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 關於「煩惱」的運作過程

作者: tangchin (tangchin)   2018-01-09 13:32:24
不論佛教徒或非佛教徒,我們都知道煩惱一直是我們生命裡重要的課題,如果我們想離苦
得樂,就必須認識煩惱,因為很明顯的我們無法在內心處於煩惱的人上,說他是一個快樂
的人。
佛法中對於煩惱的認識深細程度是足以供現代心理學去研究、探討的。煩惱裡面有五種主
要的煩惱是屬於非見解性質的的煩惱:貪嗔癡慢疑,如果我們能瞭解它的運作過程將會有
助於降低煩惱或從根本斷除煩惱。
我們可以先觀察像「貪」這樣一個心所是如何運作的,當我們講一個人生起貪的時候,代
表這個人的心緊緊的與心上的對境黏著在一起,有一種不願分離的的感覺,只要分離就會
有不愉悅的感受。
為什麼會説它是非見煩惱,因為貪本身沒有理由當基礎,但是當內心要生起貪之前,心會
先有一種「非理作意」去增益對境可愛悅意,本來對境並非如此悅意,透過「非理作意」
會將對境增添並視為完全悅意,到這個階段,行者心中「貪」就不得不生起,也就是煩惱
就發生了。
當然非理作意前其實還有一個對對境的「實有執著」、「自性執著」,當心對境產生「實
有執著」、「自性執著」時,接下來就會有「非理作意」的增益或減損。當我們說以不淨
觀對治貪煩惱時,其實我們是在對治貪發生前的「非理作意」,也就是透過不淨觀降低心
對對境的增添。
這樣說來,當我們以「不淨觀」對治貪時,其實僅僅是壓伏內心的「非理作意」,並非從
煩惱的根部去斷除,非理作意前的「實有執著」、「自性執著」才是真正煩惱的根,只有
斷除實有執著、自性執著,煩惱才會真正斷根。
所以如果我們希望自己成為快樂的人,我們就必須斷除煩惱,如果要斷除煩惱就應當認識
煩惱並瞭解它如何運作,不是嗎?
作者: soulism (soulism)   2018-01-09 16:01:00
"受"之後接著"愛",經論常說蘊界處,都是要人,在受時不起愛,愛生起後面跟著一定是貪瞋,所以受就要讓他只能是受.
作者: ilanese (坐聽無弦曲)   2018-01-09 17:59:00
www.ptt.cc/bbs/Buddhism/M.1311657390.A.61B.html
作者: tangchin (tangchin)   2018-01-09 18:50:00
文中所引多數並非清淨教言,除語多錯謬,亦無正理、經教依據,當依止善知識,從無垢清淨教典中學習。
作者: ilanese (坐聽無弦曲)   2018-01-09 19:35:00
麻煩指正,我會感謝你的。請問你文中寫的東西又是那部經典上所明文寫的東西?還是你寫的東西通通都是對的。
作者: tangchin (tangchin)   2018-01-09 19:44:00
請參閱入中論善顯密意疏
作者: ilanese (坐聽無弦曲)   2018-01-09 20:34:00
你直接說請參閱大藏經算了。請問作者是蕭平實的信眾嗎?因為只有蕭平實對元音老人的靈明覺知心為開悟的說法大批特批。
作者: tangchin (tangchin)   2018-01-09 21:01:00
與煩惱相應即非清淨教言,與人並無相關
作者: ilanese (坐聽無弦曲)   2018-01-09 21:09:00
哪故意引發他人與煩惱相應,不就是邪說。請你明示你寫的東西是在《入中論善顯密意疏》那幾百頁的資料裡的那一頁?
作者: TonyAnkh (謝定宇(謝爸爸))   2018-01-10 09:20:00
後學想:故意引發他人與煩惱相應,應不是邪說。而是說出時未考量時機與人,所引發出的後續...
作者: ilanese (坐聽無弦曲)   2018-01-10 15:27:00
我請他指正那篇文章那個地方有問題,如果講不出來的話,對那篇文章引用文章的作者也通通是毀謗了。討論不是丟一個疏的名稱就行的,你既然說別人的文章內容還有引用的文章有問題,那請講清楚。為什麼看見別人眼中有刺,卻不想自己眼中有梁木呢?
作者: ultrayoga (天星)   2018-01-10 16:08:00
i兄貼文的文章,如果沒有看錯篇的話,內容闡義是沒有問題的,自在分享非常好,不要在意其他評論了。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