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記] 北印度遊記【四】阿克薩達姆

作者: polesirius (ff)   2021-07-08 11:53:53
~※ 阿克薩達姆 ※~
圖文網誌版: https://blog.xuite.net/sirius99/blog/589878319
(這是個被耽擱很久才終於完成的遊記)
照司機小弟原先的規劃,是早上就要帶我去「阿克薩達姆」(Akshardham)這座近代
砌起的廟宇,不過看到不少人大力推薦晚上的雷射投影秀,我便堅持要把它排至今日的最
末,這樣便能悠閒逛到太陽落山,於夜幕下以投影秀完美作結。
但司機小弟可不這麼想,他到此時才跟我說晚上還要接機,怕會來不及。甚至都開入
「阿克薩達姆」停車場了,他仍舊天人交戰,儘管我不斷拜託,祭出可以加給他小費,還
是不肯鬆口。這好怪,公司不是把他配給我一整天嗎?為了偷接外快犧牲我的權利,可以
客訴吧。
幸好可能時間計算上勉強能夠達陣,加上我的拜託終於讓他動搖。他在目光幾許閃爍
後,綻起了笑容:「OK OK, you are my friend. You happy, I happy.」剎那間,我很
想抱住他,表達心裡的萬千感激。
可是在時間掐得很緊的狀況下,大概怕我迷途或故意拖拉,他說:「我要跟你一起進
去。」有著隨時把我強押出來的暗喻。這也無妨,有人陪伴又幫忙指路,沒什麼好拒絕。
為了節省寄取行李的時間,小弟要我把東西都留在車上,只帶錢包,因為這邊的安檢
極嚴,而且很萬惡地,連手機相機都不准攜入,代表我僅能用很不值得信賴的大腦來記憶
一切。好在神廟的官網相當有誠意,現刻看著圖片與簡介,勉強還能拼湊回大致的畫面。
此外由於免費入場,排隊安檢的人龍蜿蜿蜒蜒,很考驗人的耐心,不過當一腳步入主道,
望見的景象讓漫長的等待都值得了。早上在「德里」所見的建築雖不乏繁密雕琢,多半都
已被歲月蝕傷,而這兒的便彷彿再興那古老年代的繁華,以新燦的姿態於眼前展列。
環狀佈陣的「十門」有著雕鑿山簷,水幕為門,象徵十方迎客,接納愛與和平。在它
之後是名為「奉獻之門」(Bhakti Dwar)的遊客中心,形如疊峰的門簷下,可以見到許
多成對神祇,讓我在訝望中穿入。此外,遊客中心的另端也有設計,與和它相視的對側建
築互為鏡影,砌起孿生一般的「孔雀之門」(Mayur Dwar),近千隻各樣姿態的孔雀群列
在門頂,躍舞於柱拱,形成綺麗的景緻。而在這邊轉個向,就是整座園區的中軸線,神廟
巍峨的主體正巍立在視野際處。
怎料我才著迷地往前跨了步,司機小弟卻出聲阻止,說投影秀很熱門,帶著我先繞往
旁邊去買票。走著走著,我想小弟人友善、熱情又配合,一句話就脫口而出:「一起去看
吧,我請你~」小弟的表情頓時有點發愣,但很快就揚起他招牌的笑臉:「好啊,其實我
也沒看過。」不會吧,當司機錢有這麼難賺嗎?票價並不貴啊。
搞定了票,一路再穿回至神廟正門,我總算能近距離賞望它的身姿。根據資料,整個
園區用了八千人力,近乎是三億的工時,若在只能純手工的古代,搞不好便得花費百年光
