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Cornell Tech MS半年心得

作者: acsa (Acsa)   2016-02-29 23:39:37
嗨,小弟是目前在 Cornell NYC 的分校 Cornell Tech 唸 MS in Information Systems 的學生,因為學校還很新(今年才即將邁入第四年),版上沒什麼相關的資訊。小弟自己的背景是台大電機輔心理的學士,大學期間主要在做人機互動相關的研究,有一年在外商做互動設計實習的經驗。去年主要申請了 HCI 相關的幾個 Program,最後因為被這間學校的教學理念所吸引,所以就被這樣騙過來了 (誤)
。小時候也看了留學版好幾年,雖然大多數的學校都已經申請截止,不過接下來的選校也是一段相當煎熬的過程,所以趁這個機會回來貢獻一下自己的求學經驗,希望能幫助到有需要的人 :)
新增:剛剛發現今年申請的規則是3/1後採rolling basis,所以有興趣的朋友還是可以投看看!
前世今生
Cornell Tech 是 Cornell University (康乃爾大學) 以及以色列的 Technion (以色列理工學院/以色列MIT) 在紐約市合作的一所專注在資訊科技與創新的高等教育學院。當時設立的時空背景是08年金融海嘯後,素來以金融業為支柱的紐約,經濟受到了非常嚴重的打擊。時任紐約市長 Michael Bloomberg (彭博/彭博社的老闆) 覺得再這樣只依靠金融業不主動轉型遲早會GG,希望能替紐約市尋找下一個一百年的經濟新動能。他認為轉型的關鍵在於資訊科技產業,西邊的矽谷是一個很好的典範,但紐約市本身條件不像矽谷擁有許多能持續穩定地輸出大量的科技人才(aka
新鮮的肝) 的高等教育機構。為了讓紐約未來的科技人才庫能自給自足永續發展,所以他決定開放曼哈頓東側East River上的羅斯福島給世界各地的高等學院提案,最後 Cornell + Technion 聯盟打敗了包含 Stanford 在內的對手,成功拿下這一塊地。
Cornell Tech 本身的定位在於培育下一代打造數位產品的人才,目前只提供 graduate level 的學位。不管在課程安排或者資源上都跟整個紐約市的科技生態圈有著很高度的連結。
紐約
Diversity大概是來到紐約後這半年多來感觸最深的一件事情。不管是在街道上、地鐵上、電梯裡都能感受到多元文化之間的交流與撞擊。我覺得光是待在這個城市,每天遇見各種稀奇古怪的事就十分令人大開眼界了。
而科技產業方面,這邊的科技業主要都和其他產業結合,像是結合金融業的 FinTech (如: Venmo、各大銀行總部)、結合健康照護的 Health Tech (如: 新一代的健康保險服務 Oscar)、媒體業 (NY Times、AOL) 也都在大力擁抱新科技發展VR相關的技術。
但不可否認地,紐約貴為世界上最大的都會區之一,其物價是相當高的。一開始我跟我媽說住在曼哈頓租房子至少要1500鎂以上的時候,她還問我是一整年的份嗎XD
校園
目前羅斯福島上的華麗校園正在興建當中,預計2017年 (剛好畢業Orz) 正式啟用,有興趣的可以到這裡一窺未來校園的面貌 - 傳送門:http://construction.tech.cornell.edu/。
在這之前暫時的落腳之地是位於曼哈頓西南方的Google NY辦公室裡面 (我們這邊的學生最常被問到的問題是之一大概是能不能吃Google的free food,答案是當然沒那麼好康XD)。這個地點是在Chelsea裡頭(紐約著名的Chelsea Market正對面),生活機能很方便,學校正樓下的就是4條地鐵經過。目前還沒有自己的宿舍(羅斯福島上的校園有一整棟Residential Building)。學校有跟布魯克林的 長島大學(LIU)借宿舍,不過我們今年少於10個人去住。大部分的同學還都是自己租屋,最主要分布於曼哈頓西邊、隔一條河的紐澤西州 New Port 和 Brooklyn。
碩士學生主要活動的範圍就是一層樓而已,除了教室以外最主要的活動區域,其實就蠻想美商網路公司的工作環境。然後還有一間 Lab 裡頭有電子元件、3D印表機、雷射切割器等裝備讓有修硬體相關課程的同學使用。這個學年度塞了130多個學生還算可以,下學期預計會增收到200多個,恐怕要有點擠了XD
校園文化
基本上除了那種太技術的課 (例如機器學習) ,所有的課程都有機會跟不同領域的同學一組,像我上學期一門課做了一個健康科技方面的應用,團隊的組成 (詳細的Program介紹可往下看) 是:MBA + CS + CM + HT + MD PhD (康乃爾醫學院來的)。這邊教育的一個重點是希望我們不管是商業背景的人或者工程背景的人,都要練習說對方的語言以及有做產品的思維。
