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記] 北印度遊記【五】阿格拉紅堡

作者: polesirius (ff)   2021-07-09 12:08:56
~※ 阿格拉紅堡 ※~
圖文網誌版: https://blog.xuite.net/sirius99/blog/589880342
(這是個被耽擱很久才終於完成的遊記)
原以為司機小弟就是要陪我整個旅程的那個人,覺得很幸運,因為長相很順眼,而且
就算意見不同,最後仍然會依我。誰知第二天吃完早餐走到大廳,站在我眼前的,居然變
成一個體格超巨的胖大叔,還一臉兇相,讓我頓時愣呆了。
但生米已經煮成熟飯能奈何,旅行社的說法是這司機很有經驗,講的像為了我特別派
出王牌。他們都不曉得這傢伙態度超強硬,總自認在北印度走跳多年,我這外國人的想法
算什麼,所以每次我的打算都被他修三減四,偏偏他又是一張兇臉,讓我氣勢先輸一籌,
頓時好想念「德里」的貼心小弟。
這樣的上下位之別造成相處的第一天就悲劇了,本來我是規劃早上從「德里」拉車到
「阿格拉」,下午就專心看「阿格拉紅堡」(Agra Red Fort),有閒再去河岸遠眺「泰
姬瑪哈陵」。結果他硬是說明天車途很長,應該把其中的「阿卡巴大帝陵寢」拉來今天,
不然就刪掉,因為他覺得不怎麼樣。
什麼叫不怎麼樣,這陵寢可是世界文化遺產,你不想看也不要不准客人去啊。妙的是
他都自願明天日出前帶我去「泰姬瑪哈陵」,騰出來的時間拐去陵寢會怎樣,而且方向也
順路。但反正就是講不通,我英文又沒好到可以跟他爭論細部道理甚至吵架,最後只好含
淚隨他這樣定了。
雪上加霜的是,這一天剛好遇到印度的假鈔事件爆發,在官方突襲公告下,五百元以
上的大鈔瞬間都成了廢紙,我雖還沒全換,也算虧了一筆。然後這事情就造成收費站卡關
,高速公路大塞車,讓我看著車陣煩得要死。結果到了「阿格拉」已經大概一兩點,午餐
也別想了,衝行程要緊。胖大叔說為了順路應該先去河岸,這很讓我為難,墊檔的點先走
,我怎麼知道該在這邊待多久。更過份的是,當我勉強接受了,他又警告我,到了之後拍
幾張照就走,別耽擱。
所以拐入巷子後,下車的我是用跑的衝進去,可是衝到小路末端,那裡卻被繩子圍住
,登時讓我呆掉,難道星移物轉,現在已經不許人進去了嗎?還好旁邊的印度老人懶懶出
了聲,我才隨他指的方向往破爛堆拐,鑽到另個小空地,隔著河水看到了「泰姬瑪哈陵」
。令人黯然的是,「阿格拉」的霧霾跟「德里」一樣嚴重,灰茫天空下,陵寢只是枯黃草
野後的朦朧剪影。而且,我本來不是應該浪漫看著夕陽將建築染上溫黃光暈嗎?怎麼變成
是胡亂拍了幾張照片,又奔跑回去,到底來這邊幹什麼?
衝回車上後,自然是將擔憂的目標改為「阿格拉紅堡」,看胖大叔狂按喇叭在車陣左
穿右繞。好不容易抵達時,胖大叔再次跟我叮囑,稍後往「阿卡巴大帝陵寢」的路上極可
能會塞車,因此這邊也不能逛太久,大概一小時多就要回來。被他這樣一說我好崩潰,重
點的世界文化遺產不能花一下午好好逛,變成是急行軍,那跟旅遊團有什麼兩樣。
或許體念改幣第一天的兵荒馬亂,售票口收了我的大鈔,而「阿格拉紅堡」在乍看之
下,跟「德里紅堡」的模樣相當類似,畢竟都是「蒙兀爾帝國」的建物,二代王「胡馬庸
」於此加冕,三代王「阿卡巴」修築堡壘,在「沙賈汗」遷都至「德里」前,這座堡壘一
直是帝國重心所在。入口的「阿馬辛格門」(Amar Singh Gate)岩牆赭紅,牆頂切鑿如
瓣緣,雖少了成列的「Chhatri」圓頂涼亭作飾,但多了些許圖騰拼鑲,讓人省起莫非「
德里紅堡」門牆那些空置的飾框,其實本來也都填滿了團簇花葉?
