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不===要===只===是===相===信===

作者: Xras (想不出來)   2016-11-19 04:45:39
※ 引述《Uguar (零零漆)》之銘言:
我在這裡將《諸法無行經》有問題的部分整理一下。
爾時有菩薩比丘名曰喜根,時為法師,質直端正,不壞威儀不捨世法。
爾時眾生普皆利根樂聞深論。
其喜根法師於眾人前,不稱讚少欲知足細行獨處,但教眾人諸法實相,
所謂一切法性即貪欲之性,貪欲性即是諸法性,瞋恚性即是諸法性,
愚癡性即是諸法性。
其喜根法師以是方便教化眾生,眾生所行皆是一相各不相是非,所行之道心無瞋癡,
以無瞋礙因緣故疾得法忍,於佛法中決定不壞。
====
主要是這段經文吧?簡單分析一下,姑且把這一段經文再分成三個小部份
第一小段,又分為二
一、說明說法主,以及讚嘆說法主的功德,此處特顯菩薩比丘的特色
二、隨後說明當機眾的根性:是利根人,能夠歡喜接受深論。
云何深論?基本上就是闡釋般若波羅蜜、諸法性空,或直入諸法實相之理。
就是下一段的內容
第二小段,即是說法主針對那樣根器的人來說那樣子的法,什麼法?
「但教諸法實相」,什麼是諸法實相?
一切法性即是貪嗔癡性,貪嗔癡性就是一切法性
螢光筆的重點要畫在哪裡?「性」。什麼性?性空
諸法自性空,這就是真實。
貪嗔癡是自性有嗎?如果貪嗔癡是自性有,那表示貪嗔癡不可滅
貪嗔癡不可滅,則無道可修;無道可修,即無滅可證
反過來說,三毒本身就是眾緣和合而有,和合而有就非自性有
非自性有,名之自性空
諸法法性如此,三毒法性亦是如此,所以這段經文有問題嗎?一點問題沒有
其次,從修行的實際方法來說,要知道煩惱處就是修行處。
佛陀於鹿野苑初轉法輪,講了什麼東西
學那一傳佛教的都不可能,也都不應該不知道
所謂三苦:苦苦、壞苦、行苦,貪嗔癡哪一樣不在裡頭呢?
更具體的說某個特殊行相:
淫行的樂受難道不是一種苦?它難道不是緣起?不是性空?
除了性行為之外,其他一切樂受、一切苦受、一切不苦不樂受當然都是這樣
有例外嗎?沒有
般若波羅蜜教的是什麼?能夠去觀察一切法並且覺知一切法的緣起性
因為它是緣起的,所以它非真實、是虛妄、自性空
沒有任何一法是可以被執取的,在般若諸經中就叫:「不可得」
「見緣起則見法,見法則見如來」這不是我說的
這一小段經文,從四諦也好,從十二因緣一樣可以講
「無明、行、識、名色、六入、觸、受、愛、取、有、生、老死」
貪嗔癡在哪幾支不多說了
不管是那一支,佛是不是說:這些是「此生故彼生、此滅故彼滅」?是
既然是,那它就是緣起。貪嗔癡如此,一切法也如此
如此說一切法性即是貪嗔癡性,貪嗔癡性即是一切法性有什麼過失?沒有
更進一步的說,所謂煩惱處即是修行處不只是大乘的修行觀
四諦十二因緣就是這樣修,佛法就是這樣修
一個修行人不僅僅是在蒲團上用功才叫修行
實修是在日常生活中幹的,腿一盤往蒲團上一坐像手機充電而已
平常上班上學外出遊玩帶著手機,要有電用才算數,沒電跟帶磚頭一樣
在各種境界現前的時候,我在禪墊上用的方法能不能派上用場
是不是讓我煩惱慢慢的減少,乃至不生起煩惱
這難道不是佛說葛拉瑪經的意趣?
舉個實例:妙賢尊者被阿闍世王強姦
凡夫起譏嫌,佛卻說不犯戒。為何不犯戒?不起欲貪,不受樂故
為什麼能不起欲貪、不受樂?阿羅漢和佛能看到事物的本質
不像凡夫只能看到表層浮面的東西
這主題一開始就貼出來,佛說:不要因為ooxx而信以為真
竟然還有人說:某學者如何如何說、基於我的理智如何如何
阿羅漢的智慧尚不及佛,何況世間學者凡夫?
話再說回來
一切法,包括行淫,當然都能夠從中見到緣起,進而得到解脫涅槃
但並不表示都適合作為一種修行的法門
因為一些行為若沒解脫更容易墮入三惡道,比如所爭執的淫行或其他
而一些行為若沒解脫還能生人天,比如持戒修定
然而更深一層說,三界如火宅
只是從凡夫的角度來說有好壞的差別而已
是基於於此種認知,佛以其善巧方便說要這樣這樣修
從究竟解脫的角度來說,地獄、餓鬼跟諸天同樣的不可取
何來此善彼惡?
因此,在第三小段裡喜根菩薩教另一類根器更利的人更深的教法
所教的內容,第二小段那些東西,不是叫人隨便亂來、怎樣都沒關係
前頭第一段就說:喜根菩薩「不壞威儀」了,怎麼會教人胡搞?
不獨教的人不是這樣教,學的人也不是這樣學
他們學到什麼?憑甚麼能夠「於佛法決定不壞」?
這七個字所代表的修行程度在聲聞法是什麼意義不用我說
再貼一次
「見緣起則見法,見法則見如來」
般若波羅蜜就是能夠深觀緣起的智慧
因為它教的是深觀緣起的法,能深觀緣起的人就能有那麼大威力
這是回應另一篇文的
作者: WEINUO (行人)   2016-11-19 10:14:00
推~諸法因緣生,我說畢竟空。我法甚深,難解難了~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