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法語] 證果歷程~平常心隆波田

作者: WEINUO (行人)   2017-06-28 01:56:18
※ 引述《hvariables (Speculative Male)》之銘言:
: ※ 引述《WEINUO (行人)》之銘言:
: : 標題: Re: [法語] 證果歷程~平常心隆波田
: : 時間: Thu Jun 22 12:52:33 2017
: : 靜坐入定,有那個定力皆可入四禪天;但唯一和覺者的差別在於是不是覺悟者
: : 所以問題的所在應該是,証入初果的聖者能不能清楚明白的進入四禪天?
: : 而非一般外道禪定者沉溺於四禪八定中的定受中
: : 如果初果只能初禪,進入二禪時必需是二果者,
: : 那文中所提的初二三四禪就是等同二三四果聖者。
: http://agama.buddhason.org/book/as/as089.htm
: 佛教的四果不是四禪,
: 有些人連初禪都沒有就直接修四念處成為阿羅漢,
: 至於隆波田說的四禪是他自己定義的概念不是佛經的四禪,
: 想知道隆波田說的四禪是什麼應該去問隆波田的弟子隆波通。
問本人當然是最能準確得知本人的意思
能入四禪天,不一定都是證四果的聖人
那能證入四果的聖人,是否一定能進入四禪天?
前文也說明了,四禪八定是相應於每個人的定境
而佛教的四果不等同於四禪,
可以說佛教聖人的四果與個人禪定的定力深淺並無相等關係
: : 這邊的翻譯比較有空間
: : 一種是看見生滅狀態,就像看到煙火,綻放,熄滅,
: : 觀看的人知道綻放那是生,熄滅那是滅
: : 一種是看見生滅性,一樣就像看到煙火,綻放,熄滅,
: : 綻放的本性,與熄滅的本性,生不是生,滅不是滅
: 隆波田的原文沒有說生不是生滅不是滅,
: 不應該亂下結論。
你應該看清楚,我指的是翻譯出來的文句
生滅狀態(生滅性)。。。。
這二者並非同義詞,而此篇文章卻把生滅狀態與生滅性放在一起
所以說,這邊翻譯的空間比較大
當然,隆波田到底是講生滅狀態還是生滅性,而這二者的詞義又是否與
漢傳佛教所用的詞義是相同,這還是有待確認。
: : 如果心中存在有一個寂照的心性存在,那只是妄想
: : 中文字詞觀照,觀字代表有一位觀察者,照字代表的是形容詞,一事物被觀察者注意
: : 如同,小明拿手電筒照著這顆球,小明拿手電筒者是"觀";手電筒的光照著球是"照"
: : 在禪宗公案中,常會被問"誰在觀看","誰在念佛""誰在打妄想"
: : 因為一般都是,我在觀看,我在念佛,我在打妄想,都持有一個"我"...
