者所摒斥。目犍連尊者的例子當中,根本沒有說明「婬、怒、痴俱是梵行」。那是大乘信徒的自行解釋,才會把目犍連尊者的故事當成是和《圓覺經》的「婬、怒、痴俱是梵行」相通。
作者: yaqqq (^^)   2020-08-28 21:11:00
#1U__hUyM (Buddha)只會洗文,提不出法義。我只能說大家真是慈悲呀!不過也有可能某人不是故意的,是真的完全不能理解啦!
作者: soulism (soulism)   2020-08-28 21:15:00
經說諸法無我,所以戒定慧,貪瞋痴都是無我,是無我所以無所
作者: yaqqq (^^)   2020-08-28 21:15:00
純水和馬桶水,都是H2O,對某些人來說真的永遠不敢相信。
作者: soulism (soulism)   2020-08-28 21:16:00
得,無有戒定慧貪瞋痴可得,所以是法都平等而無分別.無分別所以聖人不會因有戒定慧而傲慢,看不起貪瞋痴的凡夫因為戒定慧或貪瞋痴只是因緣生而有,並沒有實體,所以也無聖人和凡夫的差別.抱歉打斷Y大.
作者: hawls (以和為貴)   2020-08-28 21:37:00
大乘信徒yaqqq可能欲飲H2O時也會喝馬桶水,真是不敢相信。大乘信徒soulism,既然法無分別,縱然是聖人也要可以起傲慢,起愚痴等等才是,否則一邊講著平等、無分別,一邊卻挑揀這個可以、那個不可以。那這樣就是有分別。正因為有分別了,才可以做挑揀。
作者: soulism (soulism)   2020-08-29 20:00:00
慢是思惑在四果斷除,阿羅漢可能有慢的習氣,但不生起慢心.更不可能有愚痴,這是身見在初果就斷除了.所以佛法說的無分別是因為諸法是因緣生,是無常無我,所以沒有能分別的我,也沒有所分別的法,所經說:不見一法可取而無罪過者.就好像你知道在做夢,對夢中的好境,壞境都一樣,都平等,所以能平等,平等所以無分別.
作者: hawls (以和為貴)   2020-08-29 21:17:00
大乘信徒soulism,目犍連尊者已經示範貪瞋癡是受大德大力者所摒斥,「婬、怒、痴俱是梵行」云云,當然乃是錯誤。
作者: peekeer (小風)   2020-08-29 22:22:00
你搞錯了,大德摒棄是分別,不是針對貪瞋癡。
作者: hawls (以和為貴)   2020-08-29 22:27:00
大乘信徒peekeer,「今此帝釋極自放逸,著界神住,歎此堂觀」,此為目犍連尊者所摒斥。
作者: peekeer (小風)   2020-08-31 08:01:00
你的實證呢?完全沒回答實證問題。答不出來煩請找那個什麼瑪哈吸還是誰的出來回答。
作者: hawls (以和為貴)   2020-08-31 09:54:00
大乘佛教貶低上座部佛教為小乘佛教,自以為比上座部佛教進階或高級。結果卻是不斷曝露自己對於上座部佛教的無知。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