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 觀察「心」的體性

作者: tangchin (tangchin)   2018-09-12 20:25:27
心,非常奇妙的,不同於物質具有障礙,無形、無色,我們把他分類成五個根識—眼識、
耳識、鼻識、舌識、身識以及ㄧ個意識,透過五根識及意識,我們感知自己以及這個世界
。心具有「明」與「知」的特質,並且也有如同物質一般剎那、剎那生滅;剎那、剎那轉
變,而透過一連串剎那生滅、剎那轉變的心安立出「我」,也就是由這些心的續流狀態,
所「明」、所「知」的情況安立出自我及世界。
非常奇妙的是「心」這種續流狀態,似乎沒有一個開始;並且,我們也找不到違緣使心這
種「明」與「知」的狀態斷滅,所以佛教中「無餘涅槃」如果從這個角度來說就不是可以
令人接受的宗義了。當然,如果你並不這樣認為,那麼,你得先找出斷滅心的因緣,事實
上找不到,對不對?
我們都知道心與心上的垢染並不是一體的,當你淨除了心上的垢染,並沒有把心的「明」
「知」的體性也一併的滅除,如同污水一般,污染與水是可分離的,縱然是污水,水的體
性仍然是清淨的,沒有與染污混雜,也就是這樣的染污是暫時性的,心光明的體性也如同
水一般。
這是令人感到振奮的,對不對?如果心上的垢染與心是一體的,那表示沒有分離的可能性
,但是我們都知道事實不是如此,在消滅煩惱的過程中,心光明的體性仍然持續性的延續
下去,並且這種心光明的體性,事實上從來就沒有被煩惱所污染,很奇妙是嗎?
作者: gogolee0210 (小羅賓)   2018-09-20 15:21:00
分享一下小弟的見解,心性像是燈泡,心識像包覆在外的灰塵,當灰塵多時,打出來的光就不明亮,當灰塵少時,比較乾淨的那一面,照耀得特別明亮。照耀出來的光,像是我們的思維、行為...等等,都會受灰塵(心識)而影響。心識(灰塵)的來源,就是生為人在某種族在某國家文化某家族基因受的某教育接觸到的所有外緣,受過去所染外緣而有所思有所行。當知道這些外緣都會因為條件的不同而無定法之後,就知道不需要執著這些東西,漸而離戲論。放下一切塵染之後,原本的燈泡並不會因此而髒掉,而是一直都在那邊,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心就像麵粉,可以拿來和麵團,可以拿來做蛋糕但是因緣而成的產品只是一合相,因緣而成。所以心經並不會說是什麼、是什麼,說是什麼時就已經著相了。所以用不是什麼、不是什麼來告訴你離相,還原到麵粉的狀態。這時才明瞭心性為何。而一切都只能靠自證自悟,沒人可以幫你證悟,只能提供你善知識做為參考。當初六祖在柱子上寫下四句偈時,五祖也說此偈尚未見性,五祖並非為了保護六祖才這樣說,因為明心之後,還要拿來打造成不死金剛身,永不再漏,功德圓滿始成佛,需要性命雙修,都是有功夫可尋的。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