順著長長的坡道往上行,視野逐漸拓展而開,側處碧綠的草皮之後有極具氣勢的宮殿
門面。比對了地圖,若依步道前行,「沙賈汗門」之後會有大片空地與「公眾大廳」,由
那方向進入才是王道,不過瞄著宮牆紋飾、兩端裝飾拱亭,相機快門按著按著,雙腿就自
動朝那邊拐去了。
這一區是「賈汗季宮」(Jahangiri Mahal),三代王「阿卡巴」幫兒子「賈汗季」
建了這座宮殿,之後成了后妃寢宮。草皮中心很奇異地擺了超大石碗,引來不少遊客在那
圍觀,我讀了一旁的說明板,原來這是當年的皇家澡缸,還命運多舛被搬來搬去,最後定
居於此。這很不符邏輯,難道當年帝王都是公開地裸身沐浴給大家看嗎?
從宮門走到裡頭的小中庭,我本來飛快的步伐不由自主停了下來,像是要應和後宮的
佳麗爭妍,環圍的建築刻飾得相當華美,樓頂欄板雕鏤如網,雙層柱拱連綿成林,最特別
的是每根柱頂的簷板托架,或在扭折後化為懸垂,或以花藤浮雕細密攀纏。若非時間有限
,真想每個廳廊都鑽進去,看是否還有更多驚喜。
穿望間,我來到宮殿的東側,這兒以小廣場連接外城牆,不少人正倚著一個個望窗,
眺瞰「阿格拉」的林野。其餘三面的宮牆依舊有拼花點綴,地面溝槽劃向廣場中心,成了
星瓣綻射的花池,感覺當夜深月明,便會有湧泉襯著舞樂。
轉了一會兒,我跟著人群往北側道走,所見的色調也從赭紅轉為雪白,隔鄰的「
Khas Mahal」彷彿彰顯著世代交替,以大理石疊砌成另個世界。這名稱讓我想到「德里紅
堡」的大帝寢宮,兩者同樣由五代王「沙賈汗」打造,呈現類似的風格。切鑿如瓣的拱柱
,滿是框格的壁面,儘管框裡的紋繪與彩石鑲拼都已不在,當走至殿裡,依舊被細膩的雕
工愣大了雙眼。拱線交畫成寶石的多邊切面,切面裡花藤密佈,令我不禁揣想著,若原本
的顏彩皆在,會是怎樣的絢麗。
而泉水的舞演仍藉殿前大池的噴口留了行跡,它由台緣缺隙成瀑落降,串連前方的「
安古利花園」(Anguri Bagh),在房閣環圍間,花卉成了以色彩拼組的圖騰。想了想,
若方才不是從後宮溜進,而是順著行經「公眾大廳」的主道,由外而內從對面步入,應更
能接近大帝設計的思路,與此殿勻稱的形姿相視吧。
跟「德里紅堡」那兒不同的是,這個居殿有配襯的側亭,金色長簷流弧般延伸,讓居
殿彷似大鵬展翼。這兩個以大帝公主為名的側亭也是極佳的望台,徐風輕送,眼裡無盡蒼
茫。我在這瞄見一位印度帥哥,修得短短的落腮鬍讓俊秀眉目多了些粗獷,他很自戀地倚
欄不停自拍,發現我注視的目光,居然請我幫他拍照。而在相互幫忙後,當我使出初練的
厚臉皮,說想用我的相機拍他,竟也成了,印度果真是印度,熱愛被拍的國度。不僅如此
,他還繼續跟我聊天,知道我孤身一人,便說他同是獨自旅行,眼神若有似無像在暗示什
麼。
咦?難道此次旅程就要這樣走歪了嗎?我的心跳驀然加急,腦海閃過連串加料的畫面
。只可惜,天註定我在「紅堡」就是沒那時間玩曖昧的試探遊戲,況且他也沒再多透漏什
麼訊息,僅僅淡淡地慢慢地有一句沒一句,所以我只能狠下心,說「那我先去逛囉,很高
興認識你~」把那可能走鐘的冒險篇章揉一揉,扔去垃圾桶。
忍著不去看小弟現在的表情,我快步走到接鄰的「Musamman Burj」,名稱雖為塔,
但可以算是座小宮殿了,「沙賈汗」改建了這裡賜給愛妃「慕塔芝」(Mumtaz),因此殿
體的雕琢也相當華美,柱拱上的條帶裝飾以彩石鑲拼,攀滿紅黃色調的花藤,殿口挖鑿了
淺池,隔門上隱隱還有細膩刻鏤。很不幸入口被欄架阻著,我僅能伸長脖子,努力往內窺
