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閒聊] 經中怎麼沒交代 那些菩薩怎麼來?

作者: CassSunstein (Pm)   2016-12-01 00:49:37
印順法師說,文殊菩薩是(北傳印僧創建北傳教義時)將舍利弗尊者與梵天的合化而成。
普賢菩薩是(北傳印僧創建北傳教義時)將目犍連尊者與帝釋天合化而成。
※ 引述《pizzafan (七情三想)》之銘言:
作者: yaqqq (^^)   2015-11-29 09:28:00
阿含經有介紹怎麼成佛嗎?顆顆~
作者: jksen (Sen)   2016-12-01 01:00:00
幫補充來源 https://goo.gl/Pya78B
作者: shinway   2016-12-01 12:20:00
觀世音菩薩、地藏菩薩、藥師佛呢?
作者: yogi (Yogi)   2016-12-01 13:13:00
講得好像阿彌陀佛是計程車問將似的。
作者: yaqqq (^^)   2016-12-01 13:54:00
想請問:阿羅漢對於37道品通透了嗎?
作者: rabbit1974 (三杯兔)   2016-12-01 14:25:00
釋迦牟尼佛不就是阿羅漢嗎?到底對阿羅漢有多大的誤解呢?
作者: hywu (hywu)   2016-12-01 14:42:00
大乘經典就在強調「佛」跟「阿羅漢」是不同的...而且認為,佛不是只有釋迦牟尼佛,也有無量無邊的佛。立基點不同,當然你講你的、我講我的...
作者: rabbit1974 (三杯兔)   2016-12-01 15:09:00
重點在智慧,且不去管佛還是阿羅漢這些詞,重點都在覺悟圓滿智慧,這種智慧甚至超越人類能理解的知識範圍,在身滅前就能成就的話,是每個佛教徒都要去追求與修行的。
作者: hywu (hywu)   2016-12-01 15:19:00
雖說名相實為虛,但也不能說名相不重要。若兩個東西不同,一定會了解其差異處,然後會從中理解並找出適合的相應修法。人身難得。誰能保證"在身滅前就能成就"? 能保證下一世再成為人,再來修行嗎? 我們連上一世都不知道在哪裡了。我們連上個月吃什麼都不記得了。彌陀法門的一部分重點就是這個!能當生解脫,不再輪迴。一般人會以為那是另一個佛土,是的。你可以想成有那樣子的一個淨土,但那個淨土也在你的佛性中。阿彌陀佛也是依據我們原本就有的佛性接引我們往生。「決定生而無有生相」。抱歉,講遠了。聲聞人認為修四念處才叫做修行。大乘人認為誦大乘經、念咒、念佛都是修行的一種,都是要把我們原原本本的佛性喚醒。
作者: rabbit1974 (三杯兔)   2016-12-01 15:41:00
我長期觀察下來的幾個點,有人把佛當成是神通廣大的個體,而凡人就是凡人,基本上成佛了,就不再是一個個體,而且佛這個字還原之後,不就是覺悟嗎?那麼也可以說成是大家等待覺悟接我們去西方?再來是我覺得,原來一些大乘人所信仰的跟釋迦牟尼完全沒關係,即便沒有釋迦牟尼出世,今天依然有佛教徒,因為有阿彌陀佛在,念佛修行,接引西方,完全跟釋尊無關,什麼滅苦,什麼阿羅漢跟大乘人無關,所以平時爭論的根本不是什麼差異性,而是根本已經可以說不是同一種宗教了,沒關係,其實我並沒有覺得一定得否定某個立場,我本身是拜拜家族長大,平時也會拜拜,佛與菩薩的存在與慈悲我是堅信不疑的。
作者: hywu (hywu)   2016-12-01 15:42:00
佛出世就是要我們真正證得那不生不滅的佛性。我也不是期待什麼,只是不想讓人誤解並批評西方淨土。佛也是眾生,只是他覺悟了,但我們還沒有。現在重點在於每個人認為覺悟的方法不同。有些人覺得A方法就是覺悟了。有些人覺得B方法才是真正覺悟的終點。不過,我還是感恩rabbit網友就是了。
作者: rabbit1974 (三杯兔)   2016-12-01 16:01:00
我不批評西方淨土,只是我不能非常肯定那是什麼,因為我看不到,它也有可能是法界中的一個信息場,你的意識與訊息場相應就可以,但並非是一個實際存在的物質,非有個實質的土地宮殿,深信不疑是可以的,而我也不是說一定就只有四念處的修行法門,我當初只是單純思考,佛陀能成就無上正等正覺,智慧圓滿,而他也能讓他的弟子成就,那麼只要去了解他教的東西是什麼,並依照那個方法去努力修行,那麼我也會是一個能成就的弟子,事情就是那麼單純,但是一開始就去想說今生不一定能成就,下一世不知又會生在何處,能得人身否,那麼選擇一個更穩固的方式比較妥當,撇開宗教不說,這樣的思考方向放在生活中,人生觀應該也是頗為負面的不是嗎?
