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思維的聲音》【六】

作者: gogolee0210 (小羅賓)   2021-08-14 20:28:36
追尋生命的意義其實是個假議題,就像挖了一個坑來讓自己填一樣。
從小到大,因師長的期待,接受國家希望我們受的教育,成長為社會需要的模樣。
好不容易從學校考試的競爭中畢業,又要踏入社會去工作賺錢、養家活口,直到心志與
身體都衰老。即便退休了,也只能找事做來填補心裡的空虛。
如果有孩子,還要眼睜睜的看著他再經歷一次一樣的過程。
直到閉上雙眼,一生努力買來的房子、車子、賺來的錢都不再屬於自己。
代代相傳的經歷一樣的生老病死,到底有什麼意義?
稍縱即逝的觸及真我,因覺察到幻境的輪迴,而開始質疑幻境的真實性。
但是因為用錯了工具,用大腦的知見來自問生命的意義為何,又試圖用大腦找出答案,
最後只能找到因個人價值觀不同而異,又自以為正確的答案。
用知見製造了一個假幻的問題,再用知見製造假幻的答案,甚至因此而開始努力的邁進

真我既然是沒有知見的虛空,又怎麼會有追尋生命意義的問題呢?
知幻即離。
作者: mango2014 (hope)   2021-08-15 01:27:00
你講的這系列是在講禪修嗎?你師父有在幫人解冤親喔?可以幫我看看嗎?
作者: gogolee0210 (小羅賓)   2021-08-15 02:45:00
不是欸,只是向內聽思維聲音時,觀察到的東西。很簡單,每個人都做得到。我沒有師父XD只做觀察,不被牽著走,如同第五章說的那樣。你也可以試試看,冥想靜坐時,發現思維有聲音,在去觀察這個觀察者,是否是一片寂靜。處在這片寂靜之中只做觀察,不要被思維的聲音拐了。就這麼簡單而言。
作者: kodak2222 (唔...)   2021-08-15 04:52:00
我覺得你很有想法,但可能時間久了你看法會跟現在有180度轉變。
作者: xoox123 (fly)   2021-08-15 04:57:00
一切都是幻覺嚇不倒我的,這種概念嗎?
作者: geordie (Geordie)   2021-08-15 08:22:00
我沒有在打坐啥的,但我常常在睡夢或半醒時自我對話,不過多是醒來就忘,沒啥在記的
作者: gogolee0210 (小羅賓)   2021-08-15 12:01:00
可以試試觀察一下,是誰發覺醒來了。也可以試試觀察,平常是誰在腦內跟自己對話,觀察這一切的又是誰,有聲音嗎?這樣。很簡單,大家都做得到。生活中,在面對人事物時就可以練習聽思維的聲音了。一開始小弟練習時,腦內聲音很多,貌似正在將見聞整合的辯論大會,現在變得很單一了。但也因常沒注意到外面的聲音,工作會被同事抱怨,現在習慣就還好了。為了安全起見,建議初期還是在安全的地方練比較好。
作者: VanDeLord (HelloWorld)   2021-08-15 12:50:00
這種練習建議還是要以止(定)、觀(知覺)訓練為基礎。
作者: gogolee0210 (小羅賓)   2021-08-15 14:20:00
哈,對啊,其實就是從這些練習來的。小弟用一般人比較能懂、科學較能觀察到的方式,白話的寫心得歷程,比較不會因對宗教的成見就誤解、失去發現真我的寶貴機會。
作者: BRIANERIC2 (灰色軌跡)   2021-08-15 16:42:00
其實原PO用的是一種觀察意識本質的思維辯證,然後剝離式的方法,慢慢的去推證出意識的根本狀態,這是屬於比較高深的方法,一般人如果沒有基礎,會落入思考中而以為這是一種哲學,但事實上不是,哲學沒有光明,而心識是具有強而有力的光明的。 原PO這種方法反而比較像真正的修行人,他不是躲在宗教或祖師已經架構好的框架和詞彙中繞來繞去,像背公式解題一樣。而是真正的往心識裡面去驗證、尋找答案,這個是入道的根基。 而且即使透過一些修行或觀想有了特殊的體驗,這些體驗也必須在這種細微心識的淨化中才能生出真正的智慧克里希那穆提就是最佳代表,他不用任何宗教的詞彙理論直接從原理下手解題,直接了當的探索心識的本質這種力道反而比一堆使用佛教或其它宗教術語的人更強
作者: gogolee0210 (小羅賓)   2021-08-15 17:24:00
哈哈哈,不愧B大,一針見血!因一些機緣發現可以透過這種簡單的方式引導我的母親離開誤區(她老人家也是老修啊!宗教學研究所畢),才想說也許可以用常人能見、易理解、科學的方式引導,一般人都能透過自己皆有的覺性解脫,而不是盲目只拜外面的大師。從過去以及市面上的情形發現,報身修煉後觀到的世界,容易淪為外道模仿、利用人心的內容,也因依了義不依不了義的關係,所以只寫跟出離有關係的事情。
作者: BRIANERIC2 (灰色軌跡)   2021-08-15 21:00:00
所以從這一點就知道,每個人都會說神通不要追求結果講一點心識的東西,他就把這個當哲學大多數人就是這麼矛盾XDDD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