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好雷] 我是和尚

作者: winky820616 (喵喵)   2016-07-01 01:39:27
※ 引述《zamkao ()》之銘言:
: 線上好讀版:
: http://www.viewmovie.tw/columns/520
: http://blog.udn.com/linengreen/64144138
: 現實生活中,人們似乎很不喜歡被說成「傻的」、「愚笨的」。
: § 三傻
: 我想起,奧修說世界上有三種傻瓜:單純的傻瓜、複雜的傻瓜、有福的傻瓜。
: 單純的傻瓜,他不知道自己不知道,就像獻曝的野人,他單純、天真,對世界的認識直觀
: 而簡單。
: 複雜的傻瓜,世界上有很多這類型的傻瓜,讀了很多書,甚至拿了博士,他們自認為自己
: 無所不知,但實際上他們不知道自己認識的真理,僅僅只是真理整體的滄海一粟。
: 有福的傻瓜,奧修以為某些複雜的傻瓜有機會走向這個境界。好比蘇格拉底,他知道自己
: 無知,進而抱著謙遜的心去重新認識一切。
: § 只道尋常的住持生活
: 電影《我是和尚》描繪的就是一個傻瓜的故事。主角阿進生在寺院裡,大學在高野山學習
: ,有望繼承祖父的衣缽,但他對俗世有許多留戀,所以畢業之後選擇進入社會工作。
: 他對這個世界的探問很早就萌芽,孩童時就問誦經的祖父,「人死後是否永遠消失」。祖
: 父沒有回答他這個問題,而是讓他自己去探索。就像電影開始,當贊助寺院的長老問當時
: 還是住持的祖父,是否阿進已經準備好成為下一任住持,祖父只是說,「他還太年輕。」
: 在這樣一個自由的環境底下,阿進漸漸變成一位複雜的傻瓜,在和修習佛法的朋友聊天時
: ,他總是用深奧而抽象的方式,那些他從書本和課堂學到的語言去解釋生活的問題。乍聽
: 之下,他充滿高人一等的智慧。可是這份理解是純然知性的,浮於文字遊戲的表述。
: 阿進想要留在塵世隨著祖父的身故而結束,為了家,阿進接任住持,法號「光圓」。剛開
: 始,這倒也不是什麼苦差事,他早已學習過住持為平民進行的所有法事,對住持的工作模
: 式也不陌生。
: 然而,阿進始終得不到長老的認同,長老告訴阿進,不要搞那些沒必要的宣傳,做為住持
: ,應當先端正自己的內心。長老的話讓阿進苦惱,他不知道該怎麼做。
: § 放下知性的頭腦
: 住持生活貌似平順之際,甫結婚的青梅竹馬京子在分娩時出了意外,成為植物人,而結婚
: 不久的丈夫也因此辦了離婚,留下妻子和孩子。
: 和阿進、京子一塊兒長大的真治,他為京子的遭遇感到十分難過,亦無法原諒京子丈夫薄
: 情的決定,可是當他面對精子丈夫的提問:「換成是你,你難道不會做出同樣選擇嗎?」
: 的質問,他內心的怒火被吹向了自我究責的內心深處。
: 抱持對於生死、離別的不理解,真治找阿進傾訴,希望通過他對佛法的理解得到解答。阿
: 進一連串說了形而上的道理,真治聽完非但沒有因此得到內心的平復,反而加深他的困惑
: ,因此他問阿進:「你真的這麼想嗎?」第一次,阿進那貌似充滿智慧的面具被硬生生的
: 揭露。
: 阿進其實可以憤怒,可以難過,就像所有他眼中的「俗人」一般,但他沒有這麼做,而是
: 選擇用大道理隔離了自己的感情。好似他跟俗人們都不一樣,但實際上,這非但沒有使他
: 高人一等,反而讓他疏離了自我與他人。
: 阿進的道理是空的,對佛法的理解也是空的,那些高大上的用語,不過是書本上的死知識
: 。阿進的身份雖然是和尚,象徵著對生死愛欲有大成就的覺知者,但實際上阿進年輕,對
: 人生課題並沒有深刻的體認,他每一次的法事,徒有形式,他對生命一無所知。
: 真治的反問,讓阿進病了 。他發現自己還沒準備好成為一位住持,尤其對於他所學習的