望。根據記載「沙賈汗」在幫「慕塔芝」建了「泰姬瑪哈陵」後,沒幾年就被兒子政變,
關在這座小殿。我繞到旁側往外探,殿後頭有八角塔延伸,開敞的拱廊彷彿就是「沙賈汗
」當年唯一的視野,他努力外望、遠眺,日復一日盯著長河畔的白色陵寢,以回憶支撐身
骨。
由這兒再往北走,又是另一區宮殿「Macchi Bhawan」,別名「魚宮」,因為中庭本
來有許多池缸,養了各色奇魚,儘管現在望去只是一片綠油油草皮。它也不像「Khas
Mahal」有主殿,環圍房閣靠城牆的那側露台空廣,讓邊處的「私人大廳」(
Diwan-i-Khas)成了視覺焦點。
大廳同樣現顯著「沙賈汗」的喜好,雪白壁面、瓣緣連拱,雖沒有居殿的飾綴繁密,
併接的框格外,能見類似的彩石鑲拼。據說華美的「孔雀王座」在搬去「德里紅堡」前,
原本也是置於這兒,「沙賈汗」便是在此,接見貴賓、討論政務。
敞闊的露台上另有架高的黑色大石凳,起初被我隨意略過,讀了說明板才知是四代王
「賈汗季」的王座。這好讓我意外,畢竟太樸實了,沒椅背沒造型沒裝飾,只有邊緣隱微
的銘文,我幾乎把它當成工程完未移走的石塊了。
儘管露台沒什麼別的亮點,仍有不少遊客聚集,畢竟從這兒不僅能端賞「Musamman
Burj」八角塔,藉那雕鑿繁複的囚籠,自行發想故事。隔著原野、襯著河帶,還有「泰姬
瑪哈陵」潔白優雅的形姿。雖在嚴重霧霾下,它僅是個朦朧剪影,那份神秘更添其魅力。
在此眺瞰須臾,也差不多得趕往回頭路了,跟著幾名遊客,我走進「Macchi Bhawan
」的二樓環廊,有標牌寫著「Meena Masjid」,說是「沙賈汗」與其后妃的私人清真寺,
也有標牌描述了鍋爐管路系統,似乎鄰近的廳房便是當年引進的波斯式澡堂(Shahi
Hammam),但都門扉緊閉,無從探究。
倒是轉到西北角,這裡的「納吉那清真寺」(Nagina Masjid)開了小門,我朝裡窺
看了幾眼,便還是脫了鞋,想說就拍幾張照。這座寺規模不大,但小巧中有其秀美。三個
併排的洋蔥帽冠有經過設計的頂尖,簷板在中一個拋弧,承接下部的連拱廳廊。然當飛速
按完快門,出來穿好鞋,坐在門口的老婦卻突然用拐杖跺著,語帶怒意,嘰哩咕嚕彷彿在
說幫我顧了鞋,我該給小費。這讓我覺得很可笑,這兒人潮來去,最好她記得哪個人穿了
什麼鞋,穿錯了會追討過去,更何況我進去不到一分鐘,若要給也頂多五毛。不想看她那
無理取鬧又貪財的怒臉,我加快腳步下了樓,走出宮外。
宮外是一處開闊廣場,往四面觀察了一下,最早若從「沙賈汗門」開始行訪,應該就
是先來到此區,與旁側這棟「公眾大廳」(Diwan-i-Am)相遇。而逆著路線走的後果,就
是已被剛才內宮養大了胃口,大帝和人民交流的「公眾大廳」儘管敞闊,但除了連拱串起
的景緻,能稍微說嘴的,便是王座區的些許彩石鑲飾,於是幾眼瞄過,就被我拋去了腦後

往前隨便挑著步道走,用矮樹籬切劃的廣場其實相當大,可是若比對地圖,廣場再加
上我走過的內宮,也僅是紅堡的東南角,環牆之後,似乎還有座清真寺,大小拱頂正群聚
著向我招手。不過很可惜地,城裡多半的建物已在英軍佔領時被改造為軍營,也不知道有
沒有回復原貌再開放的那一天。
我只能抓著最後的時間,找到鑽進「安古利花園」的門路,好好端賞「Khaz Mahal」
的正面形姿,此時,白牆金頂在日輝下泛爍光彩,彷彿映著當年榮盛,而一群校外教學的
戴帽小童嬉鬧而過,將那些與「沙賈汗」相關的愛恨情仇,都渺成故事。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