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普雷]《樓下的房客》,樓下之上,樓上之下。

作者: winky820616 (喵喵)   2016-07-01 01:37:12
※ 引述《a122239 (Sharp)》之銘言:
: 部落格版:http://moviemoney.pixnet.net/blog/post/391053514
: 這本《樓下的房客》是我少數喜歡的九把刀小說,並非是他其他寫得不夠好,而是這本太
: 好,故事鋪陳、人物設定以及那種誘導人性暴露出其醜惡的一面,那種人性本惡至上的心
: 理刻劃,都描繪得很好。所以當這部小說要改編成電影時,我是又驚又喜,但同時又感到
: 害怕,一本你可能可以看上兩、三個小時才看完的故事,要濃縮成短短不到兩個小時的篇
: 幅,如何交代一切,又或者如何讓觀眾感受到和小說同樣的興奮感?
: 是的,興奮感,可以說是《樓下的房客》小說所帶給讀者的第一感受,偷窺,這個幾乎可
: 以說是每個人都會有的念頭,偷偷摸摸的窺視,又得擔心會不會被人撞見,那種興奮感難
: 以言喻,這本小說便是將這種偷窺所能得到的興奮感加倍放大,用最黑暗、醜惡的一面,
: 直接攤在陽光底下。九把刀將人類這種慾望當作基底,建立在其之上的,是偷窺者以及被
: 偷窺者心中被壓抑住的其他東西,貪嗔癡慢疑色,簡而言之,《樓下的房客》是一本挖掘
: 自我內心深處的小說,如果用電影版本的說法,那便是「開鑿」,開鑿人心底的盡頭,鑿
: 出更多更多自己不知道、不想知道的各種心理。而盡頭開鑿通後,看見的,是什麼?
: 而小說改編的電影都會面臨到的是,如何要在有限的篇幅裡,盡力去呈現原作中的章節?
: 還有如何將小說核心、也就是最精華的片段搬移到大螢幕上?而既不想完全像小說,又不
: 想改動過大,改編程度的拿捏問題,要如何讓看過原作的觀眾,對於電影版本不會產生反
: 感?
: 房東從遠房親戚那裡繼承了一棟公寓的鑰匙,他將其改建後,分租給其他人,王先生和王
: 小妹;同志戀人郭力以及令狐求敗;廢宅大學生柏彥;性感妖艷的陳小姐;體育老師老張
: 以及那最神秘的女子穎如,而房東在房間內裝設(電影變成本來就有)多台電視機,以便
: 監看每間房間,他計算著每個房客的一日生活,慢慢地將其規劃成一套劇本,用著那能來
: 去自如的鑰匙進出每個人的房間,接著用些小動作,有意無意地去暗示這些房客,誘導他
: 們犯罪,或者說是讓原本的自己出現,於是當所有棋子都布局好後,房東便啟動開關,開
: 鑿每個人的內心盡頭,一步一步將所有人推向盡頭之後。
: 《樓下的房客》前半段的部分其實就是依造小說造本宣科,只是它前進速度非常快,將很
: 多小說前面鋪陳的部分粗略(甚至省略)帶過,例如在小說中,房東選擇房客是有他的邏
: 輯性,他選擇的多半都是「他的劇本用得到的人物」,或者是「有讓他想窺探的」,但電
: 影卻選擇將這部分刪去,我認為是很可惜的,因為這樣做,就無法讓沒看過小說的觀眾了
: 解房東選擇他們的心理要素是什麼,這對一本算是主打人性、犯罪心理的小說來說,其實
: 很傷,而每個房客的個性都原汁原味重現,只是像這樣的群戲電影,難免會碰上誰戲分多
: 誰戲分少的問題,就連要顧及每個角色都得費盡心思,在電影版中,雖然導演盡力安排每
: 個角色出場次數或者戲份相當,可實際上會造成有很多小說擁有的東西被遺忘掉,例如王
: 先生和王小妹的故事,小說中是房東運用春藥,一天加一點一天加一點的方式,循序漸進
: 去「激發」王先生對於自己女兒的慾望,他過程中的掙扎、懊悔是最精采的部分,可電影
: 就是簡單用一場王先生躺在王小妹旁邊偷偷摸摸打手槍的戲碼,簡單帶出且帶過王先生對
: 王小妹的慾望,這兩個人應該是本片篇幅最少的可憐角色。
: 但是,最令我覺得有些失望的,就是穎如這個女子,有看過小說的人應該都知道,穎如可
: 以說是整本書的靈魂人物,少了她可看性可以說是大打折扣,而她在小說中那種優雅從容