: : 若是回答"見聞覺知在觀看""見聞覺知在念佛""五蘊在妄想"
: : 那代表認清了五陰四賊這些客塵在奪主
: : 而這些五陰四賊造作都是生生滅滅,而能了知這生滅性的稱為寂照心
: : 這寂照心,只是方便說法,並非真有一顆有形有象的心,也有稱為菩提心,
: : 也有稱為覺性,也有稱為如來藏識,也有稱為涅槃妙心各個年代稱法不同
: : 一開始觀照皆是有觀有照,最後捨了觀只存照,寂照就出現了
: : 有興趣可以查查聖嚴法師講述過的默照法~
: 南傳阿毗達摩將識稱為心,受想行合稱心所。
: 心就是認知所緣的過程,
: 心和附屬的心所一定同時生同時滅、認知同一所緣,
: 除了無色界天人的心外所有的心和附屬的心所都必須依靠相同的心所依處色。
: 心不能認知自己,
: 所謂的修四念處認知當下的五蘊其實是當下的心(意識)和附屬的心所(受想行)
: 在認知當下前幾剎那的五蘊。
: 眾生是由五蘊組成,
: 想像五蘊外有個寂照心認知五蘊非常荒謬。
我講的是北傳的禪宗心法
南傳沒有唯識論,也沒有真常唯心,及其後的圓教思想
所以不能接受寂照心,真常佛性,等諸多名相解釋
既然眾生是由五蘊組成,
有了眾生相對就有佛;沒有眾生就沒有佛
這是北傳禪宗思想之一
只是~若說五蘊外有個寂照心認知五蘊很荒謬
確實很荒謬~因為上面講的是了知而非認知
認知是主動去觀,了知是明了,非主動非被動;二者義不同
由此可知,若不清楚什麼是北傳禪宗說的寂照心,就請別說荒謬
: : 以第二篇他回答上師的對話來看~
: 南傳佛教沒有上師這個名詞。
謝謝指正
: : 應該是翻譯用詞的關係,看到生滅狀態和看到生滅性
: : 二者体悟性差異頗大
: : 就如同"空"一字,不同次第解釋都不一樣
: 如果要修南傳佛教傳承的四念處,
: 不應該混進南傳佛教沒有的教義,
: 就像是純物質如果混進其它雜質就無法了解純物質的特性。
: 我的文章並不是要別人迷信南傳佛教,
: 重點是不應該把不同修行方法混在一起。
: 假設一個人擁有很多不同未知飲料,
: 如果他將不同未知飲料混在一起喝,
: 他就無法了解個別飲料的味道是什麼。
: 假設其中有些飲料有毒,
: 混在一起喝後全部飲料都會有毒。
: 比較好的方法是先假設所有修行方法都可能有缺點有錯,
: 不同的修行方法獨立不亂混合才能更仔細了解不同修行方法的利弊得失。
純粹的比較好
: : 這算是一種結業考試吧
: : 在中國的各代禪宗公案中很常見,最知名的大概就是電影達磨祖師傳
: : 達磨問座下弟子的心得
: : 還有六祖壇經中的禪機對話,同樣的問題,同樣的答案
: : 善知識就是能分辨是否証悟,尤其是在漏盡的善知識面前,根本無所遁形
: http://tripitaka.cbeta.org/T01n0026_029
: (一二五)中阿含大品貧窮經第九
: 漏盡阿羅訶比丘已知滅盡,拔其根本,永無來生。
: 中阿含經中佛有說明阿羅漢永無來生,
: 所以永無來生的阿羅漢不會繼續輪迴也不會在未來成佛,
: 假設禪宗的法師發願成佛他們自然不會在釋迦牟尼的佛教裡面成為阿羅漢。
: http://tripitaka.cbeta.org/T02n0099_015
: 雜阿含經(三九六)
: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譬如日出,周行空中,壞諸闇冥,光明顯照。如是,聖弟子所有
: 集法,一切滅已,離諸塵垢,得法眼生,與無間等,俱三結斷。所謂身見、戒取、疑,此
: 三結盡,名須陀洹,不墮惡趣法,必定正覺,趣七有天人往生,作苦邊。
: 發願成佛的人不會在佛教裡面證初果,
: 因為證初果的聲聞聖弟子會在七次輪迴內成為阿羅漢不會在未來成佛。
: 有些假佛經說阿羅漢還會繼續輪迴成佛那是在胡說八道,
: 把阿含經看清楚就知道永無來生的阿羅漢不會繼續輪迴也不會在未來成佛。
這應該只是你個人或者是南傳佛教派?的解讀吧!?
簡單點就是,北傳有北傳的講法;南傳有南傳的講法,大家各講各的
要說北傳荒謬,那相對也是
禪宗法師的發願成佛。。。
你真的知道那些大師發願的目的嗎?
阿彌陀佛的四十八大願,普賢十大願,文殊菩薩的大願,觀世音菩薩的大願
那些大願的意義是什麼?
是渡眾生?慈悲?解脫?斷三界?
若是這上述這類答案,麻煩去看看金剛經的四相(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
作者: TonyAnkh (謝定宇(謝爸爸))   2017-06-28 06:07:00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