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教外別傳,六祖頓悟

作者: ultrayoga (天星)   2018-01-14 23:23:27
教外別傳,就是當下頓悟,直指見性。
六祖壇經行由品:
惠能一聞經云:『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心即開悟,遂問客誦何經?客曰:『《金剛經》。
根據上段文字判斷,六祖當時是個砍柴平凡人,也不是居士,更不是佛教和尚。
這時候的六祖在客店前聽到有誦讀金剛經的這段文字時,當下即見性開悟了。六祖當了開悟30多天的平凡人後,找到了五祖,是為了印證並繼續求作佛之法門。
因此六祖並不是在廚房開悟的。
作者: ilanese (坐聽無弦曲)   2018-01-14 23:40:00
「不思善,不思惡,正與麼時,那個是明上座本來面目?」
作者: lk011382 (冰符酒釀)   2018-01-15 00:32:00
誰在乎六祖在哪裡悟?誰在乎?什麼在乎?
作者: TonyAnkh (謝定宇(謝爸爸))   2018-01-15 00:54:00
謝謝天心大分享 , 解後學之惑.
作者: ultrayoga (天星)   2018-01-15 01:02:00
提問的很好,是誰在提問?客店前叫當下,五祖傳金剛經與六祖也是當下,只有當下能悟。
作者: TonyAnkh (謝定宇(謝爸爸))   2018-01-15 01:07:00
如來提問見如來
作者: lk011382 (冰符酒釀)   2018-01-15 01:29:00
幹嘛回答我?又不是問你
作者: ultrayoga (天星)   2018-01-15 01:41:00
無念念即正,有念念成邪,有無俱不計,長御白牛車。T兄的問題,天星的釋疑,正是分享好時機,共御白牛車。
作者: lk011382 (冰符酒釀)   2018-01-15 01:43:00
騎馬難與言
作者: ilanese (坐聽無弦曲)   2018-01-15 02:09:00
「狂性自歇,歇即菩提。」--《楞嚴經》「凡心死,而道心生。」--前輩大德之語我用道家淺顯之語來表示,後天思慮意識沒了,先天元神才會顯現。一般人的妄心不斷,真心哪會出現?頂多是兩個念頭之間的短暫時間能夠體會而已,但很難啦!
作者: lk011382 (冰符酒釀)   2018-01-15 02:15:00
凡心多的是,類類引聖言,但自觀心住,原是凡夫念。六祖的當下在唐代,但我們的當下呢?當下沒有間斷,稍縱即逝!不是哪天突然被雷打到,或是那個被[我]比較出來的上師給予然後就有慧能祖師的[當下],不在前、不在後、不在中間,當下即是!念時、說時、行時、見時,明明白白。開始就是結果
作者: soulism (soulism)   2018-01-15 08:20:00
依照俱舍論,只有四加行的世第一,最後一心才是頓悟.其它之前的種種修行累積,都是漸近的.論書上對,修行每一個位階都有標準,沒有突然就能證果.
作者: ultrayoga (天星)   2018-01-15 09:46:00
大家都說的真好,睜眼見,閉眼見,十字街頭,五蘊皆無。是的,四加行是個修行路的燈塔,看來,明白人很多。明白火光煖月盈十方頂天機無生忍星光耀虛空
作者: JxcIves (夏花秋葉)   2018-01-15 13:07:00
拉長來看,頓悟亦是漸悟,能夠頓悟是累劫修行的結果。周利槃陀伽也是掃著掃著就證果,那有他的因緣,如此才不違緣起。應該不是每個人用力參禪、努力參禪,就保證能參出個悟來,集資淨障也很重要
作者: ilanese (坐聽無弦曲)   2018-01-15 15:48:00
明心見性並非終點,我個人是比較採漸悟一派的說法,即使頓悟後也要漸修,來保任住那個如如不動的東西。(但那個如如不動的東西是不是究竟?我個人是質疑的。)真即妄,妄即真,真心本來就一直存在,並非修得,頂多證得。講明沒人信,拐彎抹角,再加油添醋,最好玄之又玄,來個佛曰不可說,反而人人信。
作者: soulism (soulism)   2018-01-15 16:13:00
止觀,怎麼觀,依瑜伽師地論有義事相品時理六種.論書分別對數息,不淨觀等的六種類觀,都做了說明.修行有方法的,不必自己去實驗.
作者: ultrayoga (天星)   2018-01-15 16:47:00
止觀是很好的方法,但是,適不適合自己,就必須去實修,別人的經驗,不去實修,就是輪於邏輯推理,並無太大幫助。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