: ,卻又心思慎密的森冷形象,足以讓人打從心底發麻,甚至厭惡起這個角色,不過在電影
: 中我卻覺得少了一味,在戲份上或許為了顧及對等,所以壓縮到了她的發揮空間,以至於
: 在小說中佔了極大位置的穎如,在電影中竟變成和他人無異的「普通房客」,而且我自己
: 是覺得邵雨薇盡力了,盡力想要將穎如詮釋好,我是相信她的演技的,可在電影裡頭,她
: 看起來很像是為了要維持住穎如的樣子變得很刻意,加上她長得好像過去的BY2...讓我看
: 電影的時候一直出神,想說她何時要跳有沒有~有沒有~
: 在劇情的部分,故事發展基本上都跟小說所差無異,有所不同的就是在結尾的部分,小說
: 原版是當事件爆發後,房東被逮捕,但在警方的調查下發現這個房東並不是公寓原本的「
: 房東」,也就是說這個房東疑似在殺了真的房東之後取而代之,可是警方卻無法查出這個
: 人的真實身分,因為他將雙手所有的指紋磨平了。而整起事件可以說是變成懸案,至於那
: 名叫穎如的女子,調查後顯示「根本沒這個人的存在」,於是《樓下的房客》變成了一件
: 懸案,怎麼解釋都錯,也怎樣解釋都對。
: 在電影版的部分,則創造出「黃四郎」這個角色,以及將「房東」安上警察(後變成臥底
: 進入精神病院)這個職業,以及「張家俊」這個名,透過這樣的設定將房東變成一個精神
: 有問題的人,而「穎如」則是他幻想出來的另一個人物,也可以說是人格分裂,「房東」
: 的他用旁觀者的角度看戲;「穎如」的她則動手犯罪,去懲治他在精神病院折磨他的人,
: 而這個穎如則是他的女兒,可實際上,穎如(女兒)真的存在嗎?會不會是他自己憑空想
: 像出來的存在?而這樣的設定方式,將過程全部合理化,更將整部劇導向另一種可能性,
: 有別於小說的收尾方式,兩種結局同樣帶有懸念,會讓人去想,到底那些部分是真,哪些
: 部份是假,這兩種結局各有千秋,若是我,我是比較喜歡小說版的收尾,不過這也可能是
: 因為看過小說,才會下意識覺得電影版有些牽強。
: 若只單提電影版《樓下的房客》,我覺得本片「質感」非常好,看得出在美術、場景下了
: 不少功夫,運鏡方式、氣氛營造以及剪接方式也很用心,而中後段那場「交響樂」則將觀
: 眾情緒推升至高點,可以說是一個巧妙的安排,但說老實話,在看前半段的時候,我心裡
: 只想著「沒想到這本小說拍成電影會這麼無聊」,因為有太多太多心理對白、攻防戰,讓
: 很多畫面看起來就像是一張圖配一旁白那樣子的感覺,如果沒有配樂幫助牽動觀眾情緒,
: 實在是有可能會睡著。
: 假設《樓下的房客》小說版有九十分,那麼電影版可能只有七十分(有可能是因為我太喜
: 歡小說了,所以本身就有些偏頗),不過各自有各自的優點,畢竟電影可以直接給觀眾「
: 畫面」,而不像小說只有「文字」讓觀眾自己去解讀,撇除小說不管,《樓下的房客》在
: 國片來說,已經比很多電影要表現的突出,也是少見的類型題材,能夠拍成這樣,光是畫
: 面、氣氛就滿值得進戲院一看的。但像我一樣看過小說,就會對電影比較要求,所以好看
: 與否我是覺得要看你有沒有想拿電影和小說作比較。
您好,我是Blink負責校園編輯的阿七
看見文章題材非常的棒,以及能給學生看到更多層次的部分,希望能與您授權,將文章內
容分享在Blink佈告欄上(https://www.blink.com.tw/board/)
期待您的回覆,謝謝您!
作者: octobird (遺憾)   2016-07-01 01:47:00
發現不會寄信的新警察一位幫QQ
作者: dinokao123 (布朗)   2016-07-01 08:53:00
Qq
作者: snowflaker (雪花)   2016-07-01 09:21:00
推新警察
作者: yoji520 (玉樹臨風嘻哇啦)   2016-07-01 12:16:00
新警察有心給推
作者: Wikw (小君君)   2016-07-01 14:50:00
這篇可以刪了吧@@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