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cjol (勤樸)》之銘言
: 如題啦
: 自從漢武帝獨尊儒術後
: 儒家制度就在當地社會根深蒂固
: 但一直到現在,儒家思想的影響仍然體現在中國人生活方方面面
: 無論是職業、社會地位、婚姻、乃至交友選擇
: 許多華人仍深受其影響
我覺得類似的東西有宗教
宗教本身是有團結, 預防疾病的作用, eg 在當時的時空背景下不吃豬肉能預防寄生蟲
然後裡面還有非常多的思辨(大腦新皮質的分析情境, 做出判斷->可能要花很久的時間)
但實際設計我們可以發現它的啟動程序(觸發器)做了一個decoupling(獨立於哲學內容存在)
:
宗教儀式很複雜-> 感覺很深刻(腦的邊緣系統)
宗教建築的光線很美/音樂很莊嚴/建築很高-> 我很渺小, 教誨的內容很偉大(邊緣系統)
然後身體記憶取代思考->跪下, 手掌做那個合併動作
訓練-> 儀式
刺激-> 光線 音樂 味道
導致:
輸出->標準化的行為
損失函數: 救贖感
不需要解開那個超高密度壓縮的新皮質思考的封包, 就能有效執行(思考->行動的過程, 透
過“短“來執行), 不得不說是一個不錯的工程
: 可覺得很奇怪
: 儒家思想是為了維持漢族既得利益的地位,
: 才人為建構出的體制
: 但放眼中國歷史,其實還遭遇無數入侵者入侵
: 舉凡匈奴、羯、鮮卑、羌及氐、突厥人、鮮卑人、契丹人、蒙古人
: 棠項人甚至吐蕃人、回紇人
: 都曾經征服過中國一部分或大多數地區
: 而且漢地本地人建的帝國、王國
: 很多只是多統治漢地的一部分地區
: 對於其他漢地以外的領土
: 例如蒙古高原、青藏高原、東北、西域、朝鮮、中南半島等地
: 大部分都是外族統治時打下
: 例如鮮卑唐朝、蒙古元朝、滿人清朝
: 而既然屢遭被異族甚至異教征服者征服
: 理論上會因為征服而形成無數次的文化跟歷史斷層
: 為何他們的儒家制度能一直被保留呢??
保留
其實真的有被保留嗎?
某種程度上來看是有 但是也可以看到
我印象孔子有說: 思但是不學習則xx(印象是鼓勵學習)
但後來發展成-> 上面的人要你犧牲你就不得不犧牲
這在基督教也是有: 愛你的敵人
後來一段時間變成什麼? 異教徒就應該毀滅
我覺== 這不能說沒保留
但是說保留嗎 我也不知道
: 從異族征服者的角度來看
: 農工商等中下層民眾是沒影響力的韭菜就算了
: 可是士人可是漢地本土的文化、政治跟軍事統治階級
: 既掌握中國社會的知識傳承
: 也掌握基層政治組織跟基層武裝力量
: 是中國社會若開始反抗異族統治者,最最可能的抵抗軸心
: 從征服者政治維穩的角度來看
: 這士紳不是威脅最大、最該被除之而後快
: 然後再由與征服者同族出身的親信取而代之才最長治久安嗎?
: 有個別的征服者君主,出於自己的仁慈性格
: 或其統治當時的政治情境之懷柔考量
: 願意維持儒家制度並不意外
: 但中國一直被新征服者入侵
: 總會出幾個想徹底動搖當地既有文化的勢力出現
: 那為何中國幾千年來一直被異族征服
: 這些異族征服者卻沒想過廢了儒家制度
: 然後重建一套以自己民族或意識形態為中心的政治制度呢?
: 請問各位
: 放眼人類史,多的是被異族或異教徒征服一次後
: 原來的文化、宗教甚至族群語言就徹底被改變的例子
: 那中國的儒家制度是怎麼維持至今的?
儒家跟儒家制度的關係 我覺 就像是地圖跟領土的關係
如果不把地圖當成領土 那麼就不會把介面當成思想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