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心情] 先生的阿嬤

作者: acman (三喵演義)   2019-09-24 12:21:09
不引言了
首先跟妳說:
妳先生並不傳統,或是說妳先生不是那種腦袋裝水泥的傳統
他的傳統在於他還記得他是位丈夫,同時也是位父親
所以當家人跟他提到週週回去時的難處時,他會顧慮到家人
顧家才是他真的傳統的地方,而非週週回去陪阿嬤
週週回去陪阿嬤與其說是傳統,不如說是他需要
那是一位扶養他長大的親人,在這種時候放不了手是人性,跟傳統無關
相較之下這麼多年來,明明覺得勉強,還是一直在勉強自己的妳,更傳統一點
夠了!放寬心吧。
接下來說說我前陣子跟妳比較接近的經驗,雖然不是十多年
=============================================
我岳父這個月月初離開了
五月初進照護中心,開始臥床,期間兩度進出醫院,終究沒熬過第三次
從進照護中心開始,我老婆每個月大概回家三次(台北跑台南)
至於我,我也沒算我陪她下去幾次了
處理喪事期間,到出殯兩週之間我大概有六天的時間在台南
這段時間我看到了什麼?
岳父還沒走之前,我老婆身為一個女兒,感覺到爸爸可能來日無多了
同時還要擔心媽媽的狀況,而自己卻遠在台北
擔憂+難過,能做的大概就只是常回家,就無力再多做及多想些什麼了
這時候,我不幫她,誰幫她?
幫她多想想接下來可能要面對什麼
幫她做一些她做不到的,回台南可能的話就帶岳母出門吃個飯走一走
日子總是要過,伸隻手幫一下,盡可能幫忙維持在所謂的"正常"生活
沒跟她說的是:我有打算萬一躺很多年,那我們就要奔波很多年
還有,我不希望她以後後悔有什麼該做能做而當時卻沒做
岳父離開時是凌晨,我老婆接到電話通知後搖醒我,跟我說:我爸走了
我只抱抱她,問她是否天亮馬上回去,她說是
提醒她,不要忘了跟老闆說一聲,再加一句:有什麼要我幫的就說
她接收到我的反應就只是這樣而已
沒跟她說的是,那一晚我腦袋轉的是:公事家事待處理不能拖的有多少
天亮她一早就出門,出門前我跟她說:有什麼事就跟我說。
她回頭應了一聲好,就出門了
我沒跟她說的是:我幾時會下去
她沒有哭,也沒有難過的樣子,表現出來的情緒就是一個空字
隔天(週四),家裡已經約好要修繕的工一完成,我就直奔台南
一直到在台中休息站吃過時好久的午餐時,才跟我老婆說我到台中了
她訝異我怎麼不是週末下去,我只回了句:我一定會盡快下去的啊
她離家前,情緒是空,那表情我到現在都還記得。
既然察覺到了,那我就有我該做的事
處理喪事期間她都在台南,我也只說了家裡的事不用擔心,有我在
缺什麼要幫什麼就直接跟我說就好
真要問我我做了什麼,其實我覺得我什麼都沒多做
我能做的就只是幫她,讓她在一個安定的狀態,可以心無旁騖的去處理及消化這一切
====================
身為另一半,能做的其實也只有這樣
畢竟切身之痛並不在我們身上,要面對也不是我們去面對
而以我們的歲數(我也是中年歐吉桑了)....我想,死別這種事,至少也該早就在預料當中了
看了妳的第二篇文,我覺得妳跟妳先生都沒什麼問題
所以也沒什麼好建議的!
頂多只有提醒妳,我覺得妳先生現在最需要的應該是一個平靜安好的妳
作者: pomyopnion (四季)   2019-09-24 12:30:00
推了
作者: wowowe (奉兒)   2019-09-24 12:33:00
平靜安好的你+1 外婆要過世的時候 當時男友現在老公每一周都陪著我去 有時候吵架 有時候覺得他很豬的時候 想到那一想到那一份情 我就又能好好的理智地跟他相處下去
作者: baconbacon (培根培根)   2019-09-24 12:35:00
這文逼哭我
作者: wowowe (奉兒)   2019-09-24 12:35:00
之前有版友說我是真愛 我覺得一半是因為真愛 一半是因為我需要的時候 他一直都在
作者: yaokut ( )   2019-09-24 12:35:00
這篇看得我都頭皮發麻了~當下知道外公走時,當下真的有空
作者: cclia (天天)   2019-09-24 12:37:00
這就是結婚的相互扶持
作者: yaokut ( )   2019-09-24 12:37:00
了的感覺,當下想的還有:媽媽怎辦? 真的還好有老公陪著
作者: TINBING (TINBING)   2019-09-24 12:42:00
推!