: 佛法,原來在真實的生命課題之前,竟然無法真正帶來一點實質的幫助。
: § 承認我們的渺小
: 一次誦經中,阿進向寺內供奉的弘法大師佛像,訴說自己對住持工作,以及面對他人痛苦
: 的無力感。長老碰巧聽見他這翻談話,某個層面上,他意識到自己對阿進可能過於苛刻,
: 畢竟眼前這位儘管身份是住持,實則是一位二十幾歲的年輕人。
: 長老跟阿進分享他種莊稼的經驗:和天地相比,人很渺小,無論付出多大的努力工作,隨
: 時可能一個颱風就沒收了所有的努力。
: 長老的話使阿進重新認識了自己的身份,以及和佛之間的關係。佛法或許偉大,但人做為
: 佛法的傳承者,並不等於佛法本身。阿進走在成佛的歷程上,他不是佛,不能和天地相提
: 並論。
: 阿進因為學了佛,有了住持身份,而把佛法看得太高,高到無法落在土地上,人群間。阿
: 進失去了佛法,也失去了人,更失去了自己做為人的本性、本心與本然應有的七情六欲。
: 乃至於當他還是學生之際,他可以跟其他同儕高談闊論:「學佛應當斷絕七情六欲。」
: 但實際上如果不知道情是什麼,欲是什麼,何來斬斷之有?
: 於是阿進放下了那些高遠的道理,他思索該怎麼用自己微小,卻實際的力量去幫助需要幫
: 助的人。阿進選擇領養京子遺留的孩子,並且將新落成的大樓,改成讓村裡孩子們都能聚
: 集到這裡聽故事的場所。
: § 尋常,不尋常
: 祖父死前,回應了阿進對人死之後是否消失的問題,回應道:「生即甦醒,死即回歸。」
: 生死並非兩物,甦醒與回歸亦非兩物,都是生命整體的尋常活動,就像快樂而歡笑,難過
: 而流淚,因愛而繁衍,因人死亡的本能而吞吐最後一口氣。
: 人很渺小,但這個渺小間有著與他人,與無限寬廣的天地之間不斷綿延的關係。生命的奧
: 義要通過生活來學習,而非僅僅依靠頭腦。他的笑容還是那麼天真到有點呆,但他逐漸的
: 成為一位真正的住持。
: 這部電影對從事諮商的我來說,宛如一篇警世預言。剛學到一點皮毛的時候,覺得什麼人
: 生問題都能幫來談者處理,但在自己的生活經驗,以及來談者分享故事的過程中,有段時
: 間你會懷疑自己到底學了什麼,甚至對過去種種輕蔑萌生罪惡感。有段時間,彷彿連如何
: 給他人諮商的資格,都覺得喪失了。這時才發現自己把自己看得太高,也把那些知識看得
: 太傳奇。學習知識沒有錯,但問題是我們光用頭腦去理解知識,卻忽略生命的全貌並非如
: 此。
: § 無知是有福的
: 阿進說,「生活就是一日一日,一步一步,過著尋常的日子。」走向平凡之路的年輕住持
: ,從一位複雜的傻瓜,漸漸成為一位有福的傻瓜。
: 現實生活中,人們似乎很不喜歡被說成「傻的」、「愚笨的」。但也許我們只是太複雜了
: ,以至於我們用知識武裝自己,用各種方式替代本應親身經歷的人性。我們傻透了,卻渾
: 然不知。
: 也許如果我們試著承認自己的脆弱,我們就能重新接納完整的自我。就像一位真正願意敞
: 開自己的諮商師,有太多生命的課題要學習了,其實能做的就是陪來談者走一段,而不是
: 幻想要去拯救弱者,面對生命,我們同樣脆弱。
: 從知道自己的無知出發,進而擁有一個機會去認識一切,包括重新認識我們自己,直到我
: 們不再畏懼成為一位傻瓜,因為傻瓜也可以是有福的。
您好,我是Blink負責校園編輯的阿七
看見文章題材非常的棒,以及能給學生看到更多層次的部分,希望能與您授權,將文章內
容分享在Blink佈告欄上(https://www.blink.com.tw/board/)
期待您的回覆,謝謝您!
作者: sing80230 (sing)   2016-07-01 02:04:00
一連兩篇 幫QQ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