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 八月三十一日,我在奧斯陸:美與鬱

作者: blackgo520   2013-07-31 15:02:11
本文轉載自〈幼部屋〉
附圖原文連結:http://goo.gl/GqpvrT
(內有劇情透漏)
  挪威是個社會福利國,教育好、人民素質高,連續幾年
獲得聯合國票選為全球最佳國家。然而《八月三十一日,我
在奧斯陸》劃開這層面貌,讓我們看到社會福利好帶來的隱
藏問題,透過其首都奧斯陸以及憂鬱的主角表現出來。
  這是一個自我放棄的故事。即將戒毒期滿的安德斯回到
奧斯陸應徵雜誌社工作,拜訪以往的好友。然而曾為吸毒者
的身份讓他自動對其他人製造出隔閡,一方面覺得歉疚,一
方面覺得一定沒人願意原諒他,自卑的自我放棄,儘管其他
人可能不這麼想。他推開了身邊所有人對他付出的愛,也拋
掉了本來唾手可得的工作機會。在這個城市裡找不到任何歸
屬的他,最後再度施打毒品,沈溺在寧靜的高潮之中。
  出獄的人再次犯案或選擇自盡,是因為不耐周圍的人對
他們的成見與眼光,這在《刺激1995》和《心靈鐵窗》等片
均可看到。這種心態用來解釋安德斯還滿合理的,尤其他自
己有著年過30卻一事無成的焦慮感。不過這種戒毒憂鬱症對
於《八月三十一日,我在奧斯陸》,也可以解讀是創作者對
奧斯陸這個城市的看法。
  我很喜歡安德斯坐在咖啡廳裡那場戲,他聆聽着周圍人
們的聊天內容,觀察著街上眾生的舉動,想像著他們背後是
怎樣的生活、人生是怎樣的故事。綜而觀之,奧斯陸在主角/
創作者的眼中,這是個乾淨的大城市,也是個缺愛的城市。
每個人都在空虛的生活著,不管是一個人還是一群人,不管
周圍有多整齊清潔,這種過分適宜人居的狀態,就像虛假的
觀光宣傳片一樣。社會福利好不代表人們的生活就幸福。相
對的,似乎就失去了那種為生活打拼的動機和活力。於是,
他們沈浸毒品,他們沈浸酒精,沈浸在各種令人痲痹的存在
主義思考裡,然後燃盡自己的生命。
  頗為悲觀的看法,如同片頭那倒塌的大樓一般,外在可
能是美好的,內在卻是脆弱、不堪一擊的。八月底的和煦陽
光,卻有多少人寧願關上窗、拉上帘,自溺在自己製造出來
的黑暗之中?絕對有,而且是別人都幫不了的。
  所謂的崩世光景就是這樣吧?不需要有大樓毀滅或地動
天搖,寧靜的自我放逐反而更讓人悵然。我喜歡《八月三十
一日,我在奧斯陸》並不是因為它的憂鬱,而是它可以憂鬱
的這麼美、這麼詩意、這麼令人回味。這是我在其他作品常
常看不到的。
作者: sweetchord (黑色扶桑花)   2013-07-31 17:04:00
推一下這部,導演上一部的愛重奏也很好看
作者: mysmalllamb (小羊)   2013-08-05 00:13:00
推,不過這樣子說奧斯陸是一個缺愛的城市,似乎忽略了
作者: mysmalllamb (小羊)   2013-08-05 00:14:00
咖啡館裡那一對對睜大了眼睛互相傾聽的笑顏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