作者: elfeana (nana)   2019-09-24 12:47:00
好感人,我哭了
作者: norikko (水妖)   2019-09-24 12:49:00
推ac大跟二樓QQ
作者: shacullen (sha_)   2019-09-24 12:50:00
作者: Agneta (阿妮塔)   2019-09-24 13:01:00
推....真的就是如此啊
作者: mohochu   2019-09-24 13:02:00
作者: mamajustgo (不是武藏 是又八)   2019-09-24 13:07:00
作者: catee403 (xxx)   2019-09-24 13:08:00
作者: wizhexe (黑著眼圈泛著淚光)   2019-09-24 13:10:00
平靜安好的你+1
作者: agnel (不是天使￾ ￾N￾  N)   2019-09-24 13:13:00
推啊 夫妻不就是該這樣互相扶持當彼此的依靠嗎
作者: WuKong (悟空)   2019-09-24 13:37:00
推,最後的孝道
作者: mark0204 (Mark)   2019-09-24 13:39:00
推!!!
作者: ameifan (ameifan)   2019-09-24 13:40:00
真的~~~很棒的建言
作者: pivoine   2019-09-24 14:04:00
作者: IBIZA (溫一壺月光作酒)   2019-09-24 14:06:00
我只能說四個月跟十四年完全是兩回事
作者: wowowe (奉兒)   2019-09-24 14:09:00
可是3-4周回去一次還算正常範圍 算起來一年也才見13-16次
作者: Whiteplus (陪伴是最珍貴的禮物)   2019-09-24 14:10:00
感謝分享
作者: tuann (阿芙蓉)   2019-09-24 14:11:00
樓上14年也有可能是一個月,不是閻王你怎知何時我說的是IB大
作者: IBIZA (溫一壺月光作酒)   2019-09-24 14:14:00
樓上 幹嘛知道何時 一拖久 多半就會就不了
作者: yaokut ( )   2019-09-24 14:15:00
實際上,的確不是一個月,拿如果來講也沒什麼意義。
作者: IBIZA (溫一壺月光作酒)   2019-09-24 14:17:00
我媽病了15年 多次病危 現在換我爸 我自己、身邊親友 照護陪伴的心境我算是體會很深沒人知道這次住院會住多久 但日子一拉長 每天、週來的人變少 頻率拉長 是顯而易見的事情14年跟4個月是沒辦法比的
作者: yaokut ( )   2019-09-24 14:20:00
兩者類似的,可能是確定是最後那一段路的心情吧!(嘆)
作者: Teddy2012 (Teddy)   2019-09-24 14:23:00
作者: IBIZA (溫一壺月光作酒)   2019-09-24 14:24:00
我想說的很簡單, 他已經這樣的生活過了14年, 他心裡的壓抑跟反彈我可以理解, 你用你四個月的經驗沒辦法告訴他甚麼的對你來講是短期陪伴, 對他來講這是消磨了十四年的青春光陰這就是為什麼說長照磨人四個月時間, 你可以把手上的事情暫時停下來或是擠一下趕著做, 你的人生沒有受到甚麼影響但14年完全是另外一個概念我舉個例子 譬如你有一個留學或是海外工作的機會 短期陪伴的情況, 你可能只需要把這個機會延後半年你的人生只是暫停了半年 之後可以接著走下去但14年 過去就是過去了 那些機會就是過去了
作者: m9229003 (才德俱失是庸人)   2019-09-24 15:06:00
每當有人分享時,總是有人喜歡拿自身經驗來反駁他人
作者: IBIZA (溫一壺月光作酒)   2019-09-24 15:39:00
我也是分享短期跟長期是兩件事啊XD每當有人分享時....
作者: wuevelyn (小虎牙)   2019-09-24 15:46:00
看了很感動,這就是夫妻呀,默默在身邊最溫柔的牽手
作者: iloveannasui (坐看雲起時)   2019-09-24 15:50:00
看了很感動!!