作者: hywu (hywu)   2016-12-01 16:06:00
我覺得佛出不出世差很多。或許只有辟支佛沒差吧。增壹阿含經提到:諸佛未出時,此處賢聖居,自悟辟支佛,恒居此山中。《增壹阿含經》卷五也提到:「迦葉對曰。我今不從如來教。所以然者。若當如來不成無上正真道者。我則成辟支佛。」
作者: rabbit1974 (三杯兔)   2016-12-01 16:47:00
其實在有人身時,心,意,識與身體是緊密結合並交互影響,且基本上人是帶著無明三毒在影響著身,身又改變了心,隱沒了佛性,而以無明與境界互動時,人生一定是苦的,變異且無法掌控,那麼我們在不同的系統下修行,面對自身的苦與他人的苦有何應對法?當有個初學者分別找你跟我問了一個問題是,如何解決我生活上的痛苦?基於佛教徒慈悲,我們得給他一個答案,儘管我們智慧還不足,那麼以我們目前的修行小成果與知識經驗來解決,假設這個苦是個數學題,那麼如我在佛陀教育中所得的知識,我會給于他一個公式,以他聽得懂的方式,如此便一勞永逸,以後再面對任何苦,一個公式足以應付。就我初學時在大乘系統中所吸收的資訊,從大乘的法師開示中得到了凡四訓,儒家思想,念(心經,佛,佛經)得平靜.....之類的。如果是你,你會用何種方式解決他人的苦???其實就大乘人而言,滅苦並非是一種選項,但是身心是交互影響的,潛意識裡的無明並非定力能解決,要有足夠覺性才可,無明沒發現就不能解決,身滅後無明依舊包著心,這是入輪迴的因素,覺性重不重要?是屬南傳的嗎?覺者即是擁有圓滿覺性智慧,無上正等正覺,那麼覺者是什麼?不就是佛?我認為念佛方式心態正確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定力,而定力還得有一些方式轉換為覺性,而有覺性才能使智慧圓滿,雖定力也能升起智慧,但智慧不圓滿無法破除無明,這是個順序,苦滅與破除無明是它們產生的效益,覺性與智慧才是最終成就與否的關鍵,不論你要成阿羅漢要成佛皆是,所以才會有一句(依般若波羅密多故,得阿耨多羅三渺三菩提),身滅前的狀態決定身滅後的型態,故身滅前即無我相,所以成佛,與法界是一體的,並無一個單獨形象存在,無中才能生有,所以要在三千大千世界裡自由來去,幻化形象皆是自由,可聚可散,無處不在,話說回來,高僧若身滅前依舊不觀心無明,遇不可意境界便起嗔,這是危險的,身體與袈裟都是假的,心才是真的。
作者: hywu (hywu)   2016-12-01 20:02:00
不同眾生當然給予不同的藥。有些眾生自己都覺得很苦了,滅自己的苦來不及了,根本沒餘力管其他眾生怎麼樣。有些眾生覺得我的苦與其他眾生一樣,他反而不在乎自己的苦,反而先讓其他眾生離苦。無明像黑暗,證得佛性(實相)像點亮光,光一現暗自然消失,貪嗔癡即是佛性不可思議之「展現作用」,證得佛性即是了知這貪嗔癡之作用,而自然就不再被貪嗔癡所迷惑,並不是叫你去除貪嗔癡。念阿彌陀佛名號主要是能當生往生西方淨土,但念佛也可開悟。一念佛即是念念本來具有之佛性,一念佛即是當下喚起這無法用言語形容的完(不可議)無法思考的完(不可思)之佛性。阿彌陀佛這48願也是從佛性展現之作用,既然每位眾生皆有這不可思議之佛性,當然也就能得利益。乾淨的水與污染的水的本質都一樣,佛性也是一樣。這也當然不是心外求法,不過,請不要誤會我的意思,不是要叫大家貪嗔癡。除非你是上根人、大修行人,可以從貪嗔癡當中了悟佛性之作用(其實這時候,你也不會再起貪嗔癡的作用了、被貪嗔癡牽著走了)。不然,怎麼下地獄都不知道:) 還有,我是下下根人。
作者: rabbit1974 (三杯兔)   2016-12-01 20:56:00
自己也是眾生之一,先渡己是好事,每個人的善根與理解力皆不同,其實有很多人並非無法接受各法門,只是理解力真的很差,或一開始即選擇法門宗派那沒辦法,皆是因緣,正確心態無所求,不記數,不搞形式,單純清淨的念佛也不是不可以。貪瞋癡無明這些不是消滅,是淡化,隨著定力增加,智慧漸增,無明也同時漸淡,改變是逐漸的,但不像考試般,二年級升三年級,那是一個漸層,但可以回頭檢視,甚至在境界的考驗中知道自己的成長,即使不是修內觀法門,表面粗淺的感受與起心動念還是能知道的,版上不乏念佛念了好幾年的在家眾,自己在境界中是否感覺得到自己的蛻變與否,眼睛接觸到色塵時,比如三年前剛念佛,來版上看到自己不喜歡的言論會起嗔並加以反擊,念了三年,又看到一樣的言論,自己的感受與反應跟當初有什麼不同?是理性的告訴自己要有修養並忍耐還是打從心底一笑置之?還是說念佛念一輩子,臨終等接引,去到淨土自然能提升,但死前還是跟一般人無異,並不會有太大差別,但跟一般人比起來,一般人死後沒機會去而我有??