Cornell Tech 很強調 "Studio" 的文化。用了這個從設計藝術學院借過來的名詞,是希望在同一個空間學習的同學們,都能夠培養出呈現自己專案以及給予其他專案回饋的能力。實際的做法是每個禮拜我們會把專案小組分到一個一個的 Scrum Room (不是敏捷開發的那個 Scrum),同一個 Scrum 的組別要分享本週進度、下週計畫以及會遇到的問題,其他組別再給予回饋,透過這樣的方式幫助深化大家對於產品開發的思維。
除此之外,每個月的大事就是 Sprint (依然不是敏捷開發的sprint,而就真的是字面上的意義「衝刺」而已)。Sprint 就是像一場黑客松,只是要衝的是自己組內專案的進度,在這段時間內學校會暫停其他活動,讓學生專心地去拚進度。拼完以後會有業界的人進來聽各組簡報或Demo。
學位
Cornll Tech 的碩士 Program 有一年或兩年的選項。所有人的第一學期都有一門 Company Challenge 的課程,跟外面的企業或組織合作,透過解決他們提出的問題,練習產品開發的技巧與思維;最後一學期則是 Startup Studio 跟同學組隊打造自己的創業產品,表現好的團隊有機會拿到 funding 真的出去開公司。
MS in Information Systems
兩年的 Program。會分在 Information Systems 下主要是策略性的安排,方便實驗一些比較新的課程規劃。這名字本身可能有點誤導,但這邊的 IS 是技術成分非常重的學位,所有 CS 要修的學分我們都要修,所以可以把它想像成 CS + [另外一領域] 的綜合體。而基於 [另一領域] 的不同,這個學位又分成兩種主修:
1. Connective Media (CM)
這是我所屬的 Program。光看這名字應該沒有人懂到底在學什麼的 (我們每個人每次被問到都會解釋很久 :p)。簡單來講,可以把 CM 想成是 CS + 數位媒體/社群網路 + 人機互動的組合。經過這半年的訓練,要用一句話來全是這個Program的話,我覺得我在學的是如何打造與設計人們在網路上的互動空間 (Online Space Architect)。
傳統的人機互動和互動設計比較在探討一人一機間的互動,但隨著各種裝置與網路的普及,越來越多的人際互動從線下移到線上 (今天絕大多數的網路服務都涉及了人跟人之間的溝通與互動)。因此,除了設計好的使用者介面以外,也要考量到人與人之間的社交行為會怎麼因為互動的媒介轉變而改變。
我們要學機器學習去從大量的社群資料中發現特定的、學心理學去理解人類的知覺以及認知資源上的能力與限制、學社會學去理解一群人的互動、學人機互動去設計有效率好用好懂的介面、學習傳播學去瞭解人們如何透過不同的媒介去製造/傳播/吸收資訊等。
我們探討的問題像是:Airbnb要顯示怎麼樣的資訊讓顧客能對這樣的服務產生信任感、Facebook的使用者能否在線上線下根本是兩個人格、GitHub為什麼能讓開源軟體開發變得這麼熱門。
同學的背景大概有2/3是工程(EECS)、剩下的是比較跟人/人文相關的領域(例如:心理、設計、政治、傳播)。一路念上來 vs. 工作經驗的比例大概一半一半。我是2015年秋季入學的第二屆,總共收了21個人,國籍分布:台灣 x 2、中國 x 8、美國 x 3、印度 x 4、斯里蘭卡 x 1、以色列 x 1、阿聯 x 1。
2. Health Tech (HT)
把健康醫療與資訊科技做結合,主要在把機器學習或資料科學相關的研究應用到這領域。他們的 Program Director 是該領域的大老前 UCLA 教授 Deborah Estrin。2015年是第一屆,收了6個人。
MS 的第2、3個學期會有 Specialization Project,能去對一個問題做深入的探討與研究,目標是把成果在最後一學期轉化成 Startup Studio 的 Project。
MBA
一年的 program,隸屬於 Cornell Johnson School of Management。五月就開始要在 Ithaca 本部上三個月的課程,然後八月移師到NYC的Cornell Tech跟其他program一起活動。寒假有所謂的I-Treak,能到以色列跟當地的新創公司進行交流大概十天。大概有1/3左右的學生以前是工程師背景,有很多都有在科技業待過的經驗。
MEng in Computer Science
一年的 program,一屆大約40人。
MEng in Operation Research &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一年的 program,今年秋季第一屆。
Master of Laws (LLM)
一年的 program,今年秋季第一屆,申請deadline到4/1截止,看起來是比偏科技創業的科法所。
學生組成
現在整個校園裡有 130 多個碩士學生,其中有 5.5 個台灣人 (0.5 那個媽媽是台灣人XD),華人+印度人的比例應大約在 1/3。CS 也有蠻多美國本土的學生 (約 1/3),而 MBA 大多都是歐美的學生為主。
