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題] 原始佛教中的涅槃和斷滅的差異?

作者: hvariables (Speculative Male)   2014-03-01 14:08:53
※ 引述《fck302 (天上有神龍)》之銘言:
: 首先多謝各位的解答
: 但我想各位誤解了我的問題
: 我也是知道涅槃是指煩惱滅盡的狀態
: 但我想問的是
: 當佛陀過身後,他進入了無餘依涅槃
: 注意,我是指他過身後
: 想當然爾,他的五陰就消失了
: 既然五陰消失了,就不存在可感知事物的心識
: 在生前,或許還有五陰可感知到煩惱滅盡後的幸褔
: 但在阿羅漢身死後,那些關於涅槃的正面描述還有意義可言嗎?
: 難道就不會造成一般人產生一個印像
: 以涅槃為修行目的的人,其實是達成其他自殺方式達不到斷滅境界嗎?
: 這就是我的疑問,而原始佛教又是如何解決這種疑問呢?
別譯雜阿含經卷第五
(一○二)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優樓頻螺聚落,
泥連河側菩提樹下,成佛未久。佛於樹下,
獨坐思惟,而作是念:「唯有一道,能淨眾生,
使離苦惱,亦能除滅不善惡業,獲正法利,
所言法者,即四念處。云何名為四念處耶?觀身念處、
觀受念處、觀心念處、觀法念處。
若人不修四念處者,為遠離賢聖之法,遠離聖道。
若離聖道,即遠離甘露。若遠離甘露,
則不免生老病死、憂悲苦惱。如是等人,
我說終不能得離於一切諸苦。若修四念處,即親近賢聖法者,
若親近賢聖法,即親近賢聖道。若親近賢聖道,
即親近甘露法。若親近甘露法,
即能得免生老病死、憂悲苦惱。若免生老病死、憂悲苦惱,
如是等人,即說離苦。」
要想消除所有煩惱,唯一的方法是修四念處。
只要你修四念處就會逐漸消除所有煩惱,
等你修到消除無明之後你自然就會明白這個問題的答案。
你問的問題是無記問題,佛不回答別人無記問題,
這就像是跟天生的瞎子解釋什麼是彩虹怎麼解釋都沒用,
看過彩虹的人自然知道彩虹長什麼樣子。
http://dashan.cz/mahabua/
尊者阿迦曼傳
069 諸佛和阿羅漢弟子們的讚嘆
在尊者阿迦曼的最後果証之後,接下來的幾個晚上,有許多佛陀跟他們的阿羅漢弟子們一
起來探視他,讚賞他的解脫。有一個晚上,一位佛陀和數萬個弟子們前來;另一個晚上,
一位佛陀和數十萬個弟子們前來。隨從每一位佛陀的弟子人數並不一樣,要看每位佛陀的
成就而定。然而隨同每一位佛陀的那些弟子們,並不是實際的弟子人數,他們只是象徵的
,表示相較於另一位佛陀弟子的總數而已。在阿羅漢弟子之間,也有許多沙彌跟隨著。就
抽象或非人稱的意義上來說,「阿羅漢」一詞適用於「沙彌」和「比丘」。
諸佛開示尊者阿迦曼許多要點說:「如來(諸佛用於自稱時,相當於「我」)已經知道了
你從生死輪迴的牢獄中解脫了,現在我們來為你讚嘆。它是一個廣大的牢獄,堅固地被看
管著,充滿著迷惘和誘惑,全都用來強化它的圍牆,而使入獄者迷惑於這樣的事實─他們
不過是因為放逸而喪失自由的牢囚而已。這就像一個生了病的人,卻不想去尋求藥方一樣
,任何處方對他們可能都是完全無用的,如來的正法就像那個疾病的處方。有情眾生正感
受著由他們自己的煩惱銳箭所造成的疾苦,他們的疾病似乎是無可救藥的,只要他們拒絕
接受正法治療的話。他們必須感受著再生再死,身心相續無盡的痛苦。圍繞他們的正法是
派不上用場的,因為他們既不在意,也不敢去看、聽和應用它。
「因此雖有正法,而有情眾生卻在他們自己痛苦的暴風中無助地迴旋著。直到他們注意到
正法,並把它付諸修習,否則,無人能夠給他們任何幫助。諸佛可能來了又去了,然而疾
病仍在那裡困擾著那些不願學習的人們。所有諸佛的訊息是一樣的,因為有情眾生心裡的
煩惱也都是一樣的,沒有諸佛正法所不能揭露和除滅的煩惱,除了屈服於他們自己的煩惱
而把正法看得比它還次要的人們。
「正法和煩惱是彼此相反的,一個遵從正法的人必須對抗或不服從煩惱,然而服從煩惱的
