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討論] 「疑」和「信」的衝突?

作者: hvariables (Speculative Male)   2016-11-20 23:30:05
根據南傳阿毗達摩,識稱為心,受、想、行合稱為心所,全部心所有52個。
任何一個有情同時間只會有一個心出現,
舉例來說,當眼識出現時,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不會出現。
當一個心出現時一定會和很多附屬心所一起出現,
心和心所一定同時生、同時滅、認知同一所緣、有同一心所依處色。
所有不善心都會有四個附屬的不善心所,這四個心所是痴、無慚、無愧、掉舉。
痴、無慚、無愧比較不容易辨識,
不過掉舉掉舉比較容易辨識。
掉舉的特性是讓心散亂不安、定不下來,
根據大念處經修法念處時就會覺知有沒有掉舉。
疑這個不善心所一定會跟掉舉這個心所一起出現,
不過善心不會跟掉舉一起出現。
因此只要沒有掉舉就不會有不善心和不善心所,
不過換個角度來說發現掉舉不表示一定會有疑,
也有可能是其他不善心不善心所。
勝解這個心所的特性把心解放讓心進入目標,
必須要有勝解這個心所才能下明確的結論。
疑和勝解不會同時出現,
當疑出現時就只是懷疑無法下任何明確的結論。
因此疑和正思惟、邪思惟不會同時出現,
舉例來說當一個壞人在邪思惟時必須要有勝解才能下明確的結論才能做壞事。
如果一個壞人被疑所困,
他會思考行動癱瘓沒辦法下任何明確的結論,也沒辦法做任何壞事,就只能懷疑。
因此疑雖然是不善心所,卻沒辦法造下太強的惡業。
至於信這個心所一定是善心所,只要有信就不會有掉舉。
信的特性是淨化其他心所,
信會喜愛對自己有利的所緣想要緊緊抓住對自己有利的所緣不肯放棄,
而且信一定會跟勝解同時出現。
當信出現時勝解會下明確的結論,和信相應的感受一定是美好的感受(捨受或樂受)。
因此信對勝解下的明確結論有好感想要緊緊抓住美好的感覺不肯放棄,
通常信根過強的人都是保守安於現狀的人,
雖然信抓住美好的目標但很可能會錯失更好的目標,
信強慧弱很容易掉進修行的陷阱出不來(心被陷阱黏住了根本不想逃出來),
造成修行無法繼續進步。
至於疑因為一定會和掉舉一起出現,
所以疑心必然散亂不安,
和疑相應的感受一定是不好的感受(捨受),
雖然和信相應的感受也有可能是捨受但這是讓人感覺良好的感受(捨受)。
由於疑沒辦法下任何明確的結論,
疑心無法喜歡任何東西也無法討厭任何東西,
因此疑不會和貪、嗔這兩個心所同時出現。
不過信出現時勝解會下很明確的結論,
信很明確對美好的所緣有好感,
因此信想要跟美好的所緣緊緊黏在一起永不分離。
只要了解疑和信的特性就能分辨這兩者的不同。
作者: CassSunstein (Pm)   2016-11-23 08:59:00
h大擲地有聲 眾人誠所謂欲辯已忘言 已歷數天 給個推
作者: caselook (幸福要懂得耕耘)   2016-11-23 22:50:00
推阿毗達摩。
作者: watanmila (watanmila)   2016-11-23 23:54:00
推解說
作者: tmac012004 (寂滅寂滅就好)   2016-11-26 09:01:00
Push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