陰吧。它以滿是雕鑿的層層臺座架高而起,大大小小的頂冠疊砌成巒,似是混融了蒙兀爾
風格,我抬頭呆望了好一陣,才跟著人流踩著階石,行入殿門。
雖是印度教廟宇,主殿供奉的並非概念裡的印度教主神,而是誕生在兩百年前的聖者
「Bhagwan Swaminarayan」。他在十一歲時便超齡地離家遊歷,徒步走遍印度南北,或許
是旅程所見的滋養,隨著年紀,他開始傳道,提倡眾生平等,尤其著重女性人權與教育,
對傳統的扼殺女嬰和妻室陪葬深惡痛止,也因著這樣的胸懷及悲天憫人,信徒最終超過百
萬。
我停步在殿心,鍍金的聖者結印端坐,左右各三的塑像應也為知名弟子,正或坐或立
聽聆講道。週邊及拱頂的飾綴自然格外華麗,像鑲嵌了金銀珠鑽,隨框邊的流曲顫爍光芒
。如此撩目的景象讓人想一一辨清細節,只惜禱告行儀的人眾絡繹不絕,我不好意思長時
間耗著成為路障,盡力多望了幾眼,便還是往殿的其他區間逛去。
儘管主殿敬的是聖者,週邊環道倒設了許多祭壇,每個都奉著一對男女印度神祇,這
種成對在印度教似乎有其特殊含意,我曾想搞清,但看過幾段論述還是很模糊。此外,印
度神的分身也相當多,光是三主神「梵天」、「毘溼奴」、「濕婆」,就有讓人搞不清的
分身故事了,更何況還有他們的伴侶與其餘諸神。於是僅能走馬看花,看看雕像,看看那
些工匠灌注心血的雕鑿。
我將視線轉往上,每個拱頂其實都有主題,有的屬於抽象的教義,有的闡述聖者的成
長。儘管沒有中央區的金碧輝煌,繁密的雕紋就自成風景,從立柱攀至拱頂,然後開展如
花。像是窺看萬花筒的變化一般,我望見芒線的綻射、瓣緣的疊層,許多乍看以為僅是藤
葉,再細觀才發現皆為人像,具體而微。
要製作這樣的一面天穹究竟得花多少工夫呢?會不會一人數年的心血,最後結出的只
是幾根雕柱,書畫作品還能藉作者留名,而這龐然建物就像一齣動畫電影,投注精神刻出
畫面,最後不過是觀眾眼裡的轉瞬,且誰作的,無人知曉。也只有信仰,或是內心對藝術
有著執著,才能不計得失去完成吧。
帶著崇敬之意,緩緩將廳裡繞步走完,對堂殿的巡禮仍未了。行出大門,外壁依舊有
著匠心堆砌。從底部象徵力與勇的象虎神獸,往上轉為細緻的人物勾描,典籍裡的聖者、
導師、苦修者一一有了形貌,拼組出八百年來印度最巨幅的殿廟壁刻。
堂殿棲踞的高台也沒留白,因應繞殿修行的傳統,台壁如畫卷開展,名為「Narayan
Peeth」的銅色雕畫,呈現了聖者「Bhagwan Swaminarayan」的生平事蹟,讓人在循行後
,也能藉其點點滴滴,得到些許對世理的體悟。
我繞了一圈,又走去下層的「Gajendra Peeth」,古老的印度寺廟多半用象群作馱獸
,承載大殿,這兒則將傳統稍稍變體,轉化成以象為主題的故事。於是就看到胖胖的象們
當起主角,一幅幅演舞起來。有印度神話知名的「乳海翻騰」,善惡諸神以蛇為繩、須彌
山為柱,翻攪了大海,也翻出擁有七根長鼻的神象「Airavat」。有些雖因缺乏解說難明
其意,自我解讀其間的人象互動依舊頗有趣。比較令我意外的是,小時候讀過的「曹沖秤
象」居然也出現在這兒,莫非我們都誤會了嗎?最初的版本其實來自印度,只是默默被誰
盜拷了?
