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JustinTW (DoW FAN)
2025-11-12 13:12:04※ 引述《cjol (勤樸)》之銘言:
: 如題啦
: 自從漢武帝獨尊儒術後
: 儒家制度就在當地社會根深蒂固
: 但一直到現在,儒家思想的影響仍然體現在中國人生活方方面面
: 無論是職業、社會地位、婚姻、乃至交友選擇
: 許多華人仍深受其影響
: 可覺得很奇怪
: 儒家思想是為了維持漢族既得利益的地位,
: 才人為建構出的體制
: 但放眼中國歷史,其實還遭遇無數入侵者入侵
: 舉凡匈奴、羯、鮮卑、羌及氐、突厥人、鮮卑人、契丹人、蒙古人
: 棠項人甚至吐蕃人、回紇人
: 都曾經征服過中國一部分或大多數地區
: 而且漢地本地人建的帝國、王國
: 很多只是多統治漢地的一部分地區
: 對於其他漢地以外的領土
: 例如蒙古高原、青藏高原、東北、西域、朝鮮、中南半島等地
: 大部分都是外族統治時打下
: 例如鮮卑唐朝、蒙古元朝、滿人清朝
: 而既然屢遭被異族甚至異教征服者征服
: 理論上會因為征服而形成無數次的文化跟歷史斷層
: 為何他們的儒家制度能一直被保留呢??
: 從異族征服者的角度來看
: 農工商等中下層民眾是沒影響力的韭菜就算了
: 可是士人可是漢地本土的文化、政治跟軍事統治階級
: 既掌握中國社會的知識傳承
: 也掌握基層政治組織跟基層武裝力量
: 是中國社會若開始反抗異族統治者,最最可能的抵抗軸心
: 從征服者政治維穩的角度來看
: 這士紳不是威脅最大、最該被除之而後快
: 然後再由與征服者同族出身的親信取而代之才最長治久安嗎?
: 有個別的征服者君主,出於自己的仁慈性格
: 或其統治當時的政治情境之懷柔考量
: 願意維持儒家制度並不意外
: 但中國一直被新征服者入侵
: 總會出幾個想徹底動搖當地既有文化的勢力出現
: 那為何中國幾千年來一直被異族征服
: 這些異族征服者卻沒想過廢了儒家制度
: 然後重建一套以自己民族或意識形態為中心的政治制度呢?
: 請問各位
: 放眼人類史,多的是被異族或異教徒征服一次後
: 原來的文化、宗教甚至族群語言就徹底被改變的例子
: 那中國的儒家制度是怎麼維持至今的?
我覺得你這就有點舊史學強調的那種"蠻族入侵"涇渭分明的假設了
民族的區分往往不是那麼明顯的。當然有些人會從服裝或是外貌來看,但是即便是這些也
未必很準確,比如說邊疆地區魚龍混雜,各族群都有的情況下,當地人可能會很習慣"異族
"的穿著,甚至自身就是混血兒;當然具體來說可能也有些人會更強調"正統"來作自我保護
和族群區隔。
但總之,很多時候人群之間並不是那麼敵我分明的,可能同樣是匈奴,某批部族就是官府
的同盟/走狗,某批部族則是官府的敵人,卻也是當地某些民間勢力的盟友...etc.
我們看歐美解讀西羅馬滅亡這事就能當一個提醒,早期史學界還是那套"蠻族入侵導致西羅
馬滅亡,歐洲從此進入黑暗時代"的看法,後來細細研究才發現西歐城市也不是馬上衰落的
,入侵西羅馬的蠻子甚至本身就高度城市化或者甚至已經擔當西羅馬的將領職務。與其說
西羅馬亡於蠻族,不如說西羅馬碰上的情況跟董卓入長安是類似的狀況...而後面西歐城市
的崩壞,反而是連這批"蠻族將領"都被更野蠻也跟帝國更無關聯的蠻子給推翻了的結果,
這時候才是秩序真正的全面崩壞。
同樣地,如果仔細一看安史之亂,就會發現安祿山陣營雖然好像是異族,但是底下的將領
大多是漢人(雖然叛軍財政上應該是栗特人大力支持的沒錯);反而來給唐廷"勤王"的軍隊
一堆都是外族出身,甚至有連國籍都不是唐人的也來死命保護天下秩序。說到底這是各方
利益不同,對於某些大唐的藩屬國而言,唐廷滅亡對他們而言可能是滅頂之災;而對那些
叛軍中的漢人而言,加入叛軍才有機會"升官發財"或是"推翻腐朽秩序"。
所以一旦看到這些,你就會發現,認為單純是儒家每每倖存下來,或許是太過簡單、被落
入他人分類法的想法。就像埃及從基督教轉信伊斯蘭教,在我們看來或在分類上看來,就
是被異教席捲了;但是在埃及人自己看來呢?這不過是同一個教派的教義變化,變得更符合
當地人當時的需求(簡化儀式...etc.)罷了。
儒家這事也一樣,春秋戰國時的儒家,跟獨尊儒術時那個融入陰陽家的儒家是一回事嗎?但
我們卻會把他們分類為同個儒家;同理,邊疆人信奉的儒家,跟中央信奉的儒家是一回事
嗎?漢趙君主劉淵自己就是匈奴後裔,但號稱要復漢,而且在此之前他的表現就跟中央那些
讀儒家經典的世家出身的士人一樣,甚至自身麾下也有支持他的漢人大家族勢力。
我們看歷史覺得好像是這些異族出身的人征服了"中原"之後就突然採用了儒家,卻不考慮
有沒有可能他們起兵前就已經底下主流是儒家,甚至自身是儒家士人的可能性呢?有沒有
考慮到這兩千多年來儒家不斷變革,卻都被我們分類成儒家,不像歐美一神教不斷變革,
卻被我們分類成三大教和底下的一堆小教派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