人,必然會違背正法,認為正法是令人苦惱的,剝奪了他的樂趣。但是一個具有分辨智的
智者,就不會像那樣地自我屈服。他絕不像一隻烏龜被放在鍋裡煮沸而死在那兒。同樣的
方式,世間也被它自己的煩惱烹煮著,不知道怎樣離開監禁它的鍋子,所有活著的眾生都
包括在內,不論是在水中的,在陸上的,在空中的,或在地下的。那份炙熱存在他們的心
中,無論他們走到和住在那裡,他們都隨身帶著那份炙熱。
「現在你已經見到如來了,並且知道這除了心意的絕對純淨之外,沒有別的。如來能夠到
這裡,也只是透過三摩地的形式(虛設的,想像的,世俗的或相關的形式)。」
尊者阿迦曼接著說:「我對佛陀和阿羅漢弟子們沒有懷疑,但是,在您般涅槃(完全的滅
盡而沒有任何餘留)之後,怎麼還能夠以這樣的形式而來?」
佛陀回答說:「這樣一個暫時的形象,對於已經達到絕對純淨的人是必需的,雖然他是無
形的,但是為了來看一個已經達到絕對純淨的人,他仍然要虛擬一個世間的形象。但是當
兩者都已經達到般涅槃時,就不需要世間的形象了。諸佛之間也是一樣,先透過世間形象
的過程,藉著這個示現做為暫時的溝通工具,才能知道在他們以前的諸佛。透過絕對的解
脫,並沒有任何的表現或顯示。同樣的方式,如來和阿羅漢弟子們為你方便示現,讓你能
夠知道和看到某一位特定的佛陀和他的阿羅漢弟子們的樣子。
「換句話說,任何需要透過世間形象接觸的地方,就需要一個虛擬的形象才能聯繫。但是
,任何需要透過絕對解脫的關係,就不再需要任何有情世間的形象了,因為雙方都已經平
等而一致了。然而,當要知道個別的特性時,又再度需要世間形象做為對比,才能瞭解空
無形跡、顯示或表現的絕對解脫是自然地輝耀著,也被一種無比的喜樂寧靜所實証著。那
些瞭解這個事實的人對於透過世間形象(相對地說)來表達或描述絕對的解脫,是沒有任
何懷疑的。而自己存在的絕對解脫是不依靠任何事物的。」
佛陀接著問他:「你問那個問題是出於疑問或是為了問候?」尊者阿迦曼回答:「為了問
候我才這麼問,因為,事實上,在世間或絕對解脫之中,我沒有任何疑惑,於佛、於法、
於僧,我自己已經証知了經文所說的『見法即見如來』,意即佛、法、僧就是從有情世間
淨化和解脫。無論佛陀和阿羅漢弟子們來或不來,都不能改變我所証知的信念。」
佛陀接著說,他也瞭解尊者阿迦曼向他提出這種問題的用意,那是一個互相問候的方式。
很顯然的,伴隨佛陀的阿羅漢弟子們都沒有說話,只是以感人的態度坐在自己的位置上。
即使小沙彌們也安靜地坐著,雖然(在世人眼中)他們都很可愛。這些沙彌們都在九到十
二歲之間,起初見到他們,不由得感覺就像一個成人看到一個小男孩那樣,想要撥弄他的
頭髮。那些事先不知道這些沙彌都是阿羅漢的人,必然會做出一些不應該做的事來。那些
已經知道他們是阿羅漢的人,就絕不會想到做那樣的事了。就像其他的阿羅漢弟子們,這
些沙彌的風度也很感人,不下於他們。因此所有的阿羅漢弟子們,包括比丘們和沙彌們,
由於他們完美地自律著,都一樣地振奮人心和感人肺腑。
如果尊者阿迦曼好奇的要知道有關於傳統的經行和靜坐禪思修習、經行和靜坐禪思的穿著
方式和比丘之間相互尊敬的方式等,在他靜坐禪思時,就會由佛陀本身或是一位阿羅漢弟
子,為他顯示正確的方法。所有給他的解釋都很詳細,例如為他示範在經行禪思時,怎樣
放置雙手,怎樣走路,以及經行時怎樣控制自己。靜坐禪思也被示範得很詳細,顯示一個
修行人應該面對那個方向,坐的姿勢‥‥等。
******************************************************************************
無餘涅槃不是一無所有,如果是一無所有斷滅的話佛直接說斷滅就好了,
怎麼會說這是無記問題所以不回答?
因為這種狀態沒辦法用文字語言解釋清楚所以說是無記問題。
我猜測入滅的阿羅漢以另外一種形式存在,
但這種形式不是五蘊。
作者: yctsai (應照虛空無所攀緣)   2014-03-05 17:39:00
服從煩惱的人 必定違背正法 ....感謝分享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