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題] 108高雄女中國文科試題

作者: shininghoshi (睡不飽的下雨天)   2019-04-27 13:49:37
120分鐘,3張B4,依題號書寫,可翻面作答,不提供新答案卷
一、
張李德和 畫菊自序
人為萬物之靈,志有萬端之異。學琴學詩均從所好,工書工畫各有專長,是故咳唾珠玉,
謫仙闢詩學之源;節奏鏗鏘,蔡女撰胡笳之拍,此皆不墮聰明,而有志竟成者也。
若夫銀鈎鐵畫,固屬難窺。儷白妃青,亦非易事。余因停機教子之餘,調藥助夫之暇,竊
慕管夫人之墨竹,紙上生風;敢藉陶彭澤之黃花,圖中寫影。庶幾秋姿不老,四座流芬,
得比勁節長垂,千人共仰,竟率意而鴉塗,莫自知其鳩拙云爾。
1.翻譯(7分)
2.詮釋文章形式與內容 (10分)
桃城藝壇才女─張李德和(1893-1972)
乘風不讓男兒志,破浪偏誇奼女胞。無限前途須自重,學成歸顯故山坳。
【張李德和,〈長女留學臨別賦示〉】
一首送女赴日留學的七言律詩,道盡為人母教育子女的苦心,也表達了追尋自我實現的新
女性精神。擺脫舊時「女子無才便是德」的價值觀束縛,反而展現「乘風不讓男兒志」的
氣度,在以男性為主的文學藝術史上,揮灑出一抹耀眼的嫣紅。這正是嘉義「三絕」才女
張李德和一生的寫照。
1893年出生於雲林縣西螺望族的張李德和,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當時儘管多數人對女子
教育的觀念仍相當保守,她的父親李昭元卻堅持「雖女子需精一藝」,鼓勵德和學習詩畫
琴棋,並研讀漢學。憑藉其深厚的基礎,德和僅就讀西螺公學校4年,即考入了當時女子
教育的最高學府──國語學校附屬女學校(即日後的臺北第三高女)。
李德和在畢業後,即返鄉任教,並與張錦燦醫師結褵。在精通漢詩、繪畫、書法和吟詠的
基礎上,走入家庭的她,不僅未因相夫教子而放棄個人理想,反而在夫婿支持下,於住處
諸峰醫院設「琳瑯山閣」,自號「琳瑯山閣主人」,平時用功於詩、書、畫,或宴集文人
墨客,舉辦詩文書畫琴棋的雅集聚會。雖為一介女流,其書法卻雄渾滄勁,詩畫名冠全臺
,人稱「女青蓮」、「曹大家」,尤其善畫水墨花鳥,自1933年起,畫作多次入選臺灣總
督府美術展覽會,1940年的入選作品「扶桑花」更獲得「總督賞」。顯然在以男性為主的
藝文界中,張李德和也堪稱箇中翹楚。
除個人的藝術成就之外,張李德和還積極推動藝文活動、參與社會事務。在她的主持下,
「琳瑯山閣」漸漸成為地方上的文化薈萃之地,畫家陳澄波、林玉山等皆為座上常客。即
便「琳瑯山閣」一度毀於戰火,張李德和依然不改初衷,捐錢輸力支持詩社活動,甚至不
惜變賣首飾成立「玄風館」以推廣書畫。此外,她還籌辦婦女會、愛蘭會等,致力推廣女
性教育與社會改進。
積極入世的張李德和,於1951年當選臺灣省臨時省議會第一屆省議員,極力鼓吹女子教育
的重要性。此外,還歷任社會各界各業主任委員、評審員等職,問政之餘,足跡也行遍全
臺,直到1962年因全力協助親戚經營企業失敗,變賣所有家產之後,黯然離開嘉義至北上
依親,從此淡出政壇。
然而,從絢爛歸於平淡,並未使張李德和就此灰心喪志,儘管年事已高,她仍活躍於臺北
詩書畫壇。1970年,張李德和渡日擔任中日書道交流協會評判員。2年後,如傳奇一般的
生命史,終在他鄉畫下句點。不帶走一片雲彩,只留下斐然可觀的文化遺產,與遠遠超越
性別的成就。
3.依照選文,會設計什麼議題?並說明原因(4分)
設計素養導向題目2題(4分)
二、配合108課綱學習歷程,你將如何設計選修課程設計與評量 ,讓教授看檔案評量後知
道有落實核心素養 (25分)
三、 1.河川證據賞析與生命教育 (25分)
  每年夏季,颱風破空而來,河水暴漲;轉瞬間,水淹至腳踝,不一會而,以爬上小腳
肚。當大人們急著搬運穀倉內的稻穀時,七八歲的你必須遵從指示,火速至竹叢縫、草垛
下搭救被暴雨嚇呆的三兩隻雞鴨。或是揹起竹籮至菜園拔光所有蔬菜,以免水退後菜園毀
了必須連吃一週豆腐乳、蘿蔔乾。你總是戴上炸了花的破斗笠、披著半身塑膠布,認分地
做每件事,既不抱怨也不畏懼。豆大雨點打響塑膠布,竟似節慶鑼鼓。強風奪了斗笠又把
塑膠布吹成翅膀模樣,這種會飛的感覺如此美妙,使你忍不住仰首展臂乾脆把颱風吞入腹
內。一望無際的平原籠罩在狂風驟雨之中竟有一種孤寂之美,這剎那間的啟蒙使你成年後
每次憶起仍不免眼角微潤,間接地也注定當你陷入情緒谷底時最想傾訴的對象不是任何人
而是風雨聲。你永遠理不清那古憂傷混合歡愉的情感,每當置身風雨之中,這情感便沛然
莫之能禦,如風飛回風裡,水流入水中。如今,你願意這麼想,同年經歷的大水都是冬山
河的旨意,她覺得自己應該像個母親,把誕生在她兩岸農舍的紅嬰仔、猴囝仔好好地鍛鍊
一番。她要他們從災厄中學會勇氣,靠這一身勇,也許有機會找到不淹水的人生。
四 、
1. 孔子之去齊,接淅而行。去魯,曰:『遲遲吾行也。』去父母國之道也。可以速而速
,可以久而久,可以處而處,可以仕而仕,孔子也。」
比較漁父與孟子聖人、通達時宜 (15分)
2.漁父與孟子離婁篇孺子歌同異(10分)
——
手機排版
單憑記憶,有賴大家補充
預祝大家金榜題名
作者: iamred (紅小鬼)   2019-04-27 14:02:00
整篇都要翻譯?
作者: smilepapa (跳跳)   2019-04-27 14:19:00
第四大題是給孔子聖之時者的那段評論
作者: cubaby (cubaby)   2019-04-27 16:31:00
第二大題,加上如何讓教授看檔案評量後知道有落實核心素養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