繞完之後,司機小弟跟我招招手:「坐著休息一下吧。」然後就如其他印度人一般在
殿外坐下,慵懶放空。我往旁四望,可能這類雕鑿對當地人而言,早司空見慣了吧,就如
同我對中式宮廟建築無感,他們只是交互聊天、閒坐,沒多少人像我一樣,目光直勾勾研
究著壁上的刻飾,揣想其間故事。
儘管傍晚微風輕送相當舒泰,想著園區還有好多區域沒去探索,坐了一陣,還是招了
小弟步下階梯。走在環圍的廊道上,我發現有個角落在幫人拍照,設備似模似樣,不像是
坑人的。這種設計很心機,畢竟整個園區都不能拍啊,逛了一圈至此,大部分的觀光客應
該都會乖乖掏出鈔票,拿張紀念照填補空虛。拍照的背景是主殿的斜側角,有一次重拍的
機會,不過對已屆滄桑之年的我,一次又哪裡足夠,兩下快門之後,只能含淚跟攝影師點
了頭。
除了傍晚的聲光秀,園區還有另種付費展覽,包含三項主題。「Sahajanand Darshan
」這區有著會發出語聲的可動人偶,以認真佈置過的場景,跟觀眾展示「Bhagwan
Swaminarayan」生平。第二區「Neelkanth Darshan」講的也是聖者故事,但改用巨幕電
影的模式,製作單位上山下海,認真考據,藉此也介紹了印度風光。最後的「Sanskruti
Darshan」則講述印度歷史,可以坐著室內小船,在幾個小場景穿繞,多少了解那些與我
們不同的文化。只可惜這些東西光是看就得花兩小時,再加上排隊時間,對我根本是不可
能的任務,所以早早就從我的規劃裡刪除,乖乖往別的地方逛。
園區的佈局左右對稱,以主殿為核心,一側是投影秀表演場,另一側是被切挖成蓮瓣
狀的花園,花園中央有道頗似梵字的長橋,將遊客曲繞地引向紀念品店與飲食區。領完照
片,我在這邊找到很棒的物事,就是此廟的介紹書冊,大幅面的圖片將那些無法以大腦記
印的細節都呈現出來,還附帶文字說明,我二話不說就打開了錢包,立刻買下。
司機小弟自然對店裡的藝品書籍意興闌珊,僅在外頭隨便買了餅乾跟奶茶,說是晚餐
。聽他如此一講,頓時覺得好罪惡,我只顧著自己行程,完全沒想到他若得趕去接機,就
完全沒吃飯的時間啊。不好意思的當口,他還笑嘻嘻買了杯奶茶說要請我,順帶也把餅乾
遞過來跟我分著吃,讓我手裡的茶點變得萬分沈重。
待小弟大致填了肚子,投影秀的時間也差不多到了,轉移陣地到主殿的另一側,眼前
已是滿滿的人頭。方池像是仿擬印度特有的階梯井,中心為噴泉,周邊階梯順勢成了座位
,我們繞了半圈,才終於找到角度比較好的空隙,把自己塞了進去。
一開始有點不清楚投影秀會是怎樣形式,當燈光暗去,音樂響起,幾個演員在池緣緩
緩行走,搭配水柱光影搖曳,我以為就是老套的雷射水舞。怎知這只是序幕,炫光的飛射
在章節轉換後,移至側處的建築,成了幾可亂真的光雕。故事源自「吠陀時代」,似是小
男孩戲水採花,惹怒了幾位元素之王。牆上的宮殿投影華炫,雕琢立體,但隨著曲節,隨
著水舞激昂擺弄,逐漸崩化為奪命機關,於是瀑流奔洩、火焰吞捲,儘管之間的對話與我
隔閡,依舊讓我看得心情澎湃。
投影秀的時間雖不像電影那樣長,二十餘分緊湊的表演也的確值回票價,看完深深覺
得我們落後人家無數年啊,每每以光雕為噱頭號召,結果擠著人潮去看,最後只有喔的一
聲。光是立體感就差一大截,就別提與聲光音樂的躍動搭配了,況且人家還有以水舞作場
景延伸。
散場的人潮擠塞,很慶幸有先去領了照片逛過店,本來還想跟司機小弟詢問劇情的,
可是他看來神色緊張,似乎還擔憂著接機行程。好在離開的路途沒遇上塞車,送我到旅館
後,終於又見他揚起嘴角,只是當時的我還沒意識到,這便是我最後一次看到他的笑容了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