作者: hywu (hywu)   2016-12-01 21:22:00
我這下下根人也是要求往生的。:)
作者: rabbit1974 (三杯兔)   2016-12-01 21:59:00
除念佛外,還有什麼該做的?才能往生?
作者: hywu (hywu)   2016-12-01 22:29:00
經中說,只要具足信願行,臨命終時正念現前,即能往生。信為首要,若不相信有西方淨土,當然無法升起想要去的願望,當然也就不會有要念佛的行為。當然,平時還是要聽聞念佛法門的深義(佛性實相之義),否則別人一挑戰你,就不知道該怎麼回答,也難怪別人會不相信並批評念佛法門,別人批評就算了,自己還被牽著走,退了心,信心不堅固,那不可惜。所以有空還是要了解念佛的深義。平常少慾,修四念處也是可以啊。念佛與修四念處不妨礙的。培養臨命終時那一正念,不被其他障礙所阻。往生有份。
作者: Uguar (零零漆)   2016-12-01 22:34:00
哎~~~菩薩才能選擇佛國,凡夫只能隨業往生大乘經有些經典思想比較例外,要小心不要以為那就是個可以全心倚賴的浮木看過信心滿滿的往生者死後也不過就是個屍氣很重的靈體當然還是有升天的例子。因為念佛心意正向就有可能升天
作者: hywu (hywu)   2016-12-01 22:39:00
那只是帶業所受之肉體而已,為什麼要那麼在意呢?
作者: Uguar (零零漆)   2016-12-01 22:39:00
感覺教人內心修持還是比較踏實不否認有念佛心意正向的人往生還是會比牽掛世間少修善法的人往好的地方當然要不要相信我的感知能力是另一回事爽就好那個往生者之所以還是一個帶有屍氣的靈體是因為生前充滿對根本佛法的輕蔑認為那就是小乘.....
作者: rabbit1974 (三杯兔)   2016-12-01 22:49:00
念佛的深義是什麼事
作者: Uguar (零零漆)   2016-12-01 22:52:00
心裡的貪嗔癡沒有實際去觀察,就算對往生淨土信心滿滿還是跑不過去...這是一件很遺憾的事大小乘是凡夫在分的,佛陀不會去搞成兩方對立兔大是問誰?那位往生者是因為疾病緣故往生為什麼我堅持一些中國古代的偽經就是非佛說不要念觀念的錯誤影響真的很大,能少一分錯誤是一分像功德迴向給餓鬼眾生,我就超級排斥跟鬼打交道是最危險的
作者: pizzafan (七情三想)   2016-12-02 00:02:00
儒家是一種[正氣附身]病 自行參考 http://goo.gl/nvmIkN到底是要學聲聞4棄8棄? 還是要學菩薩道常起希望? 慢慢思有另1派學到最後會說[我=你=他=另一種遍我?] 這也要小心或說[要完全無分別心?]是真的消滅分別心呢?還無我?無想?又 關於[慈悲喜捨]? 我認為只是一種調琴弦或調心的建議~一個人小小的肉身 是能做多大的功德呢?要小心自我菩薩病
作者: ticker899 (TOMZ)   2016-12-02 02:34:00
我無一切心 何需一切法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