師資
這邊的老師主要分成學界跟業界的。
學界的老師主要負責教一般同領域碩士學位都會修到的課:像機器學習、電腦視覺等等。當然有些課比較偏業界(如:資料科學、全端軟體工程)導向就會直接請在地的業界人士進來教課。目前看來,學校的師資主要在資訊安全 Cyber Security、機器學習 Machine Learning 以及人機互動 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 上,這幾個領域都在持續挖人過來。因為學校跟以色列有關係,所以其時以色列裔的教授很多,常常能聽到希伯來語飛來飛去XD
另外一類是從業界來的老師們,主要在教我們打造產品該有的思維模式以方法,與學生互動比較密切的有:
Greg Pass - 自己創業,被 Twitter 收購,後來當上 Twitter CTO
Leland Rechis - 在 Google, Twitter, Yahoo, Esty 擔任過設計師和產品經理
David Tisch - 紐約加速器 TechStars 的共同創辦人
課程
這邊目前因為老師不是很多,課程的選擇不是很多,像一些比較基礎CS的課程像是演算法、編譯器都沒有,但我覺得這方面現在線上資源這麼多其實有心要學影響沒那麼大。學校有努力在招募/挖人過來,所以這個現象應該會慢慢改善。純技術方面的課程我覺得難度跟在台大電資學院碩班的課程其實差不多。這邊分享幾門我上過比較特別的課:
Full-Stack Software Engineering
這門課是請紐約在地 Startup 的 CTO (Artsy 和 Honest Buildings) 來教,教了很完整系統實作與規劃。期末要寫一套完整的系統,要有前端的網頁或者手機 App (Front-End)、Server 去處理前端來的請求 (Back-End)、能有獨立於 Server 做資料處理和機器學習的模組 (Data Processing)、儲存資料的資料庫 (Database) 、自動化測試和持續交付 (Dev-Ops)。如果本身對軟體開發有一定的瞭解,那會是一門對整套系統和最現代的技術有全面瞭解的課。但老師教學的方式讓很多初學的同學很搞不清楚狀況就是了 :p
Company Challenge
這是一門跟業界合作的課,學期剛開始的時候大概有 60 幾家各種規模的公司 或組織 (大的像是 Google、Twitter、Uber、CitiBank、Johnson & Johnson;小的像是一些非營利組織、博物館和當地的新創公司),會提出一些他們有興趣的問題,每個人就要依照自己的興趣和經歷填志願,之後有一個神秘的演算法媒合團隊。我配對到的隊伍是 Mercer
(全球最大的人力資源顧問公司),做的是一個關於穿戴式裝置的專案。我自己修這門課的體驗是很好的,主要是對方公司非常支持這樣的合作,前前後後出動過執行長、財務長、法務長、策略長、行銷總監之流的大頭們跟我們互動,對於剛到美國才沒幾個月的我就有這樣的機會實在是蠻難得的 (雖然剛開始去他們HQ開會的時候講話都在抖XD)。但也有聽過其他同學抱怨團隊之間的合作不好、或者公司不積極合作等問題,所以可能也有點運氣成份在裡頭。
HCI & Design
人機互動/介面設計/Human-Centered Design的入門課程。比較特別的是中間的設計部份是直接請樓上 Google Creative Lab 的設計師下來教!
工作
Anti-Career Fair
我們這邊的 Career Manager (之前在 Amazon 當 PM) 非常厭惡傳統的 Career Fair,因為人太多所以根本不可能跟公司的人產生有意義的對話。因此 Cornell Tech 把整件事情反過來,由學生在自己的攤位上 demo project,而由公司的人來逛。旁邊還會有類似 speed dating 的場合,可以跟公司的人來個簡短的面試,如果聊得喜歡,之後可以再帶出場(誤)進行更深入的面試。
公司參訪
目前有出團過到 Google (走樓梯直達XD)、Twitter、Kickstarter、Uber、eBay等公司。除了到處參觀偶爾騙吃騙喝外,能更實際體會不同公司工作場合的氛圍,也有機會跟該公司的員工進行交流。
資源
Conversation in the Studio
每個星期五會請外面的人來演講,大家要遵守不能把講者的話直接發到網路上的規則,因為在這樣的默契下講者才能放心講心裡的話XD 上學期來的講者中有像是最近改了名字的 Alphabet 的老大 Eric Schmidt、Google NYC Creatvie Lab總監 Robert Wong、美國家具電子商務 Wayfair 的創辦人 Niraj Shah 和 Steve Conine等。進行的方式是由一群學生組成的團隊用訪談的方式跟講者互動、也開放聽眾提問,因為有前述的規定所以能聽到很多秘辛的小故事,是十分特別的經驗!
