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觀點] 土地改革(土改) 佃租(小作料) 日本經驗

作者: afv (魁羽)   2023-05-13 17:33:17
※ 引述《fw190a (las)》之銘言:
: AI:
: 這一段所描述的並非尋租理論的核心概念,而是尋租理論的應用場景之一。
: 尋租理論的核心概念是指,生產要素(如土地、勞動、資本等)由於其具有一定的獨占

: 而能夠獲得超額收益,這種超額收益被稱作「租」,
“而各種形式的獨占性是由市場機制之
: 外的政府干預、法律規定、技術壁壘等因素造成的。尋租行為是為了通過獲得這些超額

: 益而進行的活動。”
我想你這一段已經講了”尋”租是什麼:
為了透過市場機制以外的方式獲取獨佔地位。
土地所有權是私有財產權,而私有財產權是整個市場經濟的基礎。
連中國改革開放都要重建私有財產權體系。
: 因此,尋租理論的核心並不是指獨占性是由人力量去創造的,而是指獨占性導致的超額

: 益與各種形式的獨占性背後的原因和機制。
: 定義沒問題,但你要怎麼區分所謂的自然獨占。
: 自然獨占只是個理想化的理論設定,
: 並不是排除政府直接參與,就變自然獨占。
: 不要講了定義卻馬上誤用喔。
自然獨佔是指透過市場機制,自然而然達成的獨佔,這類獨佔產業往往具有規模經濟等特
性,易造成大者恆大的局面。
: 為什麼你好像想要表達一個,早年這樣用,但現在不是這個意思的感覺?
: 但土地就是一脈相承下來最明顯的討論對象啊。
: 現代是擴展到其他領域,不代表不能解釋土地佃租。
畢竟隨著社會發展,勞動力越來越會會到處跑(台灣人祖先不就從閩南、粵東一帶跑來台
灣,清代台灣也有哪裡有賺頭,就往哪裡去,一路從台南跑到全台各地,現在更不用說:
北漂),土地達成獨佔的難度門檻越來越高。
這邊地主收租太高混不下去,佃農就開始搬家到別處過活。
: 不懂這堆比較有什麼意義,
: 沒有地租,農民也會自己評估要種什麼呀。
: 佃租就是提供一個額外的成本。
: 在你的說法裡,要感謝地主告訴佃農租金,提醒他該種什麼。
: 我的天。。。
: 你以為佃農透過競價跟地主談判,是獲得了市場資訊,
: 講的好像不行就換塊地耕作很簡單一樣。
: 但我主要是猜,地主會看佃農有什麼弱點來決定租金。
以日本時代的台灣佃農來說,承租土地時會看這塊地能種什麼作物,產量穩不穩定,而以
當年的調查來看,越肥沃且有水利灌溉的地,佃農交付的定額租金越高。
既然好的土地可以提供給地主更高的租金,則地主就有誘因去維持,甚至投資土地,清代
水利設施大部份也是地主仕紳們出資興建,也是因為這投資會回報在提高的租金上。
而佃農的誘因,則是投資在租約期間能增加產量的措施上,畢竟在定額租下,租約期間的
增產會完全回報給佃農。
所以地主投資在長期措施上(造成長期來說地租上升)
而佃農投資在短期措施上,(租約期間的實際收穫,扣除成本與地租後的收入)
: 我的說法是,讓兩邊投資動力都減弱,傾向於擺爛。
: 你論證有投資動力根本沒意義。
: 這當然可以有,但跟我說的沒關係。
: 然後你這邊變成,
: 把租金增加和佃農的行為分開來看了。
: 我如果套用你上一段那種論述也可以說,
: 佃農收成更多,讓地主看到他的土地價值提升,
: 因此決定拉高租金,
: 光是這個邏輯鍊條存在的可能性,
: 會在整個社會層面產生影響。
: 你對佃租的價格提供的訊息,評價這麼高,
: 對這邊卻沒有一樣敏感度,我覺得是很有趣。
: 義務教育當然是效果最大的,
: 但人民本身的意願與支持,也很大影響學習效果。
: 多的是那種,窮到寧願不讀書之類的說法。
: 而且作為自耕農也能更體會/注重知識技術的價值。
佃農跟其他給資本家工作的一般勞工,都是透過提供勞力與自身知識來換報酬,教育投資
(習得一技之長)這種帶得走的,自然大家願意投資,哪怕是佃農,也會願意安排基礎教
育與技職教育這類最貼近自身工作的教育。
作者: savvik (Essay)   2023-05-14 20:06:00
佃農不存在可以隨意轉換選田的權利,你到底在講啥然後佃農有隨意選擇教育的能力了 XD那也要有其他地方可以打工賺錢,有沒有注意到都是農閒?然後你的地並不能讓佃農隨便選,那就一切免談因為它並不是一個自由市場,像你現在想去那間公司就可以去
作者: afv (魁羽)   2023-05-14 23:49:00
現在也不是想去哪間公司就可以去吧XD
作者: savvik (Essay)   2023-05-14 23:52:00
兩個差距相當大喔,別搞不清楚狀況你可能六個月內換三間公司,你找看看有沒有佃農三年三個田
作者: afv (魁羽)   2023-05-14 23:54:00
佃農能付多少租金,就能租怎樣的地,付高一點租水田,付少一點就租旱田
作者: savvik (Essay)   2023-05-14 23:58:00
這種狀況極少,你當找工作啊,換一個田在那年代是超大事
作者: zeumax (煙灰缸裡的魚)   2023-05-14 23:59:00
日本時代的永佃權雖然也立法,但並沒法確保這導致地主有可能因為理由驅逐小佃農,但以日本時代來說,並不是這麼容易換田,但因為收成不佳導致佃農幾年內搬家轉移情況是有的大多佃農可能是逼走的,比主動換更好契約多當然出租地主有時也身兼貸款金主,遭遇收成不佳又不想賣兒賣女,逃跑躲債自古以來就是一個選擇
作者: savvik (Essay)   2023-05-15 00:08:00
逃跑躲債就不是一個自由市場,所以afv說的那種事不存在為什麼要土改呢?因為要消滅佃農這種不安定階級,怕造反那為什麼會造反,就是生活有問題如果佃農是個很好流動的就業機會而已,根本不必要這樣幹會餓到要逃或要賣兒買女是一個正常自由市場的狀況?!
作者: zeumax (煙灰缸裡的魚)   2023-05-15 00:15:00
佃農收入和租金成本會影響該地塊價值,就像到台北市工作收入可能更高,於是願意承租的就多,而收入低的區域租戶就少這也是存在選擇,但我也是覺得選擇權不大
作者: dosoleil   2023-05-15 13:47:00
旱田的低成本也是附帶低收益 風險還不一定低水田至少收益相對穩定 (不然地租怎麼會高 連文盲都懂而且日治時旱田大地主是糖廠 大半也是社營農場 應該也不算進租佃吧
作者: saram (saram)   2023-05-15 22:44:00
早期合作社性質,農民是契約工.不算租佃.佃農是精耕,在小範土地上物盡其用.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