作者: Jeteaime (感謝生命)   2019-09-24 16:00:00
可是你有沒有思考過 原po老公比較需要的是什麼 14年的陪伴很偉大 我可能做不到 但對方可是"主動"提過自己下去最後是她自己的決定 不是嗎 反而是最後這段時間 才是更需要家人的時候 這時候她有情緒了 這其實對老公不一定是好的感受 當然這是她的選擇 我不覺得不對 只是我和這篇作者做法是一樣的
作者: smallclean (smallclean)   2019-09-24 16:01:00
推,家人過世第一時間就是一片混亂+空白,有人能幫忙處理瑣事就是最大的幫忙
作者: Jeteaime (感謝生命)   2019-09-24 16:02:00
不是要拿傳統或道德壓原po 一直都說她的想法沒錯 而且他老公也應該不會因選擇就如何 而且他們也做好了決定和這篇作者一樣 我們在述說的 其實是另一種選擇 跟傳統道德無關不要每次聽到和自己想法或選擇不同就跳腳 多點想法和妳怎麼決定無關 但卻能讓你更體諒別人
作者: IBIZA (溫一壺月光作酒)   2019-09-24 16:06:00
時間倒不回14年前, 14年累積下來的情緒都是真實的你們現在再去講這些有屁用講難聽一點, 我覺得你們現在講這些才是不體諒原po沒有之前的14年, 原po現在大可以輕鬆進行短期陪伴
作者: Jeteaime (感謝生命)   2019-09-24 16:10:00
那我請問妳 這14年不是她綁架自己嗎 老公沒主動說自己回去就好嗎
作者: IBIZA (溫一壺月光作酒)   2019-09-24 16:12:00
挪威的森林最後一段, 來弔喪的親戚質疑長期照護的綠子跟姐姐父親死了還吃得下是冷血, 講的就是這樣的情況誰知道一綁14年? 現在講這個不是屁話是甚麼
作者: Jeteaime (感謝生命)   2019-09-24 16:13:00
就因為她老公曾有的態度 我才覺得該把這兩件事分開看 她可以決定現在做法 但不要扯過去14年 真的和老公無關
作者: IBIZA (溫一壺月光作酒)   2019-09-24 16:13:00
本來就跟她老公無關 沒人扯她老公啊而是你們現在用短期照護的經驗告訴原po怎樣做比較好
作者: Jeteaime (感謝生命)   2019-09-24 16:14:00
還是老話 不是他老公的決定 妳都說這麼長時間 為什麼她不反應
作者: IBIZA (溫一壺月光作酒)   2019-09-24 16:14:00
就跟挪威的森林裡面那些親戚一樣誰知道一綁14年?
作者: Jeteaime (感謝生命)   2019-09-24 16:16:00
受不了 一直說 長期又不是老公逼迫 更不是老公所需 她的情緒難免 但不是老公的錯
作者: IBIZA (溫一壺月光作酒)   2019-09-24 16:16:00
沒人說是被逼 但情緒是事實這不是誰的錯 但事實就是存在沒人說她老公不對 我講得很清楚 不要再用你們短期經驗去跟她講 完全兩件事
作者: Jeteaime (感謝生命)   2019-09-24 16:18:00
懶得在迴圈吵 說過了 我們分享的是短期 而分享不同做法就說是壓迫 那也隨意
作者: IBIZA (溫一壺月光作酒)   2019-09-24 16:18:00
哪裡有說壓迫 我講得很清楚 你們分享的那個是兩件事兩件事你懂嗎? 照顧/陪伴幾個月 跟 14年 那完全是兩件事這樣你也聽不進我也沒辦法
作者: mtyc (mttttttt)   2019-09-24 16:58:00
這篇作者也沒有站在制高點吧,就只是分享經驗希望能對原po有幫助,I大不用這麼氣
作者: IBIZA (溫一壺月光作酒)   2019-09-24 17:00:00
我沒有氣啊 我又不是當事人 我只是覺得沒必要在人家被十幾
作者: mtyc (mttttttt)   2019-09-24 17:00:00
生死教育是很重要的,可惜目前體制內的教育制度沒有觸及這塊領域
作者: AVOne (熊熊有練過)   2019-09-24 17:08:00
可以理解I大論點~但其實原PO也是好意分享
作者: crazyL   2019-09-24 17:11:00
推 情緒平靜安好 讓他無後顧之憂就好
作者: bluemkevin (WHO WHO)   2019-09-24 17:13:00
我曾經扮演過原po子女的角色,但是我必須說要原po平靜安好其實可能對原po來說刺耳或刺眼不已
作者: angeline670 (**.︰‧∵。...:*)   2019-09-24 17:38:00
推,看到哭,我覺得這才是夫妻真正的意義!