Cornell Tech @ Bloomberg
這是一場由 Bloomberg 公司主辦的活動,是不對外開放,只對 Cornell Tech 學生、Bloomberg 員工和限定的受邀人士開放,在 Bloomberg NYC 總部進行。目前進行到第了三場,已登場的講者中比較有名的像是矽谷加速器 Y Combinator 總裁Sam Altman、Foursquare共同創辦人Dennis Crowley。
創業資源
不管哪個學位,最後一學期的都有一個 Startup Studio 的專案,每年會選出幾組最好的團隊,會得到初期的資金及其他的資源,對於在紐約創業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留意一下。以今年為例,總計有80K的現金 + 紐約時報的共創空間一年使用資格。
總結
我覺得對於數位產品開發有興趣的人,這邊是一個很好的機會讓你不只是學習技術 (how to build),更能培養對於產品的敏感度 (why and what to build)。不小心打了落落長的一篇,希望能給即將要選校的同學們和未來有興趣申請的人一些相關的資訊。如果對申請或者其他面向有想特別瞭解的地方,都歡迎用用推文或者站內信的方式唷!
祝大家申請順利!
作者: cookingfish (小晴)   2016-02-29 23:47:00
推推推
作者: ryanlei (雷恩雷)   2016-03-01 00:09:00
資訊很豐富 感謝分享!
作者: qitisland (qu-island)   2016-03-01 00:11:00
出資創立Cornell Tech的是校友高通創辦人夫婦
作者: wayne10610 (小白)   2016-03-01 00:19:00
推推 非常詳細!可惜...Deadline是今天已經來不及拉~
作者: andy5656 (andyandy)   2016-03-01 00:33:00
作者: ha35 (真忙)   2016-03-01 00:38:00
推acsa大神!!
作者: punk86862001 (趙MAN)   2016-03-01 00:40:00
太感謝你啦!!正在為選校煩惱中~感謝分享!
作者: cookingfish (小晴)   2016-03-01 00:42:00
有些比較新的program正在努力招人,如果有興趣的話,可以寄一封禮貌誠摯的信給program director,表示興趣及介紹自己(我去年申請Cornell Tech CM的經驗哈哈)
作者: erichoco (邱伯)   2016-03-01 01:30:00
推acsa大神!!
作者: primary   2016-03-01 01:34:00
感謝分享,期待原po的申請經驗文
作者: mcfarmer (yoyo)   2016-03-01 01:43:00
他們TOEFL 口說一定要卡22嗎QQ
作者: denniswang43   2016-03-01 02:08:00
推!感謝分享!
作者: catinclay (David)   2016-03-01 05:05:00
推紐約客!
作者: aqua5   2016-03-01 08:31:00
原po高帥閃發強
作者: myth356 (fun356)   2016-03-01 08:37:00
真的詳細到無話可說
作者: punk86862001 (趙MAN)   2016-03-01 09:04:00
回原po, 我是申請 CS M.Eng 的 program, 目前在跟 Software Engineering of ECE at CMU SV 做選擇
作者: tsenggordon (小熊維尼)   2016-03-01 11:17:00
我口說20有上Cornell Tech
作者: phoenixrace (救世劍)   2016-03-01 11:35:00
學費真的九個月 八萬鎂這麼貴嗎
作者: TsaiTao (菜逃)   2016-03-01 11:50:00
詳細推,之前對這個program很好奇,感謝分享~
作者: mcfarmer (yoyo)   2016-03-01 12:14:00
Punk86是上CMU ECE哪個track?
作者: punk86862001 (趙MAN)   2016-03-01 14:40:00
Software Engineering 呀
作者: TsaiTao (菜逃)   2016-03-01 17:22:00
可以冒昧請教Tech校區和本校區的MPS_IS課程的差異性嗎?
作者: ron0908 (榮恩)   2016-03-01 17:33:00
超詳細!! 非常謝謝你的分享!!
作者: q22554647 (Chander)   2016-03-01 23:03:00
想問你會有時間找實習嗎 感覺program很紮實 謝謝~
作者: rf0914 (<-使用者代號)   2016-03-02 02:24:00
原PO Apple 實習輕鬆 get XD
作者: ym920823 (綠茶)   2016-03-02 06:55:00
膝蓋好痛><
作者: htl ( E L I T E)   2016-03-02 11:18:00
關於公司參訪和獎學金我可以另po文分享 XD
作者: Huiee (灰Hui)   2016-03-06 19:34:00
學長給推!!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