作者: lumimi633   2019-09-24 17:38:00
我也懂I大的意思,因為14年前也一直覺得可能不長了,這段時間內要支持丈夫,但支持了14年、真的無力了
作者: embracesunny (自強不息)   2019-09-24 18:02:00
推!感謝分享你的經歷
作者: ytwu (願 天佑全球)   2019-09-24 18:09:00
雖然I大推文和這篇看似有矛盾,但2個我都想推。我覺得這其實是長照或是人生最後階段最難的部份,沒人知道何時結束,沒人知道該用跑百米還是跑馬拉松的態度去面對,所以才會產生I大和這篇文的矛盾。就原原po而言,也許她已經跑了14年馬拉松了,當初她可能以為這是最後100米了,所以願意連續幾週陪先生回去,只是沒想到這個百米可能不是百米。
作者: mtyc (mttttttt)   2019-09-24 18:12:00
唉 長照磨人就是因為看不到盡頭,不知道何時才能結束如果想休息,又會被扣上不孝的罪名
作者: Ewhen (Ewhen)   2019-09-24 18:16:00
推平靜安好,往後一定會遇到的事情,夫妻能夠互相扶持才是最重要的
作者: pivoine   2019-09-24 18:38:00
也推I大跟本文
作者: Tsunade (綱手奶奶)   2019-09-24 19:05:00
我接到電話說阿嬤過世了也是一頭空 不知道要有什麼反應
作者: newab1106 (ab1106是不喜歡住大樓的n)   2019-09-24 19:24:00
推那份平靜的陪伴和支持
作者: yuhung (MimiBao)   2019-09-24 19:32:00
推I大和本文我覺得I大也不用那麼氣,因為本文和長照狀況不一樣我想ac大要傳達的是身為配偶,能做的盡量做,但無法幫忙的也無需過度自責或攬在身上
作者: crazyL   2019-09-24 19:55:00
我也覺得I大跟本文不衝突 本文是要告訴原po不需要勉強自己配合過多 只要平靜安穩陪伴先生 就是最大的支持了
作者: lynnlin (知足常樂)   2019-09-24 20:54:00
推。你的文章我都滿喜歡的。
作者: skydivingjt (apple)   2019-09-24 22:13:00
好感動,我也流淚了~
作者: lokuanming   2019-09-24 22:16:00
真男人向你看齊
作者: wowowe (奉兒)   2019-09-24 22:17:00
我是指14年來3-4周回去一次,算正常頻率的意思而且沒過夜 那14年也沒有說阿嬤有生病所以我暫時看不出來這十四年是長照 只是正常的一個月回去看一次老人家
作者: tuann (阿芙蓉)   2019-09-24 22:46:00
原原po不是有寫3-4週回去一次不過夜,總計一年最多12+,這跟回婆家、娘家不很像,怎會跟長照有關
作者: dodoru (jomi)   2019-09-25 01:19:00
3~4週過去一次,對很多人來說可能姻親長輩病危時才會過去那麼頻繁,平常挑某些年節過去可能一年1~4次而已。自己回自己老家可能多次一點(不一定都拉全家人或另一伴陪)不然如果一週去男方老家(一起去)、一週去女方老家(一起去),再過一兩週休息一下,又要輪去男方老家、女方老家這樣輪迴真的還挺累的(或是一週去男方家,一週去女方家、休一週),週遭還真的蠻少有人那麼拚的,除非同縣市或兩縣市臨邊。
作者: wowowe (奉兒)   2019-09-25 06:49:00
..真的是同溫層欸我周遭的親友都是差不多這個頻率,只有多很少有少的
作者: yaokut ( )   2019-09-25 08:25:00
我周遭沒有人是這頻率、距離跟「當天」往返的 @@a
作者: wowowe (奉兒)   2019-09-25 08:39:00
當天往返的就真的很少 不過 也是因為環境不好這種狀況我覺得當天往返還比較好 = =!!我個人是不會願意在那裏住宿的
作者: kitten631 (未知帶來恐懼)   2019-09-25 09:53:00
這種頻率看爸媽還好,看個不熟也沒感情的長輩就實在很多
作者: zencat (胖橘貓)   2019-09-25 10:45:00
推,很溫暖貼心且堅強的伴侶
作者: AppleAlice   2019-09-25 11:32:00
我身邊還真的沒人一個月回去看阿嬤一次的耶,看爸媽還有,祖輩真的沒聽過,而且有的祖輩健在的比較多,夫的阿公阿嬤/外公外婆,妻的阿公阿嬤/外公外婆,只要一家有一個,那要跑多少地方阿,豈不每個周末都在巡迴了
作者: tuann (阿芙蓉)   2019-09-25 11:42:00
樓上原原po有說他先生父親早逝先生是阿嫲顧的,聯結才會如次深聯結才會如此深
作者: AppleAlice   2019-09-25 11:44:00
我知道原原po情形是如此,是針對推文聊的
作者: petitebabe (petite)   2019-09-25 12:46:00
我身邊有每週回老家看阿嬤的同輩 他是阿嬤帶大的
作者: junQ (肥肉~~~~~~)   2019-09-25 14:16:00
逼哭+1 好溫暖
作者: cphe (魔鬼藏在垃圾筒裡)   2019-09-25 20:18:00
這篇是正確的作法,不是自己的親人你再怎麼樣也無法感同身受,也沒必要裝做在乎,做好自己的事讓對方無後顧之憂就很夠了
作者: kikill   2019-09-25 20:39:00
逼哭+1
作者: marra (Marra)   2019-09-25 22:26:00
推樓主是另一半堅強的後盾
作者: O1234 (5678)   2019-09-25 22:56:00
推你做的很好
作者: CHRISTINAYEN (CHRIS)   2019-09-26 00:49:00
推 這篇講得很棒
作者: noahyang (狗蛋)   2019-09-26 14:57:00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